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媛芬
美離我們的生活并不遙遠,它隨處可見,它是客觀的,并不是人們想象的存在,對于小學生來說,常常發(fā)現(xiàn)不了生活中的美,無法對美做出正確的評判。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具體的審美活動,為學生營造審美意境,提高審美能力,完善心理素質(zhì),讓美洋溢在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在課堂教學中加強美學知識的傳輸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以課堂為主要陣地,積極向?qū)W生傳授美學知識,進行美學教育,幫助學生形成關于美的概念,樹立美的理念。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比較感受簡單的點、線、面,然后向色彩、形象、空間上過渡,引導學生體會簡單的圖形帶來的美的感受。結合課本教程,透過造型、設計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充分認識什么是美,學會如何表現(xiàn)美。
二、細致觀察,培養(yǎng)審美興趣
美術教學是視覺形象上的鑒賞學習藝術的培養(yǎng),因此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以視覺形象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的美好形象,讓學生學會細致觀察。為了讓學生學會觀察,通過觀察提高審美,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興趣,這樣學生才會主動尋找大自然中存在的美麗。對此,教師可借助美術模型或利用多媒體技術,向?qū)W生展示符合小學生階段審美的美術作品,吸引學生的注意。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展示他們覺得美的東西,引導學生相互討論。
三、組織學生開展作品評價活動
在美術教學中,比較的方法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去理解思考美,是培養(yǎng)提高審美力的重要渠道。日常課堂中,讓學生評價不同的美術作品,在比較的過程中養(yǎng)成評價美的能力。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評價作品的機會,教師可以成立美術小組,在小組內(nèi)評價賞析不同的作品。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評價比較后,展開學生之間的交流探討,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表意見,在學生交流后,教師完善總結,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四、鑒賞名家作品,提升學生的審美境界
美術的基本形式是點線面的結合以及相關色彩、空間和肌理,人們視覺觀察上的不同,會對同一美術作品的韻律產(chǎn)生不同感受聯(lián)想。由于每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社會經(jīng)驗不同,其想法以及審美角度必須不會完全一致,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因材施教。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審美經(jīng)驗上比較匱乏,對優(yōu)秀作品的鑒賞是積累審美經(jīng)驗的重要途徑,通過鑒賞訓練,學生有了一定的審美經(jīng)驗,會對美丑有一定的評判標準,這樣才能慢慢地學會感受理解美,最終提高自身的審美境界。
五、適時組織學生開展畫展
如前所述,學生展開小組評價比較不同美術作品,是學生共同交流的重要方式,同樣教師適時的安排學生組織畫展,也可以促進學生交流,不同形式的畫展,可以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教師示范引導舉辦畫展,解決學生開展畫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不同年級的學生積極廣泛參與,每個學生都是畫展的主人,人人爭做組織者,學生參展的作品不計數(shù)量形式。
只有把小學美術教育的作用完全發(fā)揮出來,才能符合素質(zhì)教育的根本需要。美術教師不能止步于當前,要不斷探索鉆研美術教學的新策略,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給學生審美觀、價值觀上給予啟迪性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