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軍
(成都大學體育學院, 四川 成都 610106)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物質(zhì)生活的豐富,使得營養(yǎng)過剩越來越嚴重,肥胖也越來越容易出現(xiàn)[1]?,F(xiàn)代大學生多不愛好進行體育鍛煉,另外飲食上也很難做到合理膳食,因此,大學生容易出現(xiàn)肥胖。肥胖癥是由于機體能量攝入大于消耗,脂肪在體內(nèi)過度蓄積導(dǎo)致的一種代謝紊亂綜合癥[2,3]。肥胖癥對青少年生長發(fā)育以及心血管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心理等均可能產(chǎn)生明顯的不良影響,并可能成為成年期心血管系統(tǒng)慢性疾病和一系列代謝綜合癥發(fā)生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對30名肥胖青少年進行為期4周的有氧運動減肥, 觀察肥胖青少年減肥前后身體形態(tài)指標(身高、體重、BMI 、體脂率、腰圍、臀圍、腰臀比)、血液生化指標(空腹血脂四項、血糖、血胰島素)的變化,探討4 周有氧運動、力量訓(xùn)練及有氧運動與力量訓(xùn)練結(jié)合的減肥效果,及對肥胖青少年空腹血脂、血糖、血胰島素的影響,為科學開展肥胖大學生運動減肥提供實驗依據(jù)。
17-22 歲自愿參加成都大學體育學院不同運動形式對肥胖大學生身體健康影響研究的肥胖大學生,共30 名男生。分為三組:力量練習組(P)、有氧練習組(E)、力量與有氧練習組(PE),每組10人。研究對象身體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肥胖大學生運動前身體基本情況(±sd)
表1 肥胖大學生運動前身體基本情況(±sd)
性別 例數(shù) 年齡(歲) 身高(cm) 體重(kg) BMI(kg/m2) 體脂率(%)男20±2.13 171.±10.23 85.32±16.56 28.77±4.56 47.34±6.56
1.2.1 測試指標及方法
1.2.1.1 血液指標測定
運動干預(yù)前、后靜脈血液的采集時間均選擇在清晨、空腹條件下進行。前后兩次選擇受試者同側(cè)上臂的肘靜脈血。具體血液指標包括血脂4 項, 即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 -C),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 -C),空腹血糖(FBG)和空腹胰島素(FIN)。血液指標在成都大學附屬醫(yī)院進行測定。
1.2.1.2 身體形態(tài)指標測定
運動減肥前后由同一測試人員進行身體形態(tài)指標的測定,包括身高、體重、腰圍、臀圍、上臂皮褶厚度和肩胛部皮褶厚度。身高體重用于推算體重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 , BMI),腰圍量取水平站立時臍上0.5 cm 處的水平周長。臀圍量取臀大肌最突起處的水平周長。腰臀比=腰圍/ 臀圍。皮褶厚度的測量采用體星牌皮褶卡鉗,然后根據(jù)性別年齡,運用長嶺公式計算體密度,用Brozek 公式計算體脂百分比。
1.2.2 各組安排
力量練習組除進行膳食營養(yǎng)講座外,每周進行力量訓(xùn)練,5RM負荷量,每組10次,每天3組,每周5天;有氧練習組除進行膳食營養(yǎng)講座外,還進行有氧練習,平均每天有氧運動1小時,每周5天;力量與有氧練習組除進行膳食營養(yǎng)講座外,每周進行力量訓(xùn)練,5RM負荷量,每組5次,每天3組,平均每天有氧運動40min,每周5天。
所有測試指標均表示為均值±標準差( x±sd),采用spss統(tǒng)計軟件包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以P <0 .05 為差異具有顯著性。
由表2可以看出,經(jīng)過4周的運動干預(yù),E組與PE組大學生體重、BMI、體脂率、腰圍、臀圍、腰臀比顯著降低(P <0 .05,P <0 .01),而P組卻沒有顯著性改變。
表2 運動前后肥胖大學生身體形態(tài)指標的變化(±sd)
表2 運動前后肥胖大學生身體形態(tài)指標的變化(±sd)
指標 力量練習組(P) 有氧練習組(E) 力量與有氧練習組(PE)前后前后前后身高(cm) 171.56±9.23 171.13±10.11 170.23±9.98 170.23±10.74 171.56±10.18 171.81±9.23體重(kg) 85.56±14.56 84.23±17.51 85.87±14.56 82.01±13.27* 85.18±15.57 81.11±13.54**BMI 28.47±4.16 28.71±4.23 28.22±4.12 25.37±3.76* 28.97±4.65 23.17±3.53**體脂率(%) 47.23±5.56 44.54±6.42 48.02±7.11 40.34±6.16* 47.24±6.88 37.55±5.86**腰圍(cm) 100.23±6.97 98.83±7.33 100.56±7.33 93.08±6.51* 101.02±7.57 90.03±6.55**臀圍(cm) 109.11±9.34 105.51±7.69 110.45±8.76 102.45±6.03* 109.67±10.34 101.32±3.97*腰臀比 0.95±0.07 0.93±0.08 0.96±0.06 0.92±0.05* 0.95±0.08 0.91±0.09*
由表3可以看出,經(jīng)過4周的運動干預(yù),三組大學生TC、TG、LDL-C顯著降低,而HDL-C顯著升高;E組與PE組大學生FGB顯著降低;FIN指標沒有顯著改變。
表3 運動前后肥胖大學生血液指標的變化(±sd)
表3 運動前后肥胖大學生血液指標的變化(±sd)
