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惠州市惠陽區(qū)第一中學 黃錦和
多媒體課件技術在初中化學課堂中的應用
文/惠州市惠陽區(qū)第一中學 黃錦和
在化學教學當中融入多媒體,能夠創(chuàng)建更加高效的課堂。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活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更加自主地學習化學知識。讓多媒體和化學有完美的融合,才能夠有效地提升教學的質量。
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為接下來要學習的內容做好鋪墊,引導學生走進相應的教學情境當中,更好地學習化學知識。
案例1: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把軟件設計制作為動畫形式。2個H2O分子分解為4個氫原子和2個氧原子,4個氫原子重新結合成2個氫分子,2個氧原子又重新結合成1個氧分子,然后,氫分子聚集成氫氣,氧分子聚集成氧氣。通過這個動畫,使學生仿佛真的看到了分子和原子的重新組合,也理解了化學反應的實質。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通過實驗現(xiàn)象、分析現(xiàn)象、得出結論,從而掌握化學知識。但有些實驗由于各種原因,很難在授課時間內完成或條件差無法進行演示實驗,可以用多媒體進行化學實驗的演示。在化學教學當中,教師不能只是教給學生基本的理論知識,還應該讓學生懂得如何去運用,所以說在課堂教學中化學實驗是必不可少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化學知識,給學生帶來更加直觀的視覺體驗。在化學學習當中,一些原子、分子是人們用肉眼看不到的,一些物質結構特點都是不能直接觀察到的,就算是通過實際的實驗,學生也不能直接地觀察到,但是多媒體能夠展示這一結構,可以通過模型模擬的方式來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對于一些微觀的現(xiàn)象,通過多媒體的特殊功能來進行真實的模擬,教師可以針對模擬圖來進行講解,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化學物質的微觀結構。
案例2:在學習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 《水的組成》時,學生對原子和分子的形式與關系很難進行理解,此時教師就可以使用多媒體對學生進行展示,應用三維動畫模擬和演示水分子分開形成氧原子和氫原子,隨后每兩個氧原子重新構成一個新的氧分子,而兩個氫原子重新構成氫氣分子。學生通過多媒體可以觀察到分子分裂以及新物質形成的具體過程和詳細信息,從而就可以提高對原子和分子關系的認識,增加對原子和分子的理解和記憶。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得多媒體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使得現(xiàn)代教學的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剛一接觸化學這一學科,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指導,教師需要運用多媒體來適當?shù)亻_展教學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資源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利用多媒體開展一些化學實踐活動,可以設置一些活動場景,加上一些視頻或是文字信息來開展相應主題的實踐活動,通過多媒體的展示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能夠將這些化學知識形象化。
案例3:學習 “分子和原子”課題中分析一般化學反應時,學生對該化學反應的實質一時難以理解,我們可以用Flash動畫演示水分子的分解和氫原子、氧原子的結合過程,引導學生在豐富動感的知識呈現(xiàn)中形成真切的客觀認識。在此基礎上進行知識點導入,教學梯度大為較低,教學效果自然得到切實的提高。
多媒體課堂教學是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一種補充和發(fā)展,運用多媒體課堂教學也是課堂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教學中的難點,有些很難用傳統(tǒng)的方法講清楚,若用電腦模擬,就能取得較好效果。如在核外電子運動理論的教學中用動畫和聲音的效果,把靜止的圖片變成運動動畫。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為直觀,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形象化。化學教學中經常要對知識內容進行比較、歸納、概括、總結。
案例4:對化學實驗的復習,教師很難把要求掌握的儀器裝置一一畫出,也不可能把實驗再重復演示一遍。如果制作多面體課件進行模擬操作,就可以再現(xiàn)實驗裝置、實驗過程和現(xiàn)象,重新喚起學生對舊知識的回憶,這樣就有利于比較、歸納、理解和記憶,使學生的知識體系更加清晰和系統(tǒng)化。
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多媒體技術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對于提高教學的質量是非常有幫助的。多媒體的運用能夠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重點和難點知識,開展教學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能力,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