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學玲
摘要:初中信息技術課融知識性和技能性為一體,是現(xiàn)代基礎性學科教育,是一門新興學科,與傳統(tǒng)學科相比較,它的教學理念、教學體系、教學模式、教學思想都遠還沒有定型,這就需要教師善于引導,根據(jù)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探索
教育技術是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進行設計、開發(fā)、利用、管理和評介的理論與實踐?,F(xiàn)代教育技術迅速發(fā)展,需要學習的知識越來越多,知識更新的周期越來越短。為了培養(yǎng)優(yōu)秀的跨世紀人材,必須提高教學效益,改革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才能適應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因此,信息技術在這一領域得天獨厚。下面筆者就多年來信息技術教學的體會,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實際操作,培養(yǎng)學生興趣
我認為信息技術教學應主要注重實際操作,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它是一門技能性極強的課程,它的理論性東西有些比較抽象,不應要求學生理解,但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學形勢,以適應該課程的特點。比如我們可以借助許多的多媒體教學軟件,給同學們介紹一些計算機的基本知識,這些教學軟件,它們通過圖形、聲效,進行直觀、形象地教學,加之優(yōu)美動聽的音響效果,有較強地趣味性。它能把各種信息表現(xiàn)形式如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通過計算機進行處理,這種集圖像、聲音、動畫、文字融為一體的最佳教學手段,能充分協(xié)調(diào)地剌激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器官,使他們對所學的知識能更好地領悟和記憶,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點,且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有效的一種方法。同時,信息技術教學更應注重實踐,這樣對于信息技術教學的普及教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很有效的。有位中國計算機教育專家曾經(jīng)講述過學習計算機的問題,他說:“計算機對于絕大部份人重在使用,對于它的軟、硬件理論部份,非專業(yè)人員可以不必要求”。信息技術教學它有不同于其它學科的特點,它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它比任何一門學科的知識都要更新得快。初中階段,每周學生僅一課時的學習時間,那么這一課時的安排,側(cè)重面應主要在于使用,讓學生掌握一些計算機操作的實際技能,這既符合該學科的特點,又適應學生的學習心理要求,從而能得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學應以上機為主。
二、鼓勵相互學習,運用啟發(fā)式教學
計算機操作同學們學得特別快,也很容易接受,有的東西盡管老師沒有介紹,通過同學們自己上機摸索也能很好的掌握操作方法,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電腦不是學出來的,是玩出來的”,它的確有一定的道理。記得學習畫筆一節(jié),首先跟同學們簡單介紹了繪圖工具中一些常用工具的功能,然后讓同學們自己畫創(chuàng)意畫,可圍繞老師提出的主題,也可自由發(fā)揮,要求是充分利用繪圖工具,以達到同學們熟練掌握使用繪圖工具的目的。同學們之間相互學習,很快就掌握了基本要領。授課中還可設計一些不同的授課方法,比如,在學習畫筆一節(jié)中,當同學們學會了繪畫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后,提出繪圖中如何重復繪出某一圖形?提示利用 Windows 文件操作中的技巧,請同學們自己在操作中發(fā)現(xiàn)操作方法。請最早做出的同學教全班同學操作,(當小老師)這種問題的提出,給那些電腦操作愛好者很大的刺激,他們馬上鉆研、探討,同學們學習思路敏捷,充分調(diào)動了學習積極性,(因為往往那些電腦操作愛好者,同時多數(shù)又是那些上課喜歡自由者)這樣使得整個教室學習氣氛活躍,然后,請做出來的同學,到教師機上,利用屏幕廣播教學(教師機、學生機管理系統(tǒng)),當小老師,將他的操作方法演示給全班同學看,小老師的操作比教師的教學真的沒有差。通過這些方法,我發(fā)現(xiàn)計算機教學組織教學非常重要,形式要多樣化,讓同學們開心,學東西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視直觀教學,激發(fā)學生興趣
以前我的教學采取常規(guī)教學,先講理論,再上機,但效果不太好,在教室里講過的東西,到了機房,同學們什么都忘了,找同學了解情況發(fā)現(xiàn),有的東西同學們由于從未接觸過,所以并沒有聽懂,有的即使聽懂了,也因為沒有及時上機實踐,等到一周后上機時也很陌生了。比如講鍵盤的使用,以往第一課時在教室先將鍵盤的分區(qū)、一些特殊鍵的功能等,詳細的跟同學們講解,并帶上鍵盤實物圖,告知每個鍵的位置及其功用,第二課時同學們上機實踐,到了機房,上周講述的內(nèi)容,又得重新講述一遍,同學們才能慢慢進入狀態(tài)。后來我通過找一些同學交談、了解,同學們說:“老師你早點帶我們來機房,每講一個鍵,我們操作一次一下就記住了”,學生的提示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原本很簡單的東西,為什么弄得那么復雜,教學要有創(chuàng)意,尤其是新的課程,不要照搬原來的常規(guī)教學,要適合本課程的特點。對于初中學生,他們的感性認識比理性認識接受更快些,那么我們就應采取適合他們學習方法的形式進行教學,這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因為許多操作在課堂上教學是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的。例如同樣是講述鍵盤,現(xiàn)在只需一節(jié)課時,同學們就能基本掌握鍵盤的使用方法,每介紹一個鍵,大家立即動手操作這個鍵,立竿見影。實踐證明,這種教學直觀,同學們感興趣,它縮短了教學時間,又達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四、注意因材施教,采用分層教學
隨著近幾年來電腦熱的興起,不少學生在家長的支持下,家里購置了電腦,甚至小學階段就到各類計算機培訓班進行了學習,已經(jīng)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和操作應用能力?,F(xiàn)代教育承認個體的差異,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實施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忌諱千篇一律、千人一法。因此在接手班級時,首先要作好這方面的調(diào)查,在此基礎上對學生的上機座位進行安排。在講授一些常見的知識點時,如漢字的輸入、資源管理器的操作等,對基礎好的同學可布置免試測驗、小競賽、提高題練習等,并支持他們進行感興趣的一些操作,如電腦繪圖、打字游戲。此外,可鼓勵他們自學課本上的選學模塊,并作一定的輔導,這樣就有了較多時間對基礎差的同學多指導,使他們能順利地完成布置的基本教學任務或操作訓練。
總之,信息技術教學在初中教學中畢竟是新的課程,加之信息技術本身在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教學從內(nèi)容到方法,都不能完全按照常規(guī)教學的模式。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學內(nèi)容要盡可能跟上科技形勢的發(fā)展,教學方法上要多讓學生自己動手,以是否已熟練掌握操作方法為準,教學形勢要多樣化,以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為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