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珊雨
[摘要]隨著互聯(lián)網的應用,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出現(xiàn),并在保險服務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以參與保險活動的程度為標準,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分為僅提供網絡技術輔助服務的平臺和實際參與保險經營活動的平臺。目前,理論和實踐上都沒有明晰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的性質和責任,給監(jiān)管部門的監(jiān)管和平臺自身責任的承擔造成了阻礙,不利于維護互聯(lián)網保險秩序和保險消費者利益。因此,界定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的性質、明確其責任具有必要性。僅提供網絡技術輔助服務的平臺符合居間人的特征,具有居間人的性質,而實際參與保險經營活動的平臺滿足保險代理人的條件,具有保險代理人的性質。在不同性質下,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負有的義務和承擔的責任也各異。由于提供輔助服務的平臺僅提供信息和平臺,而另一種平臺實際參與保險經營活動,是保險消費者投保的直接相對方,和保險消費者利益關系密切,所以與作為居間人的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相比,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作為保險代理人時負有更高的義務,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
[關鍵詞]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性質;責任承擔
[中圖分類號]D9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0-8284(2017)09-0085-04
目前,隨著互聯(lián)網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保險領域出現(xiàn)了互聯(lián)網保險的新型營銷模式。根據(jù)《互聯(lián)網保險業(yè)務監(jiān)管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第1條的規(guī)定,互聯(lián)網保險業(yè)務是指保險機構通過互聯(lián)網,在自營網絡平臺或者第三方網絡平臺上銷售保險產品、提供保險服務的業(yè)務。因此,互聯(lián)網保險有兩種模式:一是保險機構自營網絡平臺模式,二是第三方網絡平臺模式[1]。
一、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之性質界定的必要性
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是指在互聯(lián)網保險中,為保險機構和保險消費者提供網絡技術支持等輔助性服務的網絡平臺[2]。根據(jù)該定義,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的初始功能只是依靠網絡為網絡保險活動提供輔助服務,而具體的保險經營行為,如銷售、承保、理賠、退保、投訴處理及客戶服務等,則是保險機構的職責。因此,從制度設計來看,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與保險機構的分工清楚明確。但在實踐中,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已介入保險經營活動,且介入程度不一,有些行為甚至接近于常見的保險經營活動。根據(jù)第三方網絡平臺介入保險活動的程度,可將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分為兩種:一是只提供一般意義上的網絡技術支持,不參與保險交易,僅充當平臺提供者的角色;二是參與銷售、承保、理賠、退保、投訴處理及客戶服務等保險經營行為,此時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不再是單純的平臺提供者,也參與保險交易活動。
和其他保險模式相比,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在產品創(chuàng)新、保險服務等方面有著天然的優(yōu)勢,比如提供顧問式的比價服務、根據(jù)保險消費者的需求為其定制產品、協(xié)助用戶進行理賠等,而且不同類型的平臺有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也能夠為保險機構和保險消費者提供便利。盡管如此,現(xiàn)在無論實務上還是制度上,都對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的性質沒有明確的界定,更沒有對不同種類下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的性質做出清晰的界定,這種形勢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對于監(jiān)管而言,不同類型的平臺具有不同的性質,而保險監(jiān)管機構對不同性質的平臺監(jiān)管的標準和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對于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的性質界定不清,不利于監(jiān)管部門對其進行區(qū)別監(jiān)管,也不會產生良好的監(jiān)管效果。其次,不同性質的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處于不同的法律地位,與保險機構和保險消費者之間的法律關系也會根據(jù)性質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由此導致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享有的權利、承擔的義務及責任也不同,如果不明確界定其法律性質,則會造成其權利義務的模糊,責任承擔的混亂,不利于保險機構和保險消費者權利的保護。
