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桂
【摘 要】本文闡述在高中《經(jīng)濟生活》教學中引用“少教多學”的方法,在教學前引導學生合作預習,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多元互動,在教學后引導學生全員評價,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提高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經(jīng)濟生活》教學 少教多學 合作預習 多元互動 全員評價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2B-0074-02
“少教多學”強調(diào)教師教學的啟發(fā)性、創(chuàng)造性和針對性,強調(diào)學生的獨立學習、積極學習和有效學習,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人格品質(zhì)、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科興趣。高中《經(jīng)濟生活》課程內(nèi)容與學生日常生活聯(lián)系密切,應當積極開展“少教多學”,使學生在多方面體驗中得到成長。
一、教學前:引導學生合作預習
有效的預習是開展“少教多學”的重要基礎。高一年級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自習能力并初步形成了預習的習慣。因而,在高一《經(jīng)濟生活》教學中,應當積極引導學生有效預習,為“少教多學”建立良好的基礎。筆者在第一課“神奇的貨幣”的教學中嘗試在建立合作學習小組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合作預習相關知識,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體驗、理解紙幣的日常應用,以便把學生引入神奇的貨幣世界。
首先,明確合作學習小組的預習內(nèi)容。筆者把學生分成了 6 個合作學習小組,每組 7 人,其中第一、第二學習小組的預習內(nèi)容為紙幣、電子貨幣相關知識。筆者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了解人民幣、美元、英鎊、日元、港幣、越盾等紙幣知識進行了解。第三、第四學習小組的預習內(nèi)容為一般等價物、貨幣、貨幣職能等知識。引導學生把握一般等價物、貨幣、紙幣、電子貨幣的關系,引導學生把握貨幣基本職能的日常表現(xiàn)。第五、第六學習小組的預習內(nèi)容為信用卡等信用工具,引導學生把握現(xiàn)金消費和刷卡消費的差異。
其次,明確展示合作預習成果的方式。為了更好地分享合作預習成果,達到“少教多學”的目的,筆者要求每個合作學習小組圍繞預習內(nèi)容制作 PPT,并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預習內(nèi)容。根據(jù)第一課的授課實際,筆者安排第一、第二學習小組首先展示合作預習成果。由于學習小組成員分工明確,且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兩個學習小組的 PPT 利用圖片、視頻、文字等元素較好地呈現(xiàn)了預習內(nèi)容。第三、第四學習小組的預習內(nèi)容理論性相對較強,從展示的 PPT 來看,不如前者直觀,但由于學習小組成員對紙幣相關知識有了基本認知,總體上達到了預習目標。第五、第六學習小組的預習成果展示,亮點在信用卡和刷卡消費,由于日常生活中缺乏支票、外匯相關行為體驗,預習成果稍欠缺。
由于對學生的預習情況有了充分了解,筆者在相關課程知識的講授上就有了明確的思路。如由于第一、第二學習小組未對紙幣與電子貨幣、金屬貨幣的關系,紙幣發(fā)行量與政府、物價的關系,以及人民幣相關法律法規(guī)等知識進行展示,筆者在授課時著重引導學生進行學習。
二、教學中:引導學生多元互動
良好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是“少教多學”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重要保障。經(jīng)過入學教育和校園生活中的接觸、了解,高一學生之間已經(jīng)初步形成了較為和諧的同學關系,同時也形成了良好的師生關系。這為課堂教學中實施“少教多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筆者在第三課“多彩的消費”的教學中,在引導學生充分預習、展示預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互動,以達到掌握知識、掌握技能、養(yǎng)成良好價值觀的目的。
