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分析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圍手術期護理對策。方法:隨機選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接受的64例行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患者為本次實驗研究對象,在征得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同意的情況下將所有患者均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對照組32例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32例患者給予圍手術期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恢復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術后2小時、術后4小時、術后6小時同一時段視覺疼痛評分(VAS)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胸腔閉式引流管置管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并發(fā)生發(fā)生例數(shù)明顯少于對照組,兩組患者各項數(shù)據(jù)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O5)。結論: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圍手術期護理可有效降低個體局部疼痛,促進個體術后恢復,對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胸腔鏡;縱隔腫瘤切除術;圍手術期護理
縱隔腫瘤是一種發(fā)生于個體兩側肺之間、胸骨、胸椎分別為腫瘤前、后界的腫瘤,由于個體患者該區(qū)域有多個機體重要器官、大血管、器官、神經(jīng)以及淋巴組織,故手術難度較大,縱隔腫瘤接診個體多為良性,其臨床治療辦法多采用手術切除治療,近些年我國內(nèi)窺鏡技術發(fā)展迅速,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臨床應用不斷推廣[1]。當前新型醫(yī)形式下,如何有效提高個體患者臨床護理質(zhì)量,提高患者入院診療過程中舒適度,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顯得十分重要。本次研究論證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圍手術期護理的重要性。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接受的64例行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患者在征得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同意的情況下將所有患者均分為實驗組(32例)與對照組(32例),實驗組: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齡在18~72歲,平均年齡在(41.2±1.2)歲,腫瘤直徑為2.5cm至10cm,腫瘤平均直徑在(5.2±0.2)cm。對照組: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齡在22~65歲,平均年齡在(41.3±1.3)歲,腫瘤直徑為2.3cm至10cm,腫瘤平均直徑在(5.1±0.2)cm。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腫瘤直徑等一般資料上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病例選擇標準
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4例縱隔腫瘤均符合縱隔腫瘤的臨床診斷標準,患者年齡均在18歲以上,均順利完成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排除標準:(1)排除合并嚴重心,肝,腎等疾病患者。(2)排除患有全身免疫性疾病患者。(3)排除患有血液病患者。(4)排除患有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患者。本次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會同意,所有患者均簽署相關相關協(xié)議。
1.3方法
1.3.1對照組32例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護理人員協(xié)助個體患者完成相關醫(yī)囑檢查,術前向患者講解手術操作流程以及相關手術注意事項,術中配合醫(yī)師完成相關手術操作,術后密切關注個體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變化。
1.3.2實驗組32例患者給予圍手術期護理圍手術護理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心理護理:目前我國居民仍“談瘤色變”,縱隔腫瘤患者入院確且得知需開展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后由于擔憂臨床治療效果可出現(xiàn)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部分患者甚至出現(xiàn)抗拒治療的情況。護理應基于個體一般資料,充分運用醫(yī)護人員護患溝通技巧了解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患者思想、心理變化,耐心傾聽心理訴求,最大程度滿足個體患者基本心理需要。通過列舉成功案例的方式對患者進行心理疏解,消除個體患者不良心理情緒。(2)呼吸道護理:患者手術完成后應給予個體患者平臥位,患者頭偏向一側,從而防止患者術后惡心、嘔吐從而致使分泌物阻塞患者呼吸道。除此之外,護理人員應定時幫助患者翻身,叩擊患者肺底,從而幫助患者排痰,并鼓勵患者進行有效咳嗽,對于痰液黏稠難以咳出的患者可給予霧化吸入治療,對于霧化吸入治療無效的患者可給予氣管切開治療。(3)胸腔閉式引流管護理:患者術后常規(guī)放置引流管,引流管應低于體位,一般不低于胸腔60厘米以上,患者體位變更時應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牽拉、滑脫。若引流管自患者胸壁傷口脫出應使用厚層紗布對其進行封閉引流,并用手指捏緊患者引流口周圍皮膚,通知主治醫(yī)師進行相應處理。除此之外應密切關注個體患者引流管中引流液量、色、質(zhì)。若個體患者術后24小時引流液少于50ml,顏色WWI血漿樣無氣泡則表示個體肺鼓脹良好。(4)飲食護理:指導患者適當增加牛奶、魚、豆類等優(yōu)質(zhì)蛋白含量豐富的食物以及胡蘿卜、香菇、羊肉等高纖維食物,囑患者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酒、辣椒、海鮮等。(5)康復指導,根據(jù)個體患者情況鼓勵患者積極進行術后康復訓練,患者可通過快步走、慢跑等形式提高個體患者心肺功能。
1.4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患者術后2小時、4小時、6小時不同時間段局部疼痛情況,本次實驗參考視覺疼痛評分標準(VAS)了解個體患者局部疼痛情況,視覺疼痛評分標準(VAS)將個體患者疼痛由0至10進行分級,疼痛越重,得分越高。
(2)比較兩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胸腔閉式引流管置管時間、住院時間。
(3)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皮下氣腫、胸腔活動性出血、血氣胸等并發(fā)生發(fā)生情況。
1.5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系統(tǒng)軟件統(tǒng)計分析資料;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視覺疼痛(VAS)得分情況以及一般診療資料其中計量資料用(x±s)表示,并用t檢驗;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其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并用X2檢驗;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術后2小時、4小時、6小時不同時間段局部疼痛情況,具體情況(見表1),兩組患者隨著時間的推移視覺疼痛(VAS)得分均有明顯程度的降低,同一時間段實驗組患者視覺疼痛(VAS)得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2.2比較兩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胸腔閉式引流管置管時間、住院時間,具體情況(見表2),實驗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胸腔閉式引流管置管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
2.3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皮下氣腫、胸腔活動性出血、血氣胸等并發(fā)生發(fā)生情況,具體情況(見表3),實驗組共有2例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對照組共有5例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實驗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例數(shù)明顯少于對照組。
3討論
縱膈腫瘤個體患者入院接受胸腔鏡下縱膈腫瘤切除術可出現(xiàn)緊張、焦慮等多種負面情緒,從而增加個體患者對臨床治療抗拒心理,提升個體患者圍手術期應激反應[2]。圍手術期護理是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基于個體患者住院診療過程中術前、術后相關細節(jié)給予有效干預[3]。本次研究顯示給予圍手術期護理的實驗組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患者術后同一時間段視覺疼痛(VAS)得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為(47.21±11.24)天、術中出血量為(91.54±9.64)ml、術后胸腔閉式引流管置管時間為(4.26±0.74)天、住院時間為(9.21±0.43)天,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25%,明顯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對于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的患者給予圍手術期護理具有較高的臨床實踐價值。
參考資料:
[1]吳燕,蔣亞琴.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理念在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1):32-46.
[2]陳婷婷.對行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的患者實施整體護理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6,14(21):181-182.
[3]蘇秋玲.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治療縱隔腫瘤的圍術期護理[J].醫(yī)藥前沿,2015,1(3):87-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