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金
摘要:本文就新課程標準下詞匯要求與學生實際的學習狀態(tài),教學課時有限之間的種種沖突,探索如何形成有效的詞匯教學模式,向?qū)W生輸入詞匯學習的方法和策略,從而提高詞匯教學實效性,進而提高課堂整體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詞匯教學;教學方法和策略;課堂教學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4-0014
筆者所在學校的2013屆高一英語備課組針對新一輪課改的需要和本屆初中生源的具體情況,在進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探索中,重點以詞匯教學和閱讀教學為突破點進行了努力和實踐。本文就對三年來筆者所在學校的英語詞匯教學實效性的探究做一梳理。
一、探索詞匯教學的實效性,是實施新課程標準的前提和基礎
新課標認為:詞匯量過低難以形成一定的語言運用能力。而事實上,詞匯量要求過低確實一直是影響我國中學英語教學效率和制約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提高的一大障礙。因此,在《英語課程標準》中,語言知識目標八級詞匯要求是:1. 運用詞匯理解和表達式不同的功能、意圖和態(tài)度等;2. 在比較復雜的情況下,運用詞匯給事物命名、進行指稱、描述行為和特征、說明概念等;3. 學會使用3500個左右的單詞和400~5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
由此可見,詞匯教學貫穿整個英語教學的始終,是英語教學中一項繁重而艱巨的任務。作為一名英語教學工作者,如何有效地進行英語詞匯教學,將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否真正理解和掌握英語、能否切實有效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教師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輕松有效地掌握所學詞匯;同時要對學生進行策略指導,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英語詞匯的能力。而對詞匯教學實效性的探索則既是迎接新課程標準的挑戰(zhàn),也是新課程標準下大容量的教材內(nèi)容與每周僅有的5課時教學課時量的巨大反差的必然要求。
二、探索詞匯教學的實效性,是提高課堂實效性的有效助力,是現(xiàn)實課堂教學與新教材接軌的要求
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以下簡稱NSEFC)的容量大,每個單元有Warming up, Pre-reading, Reading, Comprehending, Learning about language和Using language六大部分的針對聽、說、讀、寫四種技能發(fā)展的豐富的教學材料。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為了提高整個單元的整體教學實效性,我們摸索出一個固定的模式,即在每個單元初進行詞匯的集中講授和識記,為后面的聽、說、讀、寫減輕了可能存在的理解障礙;有了專題的詞匯講解,高中學生在有一定的英語基礎上,更能加深對詞匯所承載的深層涵義的理解,加深對語言傳遞的文化背景及單元教學內(nèi)容的背景知識的了解??墒窃诮虒W實踐的通常情況下,多數(shù)英語教師都是憑自己的直覺和經(jīng)驗來處理(肖禮全,2006)。在觀摩了幾位教師的詞匯(NSEFC)教學過程后,發(fā)現(xiàn)有一些隱含的問題,如下列兩段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1:
在處理NSEFC Book 3 Unit 2的單元詞匯中,授課教師將本單元的生詞娓娓道來。對于quake/well/burst/event/smelly等生詞,不分詞性,沒有側重,一堂課沒能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而本單元要求掌握的詞及短語共計49個,已是詞匯量較少的一個單元。
教學過程2:
對于單元詞匯中的生詞,側重教學了一些動詞,并提供了一些典型的例句幫助學生掌握,可是觀察以下該授課教師的教學例句:
例1. injury
He suffered severe injury to his legs.
an injury to a persons reputation
例2. ruin
Heavy smoking ruined his health.
