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有著青春期戀愛教育的迫切需要,若將青少年正常的戀愛與性心理看作破壞性因素,阻止其戀愛與性心理的產生,消除其戀愛行為,青春期戀愛教育將會是徒勞,并阻礙青少年的身心發(fā)展。真正的青春期戀愛教育,應將青少年的性成長視為教育資源,將其戀愛心理和性際交往困擾作為教育時機,以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fā)展為目的,真正發(fā)揮教育的作用,盡到教育者的責任。
【關鍵詞】青春期戀愛;教育理念;教育目標
【中圖分類號】G4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96-0021-03
【作者簡介】茍萍,成都大學師范學院(成都,610044)教授,碩士,四川省青少年性教育普及基地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青少年性心理發(fā)展與性教育。
青春期是指由兒童逐漸發(fā)育成為成年人的過渡時期,這是以生殖器官發(fā)育成熟及第二性征發(fā)育為標志、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時期。在荷爾蒙的作用下,這個階段青少年的身體和心理都在發(fā)生著劇變,與他人之間的情感也進一步豐富,除了親情和友情,逐漸產生了愛情;人際關系因此產生了新的變化,有愛情的體驗、有鐘情的對象,并有建立親密關系的渴望,也有青少年將這種需要的滿足付諸行動,表白或追求,甚至進入一段戀愛關系。這些感受與行為就是本文所指的青春期戀愛。
青春期戀愛,是教育者和青少年共同關注的熱點。青少年關注,是因為身心變化、人際關系變化帶來不少困擾,需要得到指導和幫助,有強烈的需求;而以教師和家長為代表的教育者,因為不愿讓青少年受到困擾,有著強大的教育與管理動力。表面看起來,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對此有著共同的需求,應該配合默契,然而現實卻是各自目標不同,不僅難以合作,甚至形成對壘局面。本文分別從教育者和青少年的視角,探索青春期教育應有的理念與目標定位。
一、教育者視角下的青春期戀愛教育理念與目標
1.教育者對青春期戀愛的消極觀念。
青春期戀愛還有一個更早使用、知曉度更高替代詞:早戀?!霸鐟佟币辉~因為“早”字極強的負面評判色彩而受到質疑,有人建議以“交往過密”稱之,避免將中學生們那點微妙的小曖昧促成為戀愛事實。但如何才算“過”,也是一個謎題,不具有可操作性,且這個“過”字同樣具有極強的負面評判色彩?,F在的研究者和教育者傾向于稱其為“青春期戀愛”,僅僅標識其戀愛階段的年齡特征,避免帶有評判色彩。從這一名稱的演變不難看出,教育者一直對青少年發(fā)生在青春期的戀情抱有極為負面的看法,將其看成青少年成長中的不良現象?;谶@樣的觀念,青春期戀愛的目標定位是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
教育者對青春期戀愛的負面認知源于兩大原因:一是升學導向帶來的學習至上;二是認為青少年的戀愛與性有著極大隱患。
按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界定,青春期的年齡介于10~19歲,跨越青少年三個重要的升學節(jié)點: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學。每個節(jié)點都是家長和學校無比重視的重大事件。在目前“考上好大學才有好前程”的認知下,對學習成績的重視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他一切都得為其讓路。
由于身心發(fā)育不成熟,青春期的學生還不具備妥善處理學習與愛情關系的能力,愛與性或多或少會影響學習成績,分散學習精力。家長和教師清楚這一點,自然非常不愿意看到學生有任何戀愛動向。同時,他們還有另一重擔心,就是青少年的自我管理能力還不夠成熟,戀愛和性行為有相當大的風險,家長和教師希望青少年足夠成熟之后再涉足性與愛。