因此,明確界定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的性質具有十分迫切的必要性。一方面,能夠為監(jiān)管部門制定監(jiān)管規(guī)則提供依據(jù),對不同性質的平臺進行區(qū)別監(jiān)管,維護互聯(lián)網保險市場的秩序。另一方面,有利于明確不同性質之下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與其他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劃定其權利義務,以及需要承擔何種責任,從而有利于保護各互聯(lián)網保險主體的權益。
二、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的性質界定
以在互聯(lián)網保險中的功能和作用為標準,兩種模式的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具有不同的法律性質。
(一)居間人性質
由前述可知,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的模式之一是網絡技術提供者。在實踐中,這種模式的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又可分為兩種。其一,保險信息提供平臺。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就是一個保險信息網站,只向保險消費者提供保險機構的信息、保險產品和服務的信息,而不進行主觀性地評價和推薦,不影響保險消費者的購買傾向和選擇。其二,網上商廈型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其是指僅為網絡保險人和網上保險消費者提供一個網絡空間中的虛擬的交易平臺,收取一定的報酬而本身不參與銷售的第三方網絡平臺[3]。這類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往往擁有海量的流量和用戶,匯集眾多的保險商家和消費者,能夠為交易雙方提供彼此的信息,以供雙方選擇交易對象,從而達成保險交易。
無論是保險信息提供平臺式的還是網上商廈式的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都只是平臺提供者,僅提供一般的網絡技術支持,不參與保險經營行為。從法律性質來講,這類第三方平臺具有居間人的性質。
根據(jù)《合同法》的相關規(guī)定,居間人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居間人的義務是為委托人提供與第三人簽訂合同的機會或信息,撮合委托人和第三方交易主體之間合同的訂立和交易的達成。在互聯(lián)網保險中,保險機構在淘寶網等電子商務平臺銷售產品或者在保險信息網站上發(fā)布信息,確實是為了借助這些平臺的媒介作用,吸引更多的客戶,獲得訂立合同以及銷售產品的機會。第二,居間人具有中介性。居間人只是委托人和第三方之間獲取信息和機會的橋梁,起到介紹、協(xié)助的作用,并不實際參與到雙方的法律關系之中。不參與保險經營活動的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也只是為保險機構發(fā)布信息或提供展位,方便交易雙方獲取信息,沒有直接參與到保險機構和保險消費者訂立保險合同的法律關系中,符合居間人的中介性。第三,居間人的服務具有有償性。居間人在促成合同訂立之后,可以向委托人收取報酬,委托人應當支付。在實踐中,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不是免費為保險機構提供服務,在促成保險機構和保險消費者達成交易后,其可以向保險機構收取一定的服務費作為報酬,符合有償性的特點。
綜上,僅提供網絡技術服務的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其義務與居間人的義務一致,同時符合居間人中介性和有償性的特征,因此具有居間人的法律性質。
(二)保險代理人性質
實踐中,很多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已經實際參與到保險經營活動中。在這種模式下,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又可分為兩類:網絡兼業(yè)代理網站和專門的第三方保險電子商務平臺。
在保險營銷中,兼業(yè)代理模式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以其對經營主體要求低、操作簡便等優(yōu)勢受到互聯(lián)網站的青睞。根據(jù)《暫行辦法》的規(guī)定,保險中介機構僅僅包括保險領域的專業(yè)代理公司、公估公司以及經紀公司三種,所以網絡兼業(yè)代理網站不能作為保險中介機構,只能以第三方網絡平臺的身份存在。此時,網絡兼業(yè)代理網站若開展和參與實際的保險業(yè)務,必須依照相關規(guī)定取得互聯(lián)網保險業(yè)務經營資格。在實踐中,這種經營資格表現(xiàn)為保險中介資質。這意味著,網絡兼業(yè)代理網站必須以技術服務的形式與保險中介機構合作以參與保險經營行為。攜程旅行網就是網絡兼業(yè)代理網站的一種典型模式,其是旅游網站與保險公司或者保險中介機構合作而形成的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專門的第三方保險電子商務平臺,是專門代銷保險產品、進行保險相關服務的第三方媒介。一方面,在保險機構和第三方網絡平臺之間,前者能夠與后者合作,發(fā)布機構和產品信息,且后者能夠代前者銷售保險產品;另一方面,專門的第三方網絡平臺可以匯集和對比多家保險機構產品信息,為保險消費者提供參考。以慧擇網為例,其是保險消費者和保險機構之間的橋梁,連接二者的交流和溝通,同時以服務為核心,為保險消費者提供保險咨詢、協(xié)助理賠等服務。保險消費者可以在此平臺投保,而無須進入保險機構網站。
無論哪種模式,第三方網絡平臺都參與保險經營行為,且兩種經營模式具有共性。在知道投保的保險公司的情況下,保險消費者并未與保險公司直接交易,而是在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上完成投保流程。因此,與保險消費者進行直接保險交易的是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而非保險公司。這種情形下,該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切實地參與到保險經營活動中,是保險機構的代理人,具有保險代理人的性質。
