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ranya Wichaiprasertsri
(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中國北京100871)
泰國學生漢語比較句習得偏誤分析
Jaranya Wichaiprasertsri
(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中國北京100871)
本文旨在分析泰國學生習得比較句的偏誤類型以及偏誤產生的原因。調查研究的結果表明,泰國初級、中級和高級學生習得比較句的過程中存在的偏誤類型可歸納為遺漏、誤加、混用、錯序、雜糅和其他(誤用消極形容詞和詞語搭配不當)六種。其偏誤原因主要為母語負遷移、目的語規(guī)則的過度泛化和教材的誤導。
比較句;泰國學生;習得;偏誤分析
漢語和泰語都是SVO型語言,且都缺乏形態(tài)變化,經常要靠詞匯和語序的手段來表示語法意義。兩種語言的比較句中修飾語與比較客體的語序卻截然相反,并且有一些泰語比較句中的表達方式跟漢語的不大相同。因此泰國學生在使用的時候,往往用泰語的語序或泰語的表達方式來對應漢語的比較句,導致學生出現語法錯誤,初學漢語的學生此種現象尤為突出,例如:
(1)*他比我們做少了兩道題。
(2)*那個食堂沒有這個食堂那么大。
(3)*她好看不如我。
以上這些錯句,有的是修飾語的位置錯誤,有的是“這么”和“那么”混用,有的是比較結果位置錯誤。看似簡單的漢語比較句,泰國學生使用的時候,出現的偏誤卻各種各樣。
針對外國學生漢語比較句的偏誤分析研究也為數不少。其中有泛國別化的偏誤分析,代表性的如陳晨、周小兵(2005)、許紅花(2009)馮瑤(2012)等。也有國別化的偏誤分析,其中針對英語母語者的有李美珍(1996)、周?。?001)石毓智(2002)、郭曉莉(2012)等,針對韓語母語者的有柳英綠(2002)、金海月(2005)、陳珺(2010)等,還有的研究針對母語為其他語言的學習者,如法語、日語、越南語等。但是迄今為止,就筆者目力所及,有關泰國學生使用比較句中存在的問題的論文還較少,只有胡亮節(jié)(2006)、陳晨(2011)和陳小燕(2013)三篇。胡亮節(jié)通過學生的日常交際會話記錄、作文和信件等自然語料以及問卷調查來考察泰國兩所大學漢語專業(yè)的學生使用比較句的偏誤情況,并詳細分析了偏誤的類型與原因。但該研究針對的只是二、三年級學生,且兩個年級學生的數量不平衡。另外,該研究也沒有統計二年級和三年級學生使用比較句的偏誤率,只是概括地列出了各種偏誤情況。陳晨(2011)根據陳珺、周小兵(2005)的研究,把差比句分為十一種句式進行考察,不僅通過對比泰國學生中介語語料和漢語母語者語料中差比句的使用情況來分析泰國學生差比句習得的特點和偏誤類型,還針對泰國學生的偏誤提出了差比句的教學策略。這一研究非常詳細,也比較周全,但是對比較句的偏誤分析只涉及到了“比”字句。陳小燕(2013)首先把漢語中的各種比較句分別與泰語進行對比分析,再通過問卷和作業(yè)來考察泰國初、中級學習者使用比較句的偏誤情況,最后探討漢語比較句的教學對策,并對初、中級階段泰國學習者漢語比較句的教學提出建議。這一研究很有價值,所列出的偏誤類型有真實語料的支持。但該研究沒有對語料進行分級,把初級和中級階段的偏誤類型混為一談,還缺乏具體的統計數據,因此不清楚所列舉的偏誤類型到底出現于哪個階段。鑒于現有研究所存在的種種不足,本文將對泰國學生習得比較句出現的偏誤做一個全面的分析。
漢語的比較句很多,各部對外漢語教材涉及的漢語比較句式都不盡相同,有的語法書甚至列出十七種之多,但大部分教材只包括五到六種。我們考察了《漢語水平等級標準與語法等級大綱》和多部泰國學者編寫的漢語教材中所出現的比較句,最后確定以下五種比較句式為本文研究的對象:(一)由“跟(與、同、和)...一樣”構成的比較句,稱為“一樣”句;(二)由介詞“比”引入比較對象的比較句,稱為“比”字句;(三)以“有”引入比較對象的比較句,稱為“有”字句,其否定式稱為“沒有”句;(四)以“不如”引入比較對象的比較句,稱為“不如”句;(五)以“像”引入比較對象的比較句,稱為“像”字句。
本文的語料來自于問卷調查。問卷設計了三種題型,包括“按規(guī)定的句子變成比較句”18題、翻譯題17題和排序題15題,共50題。調查對象為泰國朱拉隆功大學中文專業(yè)的學生,共90人,分別為初級、中級和高級各30人。此次問卷調查共測試了90個學生,最后收回有效問卷90份,有效率達100%。
