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剛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越來越重視。體育,作為綜合素質的重要方面,其對于高中生的成長與發(fā)展而言至關重要。因此,高中體育教學對于學生的體育鍛煉、身體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文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基礎上對高中體育教學實現創(chuàng)新,以期為高中體育教學開拓新的局面。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體育 教學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007
與其他學科相比,體育教學更注重學生的模擬演練,它的操作性更強,完全帶動了學生全身心的運動發(fā)展。學生參與體育運動,能夠增強身體素質、提高體能,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充足的體力;也能夠使學生緩解壓力、調節(jié)情緒、獲得情感體驗和成功的喜悅,從而確保心理健康。高中體育課程的開設,必然考慮過高中生的身心水平、特點及需求。高中體育項目大都以團體的形式開展比賽,更注重學生在競技中形成團結合作的意識和精神。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體育教學逐漸意識并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有了較大的發(fā)展。因此,有必要在新課改深化之際,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實現創(chuàng)新,以此為高中體育教學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出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一、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
沒有興趣學習,學習效果一般不會好。對于高中體育教學而言,當下最大的問題就是高中生對體育學習提不起興趣。一方面在于高中生屬于“特殊群體”,尤其是高三的學生整天處于“備戰(zhàn)”狀態(tài)、神經緊繃,對于體育課著實沒有多余的精力;另一方面,高中體育教學沒有展現出體育的魅力,沒有對學生發(fā)揮其作用。前者屬于客觀環(huán)境因素,我們無法做太多的改變;后者屬于高中體育教學自身的問題,有極大的改變空間。基于體育教學自身的問題,導致學生缺乏體育學習的興趣,我們有必要找出癥結所在,好“對癥下藥”。高中體育課的教學模式通常情況都是熱身運動、集體做操、跑幾圈,之后學生自由活動。據筆者調查發(fā)現,不少學生為不上體育課,經常以因事因病為由請假;在自由活動期間,教師監(jiān)管不到位,不少學生私自回教室。教學內容設置與學生的需要不一致,無法較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高中體育教學的種種現象都表明,因對教學本身做剖析,以研究出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的策略。
(一)注重良好教學氛圍的營造
教學氛圍的好壞,學生在上課一開始就在感知。首先,教師在體育課一定要做表率、展示出積極、有活力的精神面貌,去感染學生;其次,熱身運動可以多樣化。例如,引入一些游戲型的熱身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將“教室狀態(tài)”切換到“室外模式”。在富有活力而新穎的熱身游戲中,能夠激起學生的興趣,讓其盡快投入學習當中。針對高中女生生理和心理的特點,高中女生更傾向選擇乒乓球、羽毛球等運動,對長跑、立定跳遠等項目缺乏興趣。所以,在具體教學時,教師可以酌情適當改變教學內容。學生可能會更樂于接受和主動參與。
(二)增加互動性強的體育項目
除日常教學內容的學習,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可以選擇組織一些其他的運功比賽,比如球賽。學??梢远ㄆ诮M織籃球、足球、排球比賽等。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選擇一些對學生體能訓練有幫助的集體性游戲。通過群體性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習慣,訓練學生的反應力、敏捷度以及協(xié)調能力和協(xié)作能力。為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考慮加入獎懲制度,讓學生更有斗志、更投入、更拼搏。
二、運用分層教學模式
新課程改革提出“以學為本”的理念,需要教師因材施教。尊重并研究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應該是高中體育教學開展的基礎。分層教學就是一種基于學生個體差異性而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它更能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效率。高中生其體能水平、肢體協(xié)調性、平衡能力、應變能力等不同,所以教學中應該體現學生的差異性。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單一的教學模式來應對不同的學生的學習需求,導致部分學生不適應體育教學,感受不到教學的樂趣。所以,不少學生越來越不愿意上體育課,反之,學生的身體素質變得更差。分層教學模式在分析學生的具體情況的基礎上,將學生分為幾個層次,并根據不同層次的情況,制定適合的教學。分層教學模式重視每一位學生的情況和學習需要,體現了教育教學的公平性和差異性。
(一)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
在每學期開學時,對學生做摸底測試,分析學生的體質、體能和各方面的能力。在此基礎上,了解學生學習的需要和興趣愛好,并給予學生自由的選擇空間。針對相對素質水平較差的學生,應該先讓其理解相關的理論知識,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規(guī)范的動作演練,并初步掌握相關技能。在800或1000米長跑中,教師既要考慮學生的情況,更要在教學中逐漸增加難度,逐步增強其身體素質。以羽毛球教學為例,學生應在了解羽毛球比賽規(guī)則、打羽毛球的方法的基礎上,反復練習持拍、發(fā)球、接球技法,再進行雙人訓練。針對身體素質一般的學生,其整體水平與前一層次的學生要好一些。在教學要求和目標上,教師要提出更高一點的要求。學生要掌握體育知識,熟練掌握運動技能。在教授的運動項目中,學生會有一些動作技能不規(guī)范的情況出現,教師應及時指導和糾正。這一層次水平的學生在教學中更要有提升的空間。同樣,在雙人實戰(zhàn)中,教師要指導并糾正學生的某些不規(guī)范的動作。學生能夠在雙人比賽中較為熟練的操作。針對素質水平較好的學生,在教學中將體育與其他學科聯系起來,更深入理解各項運動項目的精髓,同時更要在運動鍛煉中訓練和發(fā)展思維、應變、協(xié)調等能力。在羽毛球教學中,素質較好的學生可在雙人或多人競技中教學,讓學生研究戰(zhàn)略、戰(zhàn)術,協(xié)同配合,實現身體素質綜合的訓練與發(fā)展。
(二)實現差異化的評價
基于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和教學方案的不同,教學評價也要與之相適應,實現差異化的評價。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同的運動技能,評價要體現全面化、差異化。評價的差異化,更能體現教學對學生的公平和尊重,才能更好地激勵學生投入到學習之中。教學評價會反作用于教學之中對于素質水平較差和一般的學生,教師更要采用鼓勵性的評價,多發(fā)現學生的進步。讓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在進步中繼續(xù)努力。對于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教師不宜直接當面批評,應該注意批評教育的時機,及時地引導和提供幫助。
高中體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之路還很長,需要一線教師長期的實踐和摸索。順應新課改的歷史潮流,在新理念和方法的指導下,一定能提升高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提高高中生的身體素質,促進高中體育創(chuàng)新教學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