指標 力量練習組(P) 有氧練習組(E) 力量與有氧練習組(PE)前后前后前后TC(mmol/L) 5.25±1.07 3.65±1.11* 5.24±1.27 3.29±1.09* 5.25±1.34 3.35±1.12*TG(mmol/L) 1.36±1.11 0.87±0.66* 1.37±0.98 0.83±1.11** 1.37±0.95 0,82±1.11**HDL-C(mmol/L) 1.56±0.21 1.66±0.18* 1.52±0.26 1.71±0.22* 1.59±0.29 1.69±0.21*LDL-C(mmol/L) 2.57±0.74 1.87±0.78* 2.58±0.73 1.86±0.67* 2.56±0.79 1.88±0.69*FGB(mmol/L) 4.75±0.26 4.25±0.22 4.78±0.18 4.19±0.16* 4.77±0.24 4.05±0.26*FIN(mIU/L) 12.76±7.21 11.79±8.44 12.96±6.87 12.88±7.91 12.98±8.21 11.99±8.03
除遺傳因素外,長期久坐缺乏必要的身體活動、飲食中脂肪攝入過多等都會導(dǎo)致脂肪在體內(nèi)的蓄積,從而進一步引發(fā)肥胖癥[4]。研究顯示,有氧運動可以大量動員脂肪氧化供能,從而減小脂肪細胞的體積[5]。同時, 長期運動可以通過提高機體的靜息代謝率增加能量消耗[6]。在本研究中,通過4 周的有氧運動減肥,體重、BM I 、體脂率、腰圍、臀圍和腰臀比等身體形態(tài)學指標均有明顯的下降。4周連續(xù)的有氧與力量運動和飲食配餐中足量蛋白質(zhì)的供給促進了肌肉的增長,機體通過肌肉的增長來適應(yīng)每日體力活動的增加[7]。肌肉的增長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體重, 但是可以提高機體的基礎(chǔ)代謝。
肥胖大學生可能發(fā)生明顯的脂類代謝紊亂,其中以TC和TG的升高較為常見[9-11]。持久的體育運動可以降低血清TG和LDL-C,同時提高HDL -C的水平,有助于改善血脂代謝[12]。
在4周不同運動形式干預(yù)下,各組肥胖大學生TC、TG、LDL-C含量顯著性下降,HDL-C含量顯著性增加;E組與PE組肥胖大學生FGB含量顯著性下降;各組肥胖大學生FIN含量沒有顯著性改變。表明不同的運動形式都可改善肥胖大學生血液指標,但是有氧練習或力量與有氧練習相結(jié)合更能夠改善肥胖大學生血液指標。
三種運動形式都可以改善肥胖大學生體質(zhì),尤其是可以改善血液指標,如TC、TG、LDL-C、HDL-C、FGB等。有氧運動比力量運動更利于減脂,而有氧與力量運動相結(jié)合的方式減脂效果最佳。
[1]裴海成.實用肥胖病治療學[ 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2006:270-281.
[2]張坤,王玉.有氧運動減肥處方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預(yù)防醫(yī)學 , 2009 , 36(1):110-111.
[3]李蕾, 戚一峰, 郭黎, 等.運動減肥中運動強度確定依據(jù)的實驗研究[ J]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006 , 30(4):50-53, 69.
[4]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Obesity:Preventing and Managing the Global Epidemic:Report of the WHO Consultation of Obesity[M].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7:25.
[5]李蕾, 陳文鶴.肥胖癥與運動減肥的研究進展[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 , 2005 , 24(3):72-74.
[6]Volek JS, Vanheest JL, Forsy the CE.Diet and Exercise for Weight Loss:a Review of Current Issues [J].Sports Med,2005,35(1):1 -9.
[7]鄧樹勛,王健.高級運動生理學—理論與應(yīng)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252-259.
[8]李筱雯,艾華.有氧鍛煉結(jié)合飲食控制減體重對肥胖者血抵抗素及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影響[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 , 2006 , 25(4):399-403.
[9]徐仁應(yīng).腰圍與肥胖兒童血脂水平的關(guān)系[J].臨床兒科雜志 ,2008,5,26 (5): 413-416 , 420.
[10]董俊華,雷革非.單純性肥胖兒童血脂、脂蛋白含量及血壓水平的觀察[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1999,17(1):32.
[11]萬燕萍,徐仁應(yīng).體質(zhì)量指數(shù)和腰圍與肥胖兒童心血管危險因素關(guān)系的研究[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08 ,23(3):206 -209.
[12]張建.代謝綜合征[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127-135,305-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