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超
(錦州醫(yī)科大學藥學院,遼寧錦州121001)
項目教學法在本科藥學專業(yè)藥劑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吳超
(錦州醫(yī)科大學藥學院,遼寧錦州121001)
目的探討項目教學法在本科藥劑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錦州醫(yī)科大學藥學院2014級藥學專業(yè)3個班9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試驗組),2個班60名學生為對照組。試驗組于2015—2016學年第2學期在藥劑學實踐教學中實施項目教學法,即學生以完成藥劑學實踐項目為任務驅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教學法。對項目教學法在藥劑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進行評價。結果大多數(shù)試驗組學生對實施項目教學法的藥劑學實踐教學評價較高。試驗組各項形成性考核平均成績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項目教學法適用于本科藥學專業(yè)藥劑學實踐教學,能激發(fā)學生興趣,促進學生對所學新、舊知識的獲取、理解和綜合應用,提高形成性考核成績和藥物制劑制備崗位勝任力。
項目教學法;藥劑學;實踐教學
藥劑學是本科藥學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其內容多、實踐性強、涉及知識面廣、教學難度大[1]。教學過程中,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顯得尤為重要[2]。藥劑學實踐教學應以藥物制劑研究與生產(chǎn)知識、崗位勝任力、職業(yè)遷移能力培養(yǎng)為導向,以培養(yǎng)藥物制劑生產(chǎn)、管理和應用一線的創(chuàng)新性人才為目標[3,4]。由于傳統(tǒng)實踐教學方法相對單調,以模仿、驗證為主,學生深感抽象、枯燥乏味[5]。為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技能融會貫通,提高對藥劑學知識的內化能力,我們在藥劑學實踐教學中嘗試項目教學法,并對其應用效果進行評價。
1.1 對象
隨機選取錦州醫(yī)科大學藥學院2014級藥學專業(yè)3個班9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試驗組),年齡19~24歲,平均21.7歲,均為我校藥學專業(yè)全國普通高校統(tǒng)招生。在完成高等數(shù)學、藥理學、生理學、藥物化學、儀器分析、生藥學等課程學習后,于2015—2016學年第2學期開始藥劑學課程學習。2014級藥學專業(yè)另2個班60名學生為對照組。兩組學生年齡、上學期綜合測評成績比較,差異無顯著性。
1.2 方法
1.2.1 教學研討召集校內外專家以及所有實踐課與理論課教師召開藥劑學實踐教學改革專題研討會,領悟項目教學法的內涵,明確研究目的、意義,論證實施項目教學法的可行性。
1.2.2 集體備課5個班的藥劑學理論課授課內容、學時、實踐課教師、使用教材、考核方式和命題難度保持一致。試驗組在液體制劑、片劑、軟膏、微囊、栓劑、膜劑等的制備及質量控制和處方篩選與藥物穩(wěn)定性等11項實驗中實施項目教學法,每項4學時。科學編寫項目教學實踐課教案。
1.2.3 教學實施對照組采用“講解示范—分組實踐—教師指導—總結點評”的常規(guī)教學法。試驗組實施項目教學法,即學生以完成某一藥物制劑制備項目為任務驅動,按“呈現(xiàn)問題—提出假設—動手實踐—交流討論—記錄所得”5步法學習,將每班按學號依次分為6個項目學習小組,每組5人,自主產(chǎn)生組長1人。全程教學由兩位專職教師共同指導。(1)呈現(xiàn)問題——提出項目學習任務。教師根據(jù)教學大綱設計藥劑學項目任務(企業(yè)工作情景模擬式制劑制備和質量控制項目任務),提前兩周發(fā)布到藥劑學項目學習微信平臺,并給出相應的參考學習資源。(2)提出假設——圈定情景項目中必須做的子項目。小組內通過自學、討論和項目分析,初步設計項目實施計劃書的假設綱要。教師通過微信平臺予以指導,圈定情景項目中必須做的子項目。(3)動手實踐——小組內項目實踐、書寫項目實施計劃書、繪制藥物制劑制備流程圖。情景項目中必須做的子項目圈定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課余時間書寫計劃書并實施,同時提前預約藥學實驗中心,完成反復的互輔、互教、互動模擬訓練,通過多次親自模擬訓練體驗與探究,發(fā)現(xiàn)項目實施中存在的細節(jié)問題。最終,學生以制備程序為軸線繪制一個基于企業(yè)工作情景項目的藥物制劑制備和質量控制流程圖。此時,教師通過微信平臺在線隨時解答學生的提問,重點是使學生從“做”中學習藥劑學知識與技能,培養(yǎng)其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4)交流討論——項目實施計劃匯報、藥物制劑制備和質量控制情景再現(xiàn)。