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清遠市松崗中學 張麗莉
其實生活中處處有生物,很多生物理論知識都與我們的生活實際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例如,平時吃米飯,剛入口時沒有甜味,但是在咀嚼過程中感覺到甜味,這是因為淀粉在口腔中初步消化形成麥芽糖;生活常識,飯菜在夏天比冬天容易變質,而放進冰箱能起到保鮮的作用,但是即使放進冰箱也并不能保證長期不變質,從而掌握食物腐敗和保存的原理。學習中注意理論聯(lián)系實際,有利于扎實掌握生物學知識的同時,也有利于達到學以致用,解決生活實際的目的。如學完抗生素和酸奶的制作后,可以讓學生明白,假如得了細菌性重感冒,在醫(yī)院打完點滴痊愈后可自己制作酸奶來補充益生菌,促進腸道吸收的能力。
課本中有許多插圖,其中包含大量的生物學信息,同時具有生動直觀的特點,這比起單純記文字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初中生物學中的很多插圖本身就是中考考察的重點內容。
運用醒目、形象的形式,將知識加工重組,形成體系,從而揭示相關概念、規(guī)律的內在聯(lián)系。如我綜合運用了上面所說的“動態(tài)圖”和花括號提綱式歸納總結果實和種子形成的知識,進一步強化記憶效果。
對此歸納總結,我指導學生應結合圖形中各部分的位置,“瞻前顧后”“左顧右盼”。
學生通過觀察演示實驗或親自動手體驗實驗過程,能更好地理解生物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同時形象和直觀地將生物知識展示出來,能使知識深深地印在腦海中。初一的學生,由于還未有物理知識作為基礎,難以理解呼吸運動中為何肺容積增大會導致肺氣壓下降,氣體進入肺,于是我做了一個簡單的實驗,用一個塑料袋模擬肺,裝半袋空氣,用左手抓緊,塑料袋顯得很飽滿的(說明此時氣壓大),然后再在袋口處用右手抓緊,松開左手(相當于肺容積增大),原本飽滿的袋子立刻松垮(說明氣壓下降),最后再松開右手,發(fā)現(xiàn)空氣又可充滿整個塑料袋,因為抓緊袋口又是飽滿的,可見外界的空氣已經進入袋內。
對一些繁雜零亂、難記、易混淆的知識,編成簡單精練、朗朗上口的口訣,不僅記憶效果好,且能確保在較長時間內不會忘記。心臟各結構所連接的血管和血液循環(huán)中各結構所流動的血液的判斷一向是讓學生頭痛的知識點。因此我總結出如下口訣幫助學生解放頭腦:心臟和我面對面, 我左它右正相反, 地下室上蓋樓房,房連靜脈,室連動脈,左心動血,右心靜血。
課本中同一節(jié)甚至是整個生物學中的各個知識點之間都存在著內在聯(lián)系,我們教學過程中應幫助學生構建知識聯(lián)系,使知識系統(tǒng)化,整體化。對血液循環(huán)途徑的記憶,我除了讓學生研究課本血液循環(huán)圖,還結合了心臟結構圖以及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的實驗、三種血管的結構和功能,這樣,有了舊知識作為鋪墊,記憶量大大減少。反過來,記住了血液循環(huán)途徑也能概括和總結本節(jié)的知識點。
意義記憶,是指在對事物理解的基礎上,依據(jù)事物的內在聯(lián)系,運用有關的知識經驗進行的記憶,這種記憶比機械記憶要好得多,但是有些生物知識是相對孤立的,難以找到其中的聯(lián)系,往往很多學生只能利用機械記憶去記,但花費的時間、消耗的精力會很多,還會記不牢固。然而如能展開聯(lián)想,給要識記的內容賦予一定的意義,使之與其他物象發(fā)生聯(lián)系,就能輕松記住,且經久不忘。如對缺乏各種維生素引起的癥狀附義:將缺乏癥與相應的字母之間建立聯(lián)系。維生素A,字母A上端形狀尖尖的,聯(lián)想到人的眼尖,指視力好,夜盲癥就是光線暗時視力差,眼不尖, 這樣缺“維生素 A”就與夜盲癥之間建立了聯(lián)系。 維生素 B1,有個下標1, 想象成一只腳,缺維生素 B1 會引起腳氣病。 維生素 B2 ,有個下標2,其癥狀是口腔潰瘍,皮炎,舌炎,角膜炎等炎癥,治療口腔潰瘍也需要消炎,因此將下標2與“炎”字聯(lián)系,炎由2個“火”字構成。維生素 C ,相當于 O 弄破了, O 像血管的橫切面,血管破了是要出血的,維生素缺乏癥是壞血病,其特征之一就是出血;維生素 D, 大寫字母 D 形狀像雞胸,嚴重佝僂病人胸骨前突形成雞胸,缺維生素 D 就會得佝僂病。
善于挖掘記憶的規(guī)律,針對不同的內容,選擇不同的記憶方法,可以將難記的生物知識簡單化,變低效率學習為高效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