魯健驥(1994)把語法偏誤分為遺漏、誤加、誤代、錯序四大類。這種分類具有很強的概括性。我們依據魯健驥的分類,結合泰國學生漢語比較句偏誤的具體情況,把泰國學生比較句的偏誤分成六類:遺漏、誤加、混用、錯序、雜糅和其他偏誤。偏誤類型確定以后,分別統計初級、中級和高級學生的偏誤情況。下面我們以此六類偏誤類型為基礎,對漢語比較句的偏誤進行分析。
(一)初級階段偏誤類型
六種偏誤類型在初級階段都出現了,具體情況如下表(見表1)。
表1 初級階段的偏誤類型
偏誤類型初級(出現偏誤頻次)偏誤率(%)比較項誤加“的”87 5.80比較值誤加程度副詞140 9.33誤加偏誤比較項前誤加“在”70 4.67比較項的定語誤加“在”86 5.73混用偏誤“這么”和“那么”混用195 13比較標記與比較結果的錯序97 6.47比較標記與比較客體的錯序102 6.80錯序偏誤比較結果與比較客體的錯序419 27.93修飾語與中心語的錯序231 15.40“不”的錯序69 4.60雜糅偏誤比較句式雜糅99 6.60其他偏誤比較值誤用消極形容詞32 2.14詞語搭配不當33 2.19
從表1可以看出,初級階段雖然六種偏誤類型都出現了,但是偏誤率卻有高有低,最高的偏誤率達到27.93%,最低的偏誤率只有4.07%。下面分別加以分析。
1.遺漏偏誤
遺漏偏誤初級階段有兩種情況:一是比較項的遺漏,二是比較值的遺漏。
比較項的遺漏初級階段出現了95例,偏誤率為6.33%。例如:
(4)*我的桌子不如他那么矮。
(5)*我的姐姐比他的大。
例(4)“他”后應加上“的桌子”,否則就會被理解為“我的桌子”和“他”的身高進行對比。例(5)在“他的”后面要加上“姐姐”,因為比較主體和比較客體的中心語都是親屬名詞的情況下,中心語一般不能省。
比較值的遺漏初級階段出現了61例,偏誤率為4.07%。例如:
(6)*他的書比我的書一點。
(7)*我比他兩公斤。
例(6)和例(7)缺少了比較結果“多”、“重”,因此整個句子不成立。
2.誤加偏誤
誤加偏誤初級階段有四種情況:一是比較項誤加“的”,二是比較值誤加程度副詞,三是比較項前誤加“在”、四是比較項的定語誤加“在”。
比較項誤加“的”初級階段出現了87例,偏誤率為5.80%。例如:
(8)*媽媽現在的身體不如以前的好。
(9)*今天的月亮跟昨天的一樣圓。
如果比較項只作時間先后或不同處所的比較,而且比較主體和比較客體的中心語指同一人或事物,比較客體的中心語和“的”可以一起省去(劉月華,2004)。例(8)和例(9)的比較客體部分應該把“的”去掉。
比較值誤加程度副詞初級階段出現了140例,偏誤率為9.33%。例如:
(10)*這兒的菜比食堂很好吃。
(11)*牛肉比豬肉比較貴。
“比”字句中的“謂詞性成分”為形容詞短語時,多為“形容詞+數量補語”或“形容詞+(得)+程度補語(了)”,除了“還/更+形容詞”以外,一般不能是“副詞+形容詞”(楊德峰,2009)。因此,例(10)和例(11)中比較值前的程度副詞“很”、“比較”都應該去掉。
比較項前誤加“在”初級階段出現了70例,偏誤率為4.67%。例如:
(12)*在我家比他家遠得多。
例(12)中應把比較項前的“在”去掉。
比較項的定語誤加“在”初級階段出現了86例,偏誤率為5.73%。例如:
(13)*在中國的人口比在泰國的人口多。
例(13)中應把比較項前的定語的“在”去掉。
3.混用偏誤
初級階段“這么”和“那么”容易混用。這一偏誤共出現了195例,偏誤率比較高,為13%。例如:
(14)*這支筆沒有那支筆這么長。
(15)*那個問題沒有這個問題那么難。
在“有/沒有”句中,通常在比較值前加上“這么”或“那么”來強調比較主體達到比較客體的程度。從時間距離的遠近和空間距離的遠近來看,“這么”一般用于近指,“那么”用于遠指。例(14)和例(15)的比較標準分別為“那支筆”、“這個問題”,因此例(14)應該把“這么”改為“那么”,而例(15)應該把“那么”改為“這么”。
4.錯序偏誤
錯序偏誤初級階段有五種情況:一是比較標記與比較結果的錯序,二是比較標記與比較客體的錯序,三是比較結果與比較客體的錯序,四是修飾語與中心語的錯序,五是“不”的錯序。
比較標記與比較結果的錯序初級階段出現了97例,偏誤率為6.47%。例如:
(16)*蛋糕跟冰淇淋甜一樣。
(17)*狗像貓可愛一樣。
漢語的“一樣”句和“像”字句,比較標記“一樣”要放在比較結果前面。例(16)和例(17)的“甜”和“可愛”要放在“一樣”后面。
比較標記與比較客體的錯序初級階段出現了102例,偏誤率為6.80%。例如:
(18)*他的想法不一樣別人。
(19)*妹妹的電腦不一樣我的電腦。
漢語的“一樣”句,比較客體應當放在“(不)一樣”前面,并且需要用介詞“跟(與、同)”來引進。例(18)和例(19)應該分別改為“他的想法跟別人不一樣”、“妹妹的電腦跟我的電腦不一樣”。
