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木華
【摘要】 目的:探討自主支持性健康教育干預對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總體幸福感、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在筆者所在醫(yī)院接受透析治療的100例患者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按照常規(guī)護理方案進行干預。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實施自主支持性健康教育,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總體幸福感量表評分、自我效能量表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變化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干預后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對健康的關心、精力、憂郁或愉快的心境、對情感與行為的控制、松弛與緊張、總體幸福感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干預后自我效能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自主支持性健康教育干預能夠有效改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總體幸福感和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老年; 血液透析; 自主支持性健康教育; 自我效能; 總體幸福感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7.08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17-0158-02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腎臟替代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患者中所占比例逐年升高[1]。由于老年人群體質差,常伴多種急慢性疾病,在長期血液透析期間也更容易并發(fā)復雜并發(fā)癥,因此臨床上對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關注度更高[2]。有研究指出,自主支持性護理干預有助于滿足患者的需求,改變患者的行為,提高護理質量[3]。本研究對老年血液透析護理中開展自主支持性健康教育干預的臨床優(yōu)勢進行分析,以期為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提供參考,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5年2月-2016年8月在筆者所在醫(yī)院接受透析治療的100例患者納入本研究。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60~82歲,平均(66.85±5.27)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9例、高中/中專13例、大專及以上8例;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60~81歲,平均(66.88±5.33)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8例、高中/中專14例、大專及以上8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血液透析治療適應證,且透析治療時間超過3個月;年齡超過60歲,有1位及以上家人陪同照顧;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并發(fā)癥或其他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有精神疾病者;有視力或聽力及認知功能障礙者;依從性差,無法配合完成教育干預和護理工作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按照常規(guī)護理方案進行干預。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實施自主支持性健康教育:(1)集體健康教育。組織觀察組所有患者每隔4周進行1次集體健康教育講座,每次1~1.5 h,共3次。主要完成對患者和家屬疾病基本知識、日常照料經驗、正確用藥、并發(fā)癥預防、健康飲食及正確生活習慣等內容的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及家屬對血液透析及護理知識的認知度,并對家屬的照料工作進行肯定和表揚[4]。注意在宣教的內容中要突出對患者和家屬的關懷、理解、支持、鼓勵等。(2)個性化健康教育。每周1次,每次15 min。針對患者和家屬的實際情況進行逐一訪談,通過開放式提問、反饋式傾聽、引導自我動機性陳述等咨詢技巧掌握患者及家屬的心理和健康狀態(tài),疏導患者和家屬的壓力和負性情緒,對家屬的照料工作予以鼓勵和贊賞,耐心解決照料期間所遇到的問題[5]。
1.4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前(入院時)和干預后(護理干預后)總體幸福感量表評分、自我效能量表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變化情況。
總體幸福感量表包括18個問題,涉及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對健康的關心、精力、憂郁或愉快的心境、對情感與行為的控制、松弛與緊張6個維度,計算總體幸福感,評分越高表示主觀幸福感越高[6]。
自我效能量表包括10個問題,涉及個體遇到挫折或困難時的自信心等內容,共40分,評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越好[7]。
生活質量采取文獻[8]SF-36進行評分,分值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本研究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總體幸福感量表評分對比
觀察組患者干預后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對健康的關心、精力、憂郁或愉快的心境、對情感與行為的控制、松弛與緊張、總體幸福感評分均顯著高于干預前和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干預后總體幸福感量表各項評分未發(fā)生明顯改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自我效能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觀察組患者干預后自我效能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同組干預前和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干預后自我效能評分未發(fā)生明顯改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同組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老年患者較其他年齡段患者在血液透析更容易發(fā)生多種復雜并發(fā)癥,也更需要家屬長時間的照顧和陪伴,否則容易對身心健康帶來較大影響。但長期照料期間家屬也會承受較大負擔和壓力,需要加強關注[9]。自主支持性健康教育干預很好地兼顧了患者和家屬在照顧與被照顧中存在的問題,通過護理干預不僅有利于減輕家屬的負擔,提高其照顧技巧,也能夠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10]。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干預后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對健康的關心、精力、憂郁或愉快的心境、對情感與行為的控制、松弛與緊張、總體幸福感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自我效能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自主支持性健康教育干預在改善患者身心狀態(tài)及生活質量方面效果顯著。
另外,筆者所在醫(yī)院在實施自主支持性健康教育干預中總結了一些經驗:針對集體健康教育,3次講座的內容要循序漸進,第一次講座強調家屬照顧的重要性,由家屬和患者分別講述照顧與被照顧的經歷和感受,組織大家交流護理經驗和感受,同時對家屬的護理工作進行鼓勵和肯定,并鼓勵患者對家屬進行感謝,增進家庭情感和家屬的照料積極性。第二次講座針對家屬,幫助其了解國家的醫(yī)療補助政策、家庭護理相關知識(定期檢查、動靜脈內瘺和留置管管理、日常護理操作、并發(fā)癥防治等),提高其對患者的照顧能力[11]。并通過建立QQ或微信討論群的方式與家屬進行經驗溝通,幫助其解決日常問題。第三次講座針對家屬,主要幫助其掌握患者的日常用藥注意事項、飲食控制、飲水限制、疾病惡化的防控等內容,并對家屬的護理工作予以肯定和鼓勵[12]。針對個性化健康教育則需要根據(jù)患者和家屬的實際情況進行,以實現(xiàn)良好溝通、耐心引導、解答疑問等為主要原則。
總之,自主支持性健康教育干預能夠有效改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總體幸福感和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薦。
參考文獻
[1]徐慧.健康教育對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及遵醫(yī)行為的影響[J].中國健康教育,2014,30(10):949-950.
[2]俞月笑,楊斌.綜合健康教育對高通量血液透析終末期腎臟疾病患者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4,52(19):119-122.
[3]沈衛(wèi)利.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31):70.
[4]張淑清,劉蘭霞,李桂蘭.同伴教育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4,11(14):97-99.
[5]葉春,王晨.個性化健康教育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3,10(6):165-167.
[6] Belmokhtar K,Robert T,Ortillon J,et al.Signaling of Serum Amyloid A Through 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s a Possible Mechanism for Uremia-Related Atherosclerosis[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16,36(5):800-809.
[7]胡象嶺,田春鳳,孫方盡.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檢驗[J].心理學探新,2014,34(1):53-56.
[8]楊小,王陽,李秀君,等.SF-36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評價[J].解剖科學進展,2009,15(4):383-385.
[9]黃錦桂,鐘德福,楊志紅,等.血透病友之家綜合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慮抑郁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6,13(16):68-71.
[10]陸兆娣.健康教育對血液透析患者自我護理水平及自我效能的影響[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5,12(34):130-132.
[11]楊麗霞.全面健康教育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12(3):115-116.
[12]夏琳娟,趙媛.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與自我效能的相關性研究[J].大理大學學報,2016,1(4):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