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敏,李 政,賈經(jīng)雪,楊雪梅
(西安培華學院醫(yī)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5,1243838277@qq.com)
同伴教育視域下高校艾滋病預防途徑探析
史 敏,李 政,賈經(jīng)雪,楊雪梅
(西安培華學院醫(yī)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5,1243838277@qq.com)
目的 為提高大學生預防艾滋病的知識和技能,分析互動式同伴教育效果,探索有效開展同伴教育的方法。方法 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選取西安某高校大一學生,對其進行基于問卷方式的有關艾滋病知識、態(tài)度、行為的基線調(diào)查,采用頭腦風暴、小組討論與提問、案例分析等互動式方法,對其中700名學生開展同伴教育,再次進行問卷調(diào)查,評價干預效果。 結(jié)果 教育后艾滋病基本知識得分、預防知識得分、相關態(tài)度和行為正向選擇率均提高(P<0.05),92.50%的學生認為“只與一個性伴發(fā)生性行為能減少艾滋病的傳播”, 81.76%學生愿意幫助艾滋病患者。結(jié)論 互動式同伴教育對大學生適用性較好,教育效果顯著,值得在高校中推廣。
同伴教育;健康教育;艾滋病預防
據(jù)報道,2011-2015年我國15~24歲大中學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凈年均增長率達35%,特別值得關注的是,65%的學生感染發(fā)生在18~22歲的大學期間[1]。艾滋病作為全球性的傳染病,既無疫苗預防又不可根治,所以健康教育被認為是預防和控制艾滋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2-4]。
同伴教育指具有相同或相似經(jīng)歷、體會、生活背景等特征的人群把學到的知識、技能傳給同伴,再由同伴傳給其他同伴的教育形式。同伴教育的目的可概括為“培養(yǎng)一批人,教育一批人”。目前,同伴教育廣泛地運用于公共衛(wèi)生的許多領域[5],已成為艾滋病健康教育公認的值得推廣的教育模式,尤其是高職院校值得推廣[6-7]。因此,大學生結(jié)合同伴教育開展艾滋病宣傳教育,可提高大學生對艾滋病的整體知識,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生活方式,在教育中激發(fā)學生對艾滋病患者的關愛之心[8],推動本地區(qū)防艾工作進步。而傳統(tǒng)預防教育仍以知識說教為主,授課內(nèi)容以疾病知識層面為主,忽略了大學生防艾生活技能的培養(yǎng)[9]。為進一步提高大學生艾滋病預防同伴教育的效果,突出同伴互動交流優(yōu)點,進一步提高教育效果,提高防艾知識、強化防艾技能,因此筆者在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選取西安某高校大一學生開展互動式同伴教育,為同伴教育的開展提供科學依據(jù)。
1.1 對象
選取西安某高校,經(jīng)老師推薦以自愿方式選擇有號召力、宣傳能力和熱心公益事業(yè)的大一學生,數(shù)量基本按1∶25比例配備同伴教育者。第一次基線調(diào)查學生,掌握高校學生對艾滋病知識的了解程度,第二次問卷調(diào)查目的是了解本次教育效果。教育前發(fā)放問卷740份,回收問卷726份,有效問卷709份,有效回收率97.67%;教育后發(fā)放問卷700份,回收680份,有效問卷672份,有效回收率為98.82%(將筆跡潦草無法判斷答案及漏答5個者視為無效問卷)。
1.2 培訓方法
首先,邀請4名艾滋病健康教育及培訓方面的資深專家,對同伴教育遴選者進行兩天的教育培訓,培訓既包括艾滋病知識方面,如疾病基本知識、傳播與非傳播途徑知識、危險行為等方面,也包括頭腦風暴、小組討論與提問等互動式教育的開展技巧,培訓教材參照《艾滋病青年同伴教育》[10]和《中等職業(yè)教育預防艾滋病專題教育教師教學用書》[11]。然后,在教育干預前發(fā)放防艾知識宣傳手冊、播放防艾公益電影,激發(fā)受教育者的防艾興趣和樂趣;第三,在教育干預中,選取活潑、互動的方式開展,知識點精煉且融入防艾生活技能,內(nèi)容編排生動有趣易于接受,具體包括艾滋病專業(yè)知識講解、分組頭腦風暴、小組討論與提問、案例分析、如何說“不”、安全性行為等,讓每個受教育者都能快樂地參與其中;最后,為了增強培訓效果,按學院分8場次分別培訓,每場培訓2學時(每個學時為50分鐘)。
1.3 調(diào)查方法
參考政策、文獻并結(jié)合我國大學生特點自行設計問卷,預調(diào)查后確定問卷。問卷內(nèi)容包括:人口學特征、艾滋病基本知識(包括傳播和非傳播途徑知識)、疾病預防知識、艾滋病相關態(tài)度和行為及技能。為了保證問卷真實可靠,問卷不記名。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回收的調(diào)查問卷由專業(yè)人員核實無誤后,采用Epidata錄入建立數(shù)據(jù)庫,數(shù)據(jù)錄入采用雙錄入法,使用SPSS 19.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教育前后比較采用χ2檢驗,當P<0.05 表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基本知識知曉率
同伴教育前,基線調(diào)查僅62.12%的學生知道艾滋病的簡寫為AIDS,個案訪談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大學生都不能清楚地說出艾滋病的中文全稱和艾滋病病毒的英文縮寫HIV。但是,經(jīng)過近一年的同伴教育健康培訓,關于艾滋病基礎知識知曉率明顯提高,其中98.53%的大學生都可正確答出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關于“蚊蟲叮咬能否傳播艾滋病”在教育后提高率為37.93%,見表1。