第一,保險代理是委托代理,保險代理人和被代理人之間是委托代理關系。在互聯(lián)網保險中,保險公司為了拓展業(yè)務范圍、擴大知名度,越來越多地選擇與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合作,通過簽訂代理合同,委托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代銷保險產品,所以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和保險機構之間是委托代理關系。第二,保險代理具有有償性,保險代理人代為進行保險活動要收取一定的費用作為報酬。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代保險機構發(fā)布信息和銷售產品并不是無償?shù)?,而是收取一定的費用,符合保險代理的有償性。第三,保險代理人要在保險人授權的范圍內代為辦理保險業(yè)務。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在代理保險機構進行保險活動時,事實上也是在保險機構的授權范圍內進行的,由保險機構授權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哪些是可代理事項和不可代理事項。但由于互聯(lián)網保險中投保流程和保險合同都是網絡保險平臺預先設定的,而且授權是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和保險機構事先約定的,因此表面上平臺在保險機構授權范圍內代理保險活動的特征表現(xiàn)得不明顯,但并不代表其不具有該項特征。第四,保險代理人可以依代理權獨立地進行意思表示,在代理權限范圍內,保險代理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積極為被代理人利益從事保險活動。在網絡保險活動中,一旦保險機構授予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代理權限,該平臺就可以獨立與保險消費者簽訂保險合同,而無須每一筆保險交易都要事先向保險機構報備,以提高交易效率。但是,保險機構對保險交易并非不知情,其后臺系統(tǒng)與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的后臺系統(tǒng)相對接,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與保險消費者完成保險交易后,數(shù)據(jù)能夠實時傳輸至保險機構,從而便于保險機構掌握保險交易情況,也對第三方平臺起到監(jiān)督作用。第五,保險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從事保險代理行為,其行為產生的法律后果歸于被代理人。根據(jù)相關的實踐情況,在互聯(lián)網保險中,無論是網絡兼業(yè)代理模式還是專門的第三方保險電子商務平臺模式,在網站頁面上都會顯示承保的保險公司名稱。所以,雖然投保人是在第三方網站上進行投保行為的,但其清楚地知道其所投保的保險公司,而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是以其代理的保險機構的名義從事保險代理行為的,充當保險銷售服務方的角色。因此,實際上,保險合同的雙方當事人仍為投保人和保險機構,一旦出險,投保人可要求保險機構理賠,即第三方代理行為的法律后果最終由保險人承擔,而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可協(xié)助理賠。
可見,實際參與保險經營行為的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符合保險代理人的特征,所從事的是保險代理行為,具有保險代理人的法律性質。
三、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的責任承擔
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的出現(xiàn),拓展了保險機構的業(yè)務范圍,便利了保險交易,但也使保險法律關系變得復雜,尤其在對保險消費者的責任承擔方面,某些情況下,責任承擔主體不僅是保險機構,還包括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而不同性質的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其責任內容和承擔方式也有所差異。
(一)居間人性質下第三方平臺的責任
不參與保險經營活動的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具有居間人的法律性質,此時,其與保險機構和保險消費者之間是居間合同關系。此種模式下,第三方網絡平臺提供網絡技術支持,為保險機構和保險消費者提供訂立保險合同的機會和信息,保險機構在第三方網絡平臺上發(fā)布自己的信息及保險產品的相關信息以供保險消費者瀏覽。對此,《暫行辦法》有所規(guī)定,即保險機構若在第三方網絡平臺上進行信息發(fā)布,則第三方網絡平臺必須在醒目位置上將保險機構的信息進行披露,并表明保險業(yè)務是由保險機構提供的。原則上,保險機構要保證在第三方平臺上公布的信息合法真實。但是,為了追求經濟利益,保險機構有時會發(fā)布虛假信息,欺騙保險消費者。因此,為了保險消費者做出正確的消費選擇,維護其合法權益,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負有審核和監(jiān)管保險機構資質及其產品的義務,要對在其網站入駐的保險機構的資質及其產品信息進行合理審慎地審查[4]。一方面,對于申請入駐的保險機構,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可以要求其提供合法、真實、有效的保險資質證明文件,并事先制定審核標準,對保險機構的資質進行審核;另一方面,除審核保險機構的資質外,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還應當對保險產品進行監(jiān)管。在網絡保險機構的經營活動中,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應監(jiān)督其產品的真實性與合法性,要求其提供全面、詳細的產品描述,并保證實際產品與所述信息一致。
在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模式下,在線保險消費者只能通過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發(fā)布的信息了解保險機構及其保險產品的有關情況,意味著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提供的信息對保險消費者是否投保具有重要影響,因此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必須審慎審查保險機構相關信息。如果其沒有完全履行審查義務而提供了虛假的保險機構及其產品信息致使保險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則對于保險消費者的損失,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應和保險機構承擔連帶責任。相反,如果平臺盡到了合理審慎的審查義務,但仍出現(xiàn)了保險消費者權益受損的情況,則由保險機構獨立承擔賠償責任,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無須擔責。在保險機構不能賠償或者不能完全賠償保險消費者的損失時,不尋求其他救濟主體對保險消費者進行賠償是不公平的。此時,保險消費者可以先行請求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賠償,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在賠償之后可向保險機構追償[5]。
