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奕杰+權田田+馬開忠
摘要:苗族子女的教育一直存在著諸多問題有待解決,特別是大山里的苗族子女教育,本文通過對羅甸縣逢亭鎮(zhèn)翁傳村苗族子女教育的實地調查,提出了四個建議,希望有助于苗族子女教育的建設。
關鍵詞:苗族;教育
應羅甸縣苗學會、縣有關單位及黔南州非遇中心之邀,在黔南州非遇中心祖明老師的帶領下,一行六人于2014年6月28日上午抵達羅甸縣逢亭鎮(zhèn)翁傳村,落住納坪社區(qū)辦公大樓,7月5日調查結束返回羅甸縣城。這次調查擬在收集苗族村寨方方面面的資料,準備編寫出版《村落民族志》。本人恰好負責教育這一章節(jié)。為了收集到教育方面的資料,事先編寫好訪談提綱,提綱涉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從中靈活采取觀察、個別談話、座談等方法。目的是能收集到更加全面、準確的材料,為合理評估該村苗族子女教育存在的問題提供依據。
2014年6月28日下午,調查組一行六人來到冗翁坪組侯海斌家,侯海斌是原納坪鄉(xiāng)鄉(xiāng)長、鄉(xiāng)人大主席,現已退休。通過談話、錄音,從侯老處了解到很多關于教育方面的信息。侯老及老伴帶著一堆家孫和外孫在家,孫子孫女們都已經讀書,大的已讀初中,小的在讀學前班和小學。上小學的,每天得早起晚歸,從家到學校需走上一個小時的路程,現在中餐學校解決了,就不用在回家吃中午飯;讀初中的,每周周末才能回家一趟,從家到逢亭中學走路也得要兩三個小時,一路上沒有車輛,孩子們平時去學校都是結伴而行,回家來也是結伴而行。孩子們都很聽話,上學回家來都積極幫老人分擔家務事,農忙時還到地里去幫忙,可謂是家里的好幫手。在家時,作業(yè)都是兄弟姐妹相互幫助,老人們學識淺,無力輔導孩子們的功課。父母遠在省外打工,逢年過節(jié)或是家里有事才能回一趟家,呆不上七天半個月又去省外了,孩子們想父母的時候,只能通過電話和父母交流;6月30日上午,來到村主任王朝陽家,在王主任處,得知該村拜里組目前有大學生四名,2014年高考上一本線的有一人,上二本線的有兩人;冗采組目前也只有兩名大學生,其他組到目前無一名大學生;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在納坪鄉(xiāng)政府和鄉(xiāng)小學上班的苗胞總計只有二十二人;7月2日上午,到訪納坪小學,在校長辦公室同馬光學副校長座談。該?,F有教師20人,在編教師12人,特崗教師4人,代課教師1人,學前班教師3人,無一人是在職在編教師;該校三至六年級有英語課和計算機課,由于沒有微機室,學生只能在課堂上接受計算機理論知識;該校苗族學生占全校總人數的60%左右,雖開設有一門地方性課程——貴州省苗族語言中部方言(語文),但是沒有專門教師,收效甚微;該校目前沒有設置醫(yī)務室、心理咨詢室,也沒有配備保安,學生宿舍樓從去年修到現在還沒有竣工,大多數學生都是早起晚歸,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來校上課,稍遠的冗采組和打牙組學生要走兩個小時的山路才能到達學校,若在冬季,路面結冰,這兩個組的學生下山讀書成了問題;該校部分學生有自行車,但是騎自行車上學很是不安全;2013年,該校開展民族文化進校園活動,由于各方面原因,該活動沒能進行下去。
此次調查能在短時間內收集到很多關于教育方面的材料,但是疏漏之處也在所難免。通過調查,發(fā)現該村苗族子女在教育方面確實存在諸多問題,也感知到大山的孩子熱愛讀書、渴望成功、走出大山、改變大山,可是誰又來為他們創(chuàng)造走出大山的條件呢?
一、完善學校軟硬件設施建設,創(chuàng)造有益學生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
學校是育人的最佳場所,也是立德樹人的好地方。大山的孩子同樣是祖國的未來,同樣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力軍。他們雖然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上課,中午能吃上熱騰騰的飯菜,但是他們沒有午休的地方,下午放學后得趕緊回家?guī)兔先俗黾覄帐?,晚飯后才能坐下來做當天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他們三年級開始才上英語課和計算機課,不能實踐操作計算機;他們多半是留守兒童,心有想法,無處訴說;校園內外,他們的安全無人保障;他們渴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傳承民族文化。如果學校抓好教師隊伍建設,有一個像樣的微機室、語音室,有一棟舒適的宿舍樓,心理教師和醫(yī)務人員配備到崗,保安人員安心上崗,定期開展有益的活動……讓孩子安心學習。那么大山孩子的教育就會得到很大的改進。
二、完善政府監(jiān)督職能體制
當地教育主管部門及設教部門應當定期下鄉(xiāng)去了解實情,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向上一級部門匯報,及時解決好存在的問題,讓大山的孩子有學上、上好學、安心學。不能因為“兩基”驗收合格了,就放松抓教育了,應當在鞏固“兩基”的基礎上,另尋教育發(fā)展之路。
三、完善相關鼓勵政策,多多培養(yǎng)大山人才
大山要發(fā)展,人才是關鍵。整個翁傳村苗族人口占到90%,大學生僅有那么幾個。如果政府、學校、社會采取相應的政策吸引,相信今后大山的人才會越來越多,大山的發(fā)展變化會越來越大。
四、爭取外援,重在宣傳
我們不應當害怕外界知道大山的實際情況,我們應當如實地把大山的實際情況報道出去,讓外界真實地認識大山、同情大山的發(fā)展路子、伸出援助之手,使得大山的子女走得出去、回得來,更好的發(fā)展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