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忠元
[摘 要]課堂教學不可能盡在教師的掌控之中。富有智慧的教師應該積極關注課堂教學中動態(tài)生成的資源,從中獲取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第一手信息,用于對自己的教學策略和環(huán)節(jié)進行針對性的調整。緊扣學生思維,打造認知亮點;給予充分信任,保證思考時空;轉化錯誤資源,鑄造創(chuàng)新意識,從而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整體性效益。
[關鍵詞]緊扣思維;思考空間;創(chuàng)新意識;生成資源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20-0086-01
學生具有鮮明的主觀能動性,這就意味著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隨機生成的過程。教師如果善于把握并運用這些動態(tài)生成資源,及時地調整教學思路,就能夠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處。
一、緊扣學生思維,放大認知亮點
課堂教學中,學生展現出來的思維稍縱即逝。因此,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教師要善于捕捉、轉化和運用這些可遇而不可求的動態(tài)生成資源,充分認可學生思維迸發(fā)的可取之處,使其成為數學課堂學習的新資源,讓課堂得到有效的延伸與升華。
如教學“圓柱的體積”時,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手中的圓柱道具,嘗試將圓柱體轉化為已經學過的圖形。經過觀察,很多學生建議將其轉化為長方體。為了驗證兩種圖形之間的可轉化性,教師組織學生思考:“轉化得到的長方體與圓柱體之間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有學生指出:“體積不變,但表面積有了一定的變化?!边€有的學生指出:“增加了兩個長方形的面,它們的長是圓柱的高,寬是圓柱的底面直徑。”……就在大家議論紛紛之時,一位學生站起來說道:“老師,我現在終于知道為什么水桶都是圓柱形的了,因為當能裝的水一樣多時,將桶做成圓柱體更省材料;如果所用的材料一樣多,做成圓柱體就能裝更多的水?!边@位學生從其他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探討中獲得啟發(fā),將思維伸向了廣闊的生活世界。教師緊扣這一生成亮點,順勢導學:“其實,生活中類似于這樣的事物還有不少,你們能說說嗎?”學生的思維立刻被激活,分別列舉了水瓶、酒瓶、茶杯等物品。
面對學生由此及彼的飛躍思維,教師沒有回避,而是因勢利導,激發(fā)課堂的生命活力,將學生的動態(tài)生成打造成課堂教學的亮點。
二、給予充分信任,保證思考時空
學生進入課堂時,已經不再是一張白紙。他們在生活和之前的學習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認知和經驗。教師應該相信學生的認知能力,在他們身處困惑時給予他們充足的信任和思考空間。
正是教師在最后環(huán)節(jié)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使其思維在交流中發(fā)生激烈的碰撞,從而迸發(fā)智慧的火花,形成了創(chuàng)造性的解法,讓課堂教學收獲無限精彩。
三、轉化錯誤資源,鑄造創(chuàng)新意識
學生時常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困惑,甚至是錯誤。教師要理性看待學生的困惑和錯誤,從學生存在的問題入手,幫助學生分析問題,與學生一起探討解決問題和克服錯誤的方法。
如教學“厘米的認識”后,教師組織學生用直尺來畫一條3厘米長的線段。在大家都紛紛動手繪制時,班上的小龍卻急得抓耳撓腮,教師走近一看,發(fā)現小龍手中拿的是一把斷尺,“0”刻度已經不翼而飛了。小龍嘗試畫了幾次都沒畫出來。教師輕聲地鼓勵小龍:你的尺子斷了,如果你還能按要求畫出來,你就比其他同學都聰明。”在交流分享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特別邀請小龍分享自己的經驗:“我不是從‘0開始畫的,而是隨便選擇一個刻度,然后往后再數3個空格,也能準確地畫出3厘米長的線段?!?/p>
學生的一次畫圖障礙,卻在教師的鼓勵與等待中成就別樣的精彩。只有善待錯誤,轉化錯誤資源,課堂教學才能展現出獨特的魅力。
總而言之,課堂教學不可能盡在掌控之中,教師應善于利用課堂中的動態(tài)生成資源對自己的教學策略和環(huán)節(jié)進行針對性的調整,靈動地達成教學目標,使課堂綻放別樣的精彩。
(責編 吳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