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兵峰
階級學視角下的《資本論》與其當代價值
關兵峰
(吉林大學,吉林長春130012)
馬克思的思想理論巨作《資本論》中所論述的社會關系的實質是一種階級關系。馬克思關于階級斗爭的理論和方法論述在當代依然不會過時。認清形勢,承認階級存在的事實,有利于在中國在全面深化改革時期,進一步完善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
資本論;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
《資本論》是馬克思的思想理論巨作。幾百年來,經受住了理論和實踐的考驗。這本書作為無產階級革命行動的指南,雖然書中的階級意識明顯,但這絲毫不會影響它作為科學理論的作用。在對無產階級保持高度忠誠的基礎上,使他在理論上有必要依據階級斗爭的現(xiàn)實要求,而盡可能全面完整的保證嚴格的科學性,以此來完成科學性與革命性的同一。這主要體現(xiàn)在它科學嚴密的規(guī)定了資本主義社會各個階層的社會經濟關系,因此,《資本論》在是經濟學經典的同時,還是一部無產階級用來制定斗爭策略的階級學典范。
《資本論》的時效性一直是一個爭論的焦點。有人認為它的形成背景與現(xiàn)在所處的社會已經明顯不同,因此它的指導意義也早已經過時。針對這一情況,很多馬克思主義的學者認為,階級的存在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共產主義實現(xiàn)之前,階級不會消滅,階級的對抗也不會消失。因此,《資本論》中對于階級理論的分析仍然會是無產階級奮斗和制定發(fā)展策略的依據。
(一)《資本論》中社會關系的實質是階級關系
誠然,《資本論》是經濟學的典范。但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政治經濟學研究的社會關系,歸根到底是一種階級關系,也即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關系。列寧認為階級可以理解為一個集團。它具體是指在一定時期根據生產資料關系、生產體系中的地位以及社會中所起得作用的不同,從而對于社會財富得占有數量便有了等級?!八^階級,就是這樣一些集團,由于它們在一定社會經濟結構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其中一個集團能夠占有另一個集團的勞動”[1]。這段文字很明確的指出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關系是由它們在生產系統(tǒng)中所占的地位而形成的。擁有生產資料的一方,需要通過別人的勞動來增加自己的收入;而另一方,沒有生產資料的,就需要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來維持自己的生存。在這種情況下,變化的不僅僅是各個階級的性質和地位,他們固有的生活狀況,思想以及政治動態(tài)都會發(fā)生變化。所以,從這方面來說,政治經濟學就是研究各個階級利益關系的科學。政治經濟學發(fā)展的越深入,它對各個階級關系的的規(guī)定也越明確,從階級的層面來考慮,越能成為無產階級制定發(fā)展策略的科學依據。
眾所周知,馬克思寫《資本論》的目的就是在理論上為無產階級提供理論指導。讓他們對自己的所受的剝削和所處的地位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并號召他們,不團結起來與資產階級進行殊死決斗,資產階級是不會留有善心、停止剝削的。馬克思認為:“資本和勞動的關系,使我們現(xiàn)代全部社會體系所依以旋轉的軸心”。[2]《資本論》向我們點出了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商人、大地主、銀行家和工廠主的資本來源。“不外是工人階級積累起來的無償勞動。”[3]無償勞動指的是資本家所占有的剩余價值,剩余價值越大。他所具有的資本積累也就越大,因而有更多的機會在政治權力、科學技術的應用上去獲得更多的剩余價值。以此類推,這種經濟條件和經濟關系不斷反復出現(xiàn),使資產階級在統(tǒng)治與剝削的地位上逐漸變成了一個眼里只有錢的經濟人。馬克思認為我們所說的人包圍于階級利益和階級關系的圈內,是人格化在經濟范疇的表達?!保?]在這里資本與資本家的關系可以概括為資本是資本家的物化形式,資本家是資本的人格化;最求更大更多的剩余價值,是資本家們唯一的生活目的。在他們的眼中,除了利益再無他物可言,這也決定了他們對處于被剝削地位的無產階級只會更加苛刻。資本家這種無休止的占有他人勞動成果的物質刺激的條件反射,近乎絕情的人性,從本質上來講,是由社會關系的總和固定下來的。在這種情況下,要想改變無產階級被壓迫奴役的現(xiàn)狀就要徹底變革社會生產關系。
