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文
(錦州市委黨校)
摘要:一個領導者要做好自己的管理工作,就需要充分地運用科學的領導藝術,用經(jīng)濟學的觀念辨證地去看待問題,分析處理問題,才能達到最佳的管理成效。
關鍵詞:領導科學;管理;作用
一個領導者要做好自己的管理工作,就需要充分地運用科學的領導藝術,用經(jīng)濟學的觀念辨證地去看待問題,分析處理問題,才能達到最佳的管理成效。
一、領導科學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領導科學關鍵在科學決策??茖W決策,就是領導者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對組織群體未來行動的目標、方法、對策中若干方案所做的選擇和決定,并在實施過程中加以修正完善,以期達到最優(yōu)效果。
1、領導是否科學決策是事業(yè)興衰成敗的關鍵。為事業(yè)的發(fā)展制定戰(zhàn)略目標,本身就是一項決定事業(yè)興衰成敗的重大領導決策,決策的失誤是最大的失誤。實踐證明,正確的領導決策能領導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并不斷取得新的成就,使整個事業(yè)得到蓬勃發(fā)展;而錯誤的領導決策,則會導致重大的挫折或損失,甚至整個事業(yè)的衰敗。所以領導決策的正確與否,是事關全局方向目標的重大問題,是決定整個事業(yè)興衰成敗的決定性因素。
2、領導是否科學決策是決定領導行為方向的重要基礎。領導決策和領導行為是密切相關互為依存的:決策是行為的選擇,而行為是決策的執(zhí)行,二者相互依存。所以領導決策是決定領導行為方向的重要基礎。
3、領導是否科學決策是領導活動的關鍵。領導的職能很多,但其中最基本的或居首位的職能是進行領導決策。一切領導者無論其層次高低,也不論他是什么系統(tǒng)或行業(yè),都是不同層次或范圍的決策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參與或執(zhí)行著決策。制定決策和實施決策是一切領導工作最基本的內(nèi)容。從決策目標的提出到方案的制定和擇優(yōu),再到貫徹實施的全過程,領導者都必須參與過問并負責到底。
二、非科學領導行為造成決策失誤的分析
如果領導科學在管理工作中不能有效運用,其直接后果就是造成領導決策的失誤,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唯上造成決策失誤。決策大體上可以分為高層、中層、基層三個層次上的決策。中層決策處于高層決策與基層決策之間,這種承上啟下的位置和作用,決定了中層決策要以較高一層的決策為前提和依據(jù),確保高層決策的落實。
2、領導專斷造成決策失誤?,F(xiàn)代領導決策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必須依靠充分發(fā)揚民主,依靠科學技術和決策者的閱歷、經(jīng)驗、直覺和判斷力,才能做出科學的決策。
3、不健康情緒造成決策失誤。情緒是人情感的表現(xiàn),它帶有很大的主觀隨意性。一個人的情緒穩(wěn)定是相對的,波動是絕對的。穩(wěn)定而健康的情緒對決策產(chǎn)生好的影響,躁動和偏激的情緒對決策失誤影響很大。領導者憑著情緒進行決策,跟著感覺走,往往造成決策失誤。
4、理性思維能力不足造成決策失誤。在決策由傳統(tǒng)的經(jīng)驗決策發(fā)展到現(xiàn)代的科學決策階段之后,領導者的理性思維能力對決策質(zhì)量有著重要影響?,F(xiàn)代決策技術,就是運用一系列科學理論、方法和手段,對決策對象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它強調(diào)其依據(jù)的每一個條件都不容許主觀臆造,而需符合客觀真實。因此,在決策程序上,必須把收集事實擺在首位。科學決策既有原則可循,又沒有固定的模式,這就要求決策者學會把科學知識轉化為理性思維能力,靈活運用決策技術。
5、依賴直覺能力造成決策失誤。直覺是以多向性思考為特征,以非完全邏輯性為思維操作步驟的方法。它有利于注重事物的整體性,形成決策的創(chuàng)造性,提高決策的效率。如果僅憑領導者的直覺能力,就很容易使自己的認識脫離實際。只有把科學決策和直覺決策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彌補各自的不足,有利于達到?jīng)Q策科學。
6、決斷能力不足造成決策失誤。從理論上講,正確決策依賴于完全弄清事實。然而,弄清全部事實通常是不可能做到的。要抓住良好的決策時機,在重大問題的決策上必須表現(xiàn)出應有的果斷性和堅定性。一個領導者在重大問題和關鍵時刻優(yōu)柔寡斷、左右搖擺、舉棋不定,那是絕對不會取得勝利的。
三、有效運用領導科學的方法途徑
