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龍
【摘 要】網絡時代是一個信息時代,網絡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信息資源庫,網絡化學習成為人們獲得信息與知識的主要途徑。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信息社會的文明使知識的創(chuàng)造、存儲、學習和利用方式發(fā)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關鍵詞】網絡教學;學習模式;利弊分析
近幾年,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飛速發(fā)展,知識經濟、信息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以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信息時代,網絡化學習成為人們獲得信息與知識的主要途徑。隨著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日益成熟和普及,學習的環(huán)境和手段正在發(fā)生著新的變化,一個利用多媒體和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正在推廣,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開始走向整合,運用強大的網絡資源進行網絡化教育已成為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的趨勢,一個追求線條清晰,目標明確,過程緊湊,內容豐富的理想教學板塊被得到利用。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推進素質教育的深入發(fā)展。在我們學校的中職教育中,我們應用多媒體網絡對各種教學信息資源進行檢索、設計和傳遞,充分有效的對教學資源進行組織、利用和管理。最突出的表現在計算機學科的教學中,教師采用多媒體網絡教室進行網絡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網絡為載體,增加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對學生知識的獲取、情感的交流、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以及實踐技能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代表著現代教學技術發(fā)展的方向。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使網絡逐漸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3G和4G技術的進一步成熟應用,使越來越多的人們投入到網絡這個無限的空間中。網絡時代,為我們的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種自主式的學習環(huán)境,值得我們認真研究?!拔磥斫逃?=人腦+電腦+網絡”,已成為一種趨勢和發(fā)展方向。教學實踐也證明:97%以上的孩子喜歡網絡學習。不久的將來,這種教學模式也會在我們農村中學展開。
一、網絡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
網絡技術進入教學領域,將使教育從過去的“學校選擇適合教學的人”向“個體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轉變,它對整個教育所產生的影響絕不是局部的或表層的,而是更深層面上的。它對學習的主體以及教師本身,是機遇,也是一種絕對的挑戰(zhàn)!
(1)學習主體的變化。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一言堂式主宰課堂,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學生因為學習精力不能長時間地集中,致使課堂效率不高,不能體現因材施教的理念,嚴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網絡教學模式則以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為出發(fā)點,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視野,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蘊藏著強大的生命力。
(2)學習時空的變化。網絡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通過Internet“觸摸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可以在任何時間、任意地點通過網絡自由地學習,可以得到每個學科第一流教師的指導,可以向世界上最權威的專家請教,可以借閱世界上最著名圖書館(例如美國國會圖書館或英國劍橋大學圖書館)的電子圖書甚至拷貝下來,還可以從世界上的任何角落獲取最新的信息和資料。它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中,學習人數與學習地點的限制,同時,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主安排學習時間和地點,使學生學習變得很容易。
(3)自學能力的變化。網絡教學這種模式,以學生自學為主,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同時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是通過他們自己的實踐實現的。學習過程中,孩子們通過獨立地觀察,獨立地判斷,獨立地思考,同時參與活動、參與討論、展示自己的能力、展現自己的學習和思考的成果。反復在這樣的情景中認識自我、評價自我、發(fā)展自我。
(4)學習效率的變化。網絡教學模式,以文字、圖像、動畫、視頻、聲音等形式為知識載體,符合人類的聯想思維,促使學生的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獲取信息,使孩子們快速地理解學習內容,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我們在教給學生一個物理公式時,我們得把它寫在黑板上,這樣的學習具體,但學生就是感到乏味枯燥,有的學生不愿去記憶,即使記憶也是瞬間的,印象不太深刻。如果是學生通過自己動腦動手,從網絡資源上找到這個公式,就很容易記住也會努力地記住,并且記憶的比較牢固。
(5)學習資源的變化。網絡知識浩如煙海,但不管是那方面的,只要通過搜索引擎都可以找到,并能把所需的資料下載下來?;ヂ摼W上,有許多不同層次的學校,開設了各式各樣的課程,有各式各樣的視頻資源,有各式各樣的豐富的教學課件,可以滿足不同程度的學習者的要求。學生走進互聯網,可以聽到世界各地不同教師的講課,可以閱讀到世界各地不同的教科書。這些資源本身就對學生有相當的吸引力,加之學習的手段是一種極其熱門的社會化行為——上網,很適合學生的探索心理特點,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教師應有的態(tài)度
我們已經習慣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想要在網絡環(huán)境中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須做到:
(1)要有自己的教學資源庫。我們可以將一些優(yōu)秀的教學軟件、素材、教學課件、優(yōu)秀課堂教學實錄以及名師公開課資料、錄像轉化成網上資源,建立為教學資源庫。以便有針對性地查詢和為己所用。同時整理歸類后放到教學資源庫中,又使我們的網絡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成為師生們資源共享,吸取營養(yǎng)、增長技能的加油站。
(2)要自覺轉變角色。教師應該成為孩子們學習過程的導學者,引導學生確定學習目標,組織學生討論,指導學生辯證地認識網絡知識,幫助學生去粗取精。在新的教學模式中,師生是平等互動的,教師是首席。教師不再是是知識的占有者和傳授者,學生獲得知識的唯一來源,教師幾乎沒有專業(yè)知識方面的優(yōu)勢可言。學生學習知識的途徑由單一化變成了。
(3)要自覺轉變觀念。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要求教師不僅要提高學生的知識探索能力,還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計劃、組織、管理、評價自己的學習,從而正確評價自己。師生的合作關系變得更加開放,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將不復存在。
三、目前存在的問題及思考
網絡教學模式畢竟不同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教和學中必然會出現諸多問題。需要我們教師和學生盡快適應,并對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才能真正體現網絡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
(1)師生適應的問題。我們早已習慣了口耳相傳的教學方法,面對網絡中大容量的知識鏈,對師生的接受程度與歸納整理能力,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有關資料表明,互聯網每天新增網頁超過300萬頁。網絡學習資源,盡管非常豐富、更新非??欤嗌尘阆?,魚目混珠。為了得到一條有用的信息,我們常常要以瀏覽大量無關的信息為代價。我們教師在制作學習資源時要深入研究,明確教學目標,突出重點難點,并且要控制學習資源的量,要指導學生選擇好的、適合自己的教學資源。
(2)學習過程的控制問題。網絡知識,采用的是非線性超文本方式,這使得孩子們學習的隨意性很大;另外網頁上的廣告非常誘人,對學生的吸引力很大,盡管我們不斷教育學生,要自覺控制自己的學習行為,仍然避免不了注意力的分散。據我課下了解,現在學生去上網,大部分都在看視頻、玩游戲、QQ聊天,比較理想的是看網絡小說,真正查閱資料、學習知識的很少。故而,加強對學生上網的引導與控制,是實施網絡教學模式的前提關鍵。需要我們做好大量的工作,這樣對我們教師的能力和專業(yè)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總之,在網絡環(huán)境下實施教學,是一個需要不斷摸索、不斷創(chuàng)新的新的課題,只有充分發(fā)揮好網絡教學的優(yōu)勢,才能真正演繹“授人以漁”的教育真諦。只有成功的教育,才能收獲教育的成功。我們期待一種嶄新的教與學的教育形態(tài)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參考文獻:
[1]汪小剛.基于網絡虛擬空間的學與教[J].遠程教育雜志,2003(03)
[2]蔡憲.建構新型教學模式是教育技術的首要任務[J].中國電化教育,2000(4)
[3]宋連昌.課堂教學設計的實踐及思考[M].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年版
注:該文為2016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新課程下網絡教學管理研究》(課題批準號:GS[2016]GHB1171)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