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梅
【摘要】學前留守兒童的發(fā)展不僅僅是認知發(fā)展,還有自我和人格、情感和社會性的發(fā)展,兒童的學業(yè)有成與這些方面密切相關。因此,應形成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引導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學前留守兒童 分離焦慮 身心健康發(fā)展
隨著社會政治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遠離父母的學前留守兒童缺乏直接的家庭教育和親情關懷,在學習、生活、心理及人格的發(fā)展上都或多或少地出現(xiàn)了問題。
一、學前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1.人格發(fā)展不健全。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對人格的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斷裂或缺位,許多孩子出現(xiàn)了內(nèi)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頑皮任性、沖動易怒、神經(jīng)過敏、逆反心理強等問題。
2.學習較差。大多數(shù)學前留守兒童在學習上缺乏主動性、自覺性,心不在焉,應付了事。
3.思想品行問題較多。父母長期在外,多采取“物質(zhì)(金錢)+放任”的方式來補償,對子女的倫理道德、法制教育關注較少,致使子女好逸惡勞、擺闊氣,產(chǎn)生“拜金主義”等思想。
4.安全隱患較多。由于幼兒園、家庭之間存在安全銜接上的“真空”,幼兒園不可能面面俱到,監(jiān)護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和防范防護能力,導致學前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等安全隱患無處不在。
二、學前留守兒童的分離焦慮成因
1.環(huán)境的巨大變化
(1)生活規(guī)律和生活習慣的改變。在幼兒園做什么事情要按照時間表來進行,什么時候吃飯,什么時候盥洗,什么時候上課,什么時候起床,這與家里的生活習慣完全不一樣。很多孩子在家里的生活作息是比較隨意的,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來進行;由于媽媽的過分寵愛,有些孩子還可能養(yǎng)成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晚上熬夜,早上睡懶覺等等;有些孩子精力旺盛,平時在家里就沒有午睡的習慣。孩子剛剛上幼兒園,不能很快適應這種固定化的生活制度。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飲食。有些孩子在家里養(yǎng)成了挑食、偏食的壞習慣,到了幼兒園之后沒有了家里的特權(quán),會有不愿意進食的情況。
(2)成人與幼兒的關系。小朋友剛剛來到幼兒園,見到的老師和小伙伴都是陌生人,很容易產(chǎn)生不安的情緒。而且在幼兒園,往往是一個老師負責照顧15-30個小朋友,這根在家里的情況完全不一樣。孩子在家里都是一對一甚至是多對一的特殊照顧,到了幼兒園難免產(chǎn)生失落的情緒。還有一點就是,在幼兒園孩子就會自然而然地進入一種競爭的氛圍之中,怎樣才能更多地獲得老師的關注,怎樣才能得到自己喜歡的玩具。
(3)要求的提高。幼兒園沒有了大人的貼身照顧,很多事情都要自己親自完成,如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自己上廁所、自己睡覺等等。這些對獨立性不是那么好的孩子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
2.家庭的因素
孩子是否能夠快速適應幼兒園這個新環(huán)境,家庭教育是一項重要的因素。家長在平時能夠不過分寵愛孩子,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能力,能夠鼓勵孩子探索新的環(huán)境,讓孩子經(jīng)常與其他同齡小朋友一起玩耍,這樣孩子的過渡期就會比較短。相反,對孩子溺愛比較嚴重,孩子的任何事情都由家長完成,這樣的孩子在克服分離焦慮的問題上就會比較困難,容易產(chǎn)生比較嚴重的情緒和生理上的問題。
3.自身個性與經(jīng)驗
如果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有過一次甚至多次與爸爸媽媽分離的經(jīng)驗,就比較容易適應幼兒園的新環(huán)境。還有就是性格外向、活潑大膽的孩子也要比內(nèi)向膽小的孩子更加容易適應新的環(huán)境和生活。
三、學前留守兒童教師教育的作用
1.以集體的力量幫助留守兒童消除孤僻、壓抑、自我封閉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
學前留守兒童多數(shù)時間在幼兒園度過,教師首先要營造一個和諧的班級環(huán)境,如班級建立互助小組,開展一幫一上門補習和分擔家務等活動,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關愛,同學的友情。其次,創(chuàng)造良好的活動環(huán)境,積極鼓勵留守學生參加班集體開展的形式多樣的團隊活動,陶冶他們的情操,增強他們克服困難的毅力,從而彌補家庭教育的不足,使留守兒童感受關愛、體驗生命成長的快樂與幸福、消除不良情感的影響。第三,對有一定組織能力的留守學生,教師可有意識地把活動中最重要的任務交給他們,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感。對能力弱的學生,也可讓他們?yōu)橥瑢W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增強他們與同學之間的親和感。第四,要特別關心留守兒童的思想狀況,多給留守兒童一些熱情的幫助,比如成立留守學生之家和心理咨詢室,以解答學生成長中的煩惱。