2.基于消極觀念的錯位教育理念與目標。
將青少年的性發(fā)育以及因此帶來的心理變化看成是對學習的干擾,認為戀愛與性是影響學習成績及可能帶來傷害的破壞性力量,教育者進行青春期戀愛教育的內驅力,并不是滿足青少年的成長需求,而是保證他們的精力最大限度地用于學習,保持學習成績的高水平。在這樣的動機下,青春期戀愛教育的目標就是最大限度地阻止青少年的戀愛和性。
為了達成以上目標,使用的教育方法不外乎恐嚇或勸告,試圖掐滅青少年戀愛的念頭??謬樣玫木褪歉鞣N極端案例,案例中戀愛以及有了性行為的當事人都沒有好結果,輕的影響學習、沒考上心儀的學校,嚴重的產生了非意愿懷孕的結果。而勸告所用的理由無非就是:學習是當前最重要的任務,關乎個人的發(fā)展和前程;中學生戀愛勢必影響學習,甚至給彼此帶來傷害;戀愛是將來的事情,在心智更成熟、前途更明朗時,更容易找到真愛。在實施這類青春期戀愛教育的教師和家長心目中,青春期戀愛甚至與青少年的品德掛上鉤,成為學生頭號品行問題。
二、青少年視角下的青春期戀愛教育實際需求
既然青少年性成熟是一種必然,那么發(fā)育正常的青春期青少年總會處于以下某種戀愛狀態(tài)之中:有性際交往的需要,但還沒有固定的愛慕對象,也沒有追求者;沒有固定的愛慕對象,但有追求者;有暗戀的對象,但沒有追求者;有暗戀的對象,卻被暗戀對象以外的人表白;表白被拒暗自沮喪;表白或被表白成功,開始戀愛……總之,青少年不可能是一種無性的狀態(tài),總會因為性的發(fā)育帶來新的人際關系變化。即使沒有戀愛行為,也有相關的心理活動發(fā)生,這符合青少年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并不以家長或教師等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此刻的青少年,需要的既不是無視需求的“堵”,也不是同樣無視需求的虛偽的“疏”,而是實實在在的指導和幫助,并從中得到成長。
1.處理青春期戀情及感受的指導。
盡管教師和家長認為中學生還沒有能力建設一段戀愛關系,但不可否認的是,情竇初開之時,青少年朦朧的感情是非常美好的,并不可恥,并不能因為這樣的感情出現在成年人認為應該專心學習的年齡,就否定它的美好,或無視它的存在。首先,正因為青少年還很難恰當地處理這樣的感情,才需要成年人尤其是教育者給予幫助與指導。再者,建設戀愛關系的能力并非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然形成,與其他能力一樣,這個能力也需要在處理相關事務的經歷中去培養(yǎng)。
2013年4月,西安某中學一位男生在升旗儀式上表白自己暗戀的女生,全校轟動,男生差點被開除。這件事在網絡上一時成為熱點,引發(fā)了關于愛情教育的討論。男生在如此莊嚴神圣的場合表白,的確是不合時宜,應該批評,然而作為教育者也應當反思,在青少年有了愛慕的對象陷于暗戀情愫而不知如何自處之時,家長、教師給過什么樣的指導和幫助呢?事后,男生為自己一時沖動而后悔,他說:“喜歡一個人沒有錯,但是不要連累別人?!比绻逃咴鵀榍嗌倌晏峁┻^指導,讓他們認識到向對方表白感情并不是一個人的事,行動之前不僅要考慮時間和場合,更要考慮到給對方帶來的影響,這位男生也許就不會這么魯莽了。
然而,大多數家長和老師都不會跟青少年提及這樣的話題,回避的態(tài)度使得青少年在被情感所困擾、內心充滿各種沖突與糾結的時候,不敢向他們求助,要么小心翼翼壓抑和隱藏自己的小心思,要么跟著感覺走,靠一時沖動的驅使決定要如何行動。
2.學會做有關性的決定。
作為教育者,教師和家長反對和阻止中學生戀愛,除了對學習成績和升學極度重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對青少年性行為的擔心。這個擔心也并非多余,青少年如果沒有接受過相關的性教育,不懂得思考發(fā)生性關系對彼此意味著什么,沒有做性決定的理性依據,就可能在毫無準備之下發(fā)生不安全的性行為,這會給青少年帶來內心沖突,包括對懷孕的擔心、對未來關系發(fā)展不確定的焦慮等。
