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維君
摘要:生物學的基礎是生物概念的學習,同時也是生物學范圍的基本語言表達單位,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在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學中,教師要采用現(xiàn)代化教學方式,以便更好的發(fā)揮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生命學科素養(yǎng)。基于此,探討有效的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學方式對于生物教學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91
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對生物的核心概念的理解以及使用顯得很欠缺,還有對生物過程中實驗探究的使用也不是太好,想要在生物學習中完全掌握這兩個方面的知識,學生組要建立科學的生物價值觀。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生物學科價值觀,會使的生物核心概念教學順利進行,又可以更有效的提升生物教學的教學質(zhì)量。探究有效的核心概念教學方式對于提升學生的生物科學價值觀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建立概念圖,加強相關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上世紀70年代末美國康耐爾大學的Novak首先提出概念圖(concept map)這個新名詞,并且慢慢的將這個新名詞滲透到課堂上去。概念圖的制作包含四個基本點:節(jié)點、連線、連接詞和層次。建立概念圖遵循的基本原則是:可細但應該過粗,可小但是不宜過大,重視自主構(gòu)建。概念圖將知識轉(zhuǎn)變成可視化的一種工具。一般把某一相關的主題概念放置在方框或者圓圈之中,用線條將有關的概念和題目連接起來,并且在連線上標注兩個概念之間的相互關系。概念圖可以更加直觀的向大家展示知識的結(jié)構(gòu),從而形成先關知識的關聯(lián)并且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思考,積極引導學生建設有意義的教學策略。學生通過對現(xiàn)有的知識概念進行學習和關系,從而構(gòu)建出自己的知識框架。學習的過程其實質(zhì)就是一個建立概念的過程,向自己的網(wǎng)絡概念中不斷的添加內(nèi)容。
二、充分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
生物學生中所涉獵的內(nèi)容和概念都是相對比較抽象,難懂的,學生無法在課堂上把握相關的知識。教學應該積極的思考,如何將課本中抽象的概念變得更加的通俗易懂?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不斷發(fā)展,運用在教育領域的科學技術(shù)越來越廣泛,教師可以充分的借助新媒體技術(shù),對學生的疑問及時有效的解答。教師可以借助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shù)將課本上抽象的、難懂的知識通過視頻、圖片等形式展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更加清晰、明確的掌握知識,有利于學生切實的掌握知識的實質(zhì)。比如,“基因的表達”的概念,從分子水平對基因控制蛋白質(zhì)的合成進行表述,但是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很難想象到具體的形式,所以掌握課本上的知識還是比較困難。但是如果借助新媒體技術(shù),將抽象的內(nèi)容以動畫、或者圖片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系統(tǒng)的為學生展示了“轉(zhuǎn)錄”和“翻譯”過程,讓學生更加形象的感受到這一過程發(fā)生、場所、條件和產(chǎn)物等兩個過程的關系,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三、將意義相近的、易混淆的概念做對比
對比就是將相關的一些知識或關系較為密切的概念或者知識,從不同的幾個方面進行逐個對比,在其中找出一些不同點和相同點,從而確定其特點。學生可以通過對比將意義相近或者易混淆的概念可以區(qū)分開來。通過對比,學生可以對新接觸的概念進行鞏固和加深印象,同時也可以對已有的概念進行溫習。比如,光合作用的概念,學生可以從反映的場所、反映所需的條件、物質(zhì)的變化和能量的相對變化四個方面和已經(jīng)學過的呼吸作用進行對比學習。通過對比,學生不僅可以精準的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了解光合作用是以水和二氧化碳等作為基本原理進行反應,并且掌握葉綠體是借助光能合成糖類等物質(zhì)釋放和儲存能量的過程。
四、有效的借助科學史,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
教師可以把學生帶回科學家所處的年代中去,讓學生體會到當時科學家研究的時代背景下,并且體會到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科學家是如何將這一科學原理提出和驗證的,充分的讓學生掌握概念的意義。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就是這樣一個過程。在孟德爾提出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時候,他充分借助到“假說-演繹”這一個經(jīng)典的科學方法,對已經(jīng)看到的現(xiàn)象借助假說進行解釋,并設計一定的實驗對此假說進行驗證。而教師在進行授課時候,學生還沒有接觸到減數(shù)分裂的概念,這兩者所處的情況比較類似,因此,教師應該積極的引導學生站在孟德爾的角度上進行問題的思考,如,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中,看到子一代全部是高莖,但是在子二代卻又出現(xiàn)了高莖和矮莖,對出現(xiàn)的這種情況應該會提出怎樣的問題,如何進行解釋說明,解釋是否合理和如何對提出的解釋進行驗證。但是由于課堂環(huán)境有限,在驗證假說是否成立的過程中,通過帶引學生對整個過程進行探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活躍性,從而讓學生明確遺傳基本規(guī)律及“假說-演繹”的方法。也實現(xiàn)了《生物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充分認識生物科學的價值和意義,幫助學生養(yǎng)成樂于學習生物科學的好習慣和實事求是、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實踐的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的教學目標。
五、強化教學反思
在生物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教學學案,在教學積極進行教學反思,以實現(xiàn)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思想。例如在學習酶的功能這章節(jié)內(nèi)容的時候,學生在課堂上基本掌握了基本概念,但是對酶的來源、生成、作用以及高效性有一個感性的理解和認識,在學案設計中也對酶作用的探究性、對照性實驗方案設計有一個基礎的了解,在課后教師給學生一些相關的習題,增強學生對V型圖實驗報告和概念圖有更深的理解(因為在之前學習中,學生對V型圖已經(jīng)有了基本的理解)。在此過程中,學生學習就會顯示出一些問題,首先是酶這章節(jié)的內(nèi)容不但有理論知識還有V型圖實驗報告和概念圖,又給學生增加了兩個探究性實驗。這樣的教學方案會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點忙亂。這時候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課后練習指導,幫助學生加深對酶核心概念的理解。
總之,高中生物教學是對核心概念進行基礎的、系統(tǒng)的、綜合的學習。便于對高中生物中的核心概念進行有效的總結(jié)。但是教學終究是一種方式,教師也無法具體確定教學效果。所以在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學者不斷探究、創(chuàng)新和改進教學方式,才能有效提升高中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水平,以達到生物核心概念教學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張宇.快樂教學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J].中華少年(教學版),2011,(05).
[2]黃麗堅.論新課改下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學[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