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縱觀當今全球電影市場,好萊塢電影無可爭議占據(jù)主導地位,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力。好萊塢電影中運用了諸多駕馭觀眾感知的關聯(lián)思維,本文將從心理學角度對其中最為常見、有效的三種技巧,即聯(lián)覺、條件反射和對比效應進行解析,力求為國產電影創(chuàng)作帶來一些有益借鑒。
【關鍵詞】好萊塢電影;駕馭人心;關聯(lián)思維;聯(lián)覺;條件反射;對比效應
中圖分類號:J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132-02
一、聯(lián)覺
熟悉好萊塢動作片的觀眾都知道,在大多數(shù)動作片中,拳腳功夫通常都會被配上非??鋸埖囊粜?。然而,現(xiàn)實中的拳打腳踢并不會發(fā)出多大的聲響,為什么在動作片中要為拳腳動作配上那么夸張的聲音呢?
這是因為,很多時候,人在感知世界時并不會僅僅依賴于一種感覺,而是會把不同的感覺關聯(lián)在一起,形成一種復合感知,這叫“聯(lián)覺”。比如,食物的味道其實就是舌頭產生的味覺和鼻子產生的嗅覺相互結合之后的復合感覺。這似乎跟很多人的直覺經驗違背,因為直覺上味道就是在嘴里產生的,但這其實是個錯覺。有一個小實驗可以讓人很直觀地感受到這種味嗅聯(lián)覺:先把梨和蘋果切成小薄片,閉上眼睛,然后把蘋果塞到嘴里的同時把梨放在鼻子下,結果大部分人會以為自己吃到的是梨。這說明嗅覺對于食物的味道至關重要。很多人在感冒時會覺得飯菜沒有味道,這除了體內一些與消化有關的酶活性降低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鼻塞而降低了嗅覺的靈敏度。
聯(lián)覺不僅發(fā)生在味覺和嗅覺之間,還可以發(fā)生在各種不同的感覺之間。比如,吃同樣的薯片,當把耳朵塞住時,我們就會覺得沒有能聽到嚼薯片的“咔嚓”聲來得脆?!按唷边@種感覺并不是口腔中的觸覺,而是觸覺與聽覺的聯(lián)合。
視覺與聽覺之間也可以相互結合。當我們感受一個動作的速度和力道時,調用的也不僅是視覺。聽覺上巨大的碰撞聲會與視覺相互影響,讓我們產生拳腳動作變得更快、變得更加剛猛的感覺,所以好萊塢動作片要給拳腳動作加上夸張的音響效果。
如果為了追求比較寫實的音效,去掉夸張的音響效果,動作看上去自然也就變得沒有那么快、那么有力了。我們可以把聲音關掉再重看那些經典的好萊塢動作片,你會發(fā)覺,他們的動作也不像印象中那么迅猛了。所以,不要小看貌似無足輕重的音響效果,它其實是利用聽覺和視覺的關聯(lián),來駕馭觀眾感知的巧妙手法。
二、條件反射
當事物A和事物B發(fā)生關聯(lián)時,有一種比較特殊的狀況是,如果A是我們本來就喜歡或者厭惡的,那么隨著A和B反復發(fā)生關聯(lián),我們就很容易把對A的喜好或厭惡過渡到B上。俄國心理學家巴甫洛夫最早在實驗中證明了這種現(xiàn)象的存在。巴甫洛夫在實驗中先把食物放在狗面前,狗聞到食物的香味就會分泌唾液。然后,研究人員每次把食物放在狗的面前同時搖鈴鐺。當鈴聲和食物的香味關聯(lián)在一起出現(xiàn)足夠多的次數(shù)以后,狗僅僅聽到鈴聲就會分泌唾液。
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經典條件反射”,并成為目前為止運用最廣泛的一種操控喜好的手段。例如,大部分好萊塢電影背后的心理學原理,其實就是經典條件反射。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讓男志愿者看女人試穿衣服后,問他們愿意出多少錢買這件衣服。結果,男志愿者如果看到一位美女試穿過衣服,他們愿意出19.71美元買它;如果看到相貌普通的女性試穿過衣服,他們只愿意出7.44美元買它。
如果A是一種行為,B是對這種行為的獎勵或者懲罰,把它們關聯(lián)在一起又會怎么樣呢?這種關聯(lián)最早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做了詳盡研究。他發(fā)明了一種后來被叫做“斯金納箱"的裝置:箱子里有一個用來放食物的碟子或托盤,還有一根能被按壓的操縱桿,按下操縱桿,食物就會自動出現(xiàn)。如果一只老鼠被放在這樣的箱子里,它偶然按下操縱桿就可以得到食物。經過多次嘗試后,老鼠會不斷按壓操縱桿直到吃飽為止。也就是說,當行為(A)反復被獎勵(B),老鼠就會重復表現(xiàn)這個行為。反過來,如果一個行為反復被懲罰,比如每當老鼠按下另一個操縱桿時就會遭到電擊,那么它不敢再表現(xiàn)這個行為了。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獎勵來塑造想要的行為,用懲罰戒掉不想要的行為。這種現(xiàn)象后來被叫做“操縱性條件反射”。