(二)保險代理人性質下第三方平臺的責任
當具有保險代理人性質時,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不僅是信息提供者,還是保險產品的銷售者,實際參與到保險經營活動中,其負有比居間人性質下更高的義務和責任。原則上,與居間人性質的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的責任相同,作為代理人的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要審查其所代理的保險機構的資質和產品信息,并對保險產品進行監(jiān)管,保證其代理的保險產品的真實性以及合法性,確保出現(xiàn)保險事故時,保險消費者的利益得到及時有效的保障,否則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但是,作為獨立的民事主體,保險代理人從事保險代理業(yè)務的根本出發(fā)點是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作為代理人的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也不例外,為了訂立更多的保險合同,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其必然會濫用保險機構的授權,采取虛假宣傳、夸大宣傳、欺詐、誤導等手段促使網絡消費者購買其代理的保險產品,不惜犧牲保險消費者的利益和保險機構的名譽以謀取自身的利益。
根據(jù)傳統(tǒng)的代理人濫用代理權的情形,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濫用保險機構的授權也分為多種情形。其一,表見代理。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事實上沒有代理權,由于善意投保人相信代理人有代理權而與其訂立保險合同,法律要求保險機構依約履行合同義務。保險機構履行合同義務之后,可以追究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的責任。其二,無權代理。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沒有保險機構的合法授權,在網站上擅自銷售其產品,并且事后也未得到該保險機構的追認。為保護善意保險消費者的利益,保險消費者有權直接要求無權代理的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承擔保險責任,且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也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其三,有過錯的代理行為。比如,為了提高銷售業(yè)績,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會對保險機構的產品進行夸大或者虛假宣傳,誘使保險消費者投保[6],此時,保險機構承擔責任之后可以向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追償。
由此可知,由于參與保險經營活動的程度不同,不同性質的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負有的義務及承擔的責任也各異,但最終目的都是維護處于弱勢地位的保險消費者的利益。
綜上所述,互聯(lián)網保險模式下,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在拓展保險業(yè)務、便利投保人投保、提高保險交易效率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僅提供一般網絡技術支持的平臺符合居間人的特征,具有居間人的性質。此時,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負有對相應的保險機構的資質及其保險產品進行審查和監(jiān)督的義務,否則對于保險消費者的損失,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與保險機構承擔連帶責任。而實際參與保險經營活動的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和保險機構之間是委托代理關系,具有保險代理人的性質。這種情況下,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負有更高的義務和責任。但是,受到經濟利益的驅使,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會濫用代理權而損害保險消費者的利益,這需要區(qū)分濫用代理權的不同情形以確定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的責任,從而規(guī)制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的行為,維護保險機構的聲譽和保險消費者的利益。
[參考文獻]
[1]李愛君. 互聯(lián)網金融法律與實務[M].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6:133-164.
[2]趙占波,吳志峰. “互聯(lián)網+”保險營銷[M]. 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5:12.
[3]唐金成,李亞茹. 中國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發(fā)展研究[J]. 西南金融,2015,(3):38-43.
[4]何德旭,董捷. 中國的互聯(lián)網保險:模式、影響、風險與監(jiān)督[J]. 上海金融,2015,(11):64-67.
[5]陳晨. 互聯(lián)網保險的法律風險[J]. 上海保險,2014,(12):36-39.
[6]姜南. 論保險代理人的義務[J]. 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6,(3):85-88.
〔責任編輯:張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