比較結果與比較客體的錯序初級階段出現了419例,偏誤率為27.93%,偏誤率很高。例如:
(20)*他唱歌好比我。
(21)*你唱歌得好比我。
差比句的比較結果就是差比句的謂語,如果謂語有賓語又有補語時,常重復動詞,用“比較主體+比+比較客體+謂語+賓語+謂語+補語”或“比較主體+謂語+賓語+比+比較客體+謂語+補語”表達,也可以把賓語提前。例(20)和(21)應改為“他比我唱歌唱得好”或“他唱歌比我唱得好”,也可以把賓語移到前面變成“他的歌唱得比我好”。
修飾語與中心語的錯序初級階段出現了231例,偏誤率為15.40%,偏誤率比較高。例如:
(22)*他比我吃多一碗飯。
(23)*你明天要比今天來早一點。
漢語的修飾語必須放在中心語前。例(22)和(23)應把“多”、“早”放在“吃”、“來”前面。
“不“的錯序初級階段出現了69例,偏誤率為4.60%。例如:
(24)*哥哥像弟弟那么不愛玩兒。
(25)*我跟你不一樣喜歡游泳。
例(24)的否定詞“不”應提到介詞“像”前。例(25)應把“不”放在“喜歡游泳”前。
5.雜糅偏誤
雜糅偏誤初級階段只有一種情況,即比較句式雜糅。初級階段出現了99例,偏誤率為6.60%。例如:
(26)*蛋糕有冰淇淋一樣甜。
(27)*走路沒有比坐車快。
以上例句,主要是“有/沒有”句和“一樣”句或“比”字句的句式雜糅。例(26)中把“有”改成“跟”就可以了,例(27)可以依據所要表達的意義選用“沒有”或者“比”。
6.其他偏誤
其他偏誤初級階段有兩種情況:一是比較值誤用消極形容詞,二是詞語搭配不當。
比較值誤用消極形容詞偏誤初級階段出現了32例,偏誤率為2.14%。例如:
(28)*我的房間不如她的房間小。
在“不如”句子里,表示比較方面的形容詞多是正向的,如“高”、“大”、“好”等,而不能是“矮”、“小”、“臟”等負向形容詞(劉月華,2001)。例(28)比較結果“小”是消極形容詞,應把“我的房間不如她的房間小”改為“她的房間不如我的房間大”,或者用“比”字句,因為“比”字句的比較結果沒有積極和消極的語用限制。
詞語搭配不當偏誤初級階段出現了33例,偏誤率為2.19%。例如:
(29)*他的姐姐比我的姐姐少十年。
(30)*他的考試成績比我的考試成績多。
年齡只能用“大、小”來形容,而量詞就要用“歲”,因此例(29)中要把“少”和“年”改為“小”和“歲”。對于考試成績要用“高、低”來形容,因此例(30)就應該把“多“改為“高”。
(二)中級階段偏誤類型
六種偏誤類型中級階段都出現了,具體情況如下表(見表2):
表2 中級階段的偏誤類型
偏誤類型中級(出現偏誤頻次)偏誤率(%)混用偏誤“這么”和“那么”混用210 14比較標記與比較結果的錯序0 0比較標記與比較客體的錯序0 0錯序偏誤比較結果與比較客體的錯序149 9.93修飾語與中心語的錯序212 14.13“不”的錯序0 0雜糅偏誤比較句式雜糅105 7比較值誤用消極形容詞26 1.73其他偏誤詞語搭配不當19 1.27
從表2可以看出,中級階段雖然六種偏誤類型都出現了,但是具體偏誤類型的出現頻率卻有高有低,最高的偏誤率達到14.13%,最低的偏誤率為0,即該次類的偏誤沒有出現。下面分別加以分析。
1.遺漏偏誤
遺漏偏誤中級階段有兩種情況:一是比較項的遺漏,二是比較值的遺漏。
比較項的遺漏中級階段出現了68例,偏誤率為4.53%。例如:
(31)*他買的筆跟我的不一樣。
(32)*她在學校比家快樂。
例(31)“我”后應加上“買的”,只有這樣,才能夠同前面“他買的筆”相互比較。例(32)在“家”前應加上“在”,才能跟前面的“在學?!弊霰容^。
比較值的遺漏中級階段出現了54例,偏誤率為3.60%。例如:
(33)*媽媽現在的身體沒有以前。
(34)*牛肉比豬肉十五元一斤。
例(33)和例(34)缺少了比較值“好”、“貴”,例(33)應在“以前”之后加上“好”,例(34)應在“豬肉”之后加上“貴”,而且“一斤”應放在“貴”前。
2.誤加偏誤
誤加偏誤中級階段有四種情況:一是比較項誤加“的”,二是比較值誤加程度副詞,三是比較項前誤加“在”、四是比較項的定語誤加“在”。
比較項誤加“的”中級階段出現了66例,偏誤率為4.40%。例如:
(35)*中國的人口比泰國的多。
(36)*北京的天氣沒有泰國的熱。
例(35)和例(36)的比較客體部分應該把“的”去掉。
比較值誤加程度副詞中級階段出現了99例,偏誤率為6.60%。例如:
(37)*粉色的包不如黑色的很漂亮。
(38)*用刀叉不如用筷子很方便。
“不如”句中的比較值,一般不能在動詞或形容詞前加程度副詞。例(37)和例(38)比較值中的“很”應去掉。
