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娥
(天津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天津西青 300387)
大學英語教師信念與教學行為關系研究
王素娥
(天津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天津西青 300387)
教師信念對于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教師信念的研究可以有效促進教學活動。通過問卷調查、課堂觀察和課后訪談的有機結合研究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的關系可以提高研究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信念有交叉也有各自的獨特之處;教學信念會在一定程度上指導和限定教學行為,但在實際教學中,受諸多因素影響,實際教學行為與教學信念往往不一致。
關鍵詞:教學信念;教學行為;關系;問卷調查;個案研究
教師信念即教師對教學、學生、學習、語言本身以及課程等方面的看法與觀點。這些觀點看法有的能夠明確表達出來或訴諸文字,但有些時候可能是隱含于教師的意識與教學行為中,是無法付諸文字的非系統(tǒng)化潛意識。但不論哪種信念,都會滲透在教師的課堂組織方式和教學步驟中,教學信念往往是影響和預測教學行為的重要因素。
表1 CNKI相關研究檢索結果
基于教師教學的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中葉,F(xiàn)reeman 將20世紀70年代中葉到21世紀肇始25年間有關教師的教學研究分為三個階段:“20世紀70年代中葉的起始階段,80年代到90年代的發(fā)展變化階段以及90年代到21世紀初的鞏固階段?!盵1]P4教學信念的研究也基本可以劃分為這幾個階段,在中國有關教師信念的研究遠遠落后于西方,僅僅從新世紀才開始引起研究者的注意,所以相關論文也主要發(fā)表于這段時間。在知網輸入檢索詞“教師信念”,共找到347篇期刊論文,而且絕大部分是在2004年之后,2003年前每年只有1到2篇;輸入“教師信念教學行為”時,只有46條結果,其中11篇發(fā)表于2015年,8篇是2014年,在這46篇期刊論文中,只有三篇是關于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信念和教學行為研究。
有關教師信念與教學行為的關系研究在中國是最近興起的研究熱點,而且這些研究多是一種宏觀的研究。如呂國光博士[2](2004)系統(tǒng)研究了教師信念及其影響因素,金愛東和馬云鵬[3]P75-84(2013)對比研究了中外教師信念的異同;喬紅[4]P151-152(2014)進行了一項有關初中英語教師信念的實證研究;丁仁侖博士[5](2015)研究了大學英語教師的信念系統(tǒng)。但整體而言,當前中國對于教師信念的研究十分有限,這些有限的研究上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如研究對象以高職和初高中教師居多,對大學英語教師信念的研究較少;研究方法多是選取幾位教師進行的個案研究;也有一些研究側重關注教師在某一方面的信念,如高強和劉琳[6]P33-41(2013)研究了大學英語教師聽力教學信念與教學實踐的關系。就整體而言,對英語教師教學信念及其與教學行為的研究比較欠缺,而采用定量與定性研究相結合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本文旨在了解當前大學英語教師的信念及影響教師信念的主要因素,并厘清大學英語教師信念與教學行為的關系,以更好地推進有效教學。
1.被試
參與問卷調查的被試者為天津市某高校外國語學院非英語專業(yè)的教師,根據(jù)這些受試者的年齡、教齡、職稱、教育背景以及性別等,選取其中四位教師參與個案研究,對他們進行課堂觀察和課后訪談。下表為四位參與個案研究的教師情況(由于可能涉及隱私,只用姓氏指代教師):
表2 個案研究教師背景
稱呼年齡段學歷執(zhí)教年限職稱性別班級容量董老師31-35研究生10-15講師女55李老師41-45研究生15-20副教授女56趙老師45歲以上本科21-25講師男54張老師31-32在讀博士1-5助教女58
2.研究工具
調查問卷:正如Susan M.Gass 和 Alison Mackey指出的,“使用調查問卷的最大好處在于,由于問卷容易復制操作而且具有直接可比性,很多情況下,可以得到歷時的數(shù)據(jù)”[7]P166。盡管這里的研究對象不是學習者,但是問卷的使用同樣有助于方便獲取所需信息。
表3 大學英語教師信念調查問題設計
