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如濤
摘 要:隨著高校不斷擴招,各學校校園人數不斷擴大,適齡的年輕人在校園這個象牙塔里很容易互相滋生愛情,大學生戀愛由于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與社會戀愛存在明顯差異,因此在心理實踐教學中不能套用一般社會性的分析結果來分析大學生戀愛的特點和問題,需要制定針對大學生的愛情觀量表進行量化分析。該文首先闡述了愛情觀量表的概念及其在心理實踐教學中的作用,然后論述了大學生愛情觀量表的編制方法,最后分析了大學生的愛情特點,以期能對今后大學生心理實踐教學工作提供指導和幫助。
關鍵詞:心理實踐教學 大學生愛情觀 量化分析
中圖分類號:B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1(c)-0234-02
1 愛情觀量表的概念及其在心理實踐教學中的作用
大學校園具有半校園半社會的性質,在這個較單純的環(huán)境里,許多具有相同教育背景的適齡年輕人聚集在一起,生活壓力較小,不受塵世的紛擾,很容易彼此間產生愛情。愛情可以說是人際交往的最高表現形式,它反映了自身的魅力程度以及與異性間的磨合程度。統(tǒng)計數據表明,大學校園內的戀愛比例高達79%以上,這遠超社會適齡未婚青年戀愛57%的比例。大學校園戀愛與社會戀愛有著諸多不同,因此針對大學生戀愛進行研究對于心理實踐教學十分有必要。國內對于大學生愛情觀的研究較少,且多采用簡單的問卷調查形式,專業(yè)化的愛情觀量表分析較少,還存在著樣本數量過少,過度集中某一區(qū)域研究的問題,但是研究的總體結果表明大學生在戀愛過程中較少考慮到社會經濟因素,包括父母的意見也較少考慮到,很多大學生戀愛并不是基于未來的長遠發(fā)展交往的,大學生戀愛普遍表現為浪漫、享受型。這一點與傳統(tǒng)調查研究是一致的。
為了便于心理實踐教學工作的開展,及時疏導大學生在愛情中遇到的困難,防止學生因愛情導致心理出現問題,研究大學生愛情觀十分有必要。研究大學生愛情觀最普遍、最直接的方式是采用愛情觀量表對大學生的愛情觀進行量化分析。
2 大學生愛情觀量表的編制
大學生愛情觀量表的編制是復雜多樣的,編制的核心指導思想還是要基于大學生所處的環(huán)境及特征進行問題設置。國際上已經有較多愛情觀研究設計了愛情類型理論量表對愛情進行量化研究,浪漫型愛情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分支。大學生愛情量表中代表性的量表是Hendrick編制的五分制愛情態(tài)度量表(Love Attitude Scale,LAS),該量表是根據Lee的六類型理論通過量表調查進行編制,曹慧、楊洋等檢測了其在中國的適用性。大學生愛情觀量表編制一般涵蓋以下9個因子:激情、現實、幻想、情感、奉獻、矛盾、游戲、浪漫以及理智。當前對大學生愛情觀量表的編制多以Hendricks于1998年設計的愛情觀量表——短表作為基礎,具體來講愛情觀量表——短表包含6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充滿激情的浪漫愛;二是視愛情如游戲的游戲愛;三是對另一半表現出強烈占有欲的占有愛;四是如好朋友相處般的同伴愛;五是看重對方經濟條件或社會地位的現實愛;六是愿意為對方付出一切的奉獻愛。編制大學生愛情量表時需要將這6種類型進行區(qū)分,還要就愛情觀進行不同性別、年紀、專業(yè)、是否談過戀愛以及是否獨生子女之間的比較。大學生愛情觀量表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數據分析主要包括量表信度、因子信度、項目信度、項目效度、驗證性因素分析以及單因素方差分析。此外,在進行量表可信度分析時,可以考慮采用L.J.Cronbach公式;在進行量表區(qū)分度分析時,可以考慮采用皮爾遜積差公式計算區(qū)分度。
3 大學生愛情特點分析
大學具有校園和社會的雙重性質,作為青年群體中具有較高受教育水平的一部分,處在這樣一種特殊的環(huán)境下,相對中學生和社會人士,在戀愛方面有該群體特殊的一些表現。
