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兆興+王金聚?お?
[摘要]電勢是高中物理中一個重要的概念,而且比較抽象,要準理解把握電勢的內(nèi)涵和外延并不容易,為此,文章結(jié)合近年高考物理選擇題探析比較兩點間電勢高低試題的解答。
[關鍵詞]電勢;高低;比較;高考物理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7)20004702
高中電學中,電勢是一個重要而抽象的概念,對相關問題的分析有一定的難度,學生不易把握,為提高學生分析解答相關問題的能力,文章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探討。
一、電場中電勢高低的比較
電場中,電勢與電勢差、電勢能的關系容易混淆。有關電勢的問題能夠很好地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是高考命題中的一個高頻考點。
1.利用電場線、等勢面的性質(zhì)比較
掌握一些重要的推論是比較電勢高低的有效手段,如,沿著電場線方向,電勢越來越低;同一等勢面上的各點電勢都相等;電場線總是垂直于等勢面的,且由電勢高的等勢面指向電勢低的等勢面等,這些結(jié)論我們可以直接用來判斷電勢的高低。
【例1】(2016年新課標Ⅰ卷20)如圖1,一帶負電荷的油滴在勻強電場中運動,其軌跡在豎直面(紙面)內(nèi),且相對于過軌跡最低點P的豎直線對稱,忽略空氣阻力,由此可知()。
A.Q點的電勢比P點高
B.油滴在Q點的動能比它在P點的大
C.油滴在Q點的電勢能比它在P點的大
D.油滴在Q點的加速度大小比它在P點的小
解析:做曲線運動的物體,一定受到指向軌跡內(nèi)側(cè)的合外力,由于運動軌跡關于過P點的豎直線對稱,可斷定電場力一定豎直向上,由于油滴帶負電,故電場線的方向一定豎直向下,如圖2所示,過P點作豎直線PP′,過Q點作水平線QQ′,PP′交QQ′于O點,顯然Q、O、Q′三點處在同一等勢面上,即φQ=φO;由于順著電場線的方向電勢越來越低,所以φO>φP,由此可得出φQ>φP,選項A正確;在油滴從P點運動到Q的過程中,合外力做正功,動能增加,所以油滴在Q點的動能大于它在P點的動能,選項B正確;油滴從P點運動到Q點的過程中,電場力做正功,電勢能減小,故選C項錯誤;由于電場力和重力都是恒力,所以合外力為恒力,加速度恒定不變,所以選項D錯誤。故正確選項為A、B。
2.利用電場中處于靜電平衡的導體的性質(zhì)比較
在電場中處于靜電平衡的導體,是一個等勢體,它的表面是一個等勢面,其內(nèi)部的場強處處為零,表面處的電場線與表面垂直。
【例2】(2016年浙江理綜卷15)如圖3所示,兩個不帶電的導體A和B,用一對絕緣柱支持使它們彼此接觸。把一帶正電荷的物體C置于A附近,貼在A、B下部的金屬箔都張開,則()。
A.此時A帶正電,B帶負電
B.此時A電勢低,B電勢高
C.移去C,貼在A、B下部的金屬箔都閉合
D.先把A和B分開,然后移去C,貼在A、B下部的金屬箔都閉合
解析:由于靜電感應,可知A左端帶負電,B右端帶正電,A、B整體處于靜電平衡狀態(tài),是一個等勢體,所以A、B的電勢相等,選項A、B錯誤;若移去C,則兩端的感應電荷消失,貼在A、B下部的金屬箔都將閉合,選項C正確;先把A、B分開,然后移去C,則A、B帶的電荷仍然存在,故貼在A、B下部的金屬箔仍會張開,選項D錯誤,故選C。
3.利用電勢差定義比較
當涉及電場力做功時,可根據(jù)電勢差的定義
UAB=WABq
判斷或計算電場中兩點間的電勢差,若求得UAB>0,則電勢φA>φB;若求得UAB<0,則電勢φA<φB。
【例3】(2015年新課標Ⅰ卷15)如圖4,直線a、b和c、d是處于勻強電場中的兩組平行線,M、N、P、Q是它們的交點,四點處的電勢分別為φM、φN、φP、φQ,一電子由M點分別運動到N點和P點的過程中,電場力所做的負功相等,則()。