25進行學習評價時,應該用多種評價方式,而不是只依據(jù)學校定期考試的分數(shù)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26外語學習者犯的錯誤大多是源于母語的干擾。27用語言的機會多少對于英語學習的效果起決定性作用。28學習方法與策略對于英語學習的效果起決定性作用。29學生的依賴性都很強,不會主動地學習。30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應該是互助,而非競爭。31學生應該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任。32學生通常了解自己想要學習的內容和在學習上所應該投入的精力。33學好英語就是要多重復、多練習。34當學生的口語表達出錯時,教師通常應該給學生提供那些困擾他們語言形式的口語練習。35課程和教學的主要目標,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自尊、興趣和成就感。36教學內容、過程和評價標準應完全由教師主導,學生不應參與決定。37教師應有設計課程及選擇教材的自主能力。38教科書的內容是專家確認的知識,教師教學時不必質疑。39教導學科知識及技能是教學活動的重點。40教學應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連結,取材自生活。41課程的設計與發(fā)展應配合學生的興趣、需要與認知能力。42您認為自己最核心的教學信念是什么?請簡要說明。
教師信念調查問卷制作過程中,參考了朱苑瑜[8]P41-46(2003)、呂國光博士、竇巖[9](2008)和席瑤[10](2010)的問卷。收集他們的問卷問題后,刪除重復和不適合此研究的問題,最終問卷主體部分共保留適合本研究的41個單選題目;之后依據(jù)上述教師信念問卷,并參考竇巖的教學行為問卷,初步設計本研究的教學行為問卷。兩個問卷均采用李克特五級量表,答案分別用數(shù)字1-5代表“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一定”“同意”“非常同意”五個等級。問卷正式發(fā)放之前,作者對問卷進行了小范圍的預測試,根據(jù)教師的建議和反饋在題目的數(shù)量、順序和表達方式等方面做了一些調整。教學信念問卷由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教師的個人信息,第二部分是上述的41個單選題目,最后是一個開放性問答題,行為問卷也是由主體部分對應的41個單選題組成,最后附加兩個問答題,以更廣泛地收集受試者對教師信念與教學行為之關系的觀點和看法。
表4 大學英語教師教學行為調查問題設計
16我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水平,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結合自己的興趣點學習。17我使用不同的方法調節(jié)課堂氣氛,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18我會照顧到班里各個水平層次的學生。19我要求學生先提高閱讀聽力水平,再練習口語和寫作。20我詳盡講解所有內容,以便學生全面理解接受。21相對于學生“如何學”,我更關注教師“如何教”。22我經常使用光盤、網絡等多媒體工具。23對于學生表達中的錯誤,我總是及時更正。24我完全按照教學計劃的進度上課。25給學生總評分時我會考慮學生的起點水平、努力程度、進步大小等因素。26上課時我很少使用漢語,并要求學生只使用英語。27我鼓勵學生利用各種機會使用英語。28我經常教給學生學習策略和方法。29我總是給學生安排學習內容,并檢查完成情況。30我會組織合作學習小組,要學生互幫互學。31我要求學生執(zhí)行、監(jiān)控并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32我經常要求學生進行階段性總結。33我會讓學生做大量練習題,鞏固所學的知識。34我經常鼓勵學生對易錯點進行強化練習。35對于學生取得的任何一點進步,我都及時表揚。36確定教學內容、過程、評價標準時我從不和學生商討。37我自己選擇適合學生的教材并自行設計教學內容。38對教材內容的準確性我從不質疑。39我設計的所有教學內容都是圍繞課本內容展開的。40我的教學內容總是取材自生活,或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相關。41確定教學內容時我會結合學生的興趣、需要和接受能力。42您認為自己的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一致嗎?如果不一致,原因是什么?請簡要說明。43您認為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的關系是怎樣的?
