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桂林食品藥品檢驗所(541012)鐘名誠 饒偉文 劉劍云
由于歷史的原因以及自身的特殊性,中藥的質量問題一直是藥品監(jiān)管中遇到的主要難題之一。我國幅員遼闊、物種豐富,中國自古以來就存在同名異物和同物異名現象而導致中藥品名混亂;由于中藥材同時具有藥品與農副產品的雙重屬性,使其生產、經營秩序未能完全規(guī)范。特別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對中藥需求量的增加,而資源則日漸缺乏導致價格上漲,造假制劣屢見不鮮,按照現行國家藥品標準的檢驗項目和檢驗方法無法監(jiān)控。因此,廣大藥檢工作者按照《藥品管理法》及有關法規(guī),針對中藥摻雜使假、非法添加現象研究開發(fā)了許多補充檢驗方法,為查處和打擊中藥造假違法行為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武器。為此,本文對近10年來中藥補充檢驗方法的研究與應用情況作一綜述。
國家藥品標準是對正常生產的藥品質量的控制標準,《藥品管理法》第48條規(guī)定“藥品所含成分與國家藥品標準規(guī)定的成分不符的或以非藥品冒充藥品或者以他種藥品冒充此種藥品的”按假藥論處。藥品補充檢驗方法是對摻雜、摻假藥品進行檢驗和監(jiān)督的標準和方法,法律依據是《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1],條例第八章藥品監(jiān)督項下第五十八條規(guī)定“對有摻雜、摻假嫌疑的藥品,在國家藥品標準規(guī)定的檢驗方法和檢驗項目不能檢驗時,藥品檢驗機構可以補充檢驗方法和檢驗項目進行藥品檢驗;經國務院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批準后,使用補充檢驗方法和檢驗項目所得出的檢驗結果,可以作為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認定藥品質量的依據”。
2.1 中藥材與中藥飲片的補充檢驗方法 ①針對雜質及非藥用部位的,如膽南星、海金沙,測定總灰分含量,可評價是否混入過多泥沙雜質;細辛的殘存植物地上部分。②針對混淆品種的,如大黃藥材中混淆品土大黃的土大黃苷。③針對摻雜、摻假增重的,如紅參藥材及飲片中的總還原糖,穿山甲、桔梗(飲片)、白鮮皮(飲片)等中的鎂鹽、鋁鹽、總灰分,沉香、乳香、沒藥、楓香脂等含樹脂類藥材中的松香酸,阿膠、龜甲膠、鹿角膠中的牛皮源成分、驢皮源成分。④針對染色的,如黃芩(飲片)、黃柏(飲片)、延胡索(元胡)等的金胺O檢查,朱砂(水飛)中的808猩紅,青黛中的孔雀石綠,姜黃中的金胺O、金橙Ⅱ,五味子中的胭脂紅、赤鮮紅、酸性紅73,烏梅中的莧菜紅、亮藍、日落黃,西紅花中的金胺O、新品紅、檸檬黃、胭脂紅,冬蟲夏草中的莧菜紅、胭脂紅、日落黃、亮藍、808猩紅,紅花中的酸性紅73、金橙Ⅱ、檸檬黃、胭脂紅、偶氮玉紅、日落黃。⑤針對染色摻雜增重的,如蒲黃、黃連(飲片)中的金胺O、總灰分,人工牛黃中的膽紅素、熾灼殘渣、胭脂紅、金胺O、金橙Ⅱ,血竭中的蘇丹紅Ⅰ、蘇丹紅Ⅳ、808猩紅、松香酸。
2.2 中成藥的補充檢驗方法 ①針對混淆品種的,如牛黃解毒片、炎可寧片、黃連上清片等處方含大黃為原料的土大黃苷檢查。②針對違反生產工藝、偷工減料的,如復方丹參片中摻入三七莖葉提取物混充三七的成分,丹參原藥粉替代丹參浸膏;全浸膏制劑中以藥材原粉替代浸膏,如腦絡通膠囊、野木瓜片、珍黃膠囊等制劑中的植物組織;以功勞木類提取物替代黃連,如三黃片、黃連上清片、炎可寧片中的黃連生物堿;銀杏葉制劑中檢查添加的槐角苷、游離槲皮素、山柰素、異鼠李素。③針對染色摻假的,如銀屑敵膠囊、風濕關節(jié)炎片、小活絡丸等檢查松香酸;口腔潰瘍散、牛黃消炎片、千金止帶丸等檢查孔雀石綠;元胡止痛片、朱砂安神丸、胃康靈膠囊等檢查金胺O;跌打活血散、骨筋丸膠囊、心可寧膠囊等檢查金橙Ⅱ;二十五味珊瑚丸、牛黃清心丸(局方)、朱砂安神丸等檢查808猩紅;跌打丸、冠脈寧片、骨筋丸膠囊等檢查蘇丹紅Ⅰ、蘇丹紅Ⅳ。④針對非法添加化學藥品的,如治療肥胖癥類,添加化學成分有西布曲明、芬氟拉明、氟西汀等;治療消渴癥類,添加的化學藥品有格列苯脲、鹽酸二甲雙胍、鹽酸丁二胍、格列波脲等;抗風濕、鎮(zhèn)痛類,添加的化學藥品有氫化可的松、雙氯芬酸鈉、黃胺甲唑等;補腎壯陽類,添加的化學藥品為西地那非及其類似物;止咳平喘類,添加的化學藥品為茶堿、醋酸潑尼松、磷酸可待因等;安神改善睡眠類,添加的化學藥品為鹽酸多塞平,艾司唑侖、勞拉西泮、羅通定等;降壓類,添加的化學藥品為氫氯噻嗪、阿替洛爾、氯沙坦鉀等;抗癲癇類,添加的化學藥品為苯巴比妥、異戊巴比妥、卡馬西平等。