實踐課上,各項目學習小組提交基于情景的項目實施計劃書和藥物制劑制備與質量控制流程圖后,分別以制備程序為軸線再現(xiàn)基于情景項目的子項目工作和企業(yè)藥物制劑制備與質量控制工作場景。然后小組間進行互評,交流討論優(yōu)點與不足,提出改進意見,教師依據(jù)項目實施情況給予各小組成員形成性考核成績(共11項平均分,構成第1次形成性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10%)。教師主要為項目實施、交流討論的旁觀者和課堂氛圍的平衡者。(5)記錄所得——書寫學習收獲與反思。藥劑學實踐教學結束后,要求學生書寫基于項目的學習收獲與反思報告。教師依據(jù)項目實施計劃書、藥物制劑制備與質量控制流程圖、基于項目的學習收獲與反思報告質量給予形成性考核成績(百分制),3項平均分得出第2次形成性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10%)。最后,教師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微信平臺進行總結性反饋。
1.2.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處理與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 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1 藥劑學實踐教學評價
自行設計藥劑學實踐教學評價問卷,第1部分為學生對藥劑學實踐課的評價,共7個條目;第2部分為學生對藥劑學實踐教學方法的評價,共13個條目。采取Likert5級評分法,計1~5分,≥4分視為積極評價。問卷條目及評分標準經(jīng)兩輪Delphi法專家咨詢確定。在藥劑學最后一次實踐課結束前向150名學生發(fā)放調查問卷,全部回收,有效回收率100.0%。調查顯示,試驗組90.0%的學生對實施項目教學法的藥劑學實踐課表示認可,94.4%的學生認為適應項目教學法,在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記憶、回顧與應用以及對自我的挑戰(zhàn)程度、對自我在實踐課的參與活躍度方面,兩組相比,差異有顯著性(P<0.05),詳見表1。關于學生對藥劑學實踐教學方法的評價,試驗組學生對13項條目的積極評價均在80%以上;對于“促進藥劑制備工作方法的形成”條目,兩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243),其他12項條目,兩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詳見表2。
表1 兩組學生對藥劑學實踐課的評價[n(%)]
2.2 形成性考核成績
形成性考核各項成績均為百分制,試驗組第1、2次過程考核平均成績分別為81.6分和80.4分,第3次期中閉卷考核(占總成績的20%)平均成績?yōu)?7.3分,第4次期末終結性閉卷考核(占總成績的60%)平均成績?yōu)?0.5分,課程總成績平均分為79.9分;各項成績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詳見表3。
項目教學法起源于18世紀歐洲的工讀教育與19世紀美國的合作教育,最早見于美國教育家凱茲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項目教學法》[1,6]。20世紀中后期,其發(fā)展趨于完善,成為一種重要的教育教學方法。2003年,德國聯(lián)邦職業(yè)教育所制定了以行動為導向的項目教學法,使得項目教學法在職業(yè)教育中被廣泛應用。項目學習具有項目的“實踐性”、學習的“主動性”、方式的“合作性”和過程的“探究性”這4個主要特征[7]。項目學習主張通過親自體驗和探究來解決問題,增長經(jīng)驗[3],強調發(fā)揮學生主動性、獨立性與創(chuàng)造性,學生在觀察、提問、設想、動手實踐和表達交流中建構知識,突破具體項目中的難題[8]。藥劑學是研究藥物制劑制備理論、制備工藝、質量控制及合理應用的綜合性應用技術學科[9],其實踐教學強調培養(yǎng)學生藥物制劑制備工作過程中實際問題解決能力和實踐技能,這與藥物制劑制備項目研究與生產(chǎn)崗位的工作屬性不謀而合。
表2 兩組學生對藥劑學實踐課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自我評價[n(%)]
表3 兩組藥劑學形成性考核成績比較(±s,分)
表3 兩組藥劑學形成性考核成績比較(±s,分)
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組別第3次期中考核77.3±10.9 68.9±13.0 4.257 0.000第1次過程考核第2次過程考核80.4±8.7 77.0±8.2 2.397 0.021 81.6±7.0 78.1±8.7 2.711 0.007第4次終結考核80.5±9.1 75.4±10.3 3.025 0.002課程總成績79.9±6.1 74.5±7.8 5.064 0.000