信度檢測使用Cronbach alpha系數(shù)分析量表的內在信度,“它可以幫助人們確定影響量表內在一致性的項目”[11]P76。結果顯示教師信念調查問卷和教師行為調查問卷的Cronbach alpha系數(shù)分別為0.605和0.675,接近0.7,所以可以判定量表的內在一致性較高。信念量表中,刪除各項后的Cronbach alpha系數(shù)介于0.565和0.628之間,而教師行為量表中這一區(qū)間為0.656到0.838,差異不是非常顯著,所以問卷的各項都保留。
本次研究共發(fā)放問卷36份,回收35份,有效問卷35份,有效率為97.22%。問卷回收之后,將有效數(shù)據(jù)輸入計算機,采用Excel和SPSS 17.0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描述性分析
教師信念主體部分的41個單選題可以大致分為四個部分:1-7側重教師對于語言的信念;8-25側重對教師和教學的信念;26-34主要是對學生和學習的信念;35-41是對課程和大綱的信念。對這些題目的答案輸入電腦后,我們將每個答案所占的百分比進行統(tǒng)計。
可以看出教師對于不同類別的教師信念有著不同的看法,對于同一個問題,不同教師的看法也不盡相同,若我們將每個題目的35個答案計算出它們的標準差和均值如上表,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出這種差異。
表5 各問題答案的百分比統(tǒng)計(%)
表6 各問題全部35個回答的均值與標準差
我們計算出每種類別教師信念的均值和標準差對這四個類別進行比較。四類教師信念之間的差異并不是十分明顯,均值在3.12到3.84之間,每一類別之間差異也較小,標準差介于0.27到0.38之間。這一結論與竇巖的研究結果“各類教師信念間存在明顯的統(tǒng)計學差異”[12]P45有著較大的差異。
表7 四類教師信念的均值和標準差
信念類別對語言的信念對教師和教學的信念對學生和學習的信念對課程和大綱的類別標準差0.380.270.330.30平均數(shù)3.123.843.683.49
對教師信念可從四個不同方面進行描述性分析:一是對于語言的信念。60%的受試者認為語言是能夠由語言學習者有意識習得和掌握的一系列語法結構,但在教學行為問卷中,只有31.43%的教師會在課堂上強調語法的重要性,就這一點而言,教學行為與教師信念之間是存在著不一致的;關于文化的學習上,85.71%的教師同意或者完全同意這種觀點:要學好英語,有必要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而在教學中實踐中也有80%的教師會講解一些文化知識,與他們持有的信念基本吻合。就語言的教學行為與信念而言,除上述有關語法以及另一個關于學生是否具有學好外語的特殊才能這兩個條目的教學行為與教學信念差別較大之外,其他各項教學行為與教學信念都比較吻合。
二是對于教師和教學的信念。在有關教師和教學的18個條目中,有6條在教師信念與教學行為之間存在明顯不同。如第11條,85.71%的受試者同意或者非常同意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自治,以培養(yǎng)其自發(fā)的精神。但教學行為問卷表明,只有18.57%的教師會要求或者鼓勵學生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并遵照執(zhí)行。再如第20條,40%的受試者認為教師講述教學的效果會大于學生自己構建知識,僅有20%的教師不同意這種說法。但教學中71.43%的教師都會詳盡講解所有內容,只有2.86%的教師可能會讓學生自己構建知識。其他條目的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的表現(xiàn)差異不是很大,例如其中的第19條,一半以上的教師認為聽讀能力的培養(yǎng)應先于說和寫的能力,在教學中也有接近一半的教師會要求學生先提高聽力和閱讀水平,再練習口語和寫作能力??傊?,關于對教師和教學的教師信念與教學行為既有重疊之處也存在分歧。
三是對于學生和學習的信念。在這類的9個條目中,行為與信念的差異性較大,其中四條比較接近,其他的行為與信念之間差異性較大,由于篇幅所限,我們不再舉例說明。
四是對于課程和大綱的信念。最后這類差異也比較大,每個題目對應的教學行為和教學信念之間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同,基本沒有完全吻合的條目。
所以從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來看,教學行為與教師信念之間既有同一性也存在著差異性。下面的相關分析將詳細說明二者之間的關系。
2.相關分析
相關分析可以幫助我們確定不同變量之間是否存在相關關系,尤其是找出教師信念與教師行為之間是否存在顯著性相關。在此之前,先在背景資料和教師信念以及教學行為之間進行相關分析。皮爾森相關分析顯示教師信念和教學行為與年齡、執(zhí)教年限、職稱和學歷之間并不存在顯著性相關。幾組數(shù)據(jù)相關分析得出的Sig.(2-tailed)均大于0.05,也就是說教師信念和教學行為與性別、年齡、執(zhí)教年限、職稱和學歷之間不存在顯著性相關。
表8 教師背景與教師信念、教學行為的相關分析
有關教師信念和教學行為的相關研究首先在這兩方面的均值間通過SPSS 17.0進行皮爾森相關分析。分析顯示,皮爾森相關系數(shù)為0.463**,Sig.(2-tailed)=0.005<0.01,故教師信念與教學行為在0.01水平上存在顯著性相關,即教學行為會受到教師信念的影響,教師持有的教學信念會在課堂教學中表現(xiàn)出來。
表9 教師信念與教學行為均值相關分析
Correlations信念平均數(shù)行為平均數(shù)信念平均數(shù)行為平均數(shù)PearsonCorrelation1463**sig(2-tailed).005N3535PearsonCorrelation463**1sig(2-tailed).005N3535**.Correlationissignificantatthe0.01level(2-tailed)
另一方面,相關性檢驗顯示,教師信念的四個方面與對應教學行為間的相關性并沒有那么高,只有在關于課程和大綱這方面存在著顯著性相關,顯著性概率P=0.016,小于0.05,其他方面不存在顯著性相關(可能的原因將在后面闡釋)。
