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心理健康素質是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條件。家庭、學校、社會以及學生個人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高職院校工作的高度和闊度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專業(yè)的發(fā)展方向,影響著學生的發(fā)展。高職院校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更有效地加強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現狀 對策思考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以大學生的心理特點為根據,有針對性地講授心理健康知識,開展輔導或咨詢活動,幫助大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yōu)化心理品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促進德智體美等全面發(fā)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明確提出要“開展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爆F在高職院校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獨立性差,且被父母嬌慣大多以自我為中心,溝通能力差,性格缺陷明顯等。新時期高職院校要從學生的生理、心理發(fā)展特點等方面積極尋求克服和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的措施和辦法。
一、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
1.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學生正處長身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社會閱歷的擴展和思維方式的變化,學生的心理尚未成熟,心理承受能力還很差,在處理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yè)和自我意識方面存在著多方面的壓力。而家庭教育給學生的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作用,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社會背景、父母教育方式及感情的情況極大地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有些學生不知如何更有效地處理學習、生活的困境,缺乏對客觀社會的準確認識。家庭環(huán)境不和諧的情況下就會在一定的程度上給學生的造成的壓力。
2.師資力量薄弱。雖然近年來由于頻發(fā)的大學生心理問題造成的事件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關注,學校也采取措施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的心理,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的師資力量方面比較薄弱。其一,存在著很多缺乏專業(yè)知識與技能的心理健康教師,教育理念比較守舊。其二,以補救性教育為主的教育措施。重診治,輕預防;重過后補救,輕預警;重個體咨詢,輕團體輔導;重障礙咨詢,輕發(fā)展咨詢。
3.手段落后?;诰W絡日益發(fā)展的今天,不少高職院校沒有針對網絡學生的實際問題開展系列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沒有把網絡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人格塑造、社會教育等緊密相連。甚至有的學院沒有現代化的技術和設備,乃至對心理健康教育沒有嚴格的規(guī)劃或者目標。高職學院對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沒有達到一致目標,只有少數幾個心理教師的自由發(fā)展,缺乏主動性,缺乏專注關注學生心理品格的意識,沒有更有用的聯動機制,同時以心理測評、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為主的單一教育方式,沒有把各項心理素拓展活動擺在重要的位置。
二、高職學生心理教育的對策思考
1.關注家庭教育。學生個體在遺傳和環(huán)境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相對穩(wěn)定的影響或者決定個體的心理、生理和社會功能的內在品質,而這些心理品質進而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家庭經濟情況、氛圍與父母說話風格、情感傾向、人際關系、教育態(tài)度、教育方式等對于塑造學生個性、養(yǎng)成興趣愛好和行為方式都有重要的影響,是學生走人社會的第一課堂。通過家長學校,有針對性地建立科學、合理高效的教育手段,能更有效地處理好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的關系,確立好學生的角色定位,充分整合各方力量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從而搭建起學校與家庭、社會互動的橋梁。
2.建立青春期心理教育網絡。 作為素質教育與德育教育為主要實施者的高職院校學院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開展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運用科學的心理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積極塑造學生的積極健康向上的心理健康,緊密結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點,通過網絡為媒體以積極認真的態(tài)度塑造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過三維的網絡結構構建合適的青春期心理教育網絡,其一,統(tǒng)籌全局的專職心理健康教師。其二,心理健康培訓部的老師及輔導員,利用學?,F有的心理測評軟件系統(tǒng),進行心理測評,建立心理檔案,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篩查,對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回訪咨詢和個別輔導。其三,學院心理咨詢社團、班級心理委員,定期對心理委員進行培訓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提高了學生的溝通能力,真心與真誠來經營理想,人的心中一旦確立崇高的理想,就會激發(fā)出強烈責仟感,容易產生,改變現狀,積極向上的行動力。
3.主動爭取社會資源來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高職院校通過協(xié)調好與周邊社會、機關、企業(yè)關系的社會資源來加強學院與社會的交流,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加強學校與社會的聯系,挖掘有效的途徑。其一,完善校友通訊錄,建立社會導師機制。二,通過所有社區(qū)、街道或鄉(xiāng)鎮(zhèn)、村組的合作,建立學院社區(qū)合作網絡,提高學生幫扶的有效性。其三,高職院校加強與政府部門、企事業(yè)單位的聯系與合作,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實踐基地親身經歷體會其中的滋味,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實踐自我。
4.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校園文化教育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來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綜合運用校園的媒體資源、密切配合、協(xié)調聯動、整體推進,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提升學生對心理行為訓練的興趣及參與度。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有以下途徑:其一,通過校園媒介如廣播,刊物、咨詢欄等大力宣傳與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其二,通過心理健康節(jié)舉辦特定的系列活動,利用講座、團體訓練營、校播心理電影等途徑來營造友愛和諧的文化氛圍,積極地與學生交流人生的夢想,交流我們想做要的,可以做的,憧憬美好的未來,讓學生心中充滿自信,走有價值的社會道路。其三,學校要不斷加大投入,提供經費和人力、物力支持,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
總之,快速發(fā)展的科技和信息時代,多元文化發(fā)展不斷變化的今天,教育工作教育工作者應及時提升自身的學識魅力,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和工作思維,促進自我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和專業(yè)素養(yǎng)的成長。教育工作者應該根據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狀況,一切以學生為主體,營造良好文明的心理健康氛圍,通過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來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提高他們接受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 國務院發(fā)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04-10-15(1).
[2]徐生梅,束仁龍.高三學生焦慮問題分析及對策[J ].中國校醫(yī),2009 ,23 (1) .
[3]朱愛華,教育孩子的誤區(qū)在哪里[N]. 中國教育報,1999-01-0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