一是大學生戀愛隨意性較強。大學內學生數量龐大,相對社會交際來講人口更為集中,也容易滋生較多愛情發(fā)展機會,大學生不會特別珍惜交往機會,很多學生沒有出于對未來考慮而開始交往,類似于社會上被提及較多的閃婚閃離現象,只是戀愛關系的確立與取消不必受到法律的約束,大學生戀愛隨意性的具體表現就是大部分情侶的戀愛周期極短。此外,同學間的戀愛發(fā)展狀況對彼此間存在影響,比方說周圍有較多同學有短期交往經歷,那么該同學對于交往時間的認識可能更加開放,會認為短暫性的交往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二是大學生戀愛成功率低。大學象牙塔內多以學習為主要生活內容,學生多由家庭給予生活費,因此很少關注到生活的實際問題,在戀愛方面亦是如此。大學生戀愛時較少考慮到畢業(yè)后是否還在一起,畢業(yè)后在哪里找工作定居,畢業(yè)后兩人的薪資水平是否能維持正常的生活需要這些實際的問題,一旦大學生情侶需要開始應對這些問題,很多情侶都因為這些實際的細節(jié)問題而不得不選擇分手,因此大學生戀愛的成功率是非常低的。
三是文科生戀愛情況比理科生多??赡苁鞘軐I(yè)性質的影響,文科生學習內容偏于浪漫主義,因此更加感性,也容易陷入愛情當中,且文科生的課程沒有理科生的課程復雜系統(tǒng),可以抽出較多時間來進行戀愛。
四是戀愛公開化程度高。在大學里,戀愛已經成了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大學校園儼然刮起了一陣戀愛風,大學校園內不戀愛才是不正?,F象。去一個個大學,你可以看見一對又一對的情侶雙雙對對地出入食堂、圖書館、自習室。調查表明當前大學生戀愛的比例高達79%以上,盡管這一數據的準確度存在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前的大學生們在戀愛方面比上個世紀的大學生們更加思想開放,戀愛公開化的程度也越來越高。
五是網戀現象比較突出。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網絡技術開始進入我們的生活并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門,大學生作為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一個群體,時間較多,思維更加活躍,因此在接觸新鮮事物方面比一般人更容易。現在大學生利用網絡作為平臺,在網絡上進行交際已經成為了大學生們的新生活交際方式。很多大學生沉迷于網絡戀愛是由于網戀不必面對面,可以解決實際相處時的尷尬問題,能讓學生體會到自由交流的快樂,而且較多網戀的學生僅僅是在網絡上尋找安慰,向對方傾述,網戀則迎合了這類人的精神需求。
六是大學生戀愛觀不明確。傳統(tǒng)的戀愛目標是通過兩個人的相處了解對方的個性特點、家庭情況等,然后在結婚前判斷兩個人是否適合結婚,傳統(tǒng)戀愛的最終目的是結婚。但是大學生在進行戀愛時往往是沒有考慮到結婚問題的,有很多大學生戀愛僅僅是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現在很流行一句話“不求天長地久,只求曾經擁有”,一些學生把戀愛當作一種愛情體驗,及時行樂,借以尋求刺激,滿足精神享受,也有一些把戀愛當作一種消遣,只是為了充實課余生活,解除寂寞,填補空虛。只注重戀愛過程,輕視戀愛結果。這也側面反映了現在大學生對愛的責任缺乏擔當。
4 結語
通過上文所述大學生戀愛的特點表明,大學生戀愛不同于一般性的社會戀愛,因此在大學開展心理實踐教學工作時不能照搬照抄別人的方式方法,首先應立足于大學生戀愛制定大學生愛情觀量表,對大學生的戀愛觀進行量化分析,然后仔細分析大學生戀愛的特點,最后在對大學生戀愛問題了解充分的前提下進行心理實踐教學工作,以合適的方式方法解決大學生戀愛中遇到的問題,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良好的愛情觀。
參考文獻
[1] 李朝旭,姜璐璐,劉佳.“愛情”與“友誼”概念表征的差異——基于字詞聯想的比較[J].心理科學,2009(3):115
[2] 郭霞.對大學生性觀念及婚戀態(tài)度的調查與思考[J]. 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2003(3):132.
[3] 張本鈺,林麗華.大學生失戀心理危機干預:基于失戀心理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和易感性研究[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