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彩艷
【摘要】本文闡述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運用情景教學法的意義,探析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實踐應用途徑。
【關鍵詞】古詩教學 情景教學法 意義 運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2A-0036-02
古詩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普遍存在學生對古詩學習興趣不高、難以理解古詩內容以及失去學習古詩的信心等問題,最終導致小學古詩教學效果不甚理想。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體會和感受古詩的情景,以及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進而樹立學習古詩的自信心,提高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水平和效率。文章針對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情景教學法進行運用實踐及意義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古詩教學中運用情景教學法的意義
情景教學法是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有目的性地創(chuàng)設或者引入以教學內容為主題,具有情緒感染力的生動場景,讓學生能夠在具體情景中學習和思考,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進而實現(xiàn)思想與情感上的共鳴。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應用能夠還原古詩場景,讓學生在具體場景中進行思考,加深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和記憶,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詩人想要傳遞的思想與情感。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引入情景教學法,其目的在于突出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主動思考和學習,感悟和了解詩人的情感和思想,主動記憶古詩詞。情景教學法和傳統(tǒng)直譯教學方法相比,能夠營造生動、形象的教學情景,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xiàn)寓教于樂。學生主動思考,接收教師傳遞的信息,同時在學習過程中養(yǎng)成主動思考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這對于提高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水平,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情景教學法在古詩教學中的運用
(一)基于題目創(chuàng)設古詩情景
題目是文章的點睛之筆,尤其是古詩題目是凸顯其內容的重要元素。教師創(chuàng)設基于題目的古詩情景,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掌握古詩的重點,在教學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贈汪倫》一課時,教師讓學生自主思考,從題目中了解古詩的創(chuàng)作目的、背景等,有的學生回答“李白感激汪倫送行之情”,有的回答“這是李白贈給好友汪倫的詩”,還有的回答“表現(xiàn)了詩人和汪倫的深厚友誼”等。學生們通過了解這首詩的背景以及詩人李白的作品,明白了由于兩位詩人友誼非常深厚,學生們想象兩人離別時的情景,如兩人有沒有相互送禮物,是否囑咐互通信件等,進而增強學生對友情的理解和感悟,加深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和記憶。
(二)明確教學目標,緊抓意境
意境是詩人創(chuàng)造詩詞常用的手法,使情中有境、景中有情,并且意境也是古詩最大的特點之一。古詩中的意境主要通過詩句的描繪來呈現(xiàn),因此在進行古詩閱讀時,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緊緊圍繞古詩意境,通過一些詞句巧妙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閱讀古詩的過程中自主思考、感悟和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教師應該將詩句的意境作為古詩教學的切入點,采用更加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詩句蘊含思想的描述,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在具體意境中陶冶情操,提高想象力和審美力,同時拓寬學生的視野。例如駱賓王的《詠鵝》這首詩,詩人通過描寫鵝的色彩、形象、動作等,生動地表達了對白鵝的喜愛之情。但由于課堂教學條件有限,如此豐富的信息僅憑口頭講解是不易完整透徹地表達清楚。故此,教師可以根據(jù)詩意繪制一套幻燈片,第一張幻燈片上亭臺樓閣,楊柳依依,岸邊一位老翁笑嘻嘻地捋著胡須,一個小孩正不斷地向湖里那群“嘎嘎”歡叫的大白鵝拋撒谷粒,緊接著再來一張白鵝戲水的特寫。教學時,配音、動畫相映成趣,為學生感受詩的意境提供了豐富的、鮮明的表象信息,學生很輕松地踏入詩的意境之中。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明確教學目標,緊緊抓住這一藝術形象,以詩句描繪的意境為切入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主動走進詩句營造的意境,更加深刻地感悟和體會詩人的思想和情感,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參與古詩學習的興趣,還拓寬學生的視野和豐富其閱歷。
(三)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古詩情景
多媒體設備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為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提供了便利?;谛W生的天性,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景,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不斷提高學生對古詩的理解、鑒賞、運用以及記憶能力。以《靜夜思》為例,在進行教學之前,教師利用多媒體在課堂上播放月亮的視頻或者圖片,將學生帶入詩的情境,同時讓學生聯(lián)想自己生活中印象最深的夜空,并將相應的故事講給同學們聽。學生在閱讀古詩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思鄉(xiāng)的歌曲或視頻,讓學生充分想象詩人創(chuàng)作的情感,領悟詩歌的中心思想,詩詞中“疑”“舉頭”“低頭”等展示了詩人此時的心理活動,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xiāng)圖,整首詩抒發(fā)作者對家鄉(xiāng)的無限思念。同時,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學生的情感與詩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進一步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古詩,但是在應用時應該以教學內容為前提,對教材進行鉆研,理清教學的難點與重點;有目的地選擇輔助方法,以便增強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生學習古詩的信心。
(四)引導學生想象,親身感受古詩的形象美
形象美是古詩的主要特點之一,在進行小學古詩教學時,教師應該把古詩語言描繪成形象、生動的意境,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不斷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展開想象,進一步感受古詩的形象美。例如古詩《詠柳》采用比喻、擬人等手法描繪春天柳樹的特征,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二月時分柳樹的優(yōu)美形象,表達了詩人對柳樹形象美的贊賞,尤其是“二月春風似剪刀”的描述,賦予整首詩動態(tài)的美感,讓讀者在朗讀詩句時不忘創(chuàng)造美的事物。
(五)整體回味,實現(xiàn)感受景物以及形象的完美結合
古詩中的一切景語皆情語,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結課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對古詩的感受、景物以及形象等進行整體回味,根據(jù)景語創(chuàng)設情境,將景語轉化成能夠扣開讀者心扉以及表達讀者思想感情的情語,從景語中體會和感受情語,并在生動、形象的畫面中體會和感受詩人的情感,進而實現(xiàn)語言知識與思想教育的完美結合,不斷提高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和記憶能力。
綜上所述,古詩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體現(xiàn)古詩的形象美、音樂美、意境美以及建筑美,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感受和體會詩人的情感和思想,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有效提高小學古詩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陳杰陽.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6(15):88.
[2]王永新.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的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15(4):45.
[3]姜華.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情景教學法的巧妙應用[J].知識文庫,2016(6):96.
[4]劉阿娜.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少年,2016(2):102-103.
[5]梁鐘欽.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5(1):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