三、對比效應
人的關聯(lián)思維無處不在,這意味著我們很少孤立看待一個事物,人們總是會不自覺地把它與它身邊的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當兩個事物存在時空或邏輯上的順序性時,就很容易引發(fā)我們的因果推理;而當兩個事物是同類時,則很容易引發(fā)對比心理。
“紅花還需綠葉襯”,人的很多視覺感受都是這種對比效應的結果。同樣一個圓球,如果在它的旁邊放一個比它小很多的物體,我們會覺得這個圓球很大;如果在它的旁邊放一個比它大很多的物體,我們會覺得這個圓球很小。
在現(xiàn)實世界,對比關聯(lián)幾乎與因果關聯(lián)一樣普遍,對比效應也是無處不在。利用得當?shù)脑?,它也可以被用于駕馭人心。其中最常見的是在各種打折促銷活動中,商家從來不會只讓顧客看到一個打完折之后的價格,一定會在打折價旁邊標上一個被劃掉的原價。一旦看到這樣的標價,顧客的對比思維會自動啟動:“比原來便宜了這么多,不買就虧了。”“原價1000元,打五折”和“定價500元”雖然客觀上價格完全相等,但前者引發(fā)的購買沖動比后者強得多。
對比效應也經常被應用在說服技巧里。在一項實驗中,研究者問學生是否愿意帶一群少年犯到動物園玩一天,結果只有不到20%的學生同意;第二次,研究者找來另一群學生,先問他們是否愿意在接下來的兩年內每周花兩個小時幫助勸告一些少年犯。當然,幾乎所有學生都拒絕了這個請求。在他們拒絕之后,研究者再繼續(xù)問他們是否愿意帶少年犯到動物園玩一天,結果超過一半的學生都表示同意。這就是用對比效應來說服他人的高超效力。
《環(huán)太平洋》是一部以“巨型”機甲為賣點的作品,影片中只是在非常有限的幾個鏡頭中真正表現(xiàn)出了機甲的“巨大”。而在剩下來的鏡頭里,導演似乎忘記了“大小”在很多時候必須是通過反差和對比來表現(xiàn)的?!董h(huán)太平洋》要展現(xiàn)機甲的巨大體貌特征,最基本方法之一就應該是利用對比——在機甲身邊多放一些能與它產生對比的物體。而且,這些與它對比的物體本身就應該足夠大,如果連它們在機甲身邊都顯得很袖珍,那觀眾自然能感受到機甲的體積非常大。
在遠古時代,人類祖先在關聯(lián)思維的影響下創(chuàng)造了巫術。今天,只要運用得當,在影視創(chuàng)作中,我們也可以運用關聯(lián)思維來駕馭人們對視聽覺的感知,用關聯(lián)思維來提升說服力,駕馭觀眾的心理。
參考文獻:
[1]趙晶.好萊塢電影中的美國文化價值輸出[J].電影文學,2014(23).
[2]丁珂文.好萊塢類型片傳統(tǒng)與中國類型片的本土化之路[J].大眾文藝,2015(07).
[3]葛謝飛,湯永林.美國核心價值觀大眾化路徑及其啟示[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13(05).
[4]王珍,何劍波.好萊塢電影中的美國文化價值觀解讀[J].電影文學,2013(15).
[5]貝·巴拉茲,邊季.電影的精神——意識形態(tài)斷想[J].世界電影,1985(02).
[6]陳曉云.美國電影:話語霸權與意識形態(tài)神話[J].當代電影,1998(02).
[7]陳躍娟.文化帝國主義視角下的后經典好萊塢電影解讀[J].電影文學,2012(14).
[8]沈義貞.塑造國家形象:影視藝術的新使命[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7(01).
[9]徐建綱.美國電影中的文化透視[J].電影評介,2008(07).
[10]邵牧君.顛覆“第七藝術” 清算“藝術電影”[J].電影藝術,2004(03).
作者簡介:
趙一陽(1988-),男,漢族,遼寧人,遼寧師范大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影視技術與藝術。
基金項目:2016年遼寧省教育廳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個性化視域下大學生手機移動學習研究》資助,項目編號:W201683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