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琴球
(浙江省臨安市龍崗鎮(zhèn)大峽谷中心學校,浙江臨安,311332)
摘 要:在課堂教學中,提問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方式,是教師教學能力的展現,有效地提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對問題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檢驗學生學習的效果。本文結合筆者自身的教學經驗,針對小學思品課堂的實際情況,探討如何進行有效的提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 思品課堂 有效提問 實施策略
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是連接學生、教師與教材之間的橋梁與紐帶,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扎實學生基礎知識的重要途徑,提問還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在教學中,進行課堂教學的提問,是教師教學能力的展現。所謂有效提問中的“有效”二字,就是要具有提問的效率,在特定的課堂時間內,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要具有最大的效益。在課堂教學中,若想教得好,就要問得好。在小學思品教學中,教師要如何啟發(fā)學生的心靈,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獨立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何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都需要教師進行有效的提問,進行問題的設計。但是在當前的小學思品教學中,由于學科地位沒有受到高度的重視,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有待提升,有的教師在教學中敷衍了事,甚至有的時候思品課堂被其他科目的教師所占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不到發(fā)揮,更別提去進行有效的提問。鑒于此,下面就小學思品課中的提問教學的問題與對策進行分析。
一、當前小學思品課提問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的教學認識存在誤區(qū)
小學思品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對學生的認識程度不足,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缺乏了解,認為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沒有辦法自己進行思考問題,沒有辦法獨立解決問題,總是想讓知識直接呈現給學生,更不想讓學生自己思考問題,對知識進行深入的剖析。學生僅僅獲得表面上的知識與技能,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
(二)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教師在教學中已經認識到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但是與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相比較,思品學科還處于弱勢地位,在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教學,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制約其有效性的提升。
1.在課堂教學中的提問太多,傳統(tǒng)教學采取的是滿堂灌的形式,現在采取的是滿堂問的形式,問題過多,過于頻繁,學生感覺不到問題的趣味性,在學習的時候感到疲累,提問失去其有效性。
2.沒有把握住課堂教學提問的時機。在小學思品教學中,一般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都不會進行有效的預設,沒有針對教學內容、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在恰當的時機進行有效提問,有的時候提出的問題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不能揭示知識的本質內涵,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3.提問方式不當。在小學思品教學中,教師在進行提問的時候,往往都是采取簡單的句式、直接詢問的方式,將教材內容平直地展現給學生,提問的方式比較簡單,沒有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上沒有發(fā)揮特別重要的作用。
二、小學思品課堂提問教學應該遵循的原則
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開展有效的課堂提問,要有利于促進教育教學順利進行,讓學生更好地吸納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提問應該遵循以下的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明確指出,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文化與民族精神,關注學生成長與發(fā)展的需要,要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規(guī)律,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的發(fā)展,這說明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不再僅僅是教師單純的知識灌輸,而是要結合學生實際的情況,讓學生擁有主動權與發(fā)言權,讓學生能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合理的提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層次性原則
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問題的設置要采取層次性的原則,問題要因材施教,要具由層次性,教師在提問的時候,必須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出發(fā),讓問題難易得當,具有層次感。教師在提問的時候,要由簡入繁、由易到難,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思維,讓不同難易程度的問題由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解答。
三、小學思品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實施策略
(一)結合教育教學的目標,科學合理的設計問題
小學思品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提問方式可以是個別回答、集體回答、集體與個別相結合的回答方式。筆者認為,在小學思品教學中,要盡量減少集體主義提問方式的運用,教師設計問題的時候要結合課程教學目標與具體章節(jié)的目標,問題要具有層次性,有利于學生發(fā)散思維、想象能力的發(fā)展,強化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二)開展辯論活動
在小學思品教學中,教師在提出問題的時候可以設置懸念,或者設置突出性的問題讓學生解決,通過學生之間的辯論,讓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得到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認識得到強化。
(三)為學生的學習留下充足的時間與空間,拓寬學生思維的深度
小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還不夠成熟,在學習中需要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提問,應該為學生的學習留下充足的時間與空間。開展課堂交流活動,采取分層教學,讓學生逐步感知社會,讓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激發(fā)學生的感恩之心。
(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學生學習動力產生重要影響,只有學生具有強大的學習動力,才會主動地探索知識,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積極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反之學生學習興趣比較低迷,就會被動地接受知識,對教師的提問也只是應付狀態(tài),嚴重影響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因此,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有效提問,需要設置相應的情境進行提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應該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提出有效的問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綜上所述,在小學思品教學中,想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就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提問。本文在探討小學思品教學存在誤區(qū)的基礎上,提出有效提問的基本策略,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升小學思品教學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劉顯國.課堂提問藝術[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4.
[3]李瑩.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提問藝術[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