表10 四類教師信念與教學行為相關分析
相關分析變量檢驗結果對語言的教學信念和教學行為R=0.038;P=0.827對教師和教學的教學信念和教學行為R=0.303;P=0.077對學生和學習的教學信念和教學行為R=0.201;P=0.247對課程大綱的教學信念和教學行為R=0.405*;P=0.016*.Correlationissignificantatthe0.05level(2-tailed)
對教師信念與教學行為的41對條目之間的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其中只有7對之間存在顯著性相關,其中3對是關于課程和大綱的,也與上面的檢驗符合。其余的34對之間沒有顯著性相關關系,這使得配對樣本T檢驗和one-way ANOV非常必要。
教學信念四個方面的方差檢驗發(fā)現(xiàn),他們之間的Sig值為0.524,意味著教師在這四個方面之間的信念差別不是很大,這也與前面描述性分析的結果吻合。我們取教師信念和教學行為的均值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Sig.=0.050,說明教師信念與教學行為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也就是教師的教學行為不能完全符合他們所持有的教學信念,對這四組信念與行為之間進行配對T檢驗,其中語言以及對于教師和教學兩個方面的教學行為與信念之間存在著顯著性差異,Sig.值分別為0.040和0.029,而關于大綱和課程方面的教學行為與教學信念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
表11 配對樣本T檢驗
3.課堂觀察與訪談
Yero(2002)曾指出,教師在匯報思維過程和教學行為時帶有主觀傾向[13]。為使研究結果更加精確,問卷之后作者根據(jù)受試者性別、年齡、教齡等選取其中3位教師進行課堂觀察和訪談。訪談多以課下自由聊天的形式,有利于教師說出他們的心聲。課堂觀察持續(xù)一個月,每個教師連續(xù)觀察兩周共計四學時,其間恰好完成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所以他們教學過程從引入到習題講解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得以觀察記錄,訪談均為課后訪談的形式以便能夠及時了解教師對一些教學行為的解釋。
通過問卷調查和課堂觀察與訪談,主要有以下發(fā)現(xiàn):
1.課堂行為有時是其教學信念的反映
相關分析顯示,教學行為與教學信念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個案研究也驗證了這一點。我們以個案研究的三位教師為例,選擇教學行為與教學信念一致的幾個表現(xiàn)如表12、表13:
2.課堂教學行為與教師信念存在脫節(jié)現(xiàn)象
當然,也如我們前面討論過的,教學行為與教師信念之間具有顯著性差異,也就是說二者也存在著一些脫節(jié)的情況。
在問卷的開放性問題中,共有26位受試者就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與教學信念一致作出回答。其中只有6人回答是“一致”;有9人回答是“基本一致”;3人是“有時候一致有時候不一致”;另外8人回答均為“不一致”。所以在教學行為與教師信念的關系中,相關性與差異性并存。
表12 三位教師的核心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1)
表13 三位教師的核心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2)
3.影響教師信念和教學行為的因素
通過研究調查,我們歸納總結出影響教師教學信念和教學行為的因素,按照其重要程度分別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自身的學習經歷。問卷結果顯示,多達90%的教師認為自己的教學信念受到個人學習經歷的影響,有一半的教師坦言他們在課上會有意無意的回想他們老師當時的教學方法和風格,并會借鑒吸收。
二是教師所讀的有關教學理論書籍和參加的學術會議。教師所讀的教學理論書籍,尤其是最先接觸和最近研究的理論會對教師的教學信念系統(tǒng)以及教學行為產生重要影響。
三是職前培訓。有些老師尤其是剛剛走上教師崗位的教師反映,職前培訓對于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會產生重要影響。學校對于職前教師缺乏系統(tǒng)的培訓,他們對學校的教風不是十分了解,加上他們尚未形成自己完整的教學體系,有時候會感覺在教學過程中力不從心,教學過程中不能很好地應對某些突發(fā)情況。
四是評教效果。評教效果是學校了解一個教師教學效果最直接的途徑,學??赡軙鶕?jù)評教效果出臺一些獎勵等相關措施,所以教師們很重視評教結果,反過來,這些評教結果也直接影響著教師的信念和行課堂教學行為。
除此之外,學校的教學環(huán)境和大綱要求,同事的影響,以及教師的個性因素等也會或多或少影響他們的教學信念和所選擇的教學方法。
4.教師行為與教師信念不同的主要原因
我們發(fā)現(xiàn)教師教學行為與信念存在脫節(jié)的首要原因是受學校教學大綱限制,他們需要和其他教師保持進度一致,有時候不得不減少一些教學環(huán)節(jié)如課堂互動等。其次,學生的能力和實際水平也使得他們的某些教學環(huán)節(jié)不能按照自己的預期進行。此外,一些教師認為學生具有惰性和依賴性,有時候學生不配合教師的教學過程,不能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學習,所以教師不得不根據(jù)實際教學情況調整教學策略。班級容量和課時數(shù)也影響教學行為與信念之間的一致程度,大班授課和有限的上課時間往往會減少課堂中師生的互動環(huán)節(jié)。職前培訓的不足也會導致二者的不同:有時候他們很認同某種教學理念,但由于不知道如何結合到實際教學中往往會使他們放棄這種理念,以自己熟悉的方法取而代之。也有個別教師認為學校規(guī)定使用的教材也會制約他們的教學行為,因為有的教學方法相對于特定的教學材料可能更加適合,比如若所學內容對于同學們而言非常陌生,可能就不適合小組討論學習。
