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肖平
摘要:對浙江省蘭溪三中在校師生做關于拓展性課程建設的問卷調查表明,大多數教師都能認識到開發(fā)拓展性課程對自身專業(yè)成長和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的重要意義和強烈責任感。但在開發(fā)建設的過程中也遇到了時間、精力、經費不足,相關知識、能力和技術缺乏等困難。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正確發(fā)揮拓展性課程對學校建設、學生成長和教師發(fā)展的促進作用,需要不斷解決實踐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努力追求高質量、有效果、顯特色的拓展性課程建設。
關鍵詞:拓展性課程;蘭溪三中;課程建設
G622.3
一、調查的目的和意義
當前,隨著新高考改革進一步深化,尤其是浙江省的選考學考制度的落實,高中課程改革正在大面積如火如荼進行中,作為蘭溪市首批省二級特色示范高中,其課程改革從制度層面予以了保證,如《選修課程開發(fā)與設置審核制度》、《選修課程校本培訓制度》、《選修課程學分認定制度》等。由于以往全省乃至全國同一套課程體系使得廣大一線教師缺乏課程建設的經驗,因此在實踐中難免會遇到很多困難。本研究試圖通過調查了解本校拓展性課程建設的基本情況來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避免在課程改革中出現“走過場、一陣風”,為課程改革提供一些事實和建議,以期推進高中課程改革的進一步發(fā)展。
二、調查的對象和方法
本次調查的方法采取整群抽樣調查,在高一、高二兩個年級的學生以及全校教師中隨機抽取樣本。采用的問卷是自編問卷,主要分為單選題和不定選選題。發(fā)放給教師共100份自填式問卷,回收有效問卷85份,回收率為85%,發(fā)放給學生共2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95份,回收率為97.5%。
三、調查的結果和分析
(一)師生對拓展性課程建設的認識
1.拓展性課程內涵的理解
調查發(fā)現,教師對于拓展性課程的理解還是比較全面的,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偏差。51.8%的教師認為拓展性課程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樣的課程選擇;48.2%的教師認為拓展性課程促進了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41.2%的教師認為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選擇能力和生涯規(guī)劃能力;但是也有17.6%的教師表示不清楚。
2.拓展性課程的意義所在
66%的學生認為通過自足選修拓展性課程了解了相關課程或掌握了相關技術;65.5%的學生認為可以豐富自身對學習的認識、理解和感受;41.5%的學生認為學會了自我選擇、自我規(guī)劃和自我負責。
3.拓展性課程建設的必要性
調查表明,29.4%的教師認為自己所任教的科目很有必要開發(fā)拓展性課程;48.2%的教師認為有必要開發(fā);15.3的教師認為一般;只有7.1%的教師認為拓展性課程開發(fā)不必要。有97.5%學生表示愿意經常參加拓展性課程,只有2.5%的學生表示不愿意。
以上調查結果反映出一線教師及學生都認識到拓展性課程的開設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學生綜合能力發(fā)展的重要價值,因此對于拓展性課程的建設必要性都有比較一致的認同,但可以看出學生的態(tài)度更堅決些,他們基本都表示愿意參加拓展性課程的學習。
(二)對拓展性課程建設或開設資源、效果的認識
1.拓展性課程建設的可用資源
64.7%的教師認為拓展性課程建設的可用資源可以是教師的特長、愛好和興趣;58.8%的教師認為可以利用學校特有的教學資源;49.4%的教師認為可以利用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47.1%的教師認為可以尋求其他的支持。
2.課堂教學效果
調查顯示,12.9%的教師認為自己開設拓展性課程課堂教學效果很好;65.9%的教師認為教學效果一般;9.4%的教師認為效果差;2.4%的教師認為根本沒有效果。而27%的學生認為任課老師的拓展性課程的課堂教學效果好;62%的學生認為一般;只有8.5和2.5%的學生認為課堂效果不好或根本沒有。
3.成熟的拓展性課程特征
調查說明,64.7%的教師認為成熟的拓展性課程應該有明確的課程教學目標;60%的教師認為應該有完整的文本材料或其他材料;49.4%的教師認為應該有專業(yè)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45.9%的教師認為應該有固定的教學時間和教學地點。
4.學生的興趣、特長和愛好對拓展性課程建設的重要性
94.5%的學生表示自己在自主拓展性課程選擇中會選擇興趣特長類的拓展性課程;32.5的學生表示選擇職業(yè)技能類課程;19.5%的學生表示選擇知識拓展類課程,還有6.5%的學生會選擇了其他類。
以上調查表明,目前絕大多數參與拓展性課程開發(fā)的教師認識到拓展性課程建設的可用資源的多樣化,尤其是認識到課程開發(fā)要做到“以生為本”,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盡量為學生提供相對成熟的文本材料和評價體系,體現了教師在拓展性課程建設中的責任化和規(guī)范化;大部分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的限定拓展性課程,并以自己的興趣愛好為出發(fā)點自主選擇拓展性課程,對教師的課堂教學總體比較滿意,但是也可以看出他們對拓展性課程的期望比較高。
(三)本校拓展性課程建設的實踐情況
1.拓展性課程建設的參與、管理
調查結果表明,41.2%的教師認為拓展性課程的開發(fā)主體是教研組;27.1%的教師認為是教師自己;17.6%的教師認為是備課組;還有14.1%的教師認為是專家學。43.5%的教師表示自己知道學校里有專人負責拓展性課程開發(fā)和建設的管理。
2.拓展性課程的實施安排