2.教師要有愛心,教師要給予學前留守兒童特殊關愛,并使他們切實感受到班級體的溫暖,讓留守兒童的生活充滿“陽光”?!傲羰貎和北旧砭腿鄙賽郏运麄兏枰獝?,即使他們違反了紀律,老師嚴厲批評時,也要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要讓他們明白:老師是關心、愛護你的,這樣就不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了。
3.教師要有細心。教師要洞察學生心理,要隨時隨地傾聽留守兒童的心聲,用真情推開一扇扇幼小的心門,解開一個個心解。教師可通過家訪,座談等方法,給這些同學更多關注。平時,要細心觀察學生的學習、情緒、身體、表現(xiàn);多與學生交流、談心,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愛好興趣;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分析思想動態(tài);關注學生的點滴進步,及時表揚、鼓勵,對學生的情況了如指掌。我們應教育孩子正視現(xiàn)實,理解父母背井離鄉(xiāng)、親情分離的無奈,放下心理包袱,不自卑、不氣餒,努力學習,回報社會。
4.發(fā)揮家長的教育作用。學前留守兒童心理諸多問題主要是由于父母不在身邊造成的,是由于家庭的缺失造成的。因此,要重視發(fā)揮家長在留守兒童健康心理成長中的作用。家長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加強對學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教育:(1)要多跟孩子交流,盡可能地保證每天跟孩子通電話,多跟孩子談談心,多跟孩子溝通,對孩子的心理、情感和精神需求給予更多關注。(2)家長要主動跟老師聯(lián)系,以便能夠及時地了解孩子的心理問題。
5.制定提高學前留守兒童學習成績的辦法。根據(jù)留守兒童的實際情況,在學習計劃、預習方法、聽課方法、復習方法、編寫業(yè)的方法以及課外閱讀等方面給予具體的指導,切實地提高他們自己的學習成績,從而樹立起信心,讓他們與其他的小孩一樣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得以全面地發(fā)展。
四、學前留守兒童分離焦慮的對策
1.家庭教育
一方面,學校和教師要與家長積極溝通,使家長努力承擔起教子之責。家長還應加強與監(jiān)護人聯(lián)系及親子間的溝通。監(jiān)護人一定要保證孩子有充分的學習時間,加強生活和學業(yè)的監(jiān)護。另一方面,應采取多種方式,注意與孩子的溝通交流。
2.學校教育
第一,在心理上細心觀察,多方溝通。用身邊一些傳遞正能量的例子感染孩子,讓孩子形成積極的自我意識,全面客觀地了解自己,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引導學生重建適應行為,樂觀面對生活,深入理解規(guī)則和秩序,學會應對挫折等。引導孩子學會人際交往,學會恰當?shù)乇磉_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學會處理人際沖突,學會與人交流,積極與教師、家長溝通等。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情緒,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學會調(diào)節(jié)消極情緒,讓他們體驗更多的積極情緒等。第二,在學習上,耐心輔導。引導孩子突破學習困境,提高學習動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應對學習焦慮等,時常講一些勵志故事,讓其樹立積極、樂觀的上進心。第三,加強管理,施以愛心,正確評價。建立起學前留守兒童個人檔案。另外,對孩子的評價也不以分數(shù)論成敗,關注他們的每一個閃光點和每一次小小的進步,及時肯定,積極評價。
3.社會教育
凈化社會環(huán)境,加強對幼兒園周邊環(huán)境的監(jiān)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網(wǎng)吧、游戲廳、錄像廳等,這些不良社會環(huán)境對自制力比較差的兒童存在著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誤入歧途。
總之,學前留守兒童的身心、人格、思想的健康發(fā)展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教育。學前留守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未成年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家要自發(fā)自覺地來關愛、幫助、支持學前留守兒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為學前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