此項研究通過問卷調查、課堂觀察和課后訪談的形式研究了當前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信念和行為的現(xiàn)狀和影響因素并分析了二者之間的關系,希望可以對大學英語教學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
本文的研究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如研究時間不夠長和樣本容量不夠大,后續(xù)研究可以擴大樣本容量,以覆蓋不同地區(qū)的教師,更全面了解當前大學英語教師的信念及其影響因素。另外也可以延長研究時間,變成幾年甚至更久的歷時研究,收集不同年份的數(shù)據(jù)對比分析教師信念與教學行為的不斷變化。除對教師進行問卷和課堂觀察及訪談之外,后續(xù)的研究也可以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進一步了解教師的教學行為,有效避免教師的主觀性,從而更好地使研究服務于實際教學。
[1]Freeman,D. The hidden side of the work:Teacher knowledge and learning to teach.A perspective from north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J].Language Teaching.2002,35(1):l-13.
[2]呂國光.教師信念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04.
[3]金愛冬,馬云鵬.國內外教師信念問題研究綜述[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6 (1):75-84.
[4]喬虹.初中英語教師教學信念的實證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4,(8):151-152.
[5]丁仁侖.大學英語教師信念系統(tǒng)研究[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5.
[6]高強,劉琳.大學英語教師聽力教學信念及其與教學實踐關系研究[J].外語界.2013,155(2):33-41.
[7]Susan M Gass,Alison Mackey.第二語言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收集方法[M].北京: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2011.
[8]朱苑瑜.國中實習教師之教師信念改變與其影響因素之關系[J].臺灣師范大學學報.2003,(1):41-46.
[9]竇巖.大學英語教師教師信念與課堂教學行為的相關性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8.
[10]席瑤.A Study on College EFL Teachers Beliefs and Practices[D].沈陽師范大學,2010.
[11]秦曉晴.外語教學研究中的定量數(shù)據(jù)分析[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3:76.
[12]竇巖.大學外語教師的教師信念與教學行為研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5,(3):42-48,26,95.
[13]Yero.J.L.Yecher Thinking[M].Hamiton, MT:Mind Flight Publishing,2002.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EFL Teachers’ Beliefs and Practices
WANG Su-e
Teachers’ beliefs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teaching goals and choosing a particular teaching approach. The research about the teachers’ beliefs could effectively promote teaching. The empirical study combining questionnaire, classroom observation and after-class interview would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results. Through the research, we found that the college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beliefs has both consistence and uniqueness; teaching beliefs would direct and restrict teaching behaviors to some extent; however, due to many factors, there were always inconsistence between teaching beliefs and teaching practices.
teachers’ beliefs; teaching practices; relationship; questionnaire; case study
2016—10—20
天津工業(yè)大學大學第十二屆科技作品競賽資助項目“大學英語教師信念與教學行為的關系研究”(2016079)。
王素娥(1968— ),女,天津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
G645.1,H319.3
A
1009-5152(2017)01-008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