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麗玲
【摘要】《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貫徹“以讀為本”的理念,要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熏陶?!白x”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針對存在的現(xiàn)象及時采取措施,重視學生的朗讀,讓“讀”占鰲頭,讓語文課堂變得更加精彩。
【關(guān)鍵詞】以讀為本 朗讀 精彩 興趣 方法 引導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0-0047-02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貫徹“以讀為本”的理念,要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熏陶?!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也強調(diào)了“讀”的重要性。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朗讀,讓“讀”占鰲頭,語文課堂會變得更加精彩。下面我就談談在語文課上如何引導學生“讀”的一些做法。
一、激趣,讓學生想讀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不變的真理,而興趣對于朗讀訓練而言顯得尤為重要。學生只有想讀、樂讀,才會用心去讀,才能讀得入文、入情。而教師就要營造一種氛圍,用靈活多變的形式激活學生朗讀的欲望。教師可根據(jù)課文的類型,采用配樂、對話、表演、比賽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
配樂朗讀。音樂,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氣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神悟。小語課文類型不一,若針對不同類型的課文內(nèi)容,選擇與各自朗讀基調(diào)相宜的音樂進行配樂朗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指導朗讀《伯牙絕弦》一文時,我配上一首以古箏為基調(diào)的《高山流水》,讓學生有一種抒發(fā)內(nèi)心的感覺,讀起來簡直把自己當成了伯牙,抒發(fā)了對鐘子期的懷念。
角色朗讀。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旨在培養(yǎng)學生將無聲的文字符號,由視覺到思維經(jīng)過理解加工轉(zhuǎn)換成有聲語言來再現(xiàn)故事情節(jié),描繪景物,塑造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讀不但能集中學生注意力,還能在活躍的氣氛中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如:《陶罐和鐵罐》一文中有兩個角色:陶罐和鐵罐。因為學生愿意學童話,更愿意分角色朗讀。所以在指導朗讀時,我讓學生根據(jù)人物的個性揣摩出讀兩者的話應用的語氣語調(diào),并自己選擇好感興趣的角色進行朗讀,學生朗讀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從實質(zhì)上心領(lǐng)神會地讀出了對角色不同性格的理解,做到了真正的形神一致。
表演朗讀。低年級的學生喜歡模仿小動物的表情、動作和說話的語氣,有強烈的表演欲望。如教學《小動物過冬》一文時,為了讓學生融入故事的情境中,我讓學生戴上小青蛙、小燕子、小蜜蜂頭飾,邊朗讀邊體會這些小動物說話時的語氣、動作、表情,再把它們表演出來。這樣,學生越讀越有動力,越表演越有勁頭。
比賽朗讀。比賽朗讀這種方法能調(diào)動學生進入最佳讀書狀態(tài),展示朗讀的最高水平。針對低年級學生喜歡競賽的心理特點,我常在班級中進行各種朗讀比賽,如小組賽讀、男女生賽讀、前后排賽讀、個人賽讀、挑戰(zhàn)讀等,或者比誰的聲音好聽、誰讀得美,讓學生自由充分地展開自己的想象,表達所悟出的情感。
靈活多樣的朗讀方式可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朗讀情感。學生的朗讀情緒不斷高漲,他們的思維馳騁在自由想象的空間,文章的情感在這里得到最充分的表現(xiàn),達到了課文教學的高潮。
二、授法,讓學生會讀
達爾文說過: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guān)于方法的知識,教給方法就是給了學生“點石成金”的指頭。目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熱點也就集中在學法的指導上,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注意方法的指導,尤其是朗讀的方法指導。
范讀渲染。范讀,就是給予學生示范,供學生學習的朗讀。一般包括教師范讀、學生范讀、錄音范讀。學生范讀具有榜樣的力量,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和勇于實踐的勇氣。當然,在學生理解有難度、朗讀不到位的時候,教師的范讀就顯得尤為重要,學生可從教師成功的范讀中感受文章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情感,在受到熏陶感染的同時加深體會。
精讀理解。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精讀課文?!熬x課文”就是對課文內(nèi)容的深入理解,指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展開想象地讀,動情地讀。特別是對課文的重點段落和美詞佳句更要精讀品味,才能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如在教學《秋天的雨》一文時,為了讓學生理解秋天是個五彩繽紛的季節(jié),我抓住了文中的重點句進行精讀品味。在指導學生朗讀“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边@個句子時,首先讓學生找出表示顏色的詞,然后判斷句子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學生品味了句子,再讓學生配上動作美美地讀這個句子。文中像這樣的句子很多,出示讓學生美美地讀,學生在讀中自然就感受到了秋天的美。
