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永紅
(江西省南昌縣向塘鎮(zhèn)第二中學,江西南昌,330201)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是初中階段重要的一門課程。開展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思想品格以及健全的人格,引導學生學會思考人生。在新課程改革中就已經(jīng)強調(diào),初中教育不僅要讓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要讓學生擁有健全的人格,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從而適應社會的變化。所以,思想品德教育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人格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本文將從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現(xiàn)狀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中學生健康人格培養(yǎng)的具體對策這兩個方面進行闡述。
關(guān)鍵詞:初中思想品德教學 中學生 健康人格 教育分析
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要求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更多的人文關(guān)懷,使學生擁有更健康的人格。在現(xiàn)代社會中,不僅需要身體健康的人,更需要有良好心理素質(zhì)以及健全人格的綜合素質(zhì)人才。而思想品德教學課堂是培養(yǎng)學生健康人格的主要陣地。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采用正確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人格。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現(xiàn)狀
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課堂的中心,按照教材內(nèi)容進行灌輸式教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學生在學習思想知識時主要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課本嚴重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脫離,學生不能深刻地明白其中的深刻內(nèi)涵,從而對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1]。另一方面,教師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沒有將學生看成有差異性的個體,僅僅采用統(tǒng)一的教學方法展開課堂教學,沒有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以至于教學方法不符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被動的地位,習慣于順從,不利于學生獨立人格的形成。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zhuǎn)變教學方式,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兼顧學生的個性,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jié)合,最終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中學生健康人格培養(yǎng)的具體對策
1.思想品德教學中應用情感教學方法
學生具有不同的個性,但部分教學就片面地認為學生存在人格上的問題,便覺得這位學生所有的品格都存在著問題。其實學生存在行為上的偏失主要是因為學生心理上的缺失,在心理缺少支柱,所以,在行為上會表現(xiàn)得比較偏激。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讓他們學會自己尊重自己,在生活中樹立信心,引導學生體驗新的生活。
例如:初中學生存在父母離異的情況,并且父親又與其它的人組建新的家庭并生下孩子。這樣的局面會對學生的母親情感造成很大的傷害,她的母親將所有的不滿情緒發(fā)泄到學生身上,并且她的父親因為責任中心的轉(zhuǎn)變,不會給這位學生更多的關(guān)心與照顧[2]。長此以往,學生在人格上會形成這樣一種意識,認為自己是為拋棄的,所以不熱愛學習,借助于虛擬的網(wǎng)絡(luò)發(fā)泄自己的郁悶,熱衷于網(wǎng)上聊天。這是因為家庭原因造成學生人格缺失的案例,所以,教師在面臨這兩種情況的時候要小心的處理。
教師首先可以通過閱讀相關(guān)的教育心理學內(nèi)容,了解相類似的案例,掌握學生的心理。如果教師只是采用講道理的方法肯定不能取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教師要充分地結(jié)合心理知識進行情感滲透。在教學過后,教師課后更加地關(guān)注學生的生活,多與學生溝通與交流,給予學生生活上的關(guān)心以及情感上的撫慰,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受到關(guān)愛的,從而使得學生與自己間的距離拉近。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選擇閱讀相關(guān)的健康心理的書籍,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手實際情況與案例進行思考,如何解開心結(jié)成長。最終讓學生樂觀生活的信心,更加積極地肯帶生活中的困難。
2.思想品德教學中運用項目教學方法
對于人格上有缺失或者建立學生更健全的人格,教師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不能只以灌輸式的方式教導學生應該如何做,僅僅照搬課本只會讓學生對思想品德課感到厭倦[3]。認為這知識簡單的說教與理論課,學習積極性降低,上課效率下降,從而便不能起到人格教育的作用,不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所以,教師要善于利用項目教學法,促進學生之間交流與討論,去幫助別人并提供實際的幫助,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項目活動,在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與交流,從而健全自身人格。
例如:學校可以開展“扶助孤寡老人”的活動,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開展活動,讓一個學習小組的同學訪問一個家庭,利用周末時間幫助老人做家務,與老人聊天,或者為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幫助老人的過程中,學生學會了與人相處,并在其過程中學會了洗衣等生活實踐能力,有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
3.思想品德教學中運用實踐教學方法
思想品德教學中健全學生人格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還可以采用情感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自主地意識到自己與社會的關(guān)系,利用更加主動與積極地心態(tài)去看待生活中的問題。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情感教學的方法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在心理上更加獨立與自主,只有學生心理上獨立之后,在生活上才能表現(xiàn)得更加獨立。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進行因材施教。對于優(yōu)秀些的學生要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自己,拓展學生思維。對于情緒上比較悲觀的,有心理障礙的學生要留心觀察他們的言行從學生的心理與家庭情況上加以分析,積極引導學生客服生活中的困難。
例如:在引導學生如何看待學生父母離婚的問題上。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更多健康的心理教育書籍,讓學生明白,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自己無論是自毀或毀人都不能挽回事實。所以,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自己不能太悲觀,不能失去對生活的熱情,要在此基礎(chǔ)上重新進行人生道路的規(guī)劃,盡快地走出父母離婚的陰影里。首先讓學生意識到這一點,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
三、結(jié)語
總而言之,教師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學中,要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習教育心理知識,對課本教材充分挖掘,對學生進行合理地引導,采用情感教學方法、項目教學以及實踐教學方法,要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健全自身的人格,促進中學思想品德教學課堂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蓉蓉.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學生健康人格培養(yǎng)的教育研究[J].新課程導學, 2015,13(25):56—69.
[2]王艾彬.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培養(yǎng)初中生健康人格研究[J].現(xiàn)代交際,2016,2(14):17—19.
[3]袁泉.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人格教育[J]. 思想政治課教學, 2014,12(1):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