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筱嫣
[摘 要] 在進行音樂的教學教育時快樂氣氛總是圍繞在課堂當中,快樂的教學氣氛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領略音樂、發(fā)現音樂的魅力之處,并且聆聽音樂的美的同時,也能夠主動參與音樂教學,踴躍學習。但以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初中音樂教學存在著一些不樂觀的現象,比如說,多數學生潛意識對音樂有這樣的認知“喜歡音樂,但不喜歡上音樂課”,造成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因素是由于學生進行音樂教育的時候領略不到音樂可以帶來的快樂以及趣味,因此,這就要求音樂教師在實施音樂教學時要針對學生的上課的需求不斷更新變化教學策略。
[關鍵詞] 快樂教學 教學成果 初中音樂 策略
在新課程的改革的發(fā)展歷程中對于音樂教學的最基本要求就是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同時也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清楚了解“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根本,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條件下,應該將能力、認知、情感這三個教學目標在音樂課堂上一同實施,這可以增進學生對音樂認識全面發(fā)展的長遠計劃[1]。此文是作者根據多年在音樂課堂上的教學實踐與感受,總結性詳細敘述自己的教學經驗,給予音樂教學的同仁提供資料參考。本文通過研究分析初中音樂教學改革的實踐策略,得出如下結論。
1、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樂教”是增進學生“樂學”的基本條件。可以通過三個方面的內容來解釋這一理念:第一方面,教學思想可以影響課堂教學的實踐行動,樂觀積極的思想會促使教師蓬勃出勤奮向上、勇于分夠的教學精神,若是教師的教學意識里存在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教育思維,這不僅會使音樂課堂教學活動枯草乏味,課堂氛圍沒有熱情以及激情,而且會使學生失去對音樂學習的欲望,被動消極的去迎合教師教學流程;除此之外,對音樂教學的積極性不高的教師,也不會存在有研討多種教學方式的精神,在音樂課堂教學中,不是對學生任之不理,就是對學生斷章取義,這樣的教師很難獲得學生的尊重與喜愛的,極易會引起師生矛盾發(fā)生,甚至有部分學生會因此放棄這門學科的學習以及追求[2]。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學生的“不樂學”與教師的“不樂教”有著比較大的聯系,這正是符合了古代名言警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思想哲理。如果想要激發(fā)學生對音樂學習的欲望以及探索精神,就必須要必先將學生的注意力、興趣充分調動起來,教師也要在課堂上積極主動與學生交流,因此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指導以及溝通在音樂課堂教學活動中是至關重要的?;诖?,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要從這兩個方面進行著手,改變當前初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疑難問題:第一點,教師應具備有良好的教學思想,以認真的態(tài)度去對待音樂課堂的教學活動;第二點,教師正視自己的教學行為,加強本身的內在素質以及音樂修養(yǎng),積極主動與學生溝通交流,并與其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舉例說明,比如在七年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教學中,教師要教會學生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唱國歌對于學生來說十分是非常熟悉的,在平日的電視新聞、以及廣播中都會播放有我國的國歌,甚至每周一學校升國旗都會經常聽國歌的伴奏。因此在進行國歌的教學之前,教師可以采用天安門每天早晨升旗儀式的視頻。這種莊嚴神圣的震撼力瞬間給了學生強烈的視覺和聽覺沖擊。這時讓學生結合自己的主觀思想,談談自己對國歌的了解就比較有感觸,聽完學生的感想后,教師也再談談自己對國歌的認識,利用這種學習方式來縮小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應該要讓學生感覺到自己的認知水平是與教師處于一樣水平線上的,對于國歌教師和學生均有相同的討論點,這樣的有共同的認知可以逐漸拉近了教師與學生兩者之間的距離。教師通過利用正確的教學觀念實施教學活動對于學生學習音樂課程是極其重要的。另外,教師與學生之間良好的互動性,可以建立和諧師生關系,對于創(chuàng)建快樂的音樂課堂具有積極的意義。
2、開展多彩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領略音樂的魅力
優(yōu)美動人的音樂旋律,往往能夠使人用心去感觸音樂所具有的獨特魅力,這不單單只是人體感官上的享受,并且還能夠凈化學生的心靈以及情操。在音樂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在符合教學要求的基礎上,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將學生發(fā)展作為基本條件,教師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以及教學魅力,將音樂作品所蘊含的魅力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在富有趣味的教學情景中,全面向學生展現出來,以增進學生在音樂課堂教學活動中感觸到音樂魅力,從促使學生喜歡上音樂、樂于學習音樂,從而保持“以美激趣、以趣促學”的學習模式[3]?,F如今,大部分學校已經將多媒體設備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去,這個新型的教學模式包含了音、像、形以及文四個方面的內容,并將四者合為一體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在很大程度上為設置教學情景、提升教學成果提供了豐富的教學信息以及經驗。
舉例說明,如在小調民歌《茉莉花》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播放了兩個版本的《茉莉花》,并且讓學生對這兩個版本的《茉莉花》進行辯論與比較,同時也可以在播放音樂的同時反映茉莉花的圖片給予學生觀看。這不僅能夠使學生的視覺子感受感受到茉莉花的小巧、素潔以及高雅,而還能夠使學生感受到《萊莉花》歌聲的迷人氣息,并從中注意到音樂旋律的變化,在音樂力度、音色兩者的交換中,使學生猶如身在其中。采取生動形象教學方式,活潑的課堂氣氛,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使得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3、創(chuàng)建“游戲式”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感受快樂
根據教育學的教學理念來看,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認知,就必須得讓學生在教學活動當中感受學習的樂趣。正處于初中這個階段的學生們通常會具有比較強烈的具好奇心,并且性格都比較活潑好動,教師在進行音樂課堂教學時可以結合學生的這個性格特征,不斷變換出內容豐富多樣的游戲式課堂教學,從而創(chuàng)建學生在學習中玩樂,玩樂中學習的教學形式[4]。大多數的音樂基礎知識以及技能均能夠利用游戲的方式來進行學習,并且還能夠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舉例說明,比如在八年級上冊《青藏高原》教學中,因該歌曲具有一定的難度,其部分旋律、節(jié)奏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難學習的,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因此產生煩躁、厭煩等負面心理。為了能夠將學生的心態(tài)調節(jié)過來,教師可以進一步完善對教學流程,可以采用你唱一句,我接一句的歌詞接龍的游戲形式來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利用這種游戲式的課堂教學教學方式,使課堂氛圍活躍起來,緩解學生的負面情緒,一起唱歌玩游戲,使得快樂的課堂氣氛油然而生。
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使用快樂教學的教學模式,是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一種教學方法,非常值得在教學教育活動中推廣使用。在進行音樂課堂教學時,教師應該要結合具體教學情況,對教學方案不斷改革與更新,可以大膽嘗試比較奇特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且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領略到音樂的魅力以及學習音樂快樂,從而愛上音樂課,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郭平.快樂教學 提升成效——對初中音樂教學改革的實踐與體會[J].學苑教育,2014,0(13):16.
[2]湯建美.初中音樂教學快樂課堂打造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7,0(03):68-68.
[3]王周琴.快樂教學法在農村初中音樂課堂上的應用探究[J].考試周刊,2015,0(90): 177-177.
[4]沈思遠.快樂教學法應用在農村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體會——以《歌聲與微笑》教學為例[J].考試周刊,2015,0(91):178-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