比較項前誤加“在”中級階段出現了63例,偏誤率為4.20%。例如:
(39)*在日本人不像泰國人那么愛吃辣的東西。
例(39)中應把比較項前的“在”去掉。
比較項的定語誤加“在”中級階段出現了68例,偏誤率為4.53%。例如:
(40)*在這兒的菜比食堂好吃。
例(40)中應把比較項前的定語的“在”去掉。
3.混用偏誤
中級階段“這么”和“那么”也混用,這樣的偏誤210例,偏誤率為14%,偏誤率比較高。例如:
(41)*媽媽以前的身體沒有現在那么好。
例(41)中,近指的時間“現在”是比較的標準,而“這么”一般用于近指,“那么”用于遠指,所以應把“那么”改為“這么”。
4.錯序偏誤
錯序偏誤中級階段有兩種情況:一是比較結果與比較客體的錯誤,二是修飾語與中心語的錯序。
比較結果與比較客體的錯序中級階段出現了149例,偏誤率為9.93%,偏誤率比較高。例如:
(42)*夏天長比冬天。
(43)*她的衣服干凈比我的衣服。
差比句的比較結果就是差比句的謂語,應位于比較客體后,例(42)和例(43)應該把“長”、“干凈”分別放在“冬天”、“我的衣服”后面。
修飾語與中心語的錯序,中級階段出現了212例,偏誤率為14.13%,偏誤率比較高。例如:
(44)*昨天比前天睡少一個小時。
漢語的修飾語必須放在中心語前,例(44)的“少”應放在“睡”前面。
5.雜糅偏誤
雜糅偏誤中級階段出現了105例,偏誤率為7%。例如:
(45)*這臺電腦有那臺電腦一樣新。
(46)*今天有昨天多學一門課。
以上例句,主要是“有/沒有”句和“一樣”句或“比”字句的句式雜糅。例(45)和例(46)把“有”分別改成“跟”和“比”就可以了。
6.其他偏誤
其他偏誤中級階段有兩種情況:一是比較值誤用消極形容詞,二是詞語搭配不當。
比較值誤用消極形容詞偏誤中級階段出現了26例,偏誤率為1.73%。例如:
(47)*他的英語水平沒有我的英語水平低。
“有/沒有”句表示結果的形容詞多是積極意義的,例(47)應把“低”改為“高”,整個句子改為“我的英語水平沒有他的英語水平高”,這樣才合乎漢語的用法。
詞語搭配不當偏誤中級階段出現了19例,偏誤率為1.27%。例如:
(48)*我姐姐的年齡比他姐姐的年齡多10年。
(49)*我的考試成績比他的考試成績少2分。
年齡只能用“大、小”來形容,而量詞就要用“歲”,因此例(48)中把“多”改為“大”,把“年”改為“歲”。對于考試成績要用“高、低”來形容,因此例(49)就應該把“少“改為“低”。
(三)高級階段偏誤類型
六種偏誤類型高級階段都出現了,具體情況如下表(見表3)。
表3 高級階段的偏誤類型
從表3可以看出,高級階段雖然六種偏誤類型都出現了,但是偏誤率有高有低,有不少偏誤次類沒有出現。各次類中,最高的偏誤率達到12.33%,最低的偏誤率為0。下面分別加以分析。
1.遺漏偏誤
遺漏偏誤高級階段有兩種情況,一是比較項的遺漏,二是比較值的遺漏。
比較項的遺漏高級階段出現了42例,偏誤率為2.80%。例如:
(50)*我的家沒有他干凈。
(51)*我的家不如他干凈。
例(50)和例(51)在“他”后應加上“的”或“的家”,這樣,才能夠同前面“我的家”相互比較。
比較值的遺漏高級階段出現了22例,偏誤率為1.47%。例如:
(52)*蛋糕跟冰淇淋一樣。
(53)*他在學校比在家。
例(52)和例(53)缺少了比較結果“甜”、“愉快”,例(52)應把“甜”加在“一樣”之后,例(53)應把“愉快”加在“在家”之后。
2.誤加偏誤
誤加偏誤高級階段有四種情況:一是比較項誤加“的”,二是比較值誤加程度副詞,三是比較項前誤加“在”,四是比較項的定語誤加“在”。
比較項誤加“的”高級階段出現了52例,偏誤率為3.47%。例如:
(54)*巴黎的風景像倫敦的一樣漂亮。
例(54)的比較客體部分應該把“的”去掉。
比較值誤加程度副詞高級階段出現了31例,偏誤率為2.07%。例如:
(55)*火鍋比披薩好吃極了。
“比”字句中的比較值,一般不能在動詞或形容詞前加程度副詞,如果要表示程度高,可以在動詞或形容詞后加“得多”或“多了”。例(55)中比較值應改為“好吃得多”或“好吃多了”。
比較項前誤加“在”高級階段出現了29例,偏誤率為1.93%。例如:
(56)*在東方文化跟西方文化不一樣。
例(56)中應把比較項前的“在”去掉。
比較項的定語誤加“在”高級階段出現了39例,偏誤率為2.60%。例如:
(57)*在北京的天氣沒有在泰國的天氣熱。
例(57)中應把比較項前的定語的“在”去掉。
3.混用偏誤
高級階段“這么”和“那么”也混用。該偏誤138例,偏誤率為9.20%。例如:
(58)*那只狗有這只狗那么聰明嗎?
(59)*這張照片照得不如那張這么清楚。
