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偉
摘 要:初中的各門學科從課標的要求來說,都有思想性、人文性、科學性等,因此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是各科必要的三維目標之一,而在初中政治教學中,這一目標更為重要。教師在教學中時刻要滲透情感教育,起到導行的作用。所以中學的政治教育的關鍵就是情感教育,“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關鍵詞:政治教學;情感教育;情感投資
初中時期,學生進入青春期和叛逆期,但是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時的他們并不想按著父母和老師的“設計”而生活,上課說再多的大道理,他們或質疑或無所謂。所以我們時常感覺“00后”的孩子不聽話,薄情。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情感,道德就會變成只能養(yǎng)成偽君子的枯燥無味的語言?!蹦敲?,如何讓學生體驗情感并獲得情感呢?情感教育是關鍵。
一、情感投資,潛移默化
在政治教學中,教師應該成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們的興趣中,同歡喜共悲傷,要忘記自己是老師。有人會說“00”后的孩子不缺愛,但是他們缺理解他們的老師。記得我剛開始上班時帶七年級六個班政治課,每個班一周只有兩節(jié)課,很少有機會與學生交流生活的話題,但其中有個住宿班,學生基礎一般,而孩子大多又是留守兒童,所以學校每天安排一個老師晚上看晚自習。在這幾個月里,因為有晚自習時間,我迅速記得每個人的名字、個性特點、成績基礎狀況,比起其他班我們走得更近了。結果也是驚人的,他們政治成績集體非常優(yōu)秀,學生很聽話、懂事,知道感恩老師,什么話都愿意和老師說,甚至和我交流朋友間的話題。記得有一次,我眼睛上火,一只眼睛特別的紅,住宿班的學生見到了,都特別關心我,問候不斷,其中有幾個男孩子打趣地說:“老師和你老公吵架了嗎?哭的嗎?”其他班學生就很敬畏我,看見也不會問,因為不夠“親”,見面也是禮貌地打招呼,但那是尊敬,不是心理上真正親近。所以我覺得感情需要投資,投資需要時間,只要你愿意去愛他們,走近他們,距離就會拉近,“親其師,信其道”,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二、生活化情景,實話傳真情
初中政治教材中每框都有情景設置,但是大部分材料離學生太遠,學生感受不到,也不感興趣。所以政治教學時要整合教材,融入更多貼近學生生活的情景,盡量是他們感興趣的,愿意相信的,所以我一般選擇以身說“事”,有時還故意“招黑”自己,博得學生的“關注”,因為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老師的事特別感興趣。記得有一次上八年級上冊《我知我?guī)熚覑畚規(guī)煛愤@課時,我就給學生介紹我學生時代的印象最深的老師及與他們的故事,學生聽得特別入迷,而且還問我:老師選擇教政治是因為你高中班主任是教政治嗎?這正好是書上要講的知識。后來我經常收集自己及朋友的例子,給學生解惑,效果非常好,因為他們覺得真實,感覺就在身邊,有時學生還有趣地問我:老師,你怎么那么多同學身上都有故事?
三、幽默藝術,化解矛盾,加固情感
作為教師,每個人都愿意和學生友好相處、教學相長,可是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有的老師遇到頑皮的學生,被氣得抱怨孩子是白眼狼,傷感付出得不到回報。大家試想,再恩愛的夫妻都會有矛盾,何況師生之間?化解矛盾,鞏固情感,才不會“婚變”。教學幽默不但能提高教學效果,還有利于處理師生之間的矛盾。因為當代的孩子追求個性,自尊心強,好面子,批評他們要講究藝術和技巧,不然會激發(fā)矛盾。記得有個數(shù)學老師課教得非常棒,一天上課時,有位男同學違反紀律,數(shù)學老師走到他面前制止并批評了他。這個男生很不服氣,當著同學生的面摔數(shù)學書,眼睛充滿怒氣,像要和老師打起來,氣得老師不愿意去他們班上課了。在我們的課堂上面對不同的個體,老師要洞察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掌握他們的心理,矛盾發(fā)生時機智處理,運用幽默和智慧處理“師生矛盾”才是上策。記得有次上課,我批評一個上課亂說話的學生,他和我賭氣,讓他坐下,他就不坐,表情不服氣,于是我就說:“這位同學看來真知道錯了,自己都不原諒自己,還要繼續(xù)懲罰自己,值得大家學習哦?!比缓笪矣盅a充道:“不像有的學生,老師批評他,還記恨老師,這位同學做到了——老師虐我千百遍,我待老師如初戀。”說完,全班同學都哈哈大笑起來,他也笑了,繼續(xù)站著認真地聽著課。有時,矛盾的解決,也是可以增進感情的,就看你如何把握學生的情感教育,只要讓學生喜歡你,喜歡你的課,那么你的教學已經成功一半。
總之,在初中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很關鍵,但這需要我們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點,進行愛的投資,用真情打動學生,幽默地處理矛盾,這樣我們才能潛移默化地讓學生也具有愛的思想和能力。情感是相互的,“親其師,信其道”,你愛他們的同時,他們也可能愛你了,教學過程就簡單了!
參考文獻:
1.肖丹峰.新課程下初中思想品德課堂生活化教學[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
2.道德情感教育初論.思想·理論·教育.
3.議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中國科學教育研究.
(作者單位:安徽省潁上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