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霞??
摘 要:班主任只有用智慧巧妙地管理班級,才能全面提高班級的整體素質,樹立良好的班風,增強學生的主體觀念,關注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自主性,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關鍵詞:個體發(fā)展;自主性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7-082-1
21世紀是知識社會、信息社會,是競爭更加激烈的社會。自主性將在人的一切活動中發(fā)揮極其重要的作用,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主擇業(yè)、自我發(fā)展都與自主性分不開,自尊、自立、自強、自律、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都與自主性相聯系,這就要求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要樹立學生主體的觀念,關注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自主性。
一、實行班干部競選與輪換制
1.班干競選制。
若要建立一個團結和諧、積極向上的班集體,則一定要有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在學生相互了解之后,教師就可用競選的方式確定班干部。先讓學生做好競選演講準備,包括自己為什么要當班干,假如當選上了,將怎樣來做好工作等等;然后一一上臺演講(這本身就是一次鍛煉);演講之后再進行無記名投票選舉,所有班干部均從競選中產生。這樣做既進一步增強了學生間的相互了解,選出了學生自己信得過的班干,在以后班干組織活動時,他們也會積極響應;同時也增進了班干的自信心與責任感。通過競選組成的班干,可以發(fā)揮各人的特長,以最優(yōu)化的組合集中班級優(yōu)勢來開展各項活動。這樣的班級往往充滿活力。
2.班干輪換制。
班級管理要出色,最重要的是要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能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增強全體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與自我管理能力,讓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實行班干輪換制,目的就是讓每個學生都有鍛煉的機會,這是對班干競選制的有益補充與完善。實行輪換制后,通過不同角度的變換,又能使學生在不同的管理崗位上得到多方面的鍛煉。學生當上班干后,更能體會到管理者的艱辛,從而在不做班干時也能配合班干做好工作。但輪換班干時,并不是全班人馬一下子都換,而是每次換三分之二,留三分之一原班干起帶一帶的作用(但同一職位留任最多不過兩任,以空出崗位,讓他人多鍛煉),這樣,一方面以保持班級管理的穩(wěn)定性,一方面又能縮短新班干的成長過程,加快他們的發(fā)展。至于每套班子的具體做法,并不要求一致,可以各任班干發(fā)揮自己的特長,管出特色,管出個性。
二、推行班主任助理制
班主任是一個班集體組織者、領導者,相當一部分學生不理解班主任的苦衷,有些工作很難開展。因此,在班上推行“班主任助理制度”,把全班39名同學分成13組,每組3人,實行值周制。值周期間,這3人充當班主任的角色,全面負責班級工作,一方面組織好班上一切事務,另一方面及時地與班主任聯系,得到班主任的指導,值周完畢,以書面形式向全班同學匯報,并給下輪班主任助理提出合理化建議,收到較佳的效果。一位愛和班干部頂撞的學生說:“換個角度不一樣,以前我總看不慣班干部教訓別人,我當班主任助理這段時間,覺得班干部管理有理,管理有力,管理及時,我對以前自己的做法感到慚愧。”
三、建立班級制度商定制
“校有校規(guī),班有班紀”,學生自主管理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在班主任引導下,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這就需要一定的紀律約束。但是,無論是班級日常行為規(guī)范條例還是班級活動,都宜采用商定制,先商量討論后再確定,討論時要充分發(fā)動學生共同參與,集思廣益,這可使所商定的內容更科學合理,同時也能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執(zhí)行的自覺性。如何組織商討呢?
1.準備工作。
商討前要先組織學生學習國家和學校制定的有關文件、規(guī)章,如《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等,理解其精神,再引導學生分析班級實際情況:班級已取得了哪些成績?形成了怎樣的班風、學風?班級有哪些優(yōu)勢與潛力?還存在哪些問題?存在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么?準備怎樣來解決這些問題?通過討論分析,使學生全面深刻地了解班情,制定計劃時,就有了依據。
2.明確要求。
商討前,班主任要發(fā)揮主導作用,積極引導,適時點撥,與學生共同討論,明確要求。無論是商討班級日常行為規(guī)范,還是商討班級計劃,都要具體明確,實事求是,切實可行。日常行為規(guī)范既要符合校規(guī)校紀,又要針對班級實際。班級計劃則要遵循“跳一跳,夠得著”的原則,既要在班級原有基礎上有新的提高,使計劃具有較強的激勵性,又要是經過努力能夠達到的,使計劃具有可行性。
3.進行商討。
商討的方式有兩條:一是班主任先根據國家與學校要求和班級實際情況提出一個初步設想,然后讓學生討論確定;二是先讓學生結合學校要求和班級實際情況進行討論,班主任也參與進去,給予適當引導,在此基礎上歸納總結。
4.確定執(zhí)行。
商討確定了班級日常行為規(guī)范條例后,起草“班級公約”并公布于教室,讓學生自己對照管理自己。確定了“班級計劃”后,除非特殊情況,將嚴格按計劃辦事,讓班級管理“法治化”。至于活動的具體內容、形式等,全讓學生自己來組織確定?;顒咏Y束后,組織學生對活動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讓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組織落到實處,收到效果,也促使下次活動再上新臺階。
四、健全自查立查評議制
檢查是班級管理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要根據班規(guī)建立起一整套學生自查自糾,值日班干督促檢查的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監(jiān)督機制,把外在的強化監(jiān)督與學生自覺的自我教育結合起來。班主任要經常引導學生對照“班級公約”對自主管理的執(zhí)行情況進行必要檢查,通過自查互查寫成書面材料并適當評議,幫助學生與班干進一步完善工作,提高自主管理的水平。在自查互查與評議過程中,讓學生真正認識自己,自我教育,自我勉勵,發(fā)展與完善自己,加強自主管理,增強自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