首先,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筆者在學生展示日常消費行為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雖然這在教材有直接的呈現(xiàn),但實際上影響人們消費的不僅僅是“居民的收入”和“物價總體水平”。由于學生在預習時局限于教材知識,在分析影響消費水平的過程中也局限于“居民的收入”和“物價的總體水平”。為此,筆者引導學生從個人消費、家庭消費、生產(chǎn)效率、消費品質(zhì)量以及物流配送等方面進行思考。經(jīng)過課堂分析、討論,學生的視野打開了,思維得到了鍛煉。另外,筆者在“做理智的消費者”這一內(nèi)容上,也嘗試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開展課堂互動。教材明確提出了“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避免盲從,理性消費”;“保護環(huán)境,綠色消費”“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涉及的是個人生活消費。于是,筆者引導學生對商務消費、公務接待消費進行分析,提出商務消費、公務接待消費的理性與非理性諸問題,并分析之。經(jīng)過多元互動分析,學生對此問題有了較全面的認知,對消費相關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
其次,引導學生做課堂小結。課堂小結往往通過教師板書(PPT)展示,但這僅僅是教材內(nèi)容的濃縮與再現(xiàn),“少教多學”則不應局限于此,而應引導學生上升到情感、價值觀層面,使學生得到情感和價值觀教育。筆者在第五課“企業(yè)與勞動者”的教學中,嘗試了引導學生做課堂小結。一方面,引導學生圍繞“公司的經(jīng)營與發(fā)展”進行課堂小結,引導學生樹立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理想,參加經(jīng)濟建設為社會提供豐富的產(chǎn)品和服務,使學生受到精神教育,幫助他們形成誠信經(jīng)營、依法經(jīng)營。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圍繞“勞動和就業(yè)”進行課堂小結,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yè)擇業(yè)觀,鼓勵學生認真學習,為順利就業(yè)、理性擇業(yè)創(chuàng)造條件。
三、教學后:引導學生全員評價
教學評價和學習評價是“少教多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茖W的教學評價和學習評價,有利于教師正確認識“少教多學”并不斷優(yōu)化相關策略,主動適應學生的學習需要。
首先,引導學生全員評價教師的“少教”。一方面,引導學生對一節(jié)課進行全員評價。筆者引導學生全員參與“我國的基本經(jīng)濟制度”的教學評價。由于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政治性、理論性強,相對抽象,學生的理解不夠透徹,學生的全員評價率和評價并不高,甚至流露出反對“少教多學”的情緒。而在“規(guī)避風險的途徑——保險”的教學評價上,由于學生感興趣、案例典型且有親身體驗,學生的全員評價率和評價較高。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全員評價某一課的教學,如第一課“神奇的貨幣”、第六課“投資與理財”等。由于學習內(nèi)容相對簡單,學生生活體驗相對較多,參與全員評價的積極性較高。另外,引導學生評價某一單元的教學,如第四單元“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由于內(nèi)容理論性強,相對抽象,學生的預習效果不是十分明顯,課堂互動不充分,加上單元測試結果落差明顯,學生的教學評價較低。除此之外,筆者還引導學生對《經(jīng)濟生活》的整體教學進行了評價。通過對學生全員參與教學評價過程、結果的分析,“少教多學”必須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需求、生活體驗,充分考慮課程知識,精心設計預習、課堂互動和小結,不能簡單地“少教”而讓學生“多學”,否則直接影響教學質(zhì)量。
其次,引導學生全員評價學生的“多學”。一方面,引導學生對合作學習小組的“多學”進行評價,如對合作預習、預習展示、課堂互動、課堂小結、知識考核等環(huán)節(jié)進行評價。其中,合作預習、預習展示、課堂互動、課堂小結的評價在課堂完成,知識考核的評價在單元教學結束后進行。通過合作學習小組之間的互評,各學習小組對自身的“多學”情況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也找到了優(yōu)化“多學”的相應策略。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對自身學習進行評價,包括學習動機、學習需求、學習方法、學習效果等。這主要集中在期中和期末進行。通過對個人“多學”的自我評價,學生逐漸學會了對“多學”的自覺反省,為更高效地、自覺地開展“多學”提供了可能。
最后,引導學生全員參與教師的評價,也即引導學生全員參與教師設計的課程測試。筆者采取了理論測試、實踐測試兩種形式。如在 A 班圍繞第一課“神奇的貨幣”的不同內(nèi)容理論測試和實踐測試,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考查,其中理論測試主要是以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論述題為主要題型的傳統(tǒng)的知識測驗,而實踐測試則包括了情景模擬(模擬商品交換)、角色扮演(小品:警察與假幣)。結果顯示,學生更趨向于選擇實踐測試,他們往往能在實踐測試中得到更多的快樂與輕松、更多更真實的體驗,而這恰是“少教多學”的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