悟讀明理。學生的閱讀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或文章的表面感受上,并不能做到“真知”讀。如《窮人》一文,這篇課文通篇除了題目外,再找不到一個“窮”字,然而字里行間處處反映窮人的貧窮和困苦;全文也沒有一個“美”字,而文章通篇贊美了窮人之間互相關(guān)心、互相幫助的美好情感;文章沒有直接描述當時黑暗社會制度,而通篇卻無情地按照揭露了不公平的社會制度對窮人的殘酷剝削。學生要理解體會出這些思想內(nèi)容,只憑故事內(nèi)容是不會捕捉到的,是要透過對課文的認真朗讀,才能悟出作者真正的目的。
三、妙引,讓學生美讀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朗讀的總要求?!边@種帶著感情、讀出感情的朗讀,葉圣陶稱之為“美讀”。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文章中字里行間的情感在讀的時候表達出來,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感情完全融入文章當中,心境隨著文章跌宕起伏。在教學中,學生要達到這種學習狀態(tài),教師的巧妙引導是很重要的,我們可以試著這樣引導:
以情激情示范讀 。于漪老師指出:“語文教學中要著力‘移情,在學生心中激起最強音。以情激情,聚意點睛,站在學生之中交流真切的感受,叩擊心弦,熏陶感染。”要達到這種效果,教師的范讀起著重要作用。如在指導學生朗讀《十里長街送總理》寫靈車開來的一段文字時,可以通過教師的范讀。教師范讀時吐氣緩慢,聲音低而深沉,教師情感的投入很快感染了學生,讓學生感受到失去總理的悲痛之情。真正起到了以情激情的示范作用。這不就是教師以自己胸中之情點燃學生的情感,以情激情,使學生在深沉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勵的結(jié)果嗎?
創(chuàng)設情境喚情讀。既然朗讀是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方法,也是閱讀教學中的最普遍的讀書方式,就應該把功夫扎扎實實地花在朗讀上,著力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創(chuàng)設情境能喚起學生的情感,提高朗讀水平。創(chuàng)設情景式朗讀可以通過圖片、影像、場景、音樂、對話、語言、想象等方式,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第二段中“人們回憶總理”那幾句話時,教師可用這樣的語言描述創(chuàng)設情境。“看著總理的靈車緩緩地開來,人們的心情十分悲痛,撫今思昔,人們又仿佛看到了總理那矯健的身軀,慈祥的面龐,看到總理正冒著大雨給站崗的士兵送雨衣,來到教室和我們一起聽課,然而今天,敬愛的周總理卻和我們永別了。這怎不叫人傷心?怎不叫人悲痛欲絕?同學們,讓我們帶著悲傷,帶著思念讀這一自然段?!苯處煹募で槊枋?,情境創(chuàng)設,撥動了學生的情感之弦,學生透過情感積淀,很快進入了課文的氛圍,從而產(chǎn)生共鳴。
換位引導體驗讀 。語文教學應該讓學生走進課文呈現(xiàn)的情感世界,引導他們用真切的感情品味課文,感受文中描述的情境,進而用深切的情感朗讀課文。朗讀教學不要在朗讀的技巧上徘徊,要把重點放在情感體驗和情感投入上。而假設引導法就是通過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把學生帶入想象空間,再現(xiàn)真實情景,產(chǎn)生角色換位,從而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實現(xiàn)“感情朗讀”。如在指導朗讀《再見了,親人》一文最后三個自然段時,教師可以這樣引讀:
師:“戰(zhàn)士們登上回國的列車,望著這些可敬可愛的人,望著這片曾經(jīng)灑過鮮血的土地,志愿軍從心底里喊了聲”;生讀:“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
師:“汽笛響了,列車徐徐開動了,戰(zhàn)士們多想再看親人們一眼?。∮谑?,他們只好請求隆隆前進的列車”;生讀:“列車呀,請慢一點兒開,讓我們再看一眼朝鮮的親人,讓我們在這曾經(jīng)灑過鮮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p>
師:“然而,列車飛快地向前駛?cè)ィH人們離戰(zhàn)士們越來越遠了。他們只好揮動手,大聲喊著”;生讀:“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巧妙地采用了“假如你們就是志愿軍戰(zhàn)士”的假設法,進行角色變換,把學生帶入了情境,這樣在學生內(nèi)心深處就產(chǎn)生了積極的情感體驗:“我們就是志愿軍戰(zhàn)士,雖然我們和朝鮮人民不是有血緣關(guān)系的親人,但勝似親人?!庇谑牵首x就走進了情感世界,真感情自然流露出來,實現(xiàn)了“感情朗讀”。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課以讀書為目的,教師若引導學生善于讀,則功莫大焉?!闭Z文教學如果能讓“讀”占鰲頭,并將其進行到底,就能還語文課堂一片朗朗讀書聲,也會讓課堂變得更加精彩。
參考文獻:
[1]孫陽.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保定學院學報,2013,05:108-112.
[2]邱晨.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表演性朗讀的運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3]巢宗祺等.語文課程標準解讀.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4]劉漢青.讓語文課堂出現(xiàn)朗朗讀書之美[J].豆丁網(wǎng),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