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叢
摘 要:禮儀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組成部分,目前,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趨勢中,我國與外國的經(jīng)濟交流越來越頻繁,對禮儀文化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而禮儀的培養(yǎng)又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因此禮儀教育要從小抓起。
關鍵詞:幼兒 禮儀教育 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5-0264-01
我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禮儀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組成部分。在目前經(jīng)濟全球化的趨勢中,我國與外國的經(jīng)濟交流越來越頻繁,其中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占主要地位,在這種環(huán)境下,我國對禮儀文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禮儀的培養(yǎng)又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因此禮儀教育要從小做起[1]。本文通過對幼兒禮儀教育的分析,探討3-6歲幼兒禮儀教育的實踐方法。
1 3-6歲幼兒禮儀教育的必要性
1.1 社會主義道德教育的需要
我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歷史古國。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主要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延綿不斷,而禮儀則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禮儀是一種經(jīng)過長時間影響而形成的一種性格與品質(zhì),所以禮儀的教育要從小做起,不僅對未來的性格修養(yǎng)方面有著重要的影響,對未來我國社會秩序的建立也有著很大的作用,我國的社會主義道德教育是一種法律之外的思想約束,這種約束無法運用法律的手段來執(zhí)行,所以必須要對人們的思想進行教育。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必須立足于禮儀教育。教導幼兒從小樹立禮儀思想,在未來社會生活中,尊敬師長,禮儀待人等。因此,在幼兒的思想文化教育中,應將禮儀的教育放在首位。
1.2 未來人際交往的需要
幼兒處于一個懵懂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思想尚未成熟,對外界事物的影響較為明顯。比如我們經(jīng)常聽到“有其父必有其子”、“養(yǎng)不教,父之過”之類的話,而幼兒的語言行為往往被認為是“童言無忌”,而將責任都放在父母的身上??梢娪變旱亩Y儀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禮儀是中華民族比較重視的一項美德,無論是幼兒的成長過程還是未來的發(fā)展都有這重要的影響。在現(xiàn)代生活中禮儀更是一種必備的基本素質(zhì)。俗話說“三歲看六十”,英國著名教育家約翰?洛克說:“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應該特別小心養(yǎng)成習慣的一種大事?!庇變旱亩Y儀教育可讓幼兒在成長過程中樹立好正確的禮儀觀念,對于心理素質(zhì)及道德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都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對3-6歲幼兒的禮儀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因為這一階段的教育還有這獨特的優(yōu)勢[2]。幼兒在3-6歲的可塑性比較強,在這個時候進行教育,更能使幼兒形成健全的人格。
2 3-6歲幼兒禮儀教育的原則
2.1 幼兒年齡特點
由于被教育者的年齡較小,所以在進行3-6歲幼兒禮儀教育時要注意方法,幼兒對禮儀的理解不成熟,甚至不知道禮儀為何物,所以,我們在教育同不能只進行大道理與知識的教育,而應當先從幼兒的日常禮儀規(guī)范做起。
2.2 實際運用
3-6歲幼兒禮儀教育不能拘泥于教材或者是課本,其應該注意的是要讓幼兒進行生活的實踐,這種實踐包括,對爸爸媽媽的禮貌稱呼。親人間的禮貌稱呼等,讓幼兒從小就懂得禮儀的做法。
2.3 知識的興趣
幼兒還未經(jīng)過教育,所以其對于知識的接納能力不強,對待3-6歲幼兒禮儀教育的教學方法,不能用學校的教學方式,要讓幼兒對禮儀的學習感興趣,所以這就需要家長在幼兒進行禮儀教育時,對其進行鼓勵。
3 3-6歲幼兒禮儀教育的方法
3.1 營造3-6歲幼兒禮儀教育的氛圍
幼兒園是幼兒接受教育的途徑,而對于幼兒的禮儀教育也要從幼兒園出發(fā),以幼兒園為教育的基礎,所以在學習氛圍的把握上,幼兒園一定要予以重視,比如說禮儀的教育思想灌輸,禮儀標語的張貼,講文明禮儀的獎勵等,當然要結(jié)合幼兒的年齡進行考慮。
3.2 園本禮儀教育
進行園本禮儀教育之前首先要對幼兒園的教學團隊進行標準化的規(guī)定,教學團隊是教學質(zhì)量的決定性因素,在禮儀教育中教學團隊則占據(jù)著主要的作用,幼兒明白是非的能力比較低,所以禮儀教育最終的主導者則是其引導者,也就是家長和教師。所以教學團隊的標準化規(guī)定是非常必要的,嚴禁杜絕無證上崗,一定要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學習之后才能工作,并且也要對教師進行考核,對于教師的自身的禮儀素質(zhì)進行考核,給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例如,對幼兒進行禮儀教學首先必須是禮儀用語的教學,而幼兒的文明舉止都從身邊的人和事模仿而來,如果教師不能為人師表,在與幼兒的交談中說話不雅,對幼兒的禮儀教育也有著很大的影響、
3.3 教師與家長的合作
對于幼兒的禮儀教學而言,既不能僅僅依靠幼兒園,也不能僅僅依靠家長,而是應該將幼兒園的禮儀教育與家庭的禮儀教育相結(jié)合,幼兒的言行舉止大多是學習家長和教師的,所以要增進家長與教師的合作,加強學生的禮儀教育。古有“養(yǎng)不教父之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特別是對于幼兒階段,父母對于幼兒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要加強教師與家長的合作,兩者多進行溝通,除了校園教育以外,家庭教育對于幼兒更為重要,比如家長的文明用語,家長給幼兒樹立榜樣,給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禮儀教育環(huán)境[3]。
3.4 榜樣的樹立
榜樣就是標桿,榜樣就是力量。在幼兒的思想認知中,對得到老師和家長夸獎的學生是比較崇拜的,并且自己也希望得到教師和家長的夸獎。所以幼兒的禮儀教育要抓住這一特點,在班級中樹立禮儀榜樣,并加以獎勵措施;將這個榜樣在整個幼兒園公開,得到家長的認可,這樣學生就會向其學習,并被這種獎勵所誘惑,加上教師對其思想品質(zhì)進行引導,讓幼兒根據(jù)自身的表現(xiàn)進行評定,讓榜樣的力量發(fā)揮在學生之中,并且實行輪座競爭制度,利用幼兒的攀比與虛榮的天性,在整個幼兒園內(nèi)形成一種競爭的氣氛,讓所有的幼兒都對自身的行為進行約束,久而久之就成為了一種習慣。
總之,禮儀不是口號,更不是幼兒園粉飾門面的東西,而是中華文化傳播的一個重要窗口,是兒童成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兒童禮儀教育是一個持續(xù)不斷的教育過程,貫穿于整個兒童成長教育過程中,是需要教師、家長和社會共同努力積極推進的教育事業(yè)。
參考文獻:
[1]屠旭君.幼兒禮儀教育培養(yǎng)的策略實踐[J].教師,2013,30(16):9.
[2]鄒曉媛.小班幼兒禮儀教育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5,7(47):279-280.
[3]蔡菊紅.強化幼兒禮儀教育 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J].時代教育,2015,12(14):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