“這么”一般用于近指,“那么”用于遠指。例(58)和例(59)“這只狗”、“那張”是比較的標準,因此應分別改為“這么”和“那么”。
4.錯序偏誤
錯序偏誤高級階段有兩種情況:一是比較結果與比較客體的錯序,二是修飾語與中心語的錯序。
比較結果與比較客體的錯序高級階段出現了86例,偏誤率為5.73%。例如:
(60)*我說漢語流利不如他。
漢語比較句謂語有賓語又有補語時,常重復動詞,或者把賓語提前。例(60)應改為“我不如他說漢語說得流利”、“我說漢語不如她說得流利”或“我不如他漢語說得那么流利”。
修飾語與中心語的錯序高級階段出現了185例,偏誤率為12.33%,偏誤率比較高。例如:
(61)*她比我買多了一件衣服。
漢語的修飾語必須放在中心語前,例(61)把“多”放在“買”前面就可以了。
5.雜糅偏誤
雜糅偏誤高級階段出現了62例,偏誤率為4.13%。例如:
(62)*我有她一樣喜歡看電影。
(63)*巴黎的風景有倫敦一樣漂亮。
以上例句,主要是“有/沒有”句和“一樣”句的句式雜糅。例(62)和(63)把“有”改成“跟”就可以了。
6.其他偏誤
與初級和中級階段一樣,其他偏誤高級階段有兩種情況,一是比較值誤用消極形容詞,二是詞語搭配不當。
比較值誤用消極形容詞偏誤高級階段出現了12例,偏誤率為0.80%。例如:
(64)*我哥哥不如我弟弟懶。
“不如”句一般表示結果的形容詞多是比較積極的意義,例(64)應把“懶”改為“勤快”。
詞語搭配不當偏誤高級階段出現了14例,偏誤率為0.93%。例如:
(65)*他姐姐比我姐姐小十年。
(66)*他的考試成績比我的考試成績多2分。
年齡的量詞要用“歲”,因此例(65)中把“年”改為“歲”。對于考試成績要用“高、低”來形容,因此例(66)就應該把“多“改為“高”。
(四)初、中、高階段偏誤比較
六種偏誤類型初、中、高級階段的具體情況如下表(見表4):
表4 初、中、高級階段各種偏誤類型
從表4我們可以看出,六種偏誤在初、中、高級階段都出現了,但不同的階段,各種偏誤中出現的次類的數量以及偏誤率卻不盡相同??傮w來看,初級階段出現的偏誤類型最多,到了中高級階段,特別是高級階段,有些偏誤大類中的某些次類沒有出現。下面我們分別加以比較。
遺漏偏誤:比較項的遺漏初級階段的偏誤率為6.33%,中級階段為4.53%,高級階段為2.80%。這些情況說明初級、中級階段習得時還有一些問題,到了高級階段才基本掌握。比較值的遺漏初級階段的偏誤率為4.07%,中級階段為3.60%,高級階段為1.47%,偏誤率比較低,說明初級、中級階段習得時還有一些問題,到了高級階段才基本掌握。
誤加偏誤:比較項誤加“的”初級階段的偏誤率為5.80%,中級階段為4.40%,高級階段為3.47%,中級和高級階段雖然有所減少,但進展不大,這表明初級階段沒有掌握,中、高級階段仍沒有多大的進步。比較值誤加程度副詞初級階段的偏誤率為9.33%,中級階段為6.60%,高級階段為2.07%。初級、中級階段偏誤率比較高,但到了高級階段大幅度地下降,說明學生到了高級階段基本能掌握。比較項前誤加“在”初級階段的偏誤率為4.67%,中級階段為4.20%,高級階段為1.93%。與初級階段相比,雖然中級階段有所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有限,這表明中級階段習得情況仍沒有多大的進步,到了高級階段才基本上掌握。比較項的定語誤加“在”初級階段的偏誤率為5.73%,中級階段為4.53%,高級階段為2.60%。這些情況說明初級、中級階段習得時還有一些問題,到了高級階段才基本掌握。
混用偏誤:“這么”和“那么”混用”初級階段的偏誤率為13%,中級階段偏誤率為14%,高級階段偏誤率為9.20%,偏誤率都很高。與初級階段相比,中級階段偏誤率有所上升,到了高級階段偏誤率才有所下降,說明習得并不穩(wěn)固,也說明容易形成“化石化”。
錯序偏誤:比較標記與比較結果的錯序初級階段的偏誤率為6.47%,中級和高級階段都是0%,說明中、高級階段已經完全習得。比較標記與比較客體的錯序初級階段的偏誤率為6.80%,中級和高級階段都是0%,也說明已經完全習得。比較結果與比較客體的錯序初級階段的偏誤率為27.93%,中級為9.93%,高級是5.73%。初級、中級階段比較高,但到了高級階段有大幅度下降,說明學生到了高級階段基本能掌握。修飾語與中心語的錯序初級階段的偏誤率為15.40%,中級階段為14.13%,高級階段為12.33%,各階段偏誤率都很高,這表明比較難習得,容易形成“化石化”。“不”的錯誤初級階段偏誤率為4.60%,中級和高級階段都是0%,說明中、高級階段完全習得。