2.3 補充檢驗方法的類型 ①針對限定品種、限定檢測成分、限定適用生產企業(yè)的專用補充檢驗方法,如天麻膠囊中醋酸潑尼松補充檢驗方法,僅限用于某企業(yè)產品天麻膠囊中違法添加化學藥物醋酸潑尼松的檢查。②針對限定品種、限定檢測成分的通用補充檢驗方法,如藥材楓香脂補充檢驗方法,適用于楓香脂中摻雜松香酸的監(jiān)督檢驗。③針對限定品種類別、限定檢測成分的通用補充檢驗方法,如抗癲癇類中藥制劑補充檢驗方法,適用于抗癲癇類中藥制劑中非法添加苯巴比妥、卡馬西平等的監(jiān)督檢驗。
2010年以來,各級食品藥品檢驗機構在各項專項監(jiān)督抽驗和日常監(jiān)督中,應用國家頒布的補充檢驗方法,檢出大批假劣藥品。如2014年國家局組織開展了中藥材及飲片專項抽驗[2],10個品種772批樣品,93批不符合標準規(guī)定,主要為染色、增重、摻偽、摻雜;2015年5月“銀杏葉提取物”事件[3][4];2015年國家局組織開展了風濕關節(jié)炎片和跌打丸2個品種專項抽驗[5],158批次跌打丸和155批次風濕關節(jié)炎片,其中2批跌打丸檢出蘇丹紅I和蘇丹紅Ⅳ,4批跌打丸檢出松香酸,12批風濕關節(jié)炎片檢出松香酸;2016年組織開展了中藥材及飲片染色、增重、摻假專項抽驗[6],84批次紅花檢出酸性紅73、胭脂紅、檸檬黃、金橙Ⅱ或日落黃,7批次五味子檢出胭脂紅或酸性紅73,3批次黃柏檢出金胺O,6批次黃連檢出金胺O,28批次延胡索檢出金胺O,9批次朱砂檢出808猩紅,4批次桔梗存在增重問題和總灰分不符合標準規(guī)定情況,17批次沒藥檢出松香酸,11批次乳香檢出松香酸。有力打擊了中藥非法添加的違法行為,保障人民用藥安全有效,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7][8][9]。
4.1 補充檢驗方法研究要有一定的可瞻性補充檢驗方法主要是針對中藥摻假染色或其他藥品安全事件。因現行藥品標準沒有的檢驗項目而制定的,通常是在事件發(fā)生后提出,有一定的時限性和局限性,始終處于被動狀態(tài),等到國家下來有關的檢驗方法批準件時,摻假染色產品可能已經轉移了或者又添加了另一類成分。如紅花補充檢驗方法,國家局先后頒布了3個檢測方法,第一個檢查金橙Ⅱ,第二個檢查酸性紅73、金橙Ⅱ、檸檬黃、胭脂紅,第三個檢查偶氮玉紅、日落黃。因此,對藥品補充檢驗方法的研究要適當超前,以適應藥品監(jiān)管需要[10-15]。
4.2 補充檢驗方法要及時整合提高 由于補充檢驗方法是不同檢驗機構在不同時間提出的,有時會出現針對同一摻偽物研究,出現多個檢測方法,可能出現判斷標準不統(tǒng)一。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個補充檢驗方法申報的公示系統(tǒng),在藥檢系統(tǒng)內部公開,可以避免資源的浪費。應及時梳理這些方法,過時的予以廢止,類同的予以整合優(yōu)化,有普遍意義的要考慮收載進入正式標準。如針對松香酸檢測的中成藥補充檢驗方法批準件有7個涉及17種中成藥,據統(tǒng)計,中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處方中含乳香中成藥84種,含沒藥中成藥69種,含血竭中成藥22種,含楓香脂中成藥6個,鑒于樹脂類藥材摻松香普遍,建議整合成檢測松香酸通用方法;針對降糖類成分檢測的中成藥補充檢驗方法批準件達28個,其中24個為專用補充檢驗方法,另外4個通用檢查方法中的檢查項目均覆蓋專用補充檢驗方法所有檢查項目,應整合優(yōu)化。使得有關的檢驗標準更統(tǒng)一,打擊摻假染色違法行為更主動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