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來,在護理學科快速發(fā)展的形勢下,手術室護理由配合醫(yī)生順利完成手術的機械模式轉變成了以患者為核心的舒適護理模式。針對患者而言,外科手術是主要心理刺激源,導致患者心理壓力較大,易產生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致使患者治療效果受到影響。為此,在外科手術室全程護理中應實施舒適護理,以此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縮短手術時間,提高手術效果。
關鍵詞:外科;手術室護理;舒適護理
外科手術室是醫(yī)院醫(yī)療活動的主要場所,收治患者病情比較嚴重,易產生焦慮等負性情緒,導致手術及術后恢復受到影響。為此,在實際工作中,一定要注重護理工作的展開。舒適護理是近些年來形成的一種新型護理方式,更加側重患者身心感受,為患者提供了全面、細致的護理服務,臨床應用價值非常高[1]。同時,舒適護理也符合現今醫(yī)療市場的需求,幫助患者營造了一個安全、舒適的治療環(huán)境,提高了患者治療信心。為此,本文現對手術室全程護理中舒適護理的實施情況予以如下綜述。
1.術前護理
1.1 術前訪視
術前1d對患者進行訪視,向患者介紹手術情況,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同時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消除患者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確保手術順利進行。此外,護理人員應對護理對象的具體情況予以了解,進而制定合理的護理綱要,盡量在護理中融入更多的健康宣教知識,完善護理細節(jié),提高護理質量。
1.2 心理護理
在患者入院后,充分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之后根據患者的實際需求,制定合理的護理方案,以此細化護理工作,提高護理質量。在和患者溝通交流的時候,應根據患者的心理需求,給予恰當的疏導,并細心觀察與照顧患者,時刻了解護理工作實施效果,以此進行恰當調整,不斷改進護理,最大限度的滿足患者需求。
在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一定要以患者為中心,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具備足夠的細心、耐心、責任心,認真回答患者的疑問,和患者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獲取患者的信任。在和患者進行溝通的時候,注意語言簡潔、易懂,態(tài)度和藹,以此讓患者充分放松[2]。同時,在進行溝通交流的時候,護理人員必須掌握相應的溝通技巧,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進而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患者及其家屬的信任與支持。此外,在護理中,一定要真誠的面對患者,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恰當的護理,從而有效調節(jié)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提高患者配合積極性。
1.3 輸液護理
在臨床護理中,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操作技術水平是獲取患者信任的重要所在。為此,一定要加強護理人員的培訓教育。從技術培訓方面而言,可采用以老帶新的方式,充分調動護理人員學習積極性與興趣,以此提高護理人員的業(yè)務水平與素養(yǎng),針對輸液技術而言,盡量要求一針見血。在對待患者的時候,一定要耐心,比如,在對待老年患者的時候,說話一定要用尊稱;在對待脾氣暴躁患者的時候,說話一定要注意態(tài)度和語氣。
除此之外,詳細向患者說明靜脈穿刺的必要性與重要性,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并且要求動作規(guī)范、嫻熟,盡可能避免因為技術生疏而使患者產生不必要的痛苦;在完成輸液之后,叮囑患者家屬在患者出現異常情況的時候,及時告知護理人員,同時,護理人員注意時刻觀察患者,為其提供全面、細致的護理服務,盡量獲取患者的依賴與信任。
2.術中護理
根據手術要求,合理調節(jié)手術室溫度與濕度,并做好手術器械、藥物等準備工作。同時,保證操作動作輕柔,給予恰當消毒,適當提高手術室溫度,減少患者身體暴露,注意患者隱私部位保護,充分尊重患者[3]。此外,手術室護理人員協(xié)助患者擺好手術體位,除了按照要求擺好體位之外,還要注意患者仰臥位時,外展上肢,在伸展雙臂下墊海綿墊或者布包,以此預防患者因為大量輸液或者臂叢神經損傷而出現不適癥狀。手術過程中,對患者生命體征變化予以密切觀察,一旦出現異常情況,馬上告知醫(yī)師,并協(xié)助醫(yī)師進行恰當處理。
3.術后護理
3.1 常規(guī)干預
術后及時清潔患者體表血跡等污跡,并穿衣、蓋被,注意患者保暖,安全將患者送回病房。術后1~3d內,對患者進行回訪,評估患者術后恢復情況,用溫水清潔手術切口附近皮膚;換藥的時候,盡量保證動作輕柔,減輕疼痛感,提高患者舒適度。除此之外,根據患者興趣愛好,采用聽音樂、看視頻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減輕患者切口疼痛,以此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舒適度。
3.2 體位護理
對于全麻未清醒患者,取平臥位,將頭偏向一側;硬膜外麻醉后,取患者平臥4~6h,腰麻后,取患者去枕平臥6h;麻醉清醒后,在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后,胸腹手術者取半臥位。針對體質較差的老年患者來說,應在患者雙腿間墊一個軟枕;術后無法主動翻身者,應協(xié)助其每2~3h翻身1次,并對骨隆突處進行按摩,以此預防壓瘡的發(fā)生,此外,注意肢體保暖。
4.討論
在手術治療中,對患者予以有效護理,可顯著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在手術室護理中,舒適護理應用越來越普遍,其指的就是為手術患者創(chuàng)設一個舒適、安靜的治療環(huán)境,落實人性化護理措施,從而調節(jié)患者心理狀態(tài),更好的接受手術治療,從而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在手術治療中,因為存在不同程度創(chuàng)傷,致使患者易出現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進而降低了患者耐受程度,削弱了手術效果,進一步影響了患者預后。而通過舒適護理的實施,能夠提高患者對手術治療知識的了解與治療信心,讓患者能夠積極、樂觀的面對治療。同時,在手術中實施舒適護理,能夠減少應激反應的發(fā)生,提高患者手術配合積極性,確保手術順利完成;此外,通過術后舒適護理的實施,能夠加快患者康復,盡量滿足患者合理需求,從而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進一步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外科手術室全程護理中實施舒適護理的臨床效果十分顯著,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焦慮程度,提高護理滿意度,是一種值得臨床借鑒與應用的護理方式。
參考文獻:
[1] 楊銀華.探討觀察舒適護理在外科手術室全程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10):258-258.
[2] 宋桂蘭.手術室全程護理中應用舒適護理模式的效果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7,27(19):206.
[3] 宋莉娜.舒適護理在外科手術室全程護理中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24):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