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十日談》的女性形象被賦予了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這表現(xiàn)出了作者薄伽丘對于宗教禁欲主義的批判以及對于女性的同情和贊揚。本文將通過對《十日談》中悲情的女性形象、機智勇敢的女性形象、充滿欲望的女性形象的分析來探索女性的形象特點,分析《十日談》女性形象出現(xiàn)的原因和意義。
【關(guān)鍵詞】《十日談》;女性;形象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6-0285-01
一、《十日談》中的女性形象的類型
《十日談》中有著眾多女性形象,本文以女性的角色和性格特征分為“悲情的女性”“機智勇敢的女性”和“充滿欲望的女性”三種類型。針對各個類型的女性形象進行性格分析,探索其在《十日談》中的作用。
(一)悲情的女性形象。《十日談》中悲情的女性形象最為突出,她們向往美好的愛情,但最終以悲劇收場。文中一公主與侍衛(wèi)的愛情故事,因國王不滿,侍衛(wèi)被殺后,公主喝下毒酒殉情。雖最終以悲劇收場,但仍讓人感受到了愛情的偉大。通過塑造悲情女性形象展現(xiàn)女性向往自由愛情的美好愿望,表達了對傳統(tǒng)教條、等級觀念的批判。
(二)機智勇敢的女性形象?!妒照劇分蟹ㄌm西國王意圖霸占蒙費拉特侯爵夫人,侯爵夫人憑借細膩的心思和無畏強權(quán)的勇敢拒絕了國王,突出了女性的機智勇敢?!妒照劇穫?cè)重表達了在保衛(wèi)幸福中,女性也是十分重要的角色。作者試圖打破當時男權(quán)主義至上的思想。
(三)充滿欲望的女性形象。一個故事講述妻子偷情被發(fā)現(xiàn)卻理直氣壯地與丈夫理論:“你有多久沒有陪我睡覺了?與其叫我獨守空床,我倒寧愿穿得破爛,不要好吃好穿?!保ū≠で鹬?錢鴻嘉,泰和癢,田青譯.《十日談》.譯林出版社,2010.11.1)作品大肆渲染情趣,表現(xiàn)充滿欲望的女性形象對情欲的熱烈追求,抨擊了基督教的禁欲主義思想。
二、《十日談》女性形象的特征
《十日談》女性形象特征分為兩方面:外貌特征和心理特征。從外貌特征來看,大多都是少女或少婦。從心理特征上來看,《十日談》中女性形象的心理世界具有極端性。要么天真、善良,要么外表偽善卻是蛇蝎心腸。
(一)悲情的女性形象心理特點。在故事中登場的悲情女性不顧貧富差距、地位的懸殊,勇敢追求愛情,《十日談》通過悲劇女性形象揭示了傳統(tǒng)世俗的殘酷,以及宣揚人性解放的內(nèi)涵,表達出了只有人性得到解放才能避免類似悲劇的產(chǎn)生。
(二)機智勇敢的女性形象心理特點。這類女性通常都經(jīng)歷困苦,最后憑借自己的機智勇敢獲得了完美的結(jié)局。她們勇敢追求人性解放。這部作品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女性的社會地位,同時使女性登上了追求自身解放的舞臺。
(三)充滿欲望的女性形象心理特點。薄伽丘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女性意識覺醒的時代,女性對自由的需求,直接反映在身體和性的需求上。真正的女性主義應當滿足的是對自由的需求,性只是其中之一。因此可以說《十日談》中對于性欲的描寫,是在展示女性們追求女性解放的一個方面,目的在于打破傳統(tǒng)禁欲思想,得到解放。
三、《十日談》女性形象形成的原因和意義
(一)《十日談》女性形象形成的原因。薄伽丘的身世是《十日談》中女性形象出現(xiàn)的內(nèi)因。他是富商的私生子,這種身世使他承認自己是父親欲望的產(chǎn)物,也使他比較了解女性內(nèi)心情感和她們的欲求?!妒照劇分袑τ谂灾腔叟c勇敢的贊揚,暗示著薄伽丘對于女性的同情以及理解,他通過故事的方式說出了女性不敢說的話。作者優(yōu)越的家境使他養(yǎng)成了追求享樂的風流特性。同時,他有機會讀到眾多文學經(jīng)典,接受新觀念。受文藝復興思潮影響,他通過《十日談》對女性形象欲望的渲染,抨擊宗教禁欲主義,也暗示了他為自己追求享樂、放縱的生活而做出的辯解。
(二)《十日談》女性形象形成的意義?!妒照劇分谐霈F(xiàn)了一系列不同女性形象,反映出了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點。文中對于女性欲望的描寫展現(xiàn)了反對傳統(tǒng)宗教禁欲主義的思想,對于人文思想的轉(zhuǎn)變有著重要意義。通過《十日談》中女性形象的描寫,對于幫助人們理解中世紀宗教思想、社會現(xiàn)象、人文思想的轉(zhuǎn)變有著借鑒意義。
四、結(jié)語
《十日談》中薄伽丘以獨特的個人經(jīng)歷、豐富的知識和活躍的思維,塑造了不同的女性形象。作品中的女性對幸福、愛情充滿期望,面對男性強權(quán),努力表達著自己內(nèi)心的渴望,想要擺脫封建禮教的束縛。文中展現(xiàn)的女性形象和意識在那個時代具有一定的先進性。但受到時代背景的限制,《十日談》中對女性形象的塑造仍然基于男性審美特點之上。
參考文獻:
[1]李琪.對《十日談》中女性形象的深層解讀[J].學術(shù)交流,2007,(04):182-185.
[2]李蒙.論《十日談》中女性形象所反映的女性意識[J].榆林學院學報,2012,(01):67-70.
[3]孟長勇.《十日談》喜劇藝術(shù)解讀[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02):88-92.
[4]曾艷兵.《十日談》今義[J].世界文化,2013,(05):32-34.
[5]杜丹.從宗教觀和婦女觀分析《十日談》人文主義思想的復雜性和內(nèi)在矛盾[J].大眾文藝,2011,(24):191+236.
作者簡介:
賈艷鋒,男,漢族,山西昔陽縣人,北京師范大學,碩士。研究方向:教育和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