雜糅偏誤:比較句式雜糅初級階段的偏誤率為6.60%,中級階段為7%,高級階段為4.13%,與初級階段相比中級階段偏誤率略高,到了高級階段偏誤率雖然有所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有限。這表明高級階段習得情況仍沒有多大的進步。
其他偏誤:比較值誤用消極形容詞初級階段的偏誤率為2.14%,中級階段為1.73%,高級階段為0.80%,從三個階段來看,習得偏誤率都比較低,說明初級、中級階段已經基本上掌握了。詞語搭配不當初級階段的偏誤率為2.19%,中級階段為1.27%,高級階段是0.93%。偏誤率比較低,說明初級、中級階段基本都能掌握。
初、中、高級階段六種偏誤出現的情況大致如圖一:
圖一 初、中、高級階段六種偏誤的出現情況
從圖一可以看出,六種偏誤類型中,初、中、高級階段都以錯序的偏誤為最多。初級階段六種類型的偏誤率排序為:錯序(61.20%)>誤加(25.53%)>混用(13%)>遺漏(10.40%)>雜糅(6.60%)>其他(4.33%)。中級階段六種類型的偏誤率排序為:錯序(24.07%)>誤加(19.73%)>混用(14%)>遺漏(8.13%)>雜糅(7%)>其他(3%)。高級階段六種類型的偏誤率排序為:錯序(18.06%)>誤加(10.07%)>混用(9.20%)>遺漏(4.27%)>雜糅(4.13%)>其他(1.73%)。
六種偏誤初、中、高級階段的發(fā)展情況如圖二:
圖二 各種偏誤的發(fā)展情況
從圖二可以看出,隨著年級的增加、水平的提高,泰國學生比較句的偏誤總體來看是呈下降的趨勢,但所有的偏誤都是從初級貫穿到中級甚至高級。
上一節(jié)通過分析調查問卷結果,探討了泰國學生學習漢語比較句的偏誤類型,下面我們將探討泰國學生偏誤產生的原因。
泰國學生習得比較句出現偏誤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母語負遷移、目的語規(guī)則泛化、教材影響等。
(一)母語負遷移
母語負遷移可以分為“受到母語語序的影響”和“受到母語表達的影響”兩種情況。
1.受到母語語序的影響
在初級、中級甚至高級階段的語料中,經常出現運用泰語語序來套用漢語比較句的現象。這類負遷移主要影響到泰國學生產生錯序偏誤。泰語中的等比句一般有兩種說法:
1)“比較主體+跟+比較客體+比較結果+(不)一樣”;
2)“比較主體+比較結果+(不)一樣+(跟)+比較客體”
比如,例(16)“蛋糕跟冰淇淋甜一樣”和(18)“他的想法不一樣別人”,泰語是:
顯然受到了泰語語序的影響。
差比句中,漢語引進比較客體的方法與泰語有所不同,漢語中比較客體的位置在比較結果前,而泰語中比較客體的位置是在比較結果后,像例(42)“夏天長比冬天?!保┱Z為:
很明顯,也是受到了泰語語序的影響。
漢泰差比句中的中心語和修飾語的位置是相反的。漢語的比較客體和修飾語都要放在比較結果之前,而泰語中這兩個部分都要放在比較結果之后,像例(22)“他比我吃多一碗飯”,泰語為:
完全也是泰語的語序。
漢語比較句謂語有賓語又有補語時,常重復動詞,用“比較主體+比+比較客體+謂語+賓語+謂語+補語”或“比較主體+謂語+賓語+比+比較客體+謂語+補語”表達,但是泰語動詞不重復,而且可以有“相當于‘得’的助詞“也可以沒有,泰語是用“比較主體+謂語+賓語+(得)+補語+比+比較客體”來表達,例(20)和(21)泰語為:他比我唱歌唱得好。/他唱歌比我唱得好。
不難看出,也同樣是泰語的語序。
“不如”句和“有/沒有”句也跟差比句的情況一樣,漢語引進比較客體的方法與泰語有所不同,漢語中比較客體的位置在比較結果前,而泰語中比較客體的位置是在比較結果后,像例(3)“她好看不如我”泰語為:
明顯也是泰語的語序。
2.受到母語表達的影響
母語負遷移表達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比較值誤加程度副詞、比較值誤用消極形容詞和詞語搭配不當上。
泰語的差比句中可以使用各種副詞來修飾形容詞,如“比較”、“很”、“相當”、“真”等,以例(11)為例,“*牛肉比豬肉比較貴”泰語是,,直譯成漢語是“牛肉比較貴比豬肉”。
泰語“有/沒有”句和“不如”句既可以出現積極形容詞,又可以出現消極形容詞,像例(28)的“*我的房間不如她的房間小”泰語是,“”,直譯成漢語就是“我的房間不小如她的房間”。
(二)目的語規(guī)則的過度泛化
目的語規(guī)則的過度泛化主要表現在泰國學生“誤加“的”、誤加“在”、比較句式雜糅、比較項的遺漏和比較值的遺漏等方面。
按照漢語的語法規(guī)則,比較客體的中心語可以省略,但一般情況下要保留“的”,所以泰國學生就把這種規(guī)則過度泛化,出現了誤加“的”的偏誤。