(二)《資本論》實現(xiàn)了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tǒng)一
階級斗爭是指對抗階級之間的對立和斗爭,馬克思主張無產階級應該以階級斗爭的方式來表達對資產階級的反抗。他認為隨著資產階級的發(fā)展,無產階級的隊伍會不斷地壯大。資產階級發(fā)展越迅速,無產階級所團結的力量和反抗程度會越高漲。[4]
關于階級斗爭,列寧在《列寧全集》中分析了馬克思的有關論述。他指出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要求我們應該秉持社會科學的基本精神,以客觀態(tài)度去分析一切階級及它自身得發(fā)展。馬克思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統(tǒng)治下,只有無產階級具有堅定的革命意志和行動能力,才能徹底與資產階級決裂。而除此之外的一切階級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大工業(yè)革命的到來而逐漸走向消亡,只有無產階級時這個時代的產物。由手工業(yè)者、小工業(yè)家、小商人和農民構成的中間階級,他們?yōu)榱俗跃?,獲得能夠活下去的條件,也會展開對資產階級的斗爭。因此,與其說他們是革命的,不如說中間階級具有根深蒂固的保守性。從他們扭轉社會歷史前進方向的行為來看,甚至可以說中間階級是具有反動性質的。馬克思曾經指出,在一定意義上,中間階級如果能放棄他們本身的主張,贊同支持無產階級的倡導,擁護無產階級的行動,放棄眼前的享受,追逐未來長遠的利益,它也是有革命傾向的。
縱觀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歷程,我們不難看出,《資本論》是承接馬克思《共產黨宣言》的歷史任務而作。列寧對于《共產黨宣言》的引述,在《資本論》中有了更加科學嚴密的規(guī)定。在《資本論》一書中,主要講的階級就是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全書的主線就是描述了他們在經濟領域敵對和斗爭狀況。在《資本論》中馬克思還指出在資本家與無產階級之間的中間階層具有兩面性,中間階層的利益如果和資本家相一致,他們就會和資本家站在同一個戰(zhàn)線上。但是如果他們的利益和資本家相悖,他們就會傾向于無產階級,站在無產階級的陣營中。這個時候他們才有可能接受無產階級的主張。換句話說,社會各個階層之間的經濟關系和地位決定了他們之間的政治行為和主張。
馬克思的《資本論》以資本主義社會為對象。從生產關系總和的視角,分析了社會各個階層之間的經濟關系和地位以及他們相互之間的力量對比,指出社會經濟的任何一個變動所引起的社會各個階級的反應都會不同。馬克思接著推斷,資產階級發(fā)展的越成熟,走向滅亡的速度也就越快。綜上所述,《資本論》無疑是一部階級學的典范。它帶有明顯的階級性,但并不排斥它自身的科學性。反而,在它對無產階級無比忠誠的傾向下,使本書達到了嚴密深刻的科學意義,實現(xiàn)了科學性與革命性的完美結合?!八浞值?、并且非常充分的勇敢而大膽的新東西,所有這一切都是以完全科學的形式呈獻出來的?!@里涉及的是系統(tǒng)的科學理論。”[2]在這里,需要指出的是,《資本論》的寫作目的是為無產階級的革命策略提供理論指導和啟蒙,在社會主義發(fā)展的今天,我們的研究應該結合實際,才能真正體會到它是我們科學理論研究的指南。
(一)《資本論》的社會現(xiàn)實性在它階級觀點與階級分析方法
馬克思所作的《資本論》對于當前社會具有現(xiàn)實性意義,這種現(xiàn)實性既不是指它的平均利潤理論,也不是指它的殖民地理論??梢哉f,馬克思在《資本論》中一切個別具體理論的經濟敘述,都是受到地點和時間的制約。馬克思不可能會了解到現(xiàn)代人所遇到的實際問題,當然也不可能提出解決這些實際問題的方法。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者也肯定不會這樣期望于他的前輩。就現(xiàn)實情況來說,我們對于《資本論》的學習,不是他的具體經濟理論,而是作為具體理論基礎的勞動價值與剩余價值基本理論,也就是關于規(guī)定的階級利益、階級組織、階級對抗性質的根本理論。假如這些根本性的理論在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中已經沒有了存在的條件,它就會沒有社會的現(xiàn)實性的話。那么,這些理論背后運用的一系列觀點和方法,例如人人所熟悉的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就會成為“放之四方而皆準,百世以后圣人而不惑”的至理真言了。馬克思在《資本論》的寫作中運用了這種觀點和看法,還通過寫《資本論》把他的這種方法建立在了科學的基礎之上。馬克思觀察和了解社會中總結出的核心觀點和基本方法是階級觀點與階級分析方法。多年來,這種社會階級分析法已經無論在實踐上還是理論上都顯示出了強盛的生命力。習近平總書記的多次重要講話中也強調了堅持階級立場和階級分析的必要性。他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有明顯的政治立場的,我們應該堅持馬克思的階級分析法,堅定立場的選擇?!拔覀冎螄碚母?,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絕不是西方化、資本主義化?!保?]
