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霆 周海飛
【摘要】通過以積分制的游戲化學習模式,以微學習資源的建設為引導,建設多功能在線學習平臺,來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研究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的效果和完善措施。結果表明,不同生源質量、學習氛圍、激勵制度等因素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都有顯著關系。通過不斷完善教學模式,總結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改進實施流程,能夠發(fā)揮更好的效果。
【關鍵詞】游戲化 微學習 自主學習
【基金項目】1.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基于“微學習”的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的研究(負責人:王霆,課題編號:2015SJB508);2.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6年度課題項目:高職課程游戲化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負責人:王霆,課題編號:C-b/2016/03/07);3.江蘇高校品牌專業(yè)建設工程資助項目(TAPP)(基金編號:PPZY2015B187)。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2-0035-01
1.引言
對于高職的非實操類專業(yè)課程,特別是一些概念多、難理解、內容抽象、理論性強的專業(yè)基礎課程,學生學起來比較累而且興趣程度不高。而且現在隨著生源形勢的日益嚴峻,越來越多的學生在這類課程的學習上遇到比較大的困難,顯示出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窘境。鑒于這種情況,我們依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充分利用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以及社交互動平臺、網絡教學資源中心、虛擬現實技術等信息化手段,采取了設置網絡游戲經驗值獲取,等級升級模式背景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自主學習,從而掌握學習內容。
2.自主學習模式的教學設計
教師在開課將各單元的知識點以完成任務的形式通過網絡平臺提前公布給學生,并且規(guī)定完成相應任務可獲得經驗值。
課前,教師會通過網絡平臺將解決此任務所需要用到的知識點以微課、動畫、演示視頻等方式發(fā)送到學生手中讓學生學習。課中,學生以個人或團隊PPT匯報的形式來展現任務的完成情況,以獲取經驗值。最終以每個人獲得的經驗值的量作為該單元平時成績評定的依據。最后,教師以課堂答辯和討論的形式對學生已掌握的知識進行檢驗,以消化本單元的學習難點。
課后,學生會根據課堂討論的結果歸納本單元知識點的心得體會,以各種資源的方式上傳至網絡平臺以獲取經驗值。學生還可登錄專用的網絡教學資源中心,對本單元的知識點進行復習、鞏固和在線自測,對需要掌握的知識點進行強化吸收。
3.游戲化微學習教學模式實施結果的統計
本教學模式經過在15級、16級2個年級中實施,為便于分析實施效果,特別找出14級的兩個班級的數據作為對照,得到如表1的數據源統計表。
生源情況:對口單招生源來自于與本專業(yè)相近的職業(yè)高中升學學生,有一定的專業(yè)課基礎;省內統招生源來自于普通高中通過參加高考錄取的學生,沒有專業(yè)基礎。
紙質資源內容包括:本課程相關名詞概念的解釋、完成某一任務需要涉及到的知識、完成某一任務的過程記錄、學習思考心得體會等。
電子資源內容包括:本課程相關名詞概念的實例、課題演講的準備資料、課題演講的匯報演示資料、自行拍攝的視頻資源等。
4.結果分析
(1)經過生源情況與學習效果的分析可知,有一定先修基礎對課程學習的效果來看是非常有利的。那么如果沒有合適的先修基礎比如面對大一新生,其教學方式就應該盡量尋找與高中課程相銜接的部分做切入點或者尋找貼近生活常識的例子做切入點,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課堂氛圍對學習效果起到非常正面的積極效應,一個比較活躍的課堂氛圍與一個比較沉悶的課堂氛圍相比,其學習效果可能會達到14.5%的增幅(課程成績85.6:73.2)。那么影響課堂氛圍的因素就目前的研究看來,主要與學生班集體的形成、教師的領導方式、 教師對學生的期望以及教師的情緒狀態(tài)有關。由此看來,一個課堂學習氛圍的活躍程度是班集體和教師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大學新生班集體形成輔導和教師個人教學魅力的提升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方向。
(3)從學習資源的類型來說,動態(tài)的、任務型的、多樣化的、碎片化的學習資源必然要比靜態(tài)的、教條的、單一的、冗長的學習資源其學習效果要好很多。但是這類學習資源制作的難度必然也是要加倍的,這就需要在課程的實施方案中制定更為有效的激勵措施,讓學生主動地、逐步的、自覺自愿的花時間和精力去完成這些學習資源的制作。
(4)從學習形式來說,發(fā)散性的、集體性的、即興的、動態(tài)的學習形式遠比單一性的、個體的、教條的、靜態(tài)的學習形式其學習效果要好的多。而學習資源的準備和制作都是為了這種頭腦風暴式的學習形式做準備,再多在新形勢的學習資源如果只是單純的以個人欣賞式的學習其效率是極其低下的。
總之,采取由學生自主制作“微學習”資源,以合適的信息化學習方式使用這些“微學習”資源來提高學習效果,從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途徑是合理而且有效的。但是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還是需要不斷完善實施方案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蔣煥新.多媒體技術與網絡環(huán)境下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教學與管理,2012,(04).
[2]朱婷婷.高職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漯河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10):3.
[3]山峰.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移動微型學習實證研究[J] .開放教育研究,2015,(1):97-104.
[4]吳軍.“微學習”在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計算機時代,2013(7):55-56.
[5]崔媛.高職英語口語教學移動微學習策略研究[J].職業(yè)時空,2014(11):38-40.
作者簡介:
王霆(1981年-),男,講師,碩士,主要從事高職課程建設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