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洲++李杰++張叢
摘要:天津職業(yè)技術師范大學以數(shù)控實訓教學課程為試點,采用產品化實訓模式探索建立了以培養(yǎng)學生合格職業(yè)技能和良好職業(yè)素質為目標的實訓課程評價體系??己税ㄟ^程考核和結課考核兩部分,其中基礎模塊的考核以國家職業(yè)資格標準為依據(jù),實行產品化的兩級考核制度(合格、不合格)。實踐證明,采用該考核評價體系可有效保證學生全面掌握職業(yè)技能,既可提高整體學生的學習質量,又可促進優(yōu)秀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關鍵詞:產品化實訓模式;過程考核;評價體系;職業(yè)技能;國家職業(yè)標準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7)03-0037-04
實訓教學是職業(yè)技術院校中各專業(yè)的一門主要課程,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全面提高實訓課程教學質量,提高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水平,產品化實訓模式[1]應運而生,并在部分學校實訓中心或培訓機構得以應用。實施該模式的實訓旨在使學生了解企業(yè)的工藝要求,擁有產品的質量觀念,形成必要的職業(yè)技能素質。針對該模式的實訓,實訓課程原有的考核評價方法已不能滿足要求。因為原有考核評價體系是以百分制評定成績,以學生分數(shù)為主,沒有注重學生每一項技能是否完全掌握,沒有考慮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更沒有培養(yǎng)出學生應有的質量意識。
為此,天津職業(yè)技術師范大學課題組以數(shù)控技能實訓課程為試點,探索建立一種以國家職業(yè)標準為評價依據(jù)的過程考核評價體系。該體系的制定既可確保學生整體對職業(yè)基礎技能的全面掌握,又可使優(yōu)秀學生充分展示其個性化學習能力。
一、過程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
實訓課程評價體系的建立以提高實訓課程的教學質量、確保每位學生對基礎技能的全面掌握以及促進優(yōu)秀學生個性化學習為目的。該體系的改革以學校各專業(yè)技術技能要求和國家職業(yè)資格標準為依據(jù),從課程考核構成與課程考核體系兩方面進行改革。
(一)課程考核構成
為達到國家職業(yè)標準中各等級的技能要求,根據(jù)學校培養(yǎng)目標、相關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和教學條件,將技術等級訓練的實訓教學課程考核分為過程考核和結課考核。過程考核[2][3]依據(jù)教學考核要求,由任課教師根據(jù)既定的程序和方法,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考核和評價,改變了結果性考核一考定成績的現(xiàn)狀,能夠全面、客觀、公正地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過程考核又分為基礎模塊考核和擴展模塊考核。基礎模塊考核按兩級制(合格、不合格)評定成績,擴展模塊考核按百分制評定成績;結課考核按百分制評定成績,各部分成績權重如下頁表1所示。對數(shù)控技能訓練中級工(四級)、高級工(三級)及技師(二級)三個等級采用過程考核評價體系作為課程改革的試點。
考核成績的計算過程如下:
■B=■(Bn)
■E=■(En)
C=(■B×Q1)+(■E×Q2)+(T×Q3)
其中,■B為基礎模塊成績;■E為擴展模塊成績;T為結課考試成績;C表示總成績;Q1標識基礎模塊成績權重;Q2標識擴展模塊權重;Q3表示結課考試權重。
(二)課程考核體系制定