A.直線a位于某一等勢面內(nèi),φM>φQ
B.直線c位于某一等勢面內(nèi),φM>φN
C.若電子由M點運動到Q點,電場力做正功
D.若電子由P點運動到Q點,電場力做負功
解析:電子由M點運動到N點的過程中,由于電場力做功WMN<0、q<0,代入UMN=
WMNq
可知UMN>0,即
φM>φN
;同理,電子由M點運動到P點的過程,有UMP=
WMPq
,由于WMN=WMP,所以
UMN=UMP
,即φM-φN=
φM
-φP
,所以φN=φP,即直線d位于某一等勢面上,由于c∥d,所以直線c也位于某一等勢面上,φM=φQ,故A錯誤,B正確;M、Q位于同一等勢面上,電子從M點運動到Q點電場力不做功,故C錯誤;電子從P點運動到Q點,電場力做功WPQ=WNM=-WMN>0,故D錯誤。
二、穩(wěn)恒電路中電勢的比較
在閉合電路中,如果要比較的兩點處在不同的支路上,直接比較兩點電勢的高低會遇到困難,這時候可以在電路中再選擇一個第三點作為參考點,利用歐姆定律分別計算出兩點與參考點之間的電勢差,由兩電勢差的大小就可以比較出兩點電勢的高低了。
【例4】(2016年江蘇卷8)如圖5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動勢為12V,內(nèi)阻為2Ω,四個電阻的阻值已在圖中標出。閉合開關S,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A.路端電壓為10V
B.電源的總功率為10W
C.a、b間電壓的大小為5V
D.a、b間用導線連接后,電路的總電流為1A
解析:由圖5知,外電路的總電阻為R=10Ω,根據(jù)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可求得干路電流
I=ER+r=1A
,所以
路端電壓U=IR=10V,所以A正確;電源總功率P=
EI=12W,故B錯誤;由于兩支路電阻相等,所以
Ia=Ib=I2=0.5A
,由歐姆定律得Uca=
IaRca=7.5V
,
Ucb=IbRcb=2.5V
,即相對于參考點——c點的電勢而言,a點低了7.5V,b點低了2.5V,所以可知b點比a點高了
Uba=(7.5-2.5)V=5V
,故C正確;a、b間用導線連接后,可求得外電路電阻為7.5Ω,回路總電阻為9.5Ω,總電流I=
ER+r>1A
,所以D錯誤。
三、電磁感應中電勢的比較
在電磁感應現(xiàn)象中,當穿過回路的磁通量發(fā)生變化時,由楞次定律可判定感應電流的方向,產(chǎn)生感應電動勢的那部分電路相當于電源的內(nèi)電路,其余則為外電路。在內(nèi)電路中,電流從低電勢流向高電勢,在外電路中,電流則從高電勢流向低電勢。
【例5】(2015年重慶卷4)圖6為無線充電技術中使用的受電線圈示意圖,線圈匝數(shù)為n,面積為S。若在t1到t2時間內(nèi),勻強磁場平行于線圈軸線向右穿過線圈,其磁感應強度大小由B1均勻增加到B2,則該段時間線圈兩端a和b之間的電勢差φa-φb()。
A.恒為nS(B2-B1)t2-t1
B.從0均勻變化到nS(B2-B1)t2-t1
C.恒為-nS(B2-B1)t2-t1
D.從0均勻變化到-nS(B2-B1)t2-t1
解析:穿過線圈的磁感應強度均勻增加,故產(chǎn)生恒定的感應電動勢,根據(jù)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有
E=nΔΦΔt
=nSΔBΔt
=nSB2-B1t2-t1
。如果線圈閉合,根據(jù)楞次定律,產(chǎn)生的感應電流由a經(jīng)線圈流向b,線圈相當于電源,故φa<φb,所以φa-φb=
-nS(B2-B1)t2-t1
,故C正確,A、B、D錯誤。
(責任編輯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