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VEGF、HCY及頸部血管彩超與頸動脈狹窄的相關性。方法:觀察60例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狹窄病人進行血清 及HCY水平測定的效果,針對頸動脈彩超分組情況分別測算各組VEGF及HCY水平平均值,再選取同時期無管腔狹窄患者20例對照分析。結果:60例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狹窄病人VEGF及HCY水平較對照組高,且頸動脈越狹窄,VEGF及HCY水平越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VEGF、HCY及頸部血管彩超與頸動脈狹窄相關性強,病變程度越嚴重,VEGF、HCY水平越高。
關鍵詞:VEGF;HCY;頸部血管彩超;頸動脈狹窄;
頸動脈系統(tǒng)和椎動脈系統(tǒng)是腦血液供應的主渠道,兩側頸動脈為腦組織供血量達80%[1]。一旦頸動脈狹窄,會導致缺血性腦中風。目前認為肌體血脂代謝異常是導致粥樣硬化斑塊形成以及血管腔徑狹窄至閉塞的主要原因。VEGF、HCY、CRP等是可能的影響因素。筆者為分析VEGF、HCY及頸部血管彩超與頸動脈狹窄的相關性,進行此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方法與病例選擇
為分析VEGF、HCY及頸部血管彩超與頸動脈狹窄的相關性,擬定此次研究于2016年03月至2017年09月在我院進行,規(guī)定研究時間內我院門急診及神經內、外科收治的60例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狹窄病人為觀察組,對照組為同時期來我院就診的無管腔狹窄病人20例。其中包括12例輕度狹窄患者(頸動脈狹窄率為0-50%),14例中度狹窄患者(頸動脈狹窄率為50%-70%),其余為重度狹窄患者(頸動脈狹窄率為70%以上)。
經年齡統(tǒng)計、病程統(tǒng)計:觀察組年齡集中58歲左右,并且80%的患者均大于44歲,但不超過80歲,平均數(shù)(59.1±16.3),病程的極大值為5.32年,平均數(shù)(3.56±0.71),男女比例為7:5;對照組年齡集中在60歲左右,并且80%的患者均大于47歲,但不超過79歲,平均數(shù)(60.3±17.4),病程的極大值為5.47年,平均數(shù)(3.63±0.82),男女比例為1:1。兩組患者一般情況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納入[2-3]所有符合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狹窄診斷標準患者。排除肝腎、心肺功能異?;颊?,排除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患者,排除代謝異常者。
1.2一般方法
1.2.1血清VEGF與Hcy測定 抽取患者清晨空腹血3 mL,分裝兩個試管,其中一個待血凝后分離血清-70℃?zhèn)錂z。ELISA法測定VEGF;另一支試管分離血清立即檢測,Hcy 正常值15 ~20 μmol/L。具體步驟和方法參照檢驗科相關流程及方案。
1.2.2彩色超聲 指導患者取平臥位,頭轉向對側,充分暴露頸部,借助IU22 PHILIPS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荷蘭皇家飛利浦電子公司)診斷分析:探頭頻率為9~12 MHz,取樣容積2—4 mm,血流與聲束夾角低于60度,探頭輕觸皮膚,沿頸根部胸鎖乳突肌與氣管間頸動脈走行方向,自下而上連續(xù)縱向、橫向掃查,依次檢查頸總動脈近端、中段和遠端,頸動脈分叉處、頸內動脈、頸外動脈。
1.3效果評價 分析兩組血清VEGF及HCY水平,分別就不同分型(重度、中度輕度頸動脈官腔狹窄)比較分析。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分析用SPSS18.0系統(tǒng);計量(x±s),t檢驗;計數(shù)(n,%),X2檢驗;P<0.05指有差異,符合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血清VEGF及HCY指標情況 觀察組中,重度狹窄患者的VEGF 及HCY水平最高,輕度狹窄患者水平最低,這表示病變越嚴重,VEGF 及HCY水平越高,差異顯著,P<0.05,見表 1 :
2.2 Logistic 多因素回歸分析 經Logistic 多因素分析,血清VEGF 及HCY是導致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狹窄的主要原因,詳細數(shù)據(jù)見下表2:
3討論
動脈粥樣硬化的血管內皮細胞表達增強,對維持內膜完整性、調解細胞功能有重要意義。鄧旭等[4]也在研究中指出,頸動脈閉塞患者的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含量增多。Hcy能改變血小板活性,通過活化血小板,促進聚集增強血液粘稠性,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目前認為,炎癥反應、應激反應等會損傷內皮細胞,從而導致血液中脂質浸潤,細胞功能改變后會導致血栓形成,使動脈管腔變窄。筆者為分析血清VEGF 及HCY與管腔狹窄關系:60例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狹窄病人與對照組相比,血清VEGF 及HCY水平均較高;且觀察組中重度狹窄患者的VEGF 及HCY水平最高,輕度狹窄患者水平最低;經Logistic 多因素分析,血清VEGF 及HCY是導致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狹窄的主要原因,95%CI分別為(3.06-6.85;2.11-7.39)。這與鄧旭等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證明此研究可信度高。
綜上所述,VEGF、HCY與頸動脈狹窄相關性強,管腔越狹窄,血清中VEGF、HCY水平越高,因此可作為評估病變程度的依據(jù),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沈卉君,陳曉鵬,江忠文等.頸部血管超聲與同型半胱氨酸檢測在腦梗塞合并頸動脈狹窄病變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5,(1):30-33.
[2]季娟,丁長青,王雪璐等.頸部血管彩超、CTA聯(lián)合評估頸內動脈狹窄與前循環(huán)急性腦梗死[J].中外醫(yī)療,2017,36(16):14-18.
[3]呂康,劉斌,劉玉玲等.CT 血管成像與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頸動脈顱外段病變診斷價值比較[J].中國醫(yī)藥,2014,(9):1306-1308.
[4]鄧旭,賈得志.血同型半胱氨酸檢測的臨床意義[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3,10(15):2037—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