研究表明,試驗組90%以上的學生認為項目教學法有利于獲取新知識與理解和轉化知識,有利于促進自主、自律學習以及提高自學能力;85%以上的學生認為項目教學法有利于提高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能力;80%以上的學生認為項目教學法有利于提高語言表達、動手實踐、組織管理和團隊合作能力。項目教學法具有明顯的崗位導向性,使學生圍繞一個相對獨立的工作項目,以小組合作或獨立工作形式,自行收集信息,制訂計劃方案,最終完成藥物制劑制備項目的實施與評價,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藥物制劑制備崗位勝任力、職業(yè)遷移能力。以完成藥物制劑制備項目為任務驅動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團結協(xié)作,將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組織,生產(chǎn)出符合特定規(guī)格要求的劑型??梢?,項目教學法適用于本科藥學專業(yè)藥劑學實踐教學,有利于促進學生藥物制劑制備崗位勝任力的發(fā)展。
調查顯示,試驗組85%以上的學生認為項目教學法促進了對所學知識的回顧與應用,有利于獲取新知識以及理解、轉化、記憶、掌握知識,增進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在形成性考核各項成績中,試驗組4次考核平均成績分別是81.6分、80.4分、77.3分和80.5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梢姡椖拷虒W法提高了本科藥學專業(yè)學生藥劑學形成性考核成績。形成性考核是對項目學習每一步表現(xiàn)的評價與認可,項目學習又為形成性考核提供了豐富的內容,避免為了形成性考核而考核,兩者結合使師生累并快樂著。
項目教學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以完成藥物制劑制備項目為任務驅動的教學,體現(xiàn)了“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9]思想,注重學生崗位勝任力培養(yǎng),以藥物制劑制備工作崗位任務為軸線,實現(xiàn)了理論與制劑生產(chǎn)實踐密切結合,調動了教與學雙方的主觀能動性,促進了學生思考,提高了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生形成性考核成績和藥物制劑制備崗位勝任力,值得推廣。
[1]宋曉玲,劉全禮,宋淼.CDIO教學模式在藥劑學實驗教學中應用分析[J].藥學教育,2015,31(4):65-67.
[2]國務院.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若干意見[EB/OL].中國政府網(wǎng),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5/ content_2975893.htm,2015-07-27.
[3]劉蓉.藥學實驗教學改革思路分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12):2-3.
[4]邢志霞,崔燕兵,王丹,等.藥學專業(yè)綜合實訓項目實踐過程中存在問題分析及解決思路[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6,34(17):85-86.
[5]唐宏濤,任婕,陳磊,等.藥學專業(yè)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索[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7(2):12-13.
[6]石慧.項目教學法在高職藥學分析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3(11):107-108.
[7]黃鋼,關超然.基于問題的學習(PBL)導論——醫(yī)學教育中的問題發(fā)現(xiàn)、探討、處理與解決[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4.
[8]楊偉民,劉佳.藥學類高職專業(yè)分析化學實驗的項目教學法應用探究[J].化工時刊,2012,26(3):64-66.
[9]路芳,王秋香,佟曉光.“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藥劑學》課程中的應用[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26(11):171-172.
G424.1
B
1671-1246(2017)11-007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