分析領導決策的特點,領導決策失誤的根本原因及其影響決策質(zhì)量的能力因素,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這樣一個事實: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是領導科學決策的基礎。為實現(xiàn)領導在決策中一切從實際出發(fā),領導者要特別注重在以下三個面下工夫:
1、提高領導自身素質(zhì):一是要提高政治思想素質(zhì)。領導干部首先必須講政治,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在重大問題的決策上清醒而堅定地站在工人階級和人民群眾的立場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其次,必須具備辨證的科學思想方法。在實際工作中,正確認識和處理主觀與客觀、認識與實踐、領導與群眾、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打破舊框框、突破老經(jīng)驗,開辟新思路,奠定科學決策的堅實基礎。二是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心理素質(zhì)是人的體力、智力、能力水平及其性格氣質(zhì)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反映,是個人長期心理活動的結果。三是要提高科學文化水平。沒有科學的思想方法,不能正確地觀察和處理問題。科學文化在領導決策過程中的一般情況是:科學文化知識程度越高,對客觀規(guī)律的認識就越深刻,就越便于做到主觀與客觀相統(tǒng)一。四是要鍛煉成為復合型人才。領導者是領導決策活動的主要主體,領導者的素質(zhì)直接影響甚至決定決策活動的效果和成敗。五是要善于決斷與敢于負責。決斷就是領導者依據(jù)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直接對非規(guī)范性事件及重大問題所做的決定和判斷。只有公道正派,善于決斷,敢于負責,才不會貽誤時機,避免或減少失誤,才會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2、要積累經(jīng)驗借助外腦。一是要深入基層調(diào)查研究。免費論文網(wǎng)。調(diào)查研究是領導工作的開端,是領導者的一項基本功。只有深入調(diào)查研究,才能了解事實真相,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二是要總結積累實踐經(jīng)驗。領導干部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在決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形成正確認識的基礎,又是提高認識能力的條件。三是要加強智囊團的建設。決策是一門科學,又是一種領導藝術,它是對決策科學理論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F(xiàn)代社會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在知識經(jīng)濟時代,光靠領導人自己的大腦已遠遠不能應付瞬息萬變的世界,必須要借助“外腦”。
3、建立決策程序,完善體制和制度。一是建立和堅持嚴格的決策程序。領導決策是一個過程,決策過程需要嚴格的程序來控制,才能產(chǎn)生科學決策。領導決策的一般程序通常分為界定問題、確定目標、擬定方案、優(yōu)選方案、審定批準、細定計劃、指導實施、反饋修訂八個階段。二是完善各項體制和制度。領導決策主體不僅指領導個人,還包括參與決策的群體,我國的國體、政體總體上是科學的,但是一些具體體制、制度還存在著不少缺陷。因此,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加快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設的步伐,通過改革和完善各項體制和制度,為領導者的科學決策提供有利保障。
當今世界已進入生產(chǎn)社會化、經(jīng)濟市場化、信息全球化的新時代,傳統(tǒng)的經(jīng)驗型決策已經(jīng)越來越不適應新的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必然被現(xiàn)代的科學決策所取代。只有確立了科學的領導理念,掌握了科學的領導方法,才能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實現(xiàn)領導的科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