刁俊鵬?趙清桐?謝明花
[摘要] 目的 探討中藥補腎湯對糖尿病牙周炎的療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 選取120例糖尿病牙周炎患者,隨機分為中藥治療組、西藥對照組。治療14天后行牙周檢查,牙周檢查指標為牙周袋探診深度(PPD),附著喪失(AL),菌斑指數(PLI)和齦溝出血指數(SBI)并隨訪半年,評價中藥補腎湯治療糖尿病牙周炎的臨床效果。同時通過相關觀察指標評價其安全性,主要包括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以及不良反應情況等。 結果 治療后兩組牙周臨床指標都有改善,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兩組患者安全性評價中相關指標(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不良反應情況)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中藥補腎湯安全性良好,對糖尿病患者牙周炎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關鍵詞] 牙周炎;糖尿?。谎a腎湯
[中圖分類號] R2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7)09-42-04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bushen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periodontitis
DIAO Junpeng1 ZHAO Qingtong2 XIE Minghua1
1.Wanjiang Hospital,Dongguan 523040,China;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Bushen decoction for diabetes periodontitis. Methods 120 diabetes periodontitis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group and western medicine control group.Periodontal examination was carried after 14 days treatment,periodontal examination index included periodontal pocket depth of diagnosis (PPD),attachment loss (AL),plaque index (PLI) and gingival sulcus bleeding index (SBI),and followed up for half a year.The effect of Bushen decoction on diabetic periodontitis was evaluated.Its safety was evaluated by correlative observation index,including the blood routine,urine routine,liver and kidney function,and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periodontal clinical indicators of the two groups was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In the safety evaluation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the blood routine,urine routine, liver and kidney function and adverse reaction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Bushen decoction good security has obvious improvement effect to diabetes patients with periodontitis.
[Key words] Periodontitis;Diabetes;Bushen decoction
牙周病是多種因素導致發(fā)作的一種疾病,多為牙周細菌和宿主防御機能相互作用的結果。菌斑微生物是牙周炎的始動因子,易感宿主也是牙周病發(fā)生的基本要素,故而糖尿病是牙周病全身易感因素中的主要因素之一[1-4],因該病主要是由于內分泌和代謝功能紊亂,從而引起微循環(huán)病變,導致免疫功能相對低下,膠原分解等,使牙周病發(fā)病率更高,病變的程度更重,病程發(fā)展也更快,更易導致喪失咀嚼功能。因此對于患有糖尿病的牙周病患者,單純的抗菌、牙周局部治療難以取得好的臨床療效。祖國醫(yī)學認為,“腎氣虛損”是牙周病的基本病機,正所謂“腎虛齒豁,精固齒堅”,糖尿病中醫(yī)為“消渴”,肝腎陰虛為其本質所在[5-6],本研究目標意在探討中藥補腎湯對糖尿病牙周炎的療效及其安全性?,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口腔科門診就診的糖尿病牙周炎患者120例,根據年齡、性別采用分層隨機方法分為兩組,分別是中藥治療組和西藥對照組,兩組各60例,其中中藥治療組中,男28例,女32例,年齡50~65歲,平均(58.1±2.3)歲,患病時間1~12年,平均(6.4±2.2)年;西藥對照組中男26例,女34例,年齡48~63歲,平均(57.6±2.8)歲,患病時間2~12年,平均(6.7±1.9)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1999年WHO標準[7]:被診斷為2型糖
