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濤
【摘 要】新一輪的課程體育改革已經(jīng)開始,為了適應這一改革發(fā)展,新一輪的體育教學改革也在進一步的展開和發(fā)展,不論教學改革思想怎么樣改變,都要符合體育教學論的思想,只有這樣才能使體育教育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體育教學論 教學思想 改革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指導綱要》的頒布,標志著我國高校體育教育改革進入了一個新時期。新《綱要》所構建的體育課程體系與傳統(tǒng)體育課程體系相比,其價值取向有了全新的變化。而體育教學問題是人們對客觀存在的體育教學現(xiàn)象、特征和規(guī)律能動認識和思維的結果。所以要求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應當根據(jù)體育教學論的要求進行改革,以適應今后體育教學。
一、體育教學論
1.體育教學論的特征
教學論是研究教學一般規(guī)律的學科;教學論是研究教學的一種理論。體育教學論作為體育科學與教育科學長期相互作用互相滲透而形成的一門交叉性學科,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體系的跨學科性,體育教學論的跨學科性是由其形成領域的多元性所決定的。它是由體育科學與教育科學長期相互作用、相互結合而形成的,是以這兩門學科為背景知識醞釀出來的。
第二,體系的獨立性,首先,體系的獨立性是指體育教學論作為兩門學科相結合的產(chǎn)物,并不是消極地依賴于原有的母學科,而是有其自身的矛盾運動和體系結構,即體育教學論是通過體育與教育學科的概念、原理、方法相互融合、相互借助而形成的,但它并不是這些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簡單堆積,而是要經(jīng)過一定的改造和加工,彼此之間有機地融合而形成的一個新的理論體系。其次,體系的獨立性還表現(xiàn)為:體育教學論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在其形成之后,“不僅可以由其自身不斷地派生出新的分支學科,而且可以與其它學科進行二次交叉,形成新的交叉學科?!?/p>
第三,體系的師范教育性,關于學科的含義,《辭?!分惺沁@樣解釋的:一是指學術的分類,指一定科學領域或一門科學的分支;二是指教學的科目,學校教學內容的基本單位。體育教學論作為教育科學體系中的一分子,是培養(yǎng)未來體育教師的必修課程之一,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體育教學論具有師范教育性。由此可見,體育教學論既是研究體育教學領域特殊規(guī)律的理論科學,也是未來體育教師必須掌握的一門專業(yè)理論。
2.體育教學論的研究對象
目前,國內有關體育教學論的研究對象的論述較多,有許多不同的觀點。如萬德全先生認為:體育教學法的研究對象與任務是“研究體育教學的教育目的和任務,研究教學方法、教學計劃、教學過程、教學內容及其運用”。王伯英等人認為:體育教學論亦稱體育教學法,“它是以學校體育教學這一特定的教育活動為研究對象,其目的在于揭示學校體育教學規(guī)律,探討和闡明體育教學本質、過程、原則、內容、方法和組織,以指導體育教學實踐,提高教學質量?!睆堩炂缦壬洋w育教學論定義為“是以一般教學論和教育學的基本理論為基礎,從體育教育的實際出發(fā),分析體育教學過程的特點,總結長期以來體育教學的歷史經(jīng)驗,揭示體育教學過程的規(guī)律,研究體育教學過程中的諸要素如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學的物質條件等及其相互間的關系,幫助教師端正體育教學思想和形成體育教學技能,并對體育教學的效果開展科學的評價”。于長鎮(zhèn)等認為:體育教學論的研究對象是體育教學過程的規(guī)律及其應用。劉清黎等認為體育教學論的研究對象和任務是“探索體育科教學規(guī)律和法則”。以上觀點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層次闡述了體育教學論的研究對象。綜合上述觀點,可以這樣說:體育教學論的研究對象是揭示體育教學的本質與規(guī)律,探索體育教學的原則與方法,指導體育教學實踐,從而達到體育教學促進學生人格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從上面的內容可以看出:在現(xiàn)在體育教學論中,對體育教訓論的研究對象存在的諸多的分歧,然而總結來看,不難看出:體育教學論研究對象是體育教學問題。體育教學問題是人們對客觀存在的體育教學現(xiàn)象、特征和規(guī)律能動認識和思維的結果。體育教學問題可產(chǎn)生于教學實踐,也可產(chǎn)生于實踐和理論間的矛盾關系,還可產(chǎn)生于一種理論內部矛盾或兩種以上理論之間的矛盾之中。
二、現(xiàn)在體育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
1.轉變體育教學觀念
根據(jù)體育教學論的基本思想,要求我們在以后的教學中要轉變過去的教學思想。這些轉變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由知識技能本位向個體發(fā)展轉變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過于強調競技運動知識和技能的正規(guī)化、統(tǒng)一化,完全將競技運動的內容和方法移植到體育教學中,把生動的、活潑的、充滿樂趣的體育教學活動陷入固定的、狹窄的技能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情緒生活和體驗。新課程標準提出了一個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位學生的健康和發(fā)展”。因此體育教學要通過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教材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
第二,由統(tǒng)一性教學向差異性教學轉變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基本上是按統(tǒng)一的教學計劃、統(tǒng)一的教學大綱、統(tǒng)一的教材、統(tǒng)一的方法進行教學。由于每個學生的心理基礎、興趣愛好不同,這種一刀切的教學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新的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所以體育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研究學生的差異,做到因材施教。