實訓教學首先進行基礎模塊教學,然后是拓展模塊教學。為保證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將國家職業(yè)標準應用到過程考核評價體系中的基礎模塊考核,在本模塊中的學生成績只設定“合格”與“不合格”兩個標準,即成績非100分即0分。100分即表示基礎模塊中每個模塊都掌握,考核全部通過;反之成績?yōu)?。基礎模塊訓練考核不合格者不得進行擴展模塊訓練,并需要對相應的基礎模塊內容進行再訓練并再次考核,直到合格為止。課程后期學生參加結課考核,課程總成績不及格者按學校有關規(guī)定進行重修,考核流程如圖1所示。
(三)考核規(guī)范性細則制定
實訓課程的過程考核規(guī)范性細則包括考核內容、考核評分標準和考核方式三個方面,其目的是對學生基礎知識和技術能力進行客觀、公平和真實的評定。
1.考核內容
考核內容以國家職業(yè)標準中相應等級的要求為依據(jù),以模塊教學內容為參考,確定考核內容,建立考核試題庫,做到考核內容與實際生產相匹配。
2.考核評分標準
考核評分標準緊扣考核內容,包括操作能力評分、產品質量評分和文明生產評分等,做到具體化、可度量、可檢驗。通過考核評分標準真實地反映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在過程考核中,每次實作類考核只設定兩個級別,即“合格”與“不合格”,如果學生的考核零件有一項尺寸不在要求范圍內,此次考核即為“不合格”,需要重新學習并考核。
3.考核方式
過程考核方式根據(jù)模塊內容確定,采用教考分離的形式,由質量監(jiān)控部門組織進行,基礎模塊和擴展模塊的總成績由質量監(jiān)控部加權確定。依據(jù)學校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不要求技能鑒定的課程,結課考核由教學部負責組織進行考核,要求技能鑒定的課程,結課考核由教務處負責組織天津市職業(yè)技能鑒定考核。
(四)考核模塊制定
數(shù)控加工技能訓練分加工中心操作工和數(shù)控車工兩個工種,僅以加工中心工種為實施對象。其中各等級模塊內容應與國家職業(yè)標準相適應,分基礎模塊和擴展模塊。本次過程考核評價體系中加工中心工種數(shù)控技能訓練的教學模塊設置及考核內容、考核方式依據(jù)課題組研究的教學體系所確定的模塊,具體如下頁表2所示。
二、過程考核的實施與驗證
(一)過程考核的實施過程
在2013—2014(第一學期)第1周至第8周,課題組在機師0911班15名學生技師技能訓練階段進行了教學改革試點。加工中心使用的操作系統(tǒng)為FANUC 0i-MB,實訓分4組進行,每臺機床4名學生。本次技師技能訓練課程教學過程已經完全顛覆了原有的教師講解示范、學生訓練的教學模式。從模塊教學開始,學生就占據(jù)了教學和訓練的主導地位。從訓練任務的下發(fā)到小組討論、匯報,再到教師總結、提煉升華,學生已經將自己對技能的理解、想法融入到了訓練之中,充分發(fā)揮了每個學生的聰明才智。主講教師講授過程、學生總結匯報、模擬考試及技能鑒定過程都留有影像資料,可為后期的教學改進提供一定數(shù)量的影像素材?,F(xiàn)將具體教學過程介紹如下。
1.下達訓練任務
數(shù)控技師訓練第一周的前兩個教學工作日為發(fā)放工量器具、機床衛(wèi)生清理及高級工練習工件的恢復性訓練。在此期間將工作任務下發(fā)給每一名學生,包括“數(shù)控實訓一體化教學學生自主研習卡”“任務圖紙”“實訓報告”“小組互評評分表”等學習資料,要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下討論并為第二天的匯報做準備。
2.小組匯報
在第二天的教學初期,各小組以微格教學的形式對訓練課題中必須掌握的理論知識點、技能知識點項目進行匯報、講解。指導教師對沒有訓練的技能部分進行重點講解和示范,對匯報中出現(xiàn)的疑問和有錯誤的地方進行修正、補充,其余可以按照學生匯報、提煉的內容開展訓練。
3.分組訓練
此環(huán)節(jié)基本上與以往的教學過程相近,學生分組進行實訓任務的訓練,指導教師巡回指導。每天在訓練的過程中穿插教師的集中講解,根據(jù)學生自己總結的情況及巡回指導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
4.模塊考核