表1 同伴教育前后大學生艾滋病基本知識知曉率/n(%)
注:*效果指數(shù)=某問題干預后的正答率/某問題干預前的正答率。
#每項問題的差異比較P<0.05
2.2 健康生活方式的樹立
根據(jù)表2,同伴教育后大學生關于艾滋病預防知識也均有提高。同伴教育前,關于“艾滋病目前能否治愈”“目前艾滋病能否用疫苗預防”“注射免疫球蛋白或抗生素能否預防艾滋病”的知曉率為分別為49.17%、52.89%、58.53%,同伴教育開展后,這些問題的正確回答率依次為87.21%、89.85%、90.74%,這三項艾滋病預防知識普及提高率均在30%以上。且教育的開展使96.18%的大學生掌握“正確使用安全套可減少艾滋病傳播”這一知識技能,92.50%的人認為“只與一個性伴發(fā)生性行為能減少艾滋病的傳播”,說明互動式教育真正實現(xiàn)學生將疾病知識內(nèi)化,轉(zhuǎn)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這一理念將指導學生以后的生活,從而實現(xiàn)防艾目標。
表2 同伴教育前后大學生艾滋病預防知識知曉率/n(%)
2.3 良好個人行為的養(yǎng)成
同伴教育后大學生對艾滋病相關態(tài)度、行為正向選擇率較培訓前顯著提高。培訓前,大學生對艾滋病相關態(tài)度處于負向,89.12%的大學生認為“艾滋病離自己很遙遠”,經(jīng)過培訓效果指數(shù)最高;艾滋病正向行為意向、防艾生活技能均在培訓后增加,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特別是針對“你與他人發(fā)生性行為的時候一定會使用安全套嗎”這個問題,調(diào)查顯示有84.41%的學生認可;81.76%學生愿意幫助艾滋病患者,因此同伴教育不僅普及到防艾知識和技能,也培養(yǎng)了大學生對艾滋病患者的關愛和減少歧視,見表3。
表3 同伴教育前后大學生對艾滋病相關態(tài)度、行為正向選擇率/n(%)
3.1 抓好同伴教育者的遴選與培訓
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同伴教育者綜合素質(zhì)水平。第一,提高交流技巧。在同伴教育中,交流是教育者與受教育之間的有效溝通,交流技巧直接影響教育效果的好壞,因此不斷提高教育者的交流技巧——善于傾聽、感受對方、給予反饋。使受教育的同伴感到溫暖、關愛,才會接受同伴教育。第二,同伴教育者的教育水平,會影響到對受教育者對艾滋病預防知識的講解,因此選取表達力和宣傳能力強且熱心公益事業(yè)的大學生志愿者,組建志愿者團隊,對其進行專業(yè)培訓。第三,培訓內(nèi)容包括艾滋病專業(yè)知識、互動交流技巧、安全性行為等,教材參考高源和馬迎華教授所編寫。培訓結(jié)束后進行考核,合格者可成為同伴教育者。
3.1 狠抓同伴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在高校開展艾滋病預防同伴教育,目的讓學生掌握艾滋病基本知識和預防常識,但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加強防艾技能。為此,要保證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內(nèi)容要有啟發(fā)性、手段要有靈活性、教育方法采取互動式,主要有以下幾種:①頭腦風暴,即短時間收集意見和信息展開討論的方法。在遇到一個新主題時,可以讓教育者參與討論并自由進行交流,從而得到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②小組討論和提問,小組人事不宜多,5~8個為宜,就某一主題開展討論,自由發(fā)表意見,促進相互間學習。討論過程中可進行提問,并試圖找出解決的辦法,如:你怎樣看待吸毒者?討論結(jié)束后進行總結(jié)。③案例分析,提供一個真實案例深入進行分析討論,不僅增加他們的培訓興趣,也使教育者促進其防艾知識學習與健康生活行為的樹立。④培養(yǎng)如何說“不”,合理拒絕是處理生活高危事件或有效處理現(xiàn)實生活問題的一個技巧,它可以幫助大學生在維護自己基本權(quán)利下,如何合理拒絕他人,如在面對吸毒等這種高危事件時即可合理拒絕。
3.2 嚴格同伴教育的質(zhì)量考核
為加強同伴教育效果,必須加強教育質(zhì)量考核,分階段對教育實施評估。首先,選拔質(zhì)量評估人員,為不影響同伴教育效果,評估人員建議從志愿者中選拔,被選人員必須具有過硬的專業(yè)素養(yǎng),對艾滋病基本知識作出熟練、準確、全面的講解,同時兼有較強的組織應變能力,可參與工作的教育準備,以及協(xié)助志愿者完成教育培訓。再者,對同伴教育內(nèi)容、交流技巧,語言表達等方面進行全面、合理的評估。根據(jù)教育情況,評估人員進行打分,并對教育實施中出現(xiàn)的問題給予反饋。為推進教育持續(xù)性,總結(jié)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必要時對教育方案做出適當?shù)男薷模宰罴逊绞介_展教育。此外,還可以加入受教育者的個案訪談、教育者的工作總結(jié)等方法,不斷推進教育的有效性與持續(xù)性。
互動式同伴教育對大學生防艾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的形成率在干預前后有明顯差異,因此互動同伴教育可提高大學生對艾滋病防治知識普及,促進學生轉(zhuǎn)變態(tài)度和防艾技能培養(yǎng),從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個人行為,達到預防艾滋病的目標。
[1]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2015年10月全國艾滋病性病疫情及主要防治工作進展[J].中國艾滋病性病,2015,21(12):1003.
[2] 王湘蘇,黃明豪,劉志浩.大學生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進展[J].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2007,2(4):46-49.