“在”與處所密切相關,其基本用法就是引入處所,并且經常與表示處所的詞語出現在同一個句子中。在表示行為動作發(fā)生的處所時,處所詞前要加上“在”,如“在餐廳吃飯”、“在學校工作”、“在本子上寫字”、“在中國旅游”等。由于兩者共現的頻率高,而且距離近(一般中間沒有間隔詞語),所以泰國學生很容易在大腦中將“處所”和“在”連在一起,就對介詞“在”的使用過度泛化,把它類推到比較句上,在比較項的處所詞前或比較項定語的處所詞前也加上“在”,如例(56)“在東方文化跟西方文化不一樣”和例(57)“在北京的天氣沒有在泰國的天氣熱”,就是這種過度泛化的表現。句式雜糅偏誤產生的原因,主要是泰國學生沒有掌握好目的語語法規(guī)則,在已學習的不扎實的語法規(guī)則基礎上進行了過度的類推泛化。
兩種遺漏偏誤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學生沒有掌握好比較句的語法規(guī)則,他們還不了解比較項即比較主體和比較客體要有對稱性和可比性。在某一些情況下,如果比較的兩項不對稱或缺乏可比性,所造出的句子就會產生歧義,如例(4)“我的桌子不如他那么矮”,“桌子”和“他”一個是東西,一個是人,如果在“他”后沒有加上“的桌子”,就會被理解為“我的桌子”和“他”的身高進行對比。關于比較值的遺漏,是泰國學生誤把補語部分的動詞或形容詞看作完整的比較值造成的。如果學生搞不清句子成分的性質及成分之間的關系,很容易出現遺漏或缺少必要的句子成分這樣的偏誤。
(三)教材的誤導
教材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泰國學生混用“這么”或者“那么”的偏誤。例如我們所考察的朱拉隆功大學中文專業(yè)使用的《基礎漢語(二)》,這是一本泰國人編寫的教材,其中只是列出句式“A有/沒有B(這么/那么)X”的公式,并簡單的列出幾個例子,如:這個沒有那個那么大/那個鋼筆有這個這么貴。對于什么情況該用“這么”,什么情況該用“那么”,或兩者之間有何區(qū)別并沒有做出進一步說明。這會使學生產生誤會,以為兩者是等同的,可以無條件或隨意地互換,導致出現這種偏誤。
泰國學生學習漢語比較句時出現以上偏誤類型的原因大致如下表(見表5):
表5 偏誤類型及其原因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初級、中級和高級階段的泰國學生學習比較句時出現的偏誤類型大致相同,主要有六種:遺漏、誤加、混用、錯序、雜糅和其他偏誤。六種偏誤類型中,三個階段都以錯序為最多,其后依次為誤加、混用、遺漏、雜糅,其他偏誤較少。但不同階段,各種類型的次類以及次類的偏誤率不盡相同,有些次類的偏誤并非在每個階段都出現。初級階段,泰國學生出現的次類偏誤有:比較項的遺漏、比較值的遺漏、比較項誤加“的”、比較值誤加程度副詞、比較項前誤加“在”、比較項的定語誤加“在”、“這么”和“那么”混用、比較標記與比較結果的錯序、比較標記與比較客體的錯序、比較結果與比較客體的錯序、修飾語與比較結果的錯序、“不”的錯序、比較句式雜糅、比較值誤用消極形容詞、詞語搭配不當。到了中級階段,除了“這么”和“那么”混用和比較句式雜糅的偏誤率比初級階段高之外,其他次類偏誤都比初級階段出現的偏誤率低,有三個次類偏誤比較標記與比較結果的錯序、比較標記與比較客體的錯序和“不”的錯序”在這一階段中學生沒有出現偏誤。到了高級階段,所有的次類偏誤出現的頻數都減少了,偏誤率也比較低,與中級階段的情況一樣,有三個次類偏誤比較標記與比較結果的錯序、比較標記與比較客體的錯序、“不”的錯序在這一階段沒有出現。調查結果表明,隨著水平的提高,泰國學生比較句的偏誤越來越少。泰國學生習得比較句出現偏誤的主要原因是母語負遷移、目的語規(guī)則的泛化和教材的誤導。
比較句是漢語和泰語共有的語言現象,通過本文對泰國學生學習比較句的情況進行的考察和分析,不僅能夠找出學生習得比較句時出現的偏誤類型及出現偏誤的原因,而且能夠了解他們習得比較句的難點所在。這使我們在對泰國學生進行教學時更具有針對性,能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漢語比較句,避免各種偏誤,提高教學質量。
陳 晨:《泰國學生漢語差比句習得的特點及偏誤分析》,《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11年第4期。
陳 珺:《比較句語法項目的習得難度考察》,《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
陳 珺、周小兵:《比較句語法項目的選取和排序》,《語言教學與研究》,2005年第2期。
