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全球范圍內(nèi)共有23國允許同性伴侶結婚,另有17個國家承認同性伴侶的民事結合。但是在中國,同性戀者的平權事業(yè)卻發(fā)展緩慢。隨著中國社會各方面的發(fā)展,同志權益愈發(fā)的需要得到重視,而非政府組織的崛起,似乎可以承擔起這一“重任”,本文通過與美國的對比研究,分析中國同性戀組織現(xiàn)狀以及對推動同志平權運動的展望。
關鍵詞 同性婚姻 非政府組織 同性戀
作者簡介:張強,吉林大學行政學院。
中圖分類號:D923.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5.082
雖然同性相戀的現(xiàn)象伴隨人類社會的產(chǎn)生而產(chǎn)生,但是同性戀的概念卻是在19世紀才提出。什么是同性戀呢?國內(nèi)的最為權威的定義是CCMD-3對同性戀的定義:“同性戀是指在正常生活條件下對同性成員持續(xù)表現(xiàn)性愛傾向,包括思想、感情和性愛行為,對異性缺乏或減弱性愛傾向?!睆亩x中我們可以看出,同性戀不僅僅指發(fā)生同性性行為,同性戀必須要符合情感上的和行為上的雙重的性傾向。
在西方,由于宗教的影響,使得同性戀中世紀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被認為是一種罪惡,直到20世紀,才實現(xiàn)同性戀的非犯罪化,但是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興起的蔓延整個西方世界的同性戀平權運動,使得從九十年代開始,陸續(xù)通過同性婚姻法案,同性戀的權益得到充分的重視與保障,直到2016年,已經(jīng)有三十多個國家通過同性婚姻法案或者同性民事結合法案。
而在中國的歷史上對同性戀現(xiàn)象較為寬容,“分桃”、“斷袖”等典故經(jīng)久流傳,但是對同性戀現(xiàn)象寬容的根本原因是“忽略”,由于在古代,家庭、倫理的觀念有著強大的束縛力,同性戀現(xiàn)象根本造成不了沖擊,因此這種“忽略”便長時間存在。這種“忽略”也對當前中國對待同性戀的態(tài)度有著重要的影響。然而隨著中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的提高,人民需要的不再僅是“活著”,而是“幸福、自由的活著”,同性戀在中國到底有多少還沒有權威的數(shù)字,但是根據(jù)有關學者的估計,保守數(shù)字也要在5000萬,再加上每個同性戀者的背后都有一個受到影響的家庭,這么龐大的人群,已經(jīng)很難再對其“忽視”。
越來越多的同性戀者站出來維護自己的權益,中山大學女生狀告教育部一案、長沙市一對同性戀者起訴民政局一案等等體現(xiàn)著人們維權意識的覺醒,這和美國、歐洲上世紀后半葉很相像。以美國為例,美國的同性戀群體從上世紀70年代便開始了維權之路,經(jīng)過幾十年的全國范圍內(nèi)的爭端,最終爭取到了完整的婚姻權。在這其中發(fā)揮最大作用的是相關政客和同性戀組織,這些非政府組織使得之前分散的、隱藏在黑暗中的同性戀者能夠集結起來,讓政府看到同性戀者的訴求,施展強大的政治力量。
在我國,無論是同性戀平權還是非政府組織,都是剛剛興起的事物,想要發(fā)展到像美國那樣的水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然而,隨著政府簡政放權,非政府組織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逐漸壯大起來,非政府組織在同性戀維權運動中將會發(fā)揮更大的力量。
一、推進同性結合的意義
(一)有利于保障同性戀群體及相關人群的權益
中國存在這數(shù)千萬的同性戀者,由于社會的不承認,使得他們不敢表明自己的性傾向,出于現(xiàn)實的壓力,大部分同性戀者都會選擇和異性結婚,這就導致了“同妻”和“同夫”群體;而另一方面,選擇不與異性結婚的同性戀者們,大多會選擇與父母坦白,導致關系冷淡甚至斷絕關系。因此,同性戀權益的問題從來都不是僅僅涉及到同性戀者。推進同性戀平權,通過同性婚姻或者民事結合法案,能夠引導人們客觀的、公正的認識同性戀現(xiàn)象,減少家庭的悲劇。
(二)對艾滋病的控制與預防產(chǎn)生積極影響
