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智青
摘要: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思維和交流工具,在語言的學習過程中,朗讀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在當代的英語教學中,尤其是高中教學,教師和學生往往忽略了這一重要內(nèi)容,形成了只會寫而不會說的啞巴英語。本文筆者從朗讀這一技能展開,探討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進行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真正提高英語水平與素質(zhì)。
關鍵詞:朗讀;高中英語朗讀教學;培養(yǎng)與訓練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6-0115-02
1.朗讀教學現(xiàn)狀
現(xiàn)在中學的英語課堂,尤其是上了高中,我們就很難聽到那瑯瑯讀書聲。每天早上,除了早讀課,學生們可以朗讀一些單詞和課文,其余的時間都放在寫練習上。課堂上,大部分時間都是教師在說,而學生在聽的這樣一個學習過程。從日常教學觀察,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在朗讀時存在一字一字地朗讀、語音語調(diào)不準、沒有重音和停頓等問題。
2.朗讀對英語教學的作用
2.1促進學生背誦。英語學習的一個關鍵是背誦,包括背單詞、詞組、句子和篇章。每天我們布置給學生的作業(yè)除了書面的,還有口頭的背誦小測。早讀課上,我們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背誦單詞的方式并不是大聲朗讀,再進行拼寫的記憶,而是直接背誦單詞的拼寫。到最后形成了只會小測背誦單詞的正確拼寫而不會單詞的準確讀音。我們應該思考這樣的背誦記憶是否有效?如果能大聲朗讀,那么背誦記憶效率則大大提高,也是真正在學習語言。當學生大聲朗讀時,通過顱骨把聲音傳到神經(jīng),大腦記錄下傳達的信息,并通過視覺上的因素從而刺激神經(jīng)脈沖,達到語言信息長期儲存,從而達到背誦記憶。
2.2讀提高聽、讀和寫的技能?!陡咧杏⒄Z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發(fā)展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聽和讀是理解的技能,說和寫是表達的技能,這四種技能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朗讀是提高聽、讀和寫的重要手段。從我們現(xiàn)在的教學分析,學生在聽和說比較薄弱。課堂上,學生聽的主要是教師的語言和聽力材料的內(nèi)容。由于缺乏朗讀,學生的語言基礎差,對單詞的語音語調(diào)等不熟悉,造成聽力差。說是一種交際的方式,是輸出形式。朗讀也能幫助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目前教學上,我們經(jīng)常讓學生背誦佳句或一些佳作。背誦時,學生能夠大聲朗讀,把這些文本信息儲存在記憶中,在寫作中靈活運用。
3.朗讀的培養(yǎng)與訓練
任何的技能都是需要培養(yǎng)和訓練的,英語語言也不例外。我們只有不斷地幫助學生訓練朗讀這一技能,他們才能夠更好地在學習英語中自覺地運用這一技能,從而幫助自身提高英語這一語言的習得。下面筆者從幾個方面談如何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朗讀。
3.1抓住習慣,從頭開始。美國著名教育家曼恩說:"習慣像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學生的朗讀習慣是需要教師花時間和心思的。不可否認,小學生的朗讀習慣遠遠比中學生的習慣好,那是因為從一開始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墒巧狭酥袑W,為什么學生的朗讀習慣不好甚至沒有這種習慣。中學生的朗讀習慣去哪兒了?因此,進入高中學習,教師應抓住契機,從頭抓好朗讀習慣。朗讀習慣的培養(yǎng)應該從高一年開始。高一年學生跨入一個陌生的學習階段,不斷地在摸索中。在今年的高一年伊始,筆者從學生的音標開始抓起。通過音標的學習,掃除學生在朗讀中的單詞發(fā)音不標準的障礙。有了發(fā)音的基礎,接著引導學生在朗讀長句時,根據(jù)句子結(jié)構(gòu)來停頓。最后,就是指導學生在朗讀中的語調(diào)的抑揚頓挫,把文章句子的層次感朗讀出來,呈現(xiàn)給聽者。例如,在必修一 Unit 1 Anne's Best Friend 閱讀文本,有一段話是這樣:"Do you want a friend whom you could tell everything to, like your deepest feelings and thoughts? Or are you afraid that your friend would laugh at you ,or would not understand what you are going through?"我指導學生在朗讀到friend, 第一個和第二個that 以及or 時應該適當?shù)赝nD,并調(diào)整自己的呼吸,使朗讀時氣息是流暢的。
3.2氛圍形成,同伴合作?!陡咧杏⒄Z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要創(chuàng)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fā)展合作學習精神,建立融洽的師生交流渠道,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學生們學習英語本身就缺乏一個大的語言環(huán)境和氛圍,因此作為教師,我們可以幫助他們營造能開口大聲朗讀的環(huán)境和氛圍。建構(gòu)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兒童同伴學習的關鍵價值在于促進兒童的認知改變,通過"同伴間的差異"和"積極的語言交流"來實現(xiàn)。最終在同伴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中形成濃郁的朗讀氛圍。例如,在必修二 Unit2 An Interview 閱讀文本是一則采訪對話,筆者節(jié)選了其中的一部分內(nèi)容讓同桌兩人進行模擬對話并且互換角色。其中有幾句對白在班級引起廣泛的影響。有個學生把"May I ask you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modern Olympics"這句話的那種渴望知道奧林匹克知識的真誠語氣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來。另外有個英語水平比較差的學生,在朗讀"Good heavens!" "Oh, no!" "I see"這三個簡短的對白時,用自己不同的、夸張且豐富的情感、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和韻律生動形象的表達讓全班同學震驚了,并且熱烈鼓掌,表達他們認可的態(tài)度。在選修六 Unit2 Poem 學習后,學生對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歌的朗讀與分享也是十分積極。其中有一首詩是這樣:
To My Parents, Thank you
You were always there
To help me
You were always there
To guide me
But most important
You were always there
To love me
學生在朗讀這首詩時,帶著自己的感情,注意句子之間的停頓和語調(diào),在最后進行升華。在朗讀幾遍后,也已經(jīng)背誦下來了。因此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和交流,在同伴間形成良好的氛圍,從而提高他們朗讀的技能。通過同伴的學習和鼓勵,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學習的機會無處不在,教師在教學中要擅長把握契機,讓學生們"條條大道通羅馬。"
4.課內(nèi)為主,課外為輔
教師重視課內(nèi)文本的朗讀,認為只有朗讀課內(nèi)的知識才能提高學科的成績。我們在課文教學中,可以鼓勵學生朗讀這些優(yōu)美的文章,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和音韻美。在朗讀過程中學生漸漸進入文章的意境,體會文章的思想性,感受文章的藝術性,受到美的教育,陶冶了精神情操。
5.總結(jié)
總之,學習是一門藝術,朗讀是學習的藝術形式。朗讀教學是語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教師要重新把學生的朗讀聲音尋找回來,那么我們要正確認識朗讀教學,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在語言學習伊始就抓住契機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習慣。通過自身的示范,營造課堂朗讀氛圍,指導學生朗讀,科學有效地進行朗讀教學,讓學生們"用我的聲音觸摸你的靈魂。"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胡霞.讓朗讀成為一種享受--有效教學之我見[J].新課程(教研).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