第三,由重實踐向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方向轉變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就是傳技術、帶學生運動。體育教學基本上是在實踐中完成,相對而言,理論教學就顯得不足。有些學校根本沒有安排理論教學,有些學校雖然安排了理論教學的學時,但實踐中沒有落實。新課程標準要求體育教育與健康教育相結合,所以體育教學必須注重健康知識的傳授,致力于提升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yǎng)和健康素養(yǎng)。
第四,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的方向轉變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中,強調接受學習,機械模仿,過于關注教師的教,忽視學生學。這種注重運動技能的傳授式教學,助長了學生體育學習的依賴性,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新的課程標準提出以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為突破口,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因此,在體育教學中老師應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接受式學習為發(fā)現(xiàn)式學習。通過教學的導學、導練,促進學生的自學、自練,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與創(chuàng)新精神。讓學生在個體和小組活動中展示自我,在競爭中掌握健身知識和方法。
2.探索多樣化體育教學模式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目前,在體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重技能的傳授式教學模式,助長了學生學習的依賴性,泯滅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因此改革單一的傳授式體育教學模式,探索多樣化開放式體育教學模式,是非常必要而迫切的。傳授式教學模式,是以運動技術進行單元設計,單元教學以技術的難易度為序,教學過程是以某個技能的學習和練習為主線,注重對技能掌握效果的評價。快樂體育教學模式,在掌握動作技能和身體鍛煉中,體驗運動樂趣,逐步形成學生終身參加體育實踐和志向的習慣。主體性教學模式包含了主動性教學、自主式教學、自練式教學、學導式教學等模式。這類教學模式強調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和自發(fā)性,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機會。發(fā)現(xiàn)式教學模式是通過掌握的體育運動知識和技能,能靈活運用到實踐中并加以改造,培養(yǎng)學習的創(chuàng)造能力。合作式教學模式是通過體育教學中的集體因素和學生間交流的社會性作用,通過學生的互幫互助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來提高學習質量。體育教學的模式很多,只要我們在體育教學實踐中能大膽探索、運用、發(fā)展多樣化的體育教學模式,將會使體育教學開創(chuàng)一個嶄新的局面。
3.建立開放式評價體系
目前,高校體育評價內容的方法,應試教育的痕跡仍十分突出,考什么、學什么、練什么。在評價方式上采用絕對式評價,忽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過于強調評價的選拔功能,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差異,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磨滅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忽視了體育教育在發(fā)展人的社會屬性方面的功能。體育教學論要求我們研究體育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以往的評價體系存在著諸多的問題,現(xiàn)在的體育教學要求我們進行體育評價模式進行改革:
第一,評價內容多元化。新的課程標準不僅關注學生體能的增強、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還要關注學生的身體行為、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因此與此相適應的是評價要從定量測驗轉向將定量與定性評價結合起來。主要從關心興趣、態(tài)度、技能、表現(xiàn)、知識、合作精神等方面,對學生體育學習進行評價,實現(xiàn)評價內容的多元化。
第二,評價方法多樣化。新的課程標準要求不僅要注意絕對性評價,而且要重視個體性(發(fā)展性)的評價。在體育成績評定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體育基礎、學習行為態(tài)度以及進步與發(fā)展。
第三,評價主體多元化。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在對學生體育學習成績進行評價時,既要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還要有學生對自己學習情況的評價,以及學生之間的評價等。因此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個人和團體在評價過程中的作用,實現(xiàn)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新課程的改革不單單是以上諸多方面的改革,在今后的體育教學發(fā)展中會出現(xiàn)更多的思想,但是在怎么樣的改革,都脫離不開體育教學論這一指導思想。因此在以后的教學改革中,所有的教學思想的改革,都要符合體育教學論中的教學思想,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指導體育教學。
參考文獻
[1]龐大永. 淺談體育教學改革[J].中國校外體育雜志,2008.8
[2]宋海霞,宋海燕. 對體育教學論的新思考[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8.9
[3]李風華.新課程標準下體育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J].河北交通科技,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