表2 中藥治療組與西藥對照組治療前后牙周指標變化比較()
組別 時間 n PLI PPD AL SBI
中藥治療組 治療前 60 2.10±0.11 4.53±1.30 4.72±1.10 3.11±1.24
治療后 60 0.38±0.25 2.12±0.77 2.58±0.80 0.42±0.22
西藥對照組 治療前 60 2.09±0.21 4.49±1.08 4.79±0.31 3.10±1.25
治療后 60 1.61±0.45 3.50±0.32 3.78±0.11 1.32±0.09
t 5.5134 5.5471 6.2163 5.2633
P <0.01 <0.01 <0.01 <0.01
尿病至少2年,中醫(yī)辨證為肝腎陰虛,無嚴重糖尿病并發(fā)癥,無糖尿病以外的其他系統性疾病病史,糖尿病控制近期無明顯改變,用藥情況恒定;患者近3個月內未服用抗生素;全口現存牙至少20顆,口腔中每一象限至少有2個或2個以上患牙牙周探針深度≥4mm;X線顯示牙槽骨吸收達根長的1/3~1/2;3個月內未接受過牙周治療。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行牙周基礎治療,菌斑控制是牙周基礎治療中的重點,可用手動器械或者超聲裝置等機械方法幫助去除菌斑、軟垢、牙石等局部刺激因子,恢復牙周組織健康[8]。主要包括潔治、刮治和根面平整。中藥治療組同時采用補腎湯治療,藥方如下:生石膏10g,黃芩10g,黃連10g,生地黃10g,熟地黃15g,丹皮15g,山萸肉10g,茯苓10g,澤瀉10g,枸杞10g,骨碎補15g,黃芪20g。每天1劑,按常規(guī)水煎2次,共取汁300mL,早晚分服。西藥對照組同時采用甲硝唑治療。每天3次,每次2片,飯后服。兩組均治療7天為1個療程,2個療程后評估療效。
1.4 療效觀察
1.4.1 觀察指標 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2周,按每牙6個位點記錄每位患者全口牙齒牙周袋探診深度(PPD),附著喪失(AL),菌斑指數(PLI)和齦溝出血指數(SBI)。同時觀察相關安全性指標,如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以及不良反應情況等。
1.4.2 安全性評價標準 對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采用Fisher確切概率法比較。安全性評價分為四個等級[9],均按照患者在試驗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處理手段和試驗結局進行分類,主要分類方法為,1級:安全,未發(fā)生任何不良反應。2級:比較安全,如出現不良反應,不需做任何其他處理可繼續(xù)給藥。3級:出現安全性問題,發(fā)生中等程度的不良反應,經過相關處理后可以繼續(xù)給藥。4級:因出現不良反應而將試驗中止。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分別對治療前后牙周炎及糖尿病的評價指標進行相關性分析。對中藥治療組和西藥對照組進行治療前后組間方差分析及同組內治療前和治療后比較。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中藥治療組和西藥對照組各項臨床指標的變化比較
中藥治療組和西藥對照組各項臨床指標的變化見表1~2。治療前中藥治療組和西藥對照組各項牙周指標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治療3個月后中藥治療組與西藥對照組均得到一定的治療效果,PPD、AL、PLI、SBI相比各項指標明顯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2.2 兩組臨床應用中安全性分級評價和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中藥治療組和西藥對照組臨床應用中安全性分級評價和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4。
3 討論
牙周炎(periodontitis)是常見的一種慢性炎癥,主要發(fā)生在牙齦、牙周韌帶、牙骨質和牙槽骨部位[10-11]。是口腔常見和多發(fā)病,由于對咀嚼功能的影響,患者的生活受到困擾,近些年其發(fā)病率也有逐漸升高的趨勢,我國牙周炎的患病率目前高達80%~90%。菌斑微生物是牙周炎發(fā)生的必要條件,近年來大量的研究發(fā)現這種宿主反應在牙周炎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12]。目前,醫(yī)學界公認糖尿病是牙周病發(fā)生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許多研究也已經進一步證實糖尿病與牙周炎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相互影響,互為高危因素,也即是糖尿病與牙周病存在雙重關系,糖尿病患者易患牙周炎。由于糖尿病的基本病理變化,糖代謝異常,使牙周組織的抵抗力下降,加重和加速局部致病因子對牙周組織的侵犯[13]。因此控制菌斑和增強宿主防御力這兩方面應該作為牙周病治療的側重點。一方面需要消除牙周炎癥,另一方面促進破壞的牙周組織再生。針對這些,目前主要的治療手段是牙周基礎治療(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SRP),同時使用抗菌藥物[14]。SRP可顯著解決細菌致病因素,但是對于促進已經破壞的牙周組織修復重建或者增強宿主免疫調控能力等方面卻顯得不足。