[3] Breakthrough of SIV strain smE660 challenge in SIV strain mac239-vaccinated rhesus macaques despite potent autologous neutralizing antibody responses[DB/OL].(2015-08-14)[2016-10-11]. http://news.medlive.cn/infect/info-progress/show-82502_171.html.
[4] Huang H, Ye X, Cai Y. Study Oil peer-led school-based HIV/AIDS prevention among youths in a medium-sized city in China[J]. Int J STD AIDS, 2008,19(5):342-346.
[5] 古天明,楊開選.大學生性病/艾滋病的同伴教育[J].瀘州醫(yī)學院學報,2008,31(2):203-205.
[6] 郭冰云,謝漢瑜.同伴教育對提高大學生艾滋病防治知曉率的效果研究[J].海峽預防醫(yī)學雜志,2010,16(6):60-91.
[7] 凌洪習.在校大學生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和相關措施[J].中國艾滋病性病,2013,19(6): 466-468.
[8] 張德甫,陳姜,婁曉民,等.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應把握的醫(yī)學倫理尺度[J]. 中國醫(yī)學倫理學,2005,18(4):74-76.
[9] 賀娜雅,馬迎華,王超,等.6省市學校預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骨干師資培訓需求及效果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8,35(7):1305-1310.
[10] 高源,呂姿之. 艾滋病青年同伴教育[M]. 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2.
[11] 馬迎華. 中等職業(yè)教育預防艾滋病專題教育教師教學用書[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修回日期 2017-01-05〕
〔編 輯 商 丹〕
Analysis of AIDS Prevention in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er Education
SHIMin,LIZheng,JIAJingxue,YANGXuemei
(SchoolofMedicine,Xi′anPeiHuaCollege,Xi′an710125,China,E-mail: 1243838277@qq.com)
Objective: To improve students′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AIDS prevention, analyze the effect of interactive peer education, and explore effective ways to carry out peer education. 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15 to May 2016, the freshmen in one college of Xi′an were investigated of AIDS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using questionnaire as baseline data. Seven hundred peers of them received education with the methods of brainstorming, group discussion and questions, and case analysis. The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gain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eer education.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peer education, the scores of basic AIDS knowledge, prevention knowledge, relevant attitude and the rate of positive behavioral sele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5). Approximately 92.50% of the students thought that "having sex with only one partner can reduce the spread of AIDS" and 81.76% of the students were willing to help AIDS patients. Conclusions: Interactive peer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has a good applicability, the effect is remarkable, 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olleges.
Peer Education; Health Education; AIDS Prevention
R512.91
A
1001-8565(2017)02-0252-04
10.12026/j.issn.1001-8565.2017.02.30
2016-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