男同性戀群體的艾滋病感染率一直處于很高的位置,甚至一些人聽到同性戀就會想到“艾滋病”。這與同性戀群體當前的社會現(xiàn)狀有著直接關系。法律對同性戀結合的不承認,使得同性戀伴侶對于兩個人的未來缺少堅定的信心,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同性伴侶的不穩(wěn)定,頻繁交換伴侶。另一方面,社會對同性戀群體的歧視,使得同性戀者選擇隱藏自己的身份,因此不敢同一個人有著長久的緊密關系,也導致了同性戀群體的頻繁更換性伴侶。
(三)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
同性戀群體一直以來都受到社會不公平的對待。社會上一大部分人對同性戀者存在著偏見,即使我國相關組織已經(jīng)將同性戀“去病化”,仍然有一些人認為同性戀是精神疾病,甚至還有診所“治療”同性戀。2014年一名青年被媽媽帶到重慶某診所治療,身心受到非常大的傷害,最終將這個診所以及百度告上法庭,最終該診所被查封,百度賠償治療費及精神損失費。由此可見,我國官方已經(jīng)承認了同性戀的正常性,但是如果不采取行動,社會上存在的偏見就無法消除。承認同性伴侶結合的正當性,是對同性戀權益的官方保護,有利于引導社會向公平、正義的方向前進。
二、同性戀組織及其在中國的現(xiàn)狀
(一)同性戀組織在美國同性戀維權史上的作用
美國的同性戀者爭取平等權和婚姻權始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在之前,美國的同性戀者生活在一片黑暗之中, 1969年,在紐約的石墻酒吧,同性戀者與警察發(fā)生沖突。第二天,來自美國各地的同性戀者聚集在紐約,進行了持續(xù)5天的示威游行?!笆瘔κ录背蔀榱送詰倬S權史上的標志性事件,開啟了全美國范圍內(nèi)的維權運動,并且蔓延到歐洲?!笆瘔κ录敝苯訉е铝嗣绹耐詰俳M織的興起,1969年一年內(nèi)美國就成立了50個同性戀組織,包括“同性戀解放陣線”、“同性戀激進分子聯(lián)盟”、“全國同性戀工作組織”。
同性戀組織在早期起到了主體意識覺醒的作用,通過宣傳和號召,使同性戀者尋找到歸屬感和認同,不僅能給同性戀者堅持下去的希望,還使得更多的同性戀者有了權利意識,將“隱藏”在社會各處的同性戀召集起來,積極的尋求自己的合法權利。之后,同性戀組織則在反歧視、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方面起著推進作用。同性戀組織通過組織“驕傲游行”、組建報刊雜志,讓更多的人關注同性戀群體;通過向政權施壓、參與政治選舉活動,爭取更多的權利。
美國同性戀組織在發(fā)展過程中,有著高度的政治相關性、組織化程度較高的特點,一方面積極參與到政治當中,通過游說國會議員、尋找政治同盟等方式讓自己在政治上有一定的話語權,一方面在組織自身又非常的成熟、組織化。首先,有著充足的資金來源,另一方面很多同性戀組織有著自己的產(chǎn)業(yè),能夠通過營運來維持組織的運作。
(二)同性戀組織在中國的現(xiàn)狀
我國的非政府組織目前實行“雙重許可登記制度”,準入門檻較高,而一些主管部門的責任人員對于同性戀的態(tài)度決定了同性戀組織能否成功注冊。
早期,一些預防艾滋病的民間組織,如紅十字會,是較為關注同性戀群體的一部分組織。他們在宣傳預防艾滋病的過程中,會涉及到普及同性戀群體的相關知識,并且倡導男男安全性行為、積極呼吁同性戀者定期做檢查。這不僅使得同性戀群體受到了社會的部分注意,而且能夠降低同性戀群體的艾滋病傳播率。
進入到21世紀后,成立了一些同性戀組織,天津深藍志愿者工作組2004年創(chuàng)建,通過網(wǎng)絡、熱線、外展、生活化同伴教育,在性少數(shù)人群與流動人口中開展感染者關懷、性病艾滋病預防、情感傾訴服務。相同的組織還有成立于2003年的西安同康工作組。
但是過多的將艾滋病與同性戀群體放在一起宣傳,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社會部分成員對同性戀者的偏見,將“同性戀”等同于“艾滋病”。
2007年以后,中國的同性戀組織不再只關注艾滋病問題,而是朝著多方向發(fā)展,如海西同心社、同性戀親友會、同語等組織都致力于心理咨詢、成員聚會、宣傳科普等活動。
2008年,北京同志中心成立,該組織是最早成立的同志中心之一,也是目前最重要的同性戀組織。
“北京同志中心在去病理化、國際合作、公益與商業(yè)、友善聯(lián)盟、機構自身發(fā)展方面,都做出了極大的努力,并取得重大進步。