因此,青少年需要得到做決定的指導,包括做性的決定。由于心理發(fā)育還不夠成熟,青少年思考問題不夠全面,需要有成年人幫助他們學會如何做出合理的決定,了解對于做出的決定應該承擔的責任。
三、青春期戀愛教育:更新觀念,重塑目標
青春期戀愛教育是性教育的一部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性教育是這樣定義的:“性教育指采取適合一定年齡、具有文化相關性的方式,通過提供科學意義上準確的、真實的、不帶任何評判色彩的信息,傳授有關性和人與人之間關系方面的知識?!睂τ谛越逃囊饬x,是這樣表述的:“性教育為一個人提供了探索自身價值觀和態(tài)度的機會,有助于培養(yǎng)其就有關性的諸多問題做出決策、進行交流和減少風險的能力?!?/p>
當我們的學校教育異化為升學教育的時候,青少年個體的全面發(fā)展受到了忽視;為了學習成績和升學,青春期戀愛教育的目的是為了阻止或推遲青少年的戀愛與性,而青少年關于婚戀的價值觀和態(tài)度的引導,就性問題做出決策、進行交流和減少風險的能力培養(yǎng)根本不在考慮范圍之內。這樣的青春期戀愛教育,從本質上講已經沒有了教育的屬性,只是服務于升學率和成績的管理手段而已,忽視青少年的需要,以管理代替教育和幫助,這是教育者的失職。真正的青春期戀愛教育須建立在正確的理念前提下,調整教育目標,從青少年的需要出發(fā),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1.理念的轉變,青春期戀情不是麻煩而是資源。
既然青春期身心變化是一種必然,而且是青少年發(fā)育正常的標志,那么,就不應該把青春期戀情看作洪水猛獸,把青少年彼此之間的性吸引和性際交往看作成長阻礙。恰恰相反,這些都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必經之路,是其健全人格發(fā)展的必修課,唯有在成年人的指導和幫助下完成這一課,青少年才會有成熟處理感情問題、懂愛會愛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履行將來的社會與家庭角色職責。
當青少年開始暗戀別人,或受到愛慕者的追求,或面對青春期戀情帶來的復雜人際環(huán)境,正是對他們進行青春期戀愛教育的時機。在陷入麻煩之前就提供機會讓他們思考和學習,能讓他們的心理成長盡量跟上生理成熟的節(jié)奏,而此后每一次心理上的自我調節(jié),都是他們鍛煉成長的機會。如果一個青春期的青少年沒有遇到任何情感困擾,也沒有處理過任何一道愛情帶來的人際關系難題,完美規(guī)避了所有導致學習分心的情感困擾,反倒是令人擔心的。
2.目標的重塑:培養(yǎng)愛的能力,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
當嬰兒開始學步時,父母總是盡量提供練習機會,并設法做好保護,讓其盡快掌握行走技能,沒有父母為了安全而將嬰兒一直約束在搖籃中。同樣,青春期到來之際,學校和家庭也應當提供充分的性教育,讓青少年有學習和成長的機會,讓其心智和能力的發(fā)展能適應身心發(fā)展的需求,而不是為了規(guī)避可能的風險拒絕讓青少年接觸戀愛與性的話題,剝奪他們的學習機會。
當教育理念得到轉變,青春期戀愛教育的目標就需要重新設定,應該是幫助青少年獲得準確的信息,學習相關的知識,培養(yǎng)就性的諸多問題做出決策、進行交流和減少風險的能力,最終實現培養(yǎng)青少年愛的能力,促進其身心健康發(fā)展。要實現這一目標,不是在青少年遇到困擾或困境時,才被動提供指導和幫助,而是要主動為他們創(chuàng)造學習條件,提供學習機會。這才是順應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的需要、為他們的成長保駕護航的真正意義上的青春期戀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