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鳳
摘 要: 在教學設計思想的基礎上,運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的用于講解某個知識點的一段短視頻或音頻就是微課。將其應用于教學之中,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更生動、形象和直觀,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文章分析“微課”的特點,探討微課在小學美術課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 微課 小學美術課 教學應用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進行,各學科的教學目標發(fā)生改變。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向學生介紹美術知識、傳授美術技能外,還要引導其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yǎng)其綜合實踐能力。網(wǎng)絡技術、計算機技術等的發(fā)展推動網(wǎng)絡課程的建設,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在小學美術課堂中引入微課,其豐富的內容和靈活的學習方式得到學生的喜愛,顯著增強教學效果。
一、把握小學美術“微課”特點
微課并非直接將教學視頻與教案展示給學生,也不是簡單地縮短實際教學,其內容主要是針對某一個知識點或某個疑難問題加以講解,比較凝練,針對性較強。微課教學的核心是微視頻,錄制時間大約為5分鐘,短小精悍。與常規(guī)教學相比,微課內容較少,除了解決教學難點和重點之外,還具有反映教學重點環(huán)節(jié)和教學主題的作用。教師可以用攝像機、電腦攝像頭、隨身攜帶的手機等錄制微課,操作簡單、方便,而且視頻容量不大,可支持多種不同的媒體格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靈活引入微課,與學生共同觀看制作的視頻,也能向班級博客、微博、微信、QQ群等平臺中上傳微課資源,方便學生下載和隨時隨地觀看學習,對于不懂的問題,可重復觀看多次,有助于深入理解與內化知識。利用微課教學,可使用豐富的資源,教學內容具有針對性,有助于順利解決重難點問題。其教學主線是短視頻,教學資源包括專家點評、課件、多媒體素材、教案、學案等,雖然時間有限,但微課的主題卻是完整的。需要注意的是,作為信息化教學模式的一種,微課中的視頻、動畫技術等雖然能將教學內容更形象、直觀地展示給學生,但技術展示并不是教學的重點,無論在微課的制作還是評判過程中,教師都要認識到技術的輔助手段,將重點放在知識講解上,不可舍本逐末。
二、開展小學美術“微課”應用
1.運用微課直觀化小學美術教學
教師制作微課時要以教學實踐和新課標的要求為依據(jù),針對課堂教學中的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或知識點有機組合各種教學資源,以視頻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和提供教學資源,要求其在課余時間下載自己需要的學習資源,反復觀看不懂的部分,在課堂上通過合作探究、展示、互動等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直觀地展示美術教學中的知識點,比如演示方法在“造型,表現(xiàn)”學習領域十分常用。小學生在看待問題時的角度和成人不同,甚至和中學生都有較大的差異,所以一些學生常常會感到看不明白或看不清楚。若教師以微課的形式帶領學生共同探究這些重難點內容,就會使美術教學顯得更有效、直觀。
比如,在教授《剪對稱魚形》時,教學任務是讓學生學會怎樣完善對稱形剪紙。教師應當將剪紙的步驟,如畫、折、剪等,對應結合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對各個步驟的注意事項加以探究。先將一張紙對折,接著提問學生在對折后的紙上畫魚,是畫半條魚,還是必須畫一整條魚?要將魚畫在紙的什么位置上?待學生充分討論后,再加以總結:將紙對折后,只需要畫半條魚,要畫在與折痕相靠的一側。引導學生結合不同種類魚的結構、外形特點,畫出自己喜愛的魚。教師在微課中繪制飛魚、劍魚、熱帶魚等魚形的示意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魚的各個組成部分,包括鰭、尾、身、頭,比較和敘述不同魚類的區(qū)別。許多學生發(fā)現(xiàn)魚的大小、長短都不相同,有的魚瘦瘦長長,有的則胖胖圓圓;魚鰭的形狀有一定的差異,有的像鳥的翅膀,有的像半圓形;魚的尾巴長短不一,既有水滴形狀的,又有剪刀形狀的。若使自己剪出的魚更獨特,在繪畫時可抓住某個有趣的特征加以放大和夸張。教師在微課教學中可以將示范視頻反復播放給學生,鼓勵其自主嘗試和探索,根據(jù)學生的問題所在有針對性地加以輔導、指正與示范。該方式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大大增進師生互動,為每一位學生提供指導。所以將微課應用于小學美術教學中,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自我探究,解決重點和難點問題,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與直觀性。