北京同志中心參與了全國首例“同性戀扭轉治療案”的起訴,并取得勝訴。
與中科院心理所合作,完成全國首份《中國同志心理健康調(diào)查報告》。
開展全國首屆去病理化戰(zhàn)略討論會,共14家LGBT相關法律、精神、心理衛(wèi)生機構參與,共同討論如何推動去病理化進程,同時在中心的努力之下,去病理化議題在鳳凰衛(wèi)視、網(wǎng)易、騰訊等主流媒體廣泛傳播。
執(zhí)行主任受邀參加世界銀行非政府組織春季會議,參與討論在全球框架下推動SOGIE議題的發(fā)展。
與臺灣同志熱線、洛杉磯同志中心、瑞典Gay Camp等同志機構開展合作。
舉辦大型籌款晚會,在北京與超過50家企業(yè)成功合作。
舉辦同志友善心理咨詢師培訓并走向全國,友善心理咨詢師網(wǎng)絡突破百人。
與眾多機構合作舉辦全國首屆同志友善律師培訓。
與高盛銀行等企業(yè)和商家合作舉辦業(yè)內(nèi)多元文化培訓。
與同城青少年資源中心合作進行全國教師游說。”
北京同志中心是當今中國最成功、最具代表性的同性戀組織之一。它跳出了“防艾”、“聚會”等活動的局限,伸展更多的項目,積極商業(yè)、政治性活動,與國際上的非政府組織進行交流與合作,積極向更多的人普及同性戀平權的知識??梢哉f,北京同志中心是中國未來同性戀組織的發(fā)展方向。
三、對相關非政府組織組織推動同志權益的展望
同性戀組織在美國的同性婚姻合法化過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中國的同性婚姻還要經(jīng)歷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在早期主要靠專家學者如李銀河、張北川等人的積極推動,隨著我國行政體制改革,越來越重視第三部門組織在社會公共管理上的作用,同性戀組織必將會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但是首先要解決的是政府官員的意識問題,很多同性戀組織在注冊的時候遭到了相關部門的阻礙,理由是“我國沒有承認同性戀是合法的”,事實上我國早在1997年已經(jīng)將同性戀“去罪化”,2005年同性戀“去病化”,那何以得到同性戀不是合法的結論?
雖然注冊歷經(jīng)波折,還是有越來越多的同性戀組織在全國各地成立。但是我國目前的同性戀組織存在著資金來源不足、組織化程度不高的現(xiàn)狀,受制于這兩個局限性,大多數(shù)同性戀組織的活動范圍局限在成員聚會、普及宣講等活動中,這些活動有利于同性戀群體的自我認知,使他們能夠接受真實自己;同時也有利于同性戀群體的內(nèi)部團結,使他們認識到自己不是“孤軍奮戰(zhàn)”。但是對于社會上對同性戀的看法影響能力有限,也很難推動同性婚姻的歷史進程。
北京同志中心的出現(xiàn)使得中國的同性戀群體看到了曙光。該組織在成立之后迅速發(fā)展,不僅通過與企業(yè)聯(lián)合、籌辦晚會的方式獲得了資金來源,而且與國際相關機構聯(lián)合、得到國際上有經(jīng)驗的組織的幫助,同時積極與媒體、科研機構聯(lián)合,向更多的人普及知識,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
中國的同性戀組織,已經(jīng)從初期逐步發(fā)展壯大,有了豐富的資金來源,達到了一定的組織化程度,并且獲得了較大的運作能力和社會影響力,具備了推進同性婚姻合法化進程的實力。李銀河女士多次向兩會提交同性婚姻的提案,并且積極游說其他的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雖然最終同性婚姻提案都沒有正式進入議程,但是越來越多的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了解了相關知識,有利于同性婚姻的最終通過。同美國同性戀組織一樣,中國的同性戀組織在穩(wěn)步發(fā)展之后,下一步必將是利用自己的影響力,進行政治參與,加快推進同性婚姻的議程。
參考文獻:
[1]何東平.中國同性戀人權保障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
[2]張業(yè)亮.同性婚姻問題與美國政治.美國研究.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