祖國醫(yī)學認為腎“主骨生髓”,而“齒為骨之余”,因此腎與牙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而足陽明胃經的走行在牙齒部位,由于胃熱上攻可引起牙周的病變,“齒雖屬腎,而生牙床,總屬陽明經所絡。若傷腸胃致濕熱上攻,則牙床不清而腫,齒不能安而動搖”。因此牙周病發(fā)病的主要因素有腎氣虛虧、胃火熾熱和氣血不足,其中牙齒的生長發(fā)育與腎氣的盛衰直接相關,“齒者,骨之所終,髓之所養(yǎng),腎實主之,故腎衰則齒豁,精固則齒堅”,治療和預防都可從補腎入手。現代中醫(yī)認為牙周病的發(fā)病不外乎內因和外因兩方面,外因主要為六淫之邪及不良飲食習慣等,內因則是脾胃腎臟腑功能失調,特別是腎氣衰虛等[15]。因此牙周病的發(fā)生與全身因素變化密切相關。總括病因為“腎虛火旺為內因,濕熱為外因”,并提出“安腎固齒、清解濕熱”的治療原則[16]。
方中生石膏、黃芩、黃連清心胃之火,苦寒直折其熱,其中石膏涼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本草經疏》載:黃芩,其性清肅,所以除邪:味苦所以燥濕;陰寒所以勝熱,故主諸熱?!侗静萁浭琛妨磔d:黃連稟天地清寒之氣以生,故氣味苦寒而無毒。生地黃、丹皮清熱涼血,助黃連散結消腫,瀉大腸之熱,以達到清胃養(yǎng)陰、涼血止痛、解毒消腫之功效。熟地黃補腎填精,《本草從新》載其“滋腎水,封填骨髓”,山萸肉為益陰之圣丹、補髓之神藥,茯苓、澤瀉滲利濕熱,丹皮清瀉膽火,涼血熱之要藥也,對治療陰虛火旺型牙周炎非常有效。另外,枸杞潤而滋補,兼能退熱,骨碎補溫養(yǎng)下元,能引升浮之熱,兩者可促進結締組織形成新附著,減輕根面殘余毒素對細胞的損傷;黃芪能補五臟諸虛,治脈弦自汗,瀉陰火,增強毛細血管抵抗力,恢復壞死細胞活力[17]。用補腎湯治療糖尿病牙周炎,治療前后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與西藥對照組療效有統計學意義(P<0.01)。補腎湯的臨床應用注意到了致病因素十分重視宿主反應(正氣)對局部病變的影響。因而,在治療上強調祛邪和扶正兩者兼顧。扶正注重對宿主機能紊亂的調整,從而彌補了西醫(yī)在牙周病上局限性。
[參考文獻]
[1] 王章正.糖尿病與口腔病相關性分析[J].醫(yī)藥論壇雜志,2009,30(17):9-10.
[2] 趙海軍,陳鐵樓,張新海.氧化應激誘發(fā)糖尿病性牙周炎作用及機制[J].口腔醫(yī)學,2016,36(3):273-276.
[3] 杜軍,王毅,張勤.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全唾液中牙周致病菌的檢測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6,24(2):148-152.
[4] 王立剛,徐彬.糖尿病牙周炎模型大鼠的牙槽骨喪失[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19(5):710-715.
[5] 王邦華.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重度慢性牙周炎50例臨床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與祖國醫(yī)學,2015,19(1):88-89.
[6] 顧晶晶,羅禮君,俞瑾,等.淺析中藥對慢性牙周炎的輔助治療作用[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06,22(7):430-431.
[7] 郭立華,高維諾,路麗,等.中藥方劑對牙周炎大鼠牙周組織影響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5,30(8):3001-3003.
[8] 黃春然.中藥輔助治療成人牙周炎的臨床研究[J].數理醫(yī)藥學雜志,2016,29(1):146-147.
[9] 張芳,陳燕,蔡哲,等.補腎養(yǎng)陰清火法治療慢性牙周炎的臨床療效和對齦溝液中IL-1β、IL-6的影響[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5,30(12):4324-4327.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10] 周秀青,戚孟春.實驗性牙周炎動物模型研究[J].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2002,23(6):340-342,391.
[11] 姜茵,董偉,吳亞菲,等.補腎固齒丸對人牙周膜成纖維細胞分泌白細胞介素-6的影響[J].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2006,24(4):380-381.
[12] 蔣俊強,丁一,李小玉,等.骨碎補柚皮苷對人牙周膜細胞增殖、堿性磷酸酶活性影響的實驗研究[J].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2009,27(5):538-541.
[13] 許彥枝,李偉,劉世正.雙黃補緩釋藥條治療慢性牙周炎的臨床研究[J].現代口腔醫(yī)學雜志,2004,18(1):46-49.
[14] 柏平華,王燕山,董艷.加味六味地黃湯治療糖尿病患者牙周炎的臨床研究[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5,50(6):401-402.
[15] 武明軒,李淑娟,馬哲.補腎方劑對大鼠實驗性糖尿病牙周炎的治療作用[J].現代口腔醫(yī)學雜志,2008,22(4):383-385.
[16] 趙中合.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牙周炎的臨床觀察[J].甘肅醫(yī)藥,2015,34(7):533-534.
[17] 劉阿秋.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牙周炎40例[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6,14(4):96-98.
(收稿日期:2017-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