the ruin of civilization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該授課教師照搬了詞典上的經(jīng)典例句,以至于在為學生掃清本單元的生詞障礙過程中,又不斷地解釋例句中出現(xiàn)的生詞,費力地翻譯例句。這在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同時也可能使學生產(chǎn)生焦慮情緒,從而使詞匯教學原有的本意和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三、探索詞匯教學的實效性,“授人以漁”,點石成金
1. 指導學生結合詞匯的音(發(fā)音)、形(拼寫)、義(漢義)、性(詞性)、用(用法),形成科學、有效的詞匯學習方法,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文,在語言運用中學,在語言使用中說。
(1)英語是一種拼音文字,掌握英語單詞的正確發(fā)音,才能順利地進行聽說交流;同時正確發(fā)音還有利于正確拼寫,因為詞匯的發(fā)音與拼寫之間有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重視語音教學,有利于幫助學生利用單詞拼寫與發(fā)音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使他們能夠科學記憶,提高記憶效果,順利掌握課標中較復雜,但也有拼寫規(guī)律的詞匯。如:entirely/gradually/frequently,vocabulary/electricity/congratulation/ disadvantage, recognize/ determine等。
(2)學習詞匯的目的是要掌握詞義、詞的搭配和用法,用詞造句來實現(xiàn)交際功能,而不僅僅是滿足于對照詞匯表進行簡單的詞義、拼寫記憶,因而有必要強調(diào)詞性,使學生能夠順利將詞匯和句子、語篇相結合,進一步擴大詞匯的交流功能。
2. 英語句法重句子結構形式的完整和邏輯上的合理,故在詞匯教學中,我們應有意識地融入句法的適當滲透。
(1)以動詞為詞匯教學的重點,應結合簡單句的五種基本結構進行學習,使學生能夠掌握搭配能力強、表現(xiàn)力豐富、能量大、最常用的動詞,形成以主謂賓結構為核心,用各種從句、短語進行擴展的句法結構,如:
例: consider
Hes considering studying abroad.
(不可以用to study代替studying作賓語)
People consider Edison to have invented the light.
(to have invented the light作賓補)
當此句改為被動語態(tài)時,句子變成:Edison is considered to have invented the light. (to have invented the light由賓補變成主補,這時往往使學生對只能由動名詞作賓語這一語法概念產(chǎn)生混淆。)
(2)英語有其固有的語法結構,故有必要在平時的詞匯教學中滲透一些特有的語法概念:
①邏輯主語的感知和認識:以permit(NSEFC Book 3 Unit 3)一詞為例:在詞匯教學中如果僅注重該詞的基本用法:permit sb. to do sth, permit doing sth. , 那么就喪失了介紹邏輯主語這一語法結構的好機會。我們應逐層展示,讓學生認識。
②非謂語動詞作狀語盡管在必修1、必修2的語言結構中不要求掌握,但在課文中已經(jīng)頻頻出現(xiàn)。例如NSEFC Book 1 Unit 3 Reading “It becomes rapids as it passes through deep valleys, traveling across western Yunan Province.”。如何幫助學生了解非謂語動詞作狀語這一英語中特有的句型結構,并打好今后學習的基礎,以dress一詞為例:
She dressed her baby.
She is dressed in white at the party.
在掌握了dress一詞的基本用法之后,如何理解非謂語動詞作狀語,尤其是過去分詞作狀語不表被動的特殊語法現(xiàn)象(例:Dressed in white, she looks like a cook.)呢?我們可以利用知識點的遷移,靈活利用省略句的變化,逐步引導學生理解。
(3)強調(diào)語境教學,促進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學習策略的良性形成
①動詞是詞匯中搭配能力強、最常用的詞,包括短語動詞、動詞詞組、固定搭配、固定句子結構等,內(nèi)容豐富,用法靈活,要有效掌握,就應該將詞匯與句子、語篇結合起來,而不是孤立地進行詞匯教學。
例1. cover
The mother covered her with a blanket.
Our apple tree is covered with fruit.
He tried to cover his mistakes.
This story covers only 3 days and is very interesting.
How far can we cover a day?
The building covers a large area.
Will 1000 dollars cover the bill?
Im covering the election campaign.
Johns ill today so Jeans covering for him.
②在教學中滲透詞匯學習策略,培養(yǎng)主動擴大詞匯量的習慣
首先,掌握基本的詞性轉化、派生、后綴等基本的構詞法;學會根據(jù)自身的學習特點,運用聯(lián)想法、歸納法、口訣法等詞匯學習方法;其次,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具體如指導學生學會使用詞典,學會運用現(xiàn)代學習手段,如利用網(wǎng)絡詞典搜索,運用電子詞典,到英語論壇交流詞匯學習經(jīng)驗,創(chuàng)建個人記錄學習過程、積累詞匯的博客。
三年的英語詞匯教學探索,只是一個起步,我們還將結合《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繼續(xù)探索提高英語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方法,迎接新高考的挑戰(zhàn),并通過詞匯教學為學生學習英語插上翅膀。
(作者單位:福建省龍巖市龍巖第一中學 3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