(二)正視階級斗爭才能認清形勢、深化改革
階級斗爭理論是馬克思哲學中的科學社會主義的核心理論,能否對階級斗爭有一個整體的認識直接影響到中國共產黨是否能順利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建設。改革開放初期,隨著社會結構的重大調整,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黨和國家全面判斷了社會的局勢后,認為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發(fā)生了變化,主要矛盾已經由階級斗爭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水平同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于是提出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取締階級斗爭的口號,但這并不是否認階級斗爭存在的事實。隨著資產階級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侵入,我國發(fā)展的現(xiàn)階段,思想界出現(xiàn)了階級斗爭理解錯誤傾向。他們把階級斗爭等同于階級斗爭為綱,對階級斗爭這一字眼如臨大敵,自己不說,也不準別人提,甚至對于見到的一切相關論點都要進行批判和抨擊。對于階級斗爭的否認,不僅不能讓我們對于這個問題缺乏認識,還會對于我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意識形態(tài)造成混亂,為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提供可乘之機。結合實際問題,十八大黨章中明確肯定了階級斗爭在一定范圍內沒有消失的事實,我們應走出階級斗爭不可言說的病態(tài)理解。列寧曾說:“階級關系——這是一種根本的和主要的東西,沒有它,也就沒有馬克思主義?!保?]在他看來,人類社會現(xiàn)象雖然看似紛繁復雜,無規(guī)律可以尋找。但如果我們仔細研讀馬克思的理論,順著他給予的藤蔓攀爬就會發(fā)現(xiàn)在這種混亂無序,一片迷霧的狀態(tài)下仍然有線索可以依靠?!斑@條線索就是階級斗爭的理論”。[7]在社會主義的建設中,結合實際,我們需要洞悉到新時期階級在形式方面的轉化,意識到階級依舊存在。在此基礎上,用這個觀點去進一步的分析和解決社會中問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認清形勢,才能更好在黨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時期的堅持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1]列寧.列寧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82-383.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68,242.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41.
[4]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7,841-842.
[5]宋麗丹.破除對階級斗爭理論的妖魔化傾向[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5(6).
[6]列寧.列寧全集(第4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92.
[7]列寧.列寧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26.
A811
A
1673-9884(2017)04-0061-03
2017-01-20
關兵峰,女,吉林大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