調查發(fā)現37.6%的教師認為拓展性課程的實施安排要有專門的教師、教室和時間;30.6%的教師表示學校要求開課的教師要按照事先安排好的方案進行教學;20%的教師表示學校安排了教研組或課題組進行研究;5.9%的教師表示學校安排了專門的領導、管理人員進行檢查或聽課。
3.拓展性課程的評價與考核
調查表明41.2%的教師表示不清楚學校是否對拓展性課程進行了考核,38.8%的教師認為學校還沒有進行相關考核工作,還有20%的教師表示學校對課程有考核。對于學生修習拓展性課程的考核,70%的學生認為要看課程自身的特點來考核,16%的學生認為要結合平時表現和期末作品,10%的學生認為最好不要考核,4%的學生認為無所謂什么形式進行考核。
4.拓展性課程建設過程中的主要困難及原因
調查發(fā)現62.4%的教師認為自己在開發(fā)拓展性課程方面有困難,27.1%教師認為雖然有困難但是能夠自己解決,10.6%的教師則認為沒有困難。65.9%的教師認為主要的困難是缺乏足夠的時間和精力,47.1%的教師認為缺少相關的資料,43.6%的教師認為主要困難是缺少相關的開發(fā)知識和技術,31.8%的教師認為是缺乏規(guī)范的評價和考核或其他方面的原因。
四、調查的對策與建議
(一)正確認識拓展性課程建設的中各種的地位和作用
調查表明本校61.7%的教師開設過拓展性課程,基本所有的學生修習過拓展性課程。學校、教師、學生都已認識到拓展性課程對特色學校創(chuàng)建、教師自身專業(yè)成長和學生個性發(fā)展等有著重要作用。但是在調查中也發(fā)現由于高考必考課程的設置使得不計入高考總分的拓展性課程存在一個相對“尷尬”的地位,為了學分而修習的狀況依然存在。為此,需要明確各自的地位和作用。
從學校層面看,蘭溪三中在“為幸福人生奠基”辦學理念指引下,根據學生不同層次需求,形成以學業(yè)水平考試為目標的基礎性學科選修課程與以選修課程為目標的發(fā)展性學科選修課程體系,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課程選擇權和更加豐富的適合學生“全面且有個性地發(fā)展”的課程??梢?,學校要為拓展性課程的建設起到領頭者作用。
從教師層面來說,作為拓展性課程建設的直接承擔者,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對此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還是有一部分教師在拓展性課程建設中表現出參與意識模糊、知識儲備不足、興趣特長缺乏、課程開發(fā)能力欠缺等問題,制約著課程建設和課堂效果。為此,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增強學科拓展意識,加強在開發(fā)能力上的培訓,增強自身的專業(yè)能力。
從學生層面上說,絕大多數的學生希望能夠在拓展性課程中提高綜合學習能力以及自我選擇、自我規(guī)劃、自我發(fā)展能力,對課程開設非常期待。但在目前高考選拔人才機制下,他們依然存在學習任務重,沒有時間和精力,學習能力不夠等實際困難。所以對學生首先要認識到拓展性課程的學習是對基礎型課程的有益補充,是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
(二)利用多種資源,創(chuàng)建有特色、高水平的拓展性課程
課程特色是學校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所學校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不斷形成的,體現了這所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教育思想。蘭溪三中在新教育理念的引領下,以“生態(tài)育人,和諧發(fā)展”為辦學特色,深入發(fā)掘其內涵,積極創(chuàng)設和諧氛圍,努力從區(qū)域資源、社群資源、家長資源以及師生資源出發(fā),逐漸形成了具有三中特色的四大特色課程群。
(三)完善拓展性課程的考核評價體系
拓展性課程評價是拓展性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評價內容上可以分為拓展性課程本身的評價和實施效果的評價兩部分。比如對課程開發(fā)過程中,通過了解教師的參與度、對其開發(fā)能力的支持度、是否規(guī)范等方面進行評估和幫助;而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要著重了解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教師的教學三維目標實現、以及學生的興趣是否達到滿足、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和收獲等。
在評價機制上,可以通過建立學分制與彈性學制相結合的方式來推進拓展性課程的評價。學分制和彈性學制是我校拓展性課程評價的兩大基點,也是順利推進、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重要保證。因為實踐證明學分制和彈性學制能有效促進形成對學生課程學習的導向、激勵和制約機制,促進學生潛能的開發(fā)和個性特長的發(fā)展。
最后,對教師來說拓展性課程的評價具有激勵、反饋和促進的作用。既然拓展性課程建設就基于教師自身的學科優(yōu)勢、興趣特長以及學校特色資源開發(fā)和師生共同成長的考慮,所以對其評價就要考慮到課程本身的差異性和獨特性,要將諸如是否體現一定的特色、是否受到學生歡迎、是否符合學校實際、是否體現學校特色作為衡量的標準。教師需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充實課程知識、提升課程開發(fā)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從而能夠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周鶴萍,拓展型課程教學策略的嘗試[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06.3
[2]泰勒著,施良方譯.課程與教學的基礎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拓展性課程研究”課題組,拓展性課程研究實驗報告[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