根據(jù)模塊教學內容,指導教師提出模塊考核的具體內容,并以產品質量為標準對考核零件進行評判??己私Y束后,對考核成績、結果進行匯總分析,找出每一名學生存在的具體問題、每一個技術要領的具體數(shù)據(jù),為下一步訓練、總結提供改進依據(jù)。模塊考核結束后,將下一模塊的教學任務、學習資料下發(fā)給學生,為下一模塊的任務開展做準備。
5.模塊考核總結與新任務匯報
指導教師根據(jù)模塊考核的具體數(shù)據(jù)進行本模塊教學的總結,學生根據(jù)訓練、考核情況進行總結。每名學生需要上交模塊訓練的總結報告、實訓報告、研習卡片、互評評分表及學習匯報的PPT文件等資料。此項工作結束后,馬上進行下一模塊的小組匯報任務。
在8周的實訓教學中,共進行了5次模塊考核,第1次測試都不合格,第2次測試有14人合格,第3次測試有4人合格,第4次測試15人全部合格,第5次測試有6人合格。在后續(xù)教學改革中可以根據(jù)學生考核成績和實際情況對模塊及教學進度進行調整,以實現(xiàn)較高的教學效率。
(二)實施成果分析
為驗證產品化過程考核評價體系的合理性與有效性,根據(jù)指定的考核細則標準與教學模塊設置開展了教學活動。實驗對象包括機師、機自、機制三個班級,其中機師班采用過程考核評價體系,其他班級采用傳統(tǒng)考核評價體系。下頁圖2所示為三個班各16名學生在相同考核內容前提下的考核成績。通過對比可發(fā)現(xiàn),機自班與機制班結課鑒定成績波動幅度較大,學生之間分數(shù)差別大,大部分分數(shù)集中在80分以下,且存在不及格學生。而采用過程考核的機師班學生,結課鑒定成績與平時練習的過程考核成績水平基本一致,成績較多分布在80分以上,且全部及格。由此可知,過程考核的實施對學生的知識學習、技能掌握、質量意識建立等都起到了較好的作用。
(三)實驗數(shù)據(jù)方差齊性檢驗
為檢驗機師、機自和機制三個班之間教學效果的差異以及實驗的有效性,將三個班的技能鑒定分數(shù)平均值分別對應成A、B、C三組,采用方差齊性檢驗法對三個班的技能鑒定平均成績進行了對比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
假設:
H0∶ μA=μB=μC
dfb=-1=2
dfw=nA+nB+nC-k=45
F=■=6.926
其中H0為條件假設,dfb、dfw為自由度,k為對象個數(shù),nA、nB、nC為對象人數(shù),SSb、SSw為方差估計值。
根據(jù)dfb=2,dfw=45,差F值表[4],找到F(2.45)0.05=3.205,由于F=6.926>F(2.45)0.05=3.205則假設不成立,A、B、C三組教學效果存在較大差異,從技能鑒定平均成績可知,A組教學效果優(yōu)于其他兩組教學效果,因此不難得出結論:采用產品化過程考核評價體系的班級,教學效果及考核成績均優(yōu)于其他兩個班級。
將產品質量概念引入實訓教學中,建立產品化過程考核評價體系。通過實施驗證,證實了過程考核評價體系的有效性,改變了實訓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單一、不完善等弊端。產品化考核評價體系的建立,可以幫助學生加強對基礎技能的全面掌握,使學生對拓展知識更易理解和學習,且能促進優(yōu)秀學生的個性化學習,以使他們畢業(yè)后更好更快地融入企業(yè),勝任崗位工作。
參考文獻:
[1]劉晨光,張靜華,吳東.產品化實訓模式在精細化工專業(yè)高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30):37-38.
[2]史桂紅.《動態(tài)網站設計制作與維護》過程考核的探索與實踐[J].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4):37-39.
[3]鄭金龍,何世明.應用型本科院校程序設計類課程過程考核模式的研究與探索[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4):2334-2339.
[4]朱德全,宋乃慶,等.教育統(tǒng)計與測評技術[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346-362.
(責任編輯: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