陳小燕:《漢泰比較句對比研究及對泰初、中階段教學啟示》,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馮 瑤:《初中級水平留學生習得漢語比較句語法項目的發(fā)展過程研究——以四名留學生口語中介語發(fā)展語料為例》,南京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郭曉莉:《漢語比較句的英譯法》,《中國電力教育》,2012年第25期。
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漢語水平考試部:《漢語水平等級標準與語法等級大綱》,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胡亮節(jié):《泰國學生漢語比較句習得偏誤分析》,云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李美珍:《漢語比較句的幾種英譯法》,《保山師專學報》,1996年第1期。
劉月華等:《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增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
柳英綠:《韓漢語比較句對比》,《漢語學習》,2002年第6期。
魯健驥:《外國人學漢語的語法偏誤分析》,《語言教學與研究》,1994年第1期。
許紅花:《外國學生比較句習得偏誤原因及對策》,《漢語學習》,2009年第19期。
楊德峰:《對外漢語教學核心語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Manomaivibul,Prapin:《基礎漢語(二)》,曼谷:朱拉隆功大學,2010年。
Error Analysis of Thai Students’Acquisition of Chinese Com parative Sentence
JaranyaWichaiprasertsri
(School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 China)
The purposes of this paper are to analyze the error types and the cause of errors of Thaistudents in using Chinese comparative sentences.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s,this paper found that Thai students of elementary,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levelsmake six kinds of errors in using Chinese comparative sentences,which are,omissions,additions,word confusions,disordering,blends and the other errors(misusing negative adjectives and improper word collocations).Themain causes of such errors are ascribed to negative transfers of themother-tongue,overgeneralizations of target language rules and misguidance of teachingmaterials.
comparative sentence;Thai students;acquisition;error analysis
H193.5
A
2221-9056(2017)04-0510-15
10.14095/j.cnki.oce.2017.04.008
2015-10-09
Jaranya Wichaiprasertsri(李美琴),泰國曼谷人,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文學博士生,研究方向為漢泰對比研究、對外漢語教學。Email:leemeiqin@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