2.運用微課生動化小學美術教學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拉近師生距離,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大多活潑、好動,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可以獨立思考問題,并且創(chuàng)作欲望較強,教師要把握好其興趣,向其展示奇妙的美術世界,引導其自主探究,豐富自身體驗。例如,講解《畫太陽》時,教師可提出設計好的問題:我們回憶一下,太陽在春、夏、秋、冬這四個不同的季節(jié)中分別是什么樣子的?有的學生說:“夏天的太陽高高掛在天空中,它又大又熱?!苯處焺t通過微課展示紅著臉蛋、流著汗、戴著墨鏡的太陽;有的學生說:“秋天的太陽暖暖的,是金黃色的?!蔽⒄n中呈現(xiàn)出金黃色的太陽照耀著成熟的莊稼和果實的景象。微課中豐富、精美的圖片資源正好滿足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使其心中的向往受到觸發(fā),學生紛紛畫出自己喜歡的太陽,并與其他同學相交流,在小組內選出最有趣的太陽,并且在班級內展示最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以往的小學美術教學每節(jié)課只有一個主題,教師在課前需要提前準備許多范例和資料,工作量較大,教學效果不理想。微課為小學美術課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教師可以在微課教學中融入和重點、難點內容相應的視頻資料等,微課憑借自身參與性、互動性強的特點,增強對學生的誘惑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與掌握重要的知識點。
3.運用微課形象化小學美術教學
美術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在學習中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探究與感悟的機會。比如講解《美麗的昆蟲》時,為了使學生清楚地觀察各種昆蟲的結構,教師可利用微課將螞蟻、蜻蜓、知了、蝴蝶等常見昆蟲的圖片展示給學生,在對其色彩、花紋與體形進行欣賞的同時,觀察其共同特征。要求學生數(shù)每種昆蟲腿的數(shù)量,觀察身體和頭的形狀。昆蟲圖片具有視覺沖擊力,學生會被可愛、有趣的圖片吸引,激發(fā)其創(chuàng)作欲望。微課可以將豐富的知識直觀地展示給學生,使其在短時間內獲取美術知識、學習美術技能,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與此同時,微課還能應用于美術課中的“欣賞、評述”教學。為了對齊白石先生的藝術風格與形式加以探究,了解其文化背景與生活經(jīng)歷,教師要指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欣賞作品。以圖片和文字相結合的方式在微課中介紹齊白石先生的生平事跡,敘述其熱愛生活的精神,及充分發(fā)揮我國傳統(tǒng)繪畫的筆墨技法,吸取各派藝術家的優(yōu)點,逐漸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當齊白石步入老年后,其畫作中仍然能體現(xiàn)出他的童心,他喜歡小的生靈,特別是蜻蜓、蚱蜢、魚蝦等,他畫的花鳥魚蟲都向孩子一樣天真活潑,仿佛在嬉戲一般。通過對齊白石先生的作品加以探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美術思維,拓寬審美眼界。
三、結語
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微課具有使用方便、內容豐富、短小精悍、主題突出等特點,其可以彌補傳統(tǒng)小學美術教學的不足之處,運用動畫、圖片、聲音等元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加強師生互動。通過引入微課,教師可以將學生由原本的被動學習轉變至主動學習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創(chuàng)建高效美術課堂。
參考文獻:
[1]焦建利.微課及其應用與影響[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04).
[2]楊文艷.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美育的滲透[J].美術教育研究,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