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劍華
板書是課堂教學的精髓,它是一種直觀、形象的教學重要補充,好的板書是一種微型教案。板畫式板書就是運用圖畫、線條等方式再現(xiàn)在黑板上,以直觀的畫面代替抽象的文字。
低年級學生非常顯著的年齡特點是他們在課堂上的注意力不夠持久,不夠集中,識字、寫字、朗讀、閱讀、寫話、背誦對他們而言是特別枯燥乏味的。因此,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總是挖空心思采用各種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于是一張張美輪美奐的教學課件,一幅幅精美絕倫的畫面,就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然而,我們冥思苦想設計課件時,卻忘了我們可以用手中的粉筆在課堂上給學生簡單而快捷地獻上生動形象的畫面,那就是被我們遺忘在角落的簡筆畫。寥寥幾筆,簡單方便,易于操作,只要精心設計,恰當使用,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就能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運用簡筆畫板書的作用
1.有利于教師講解課文內容
新課標指出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教學效率。低年級學生在字、詞等方面的知識掌握還遠遠不足,而這一點也是教師的主要任務,但作為他們的啟蒙老師不應該單純教授其識字的本領,還應該適當?shù)刂笇W生學習理解課文,這就有一個困難,怎樣才能在只能運用簡單詞語的情況下讓學生明白課文內容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運用簡筆畫,即進行簡筆畫板書,達到“字+圖”的完美結合。
2.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正如上面所講,老師講解的難點也正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低年級小學生正處于大量掌握字、詞、句的階段,學習、記憶生字詞本身就有困難,更何況是理解課文?如果教師在講解課文,教他們識字學詞學句的同時配上鮮明易懂的圖畫,那么他們掌握字詞,理解課文就容易多了。
3.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低年級小學生正是從蹦蹦跳跳的幼兒園升到規(guī)規(guī)矩矩,必須坐得端端正正的小學,要求他們40分鐘坐在教室里學習枯燥無味的字詞,在管理教導上未免有些困難,但若在上課時適當增加他們所熟悉的圖畫,那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生動形象的圖畫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對學習字詞不再畏懼,而是會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例如,教學《誰的本領大》一課,導入時我先在黑板上畫了風和太陽的簡筆畫,學生立刻就被這生動有趣的畫面吸引住了。我再問他們:“風和太陽各有哪些本領?”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很容易就能作出回答,小小的成功的喜悅便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這時我再問:“那么風和太陽,究竟誰的本領大呢?”板書的課題,同時在風和太陽的簡筆畫之間畫上一個大拇指和一個大大的問號,說:“這個大拇指應該表揚誰呢?”學生對大拇指非常熟悉,都喜歡可愛又光榮的大拇指,當然很關心風和太陽誰能得到大拇指的表揚,很自然地進入學習課文的情境中,仿佛自己成了風或太陽,饒有興趣地去朗讀課文,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尋找答案。
二、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可以針對一些課文中的重點、難點、新點、盲點來畫簡筆畫
1.突出重點,加深學生的印象,做到“繪聲繪色”
如:課文《比尾巴》,是一篇以兒歌形式出現(xiàn)的課文,很受學生的喜愛,但是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而言,他們對猴子、兔子、松鼠、公雞、鴨子和孔雀這些小動物并不全具有具體的概念,只停留在書本、字典的抽象字眼上,所以教學時我抓住猴子、兔子、松鼠、公雞、鴨子和孔雀尾巴的特點并進行夸張來畫簡筆畫,把抽象的字句轉換成具體的圖畫,具有直觀性、趣味性,使學生一目了然,不僅掌握了這些小動物尾巴的特點,還加深了對長、短、彎、扁等詞語的理解。
2.圖字結合,創(chuàng)設意境、氛圍,引導學生展開想象
如:課文《小小的船》,對于這篇課文,我抓住月兒和小船的外形都是彎的特點來進行簡筆畫,突出這二者之間的對比關系,使學生更能理解詩歌的比喻手法,在講解的時候也更容易引導學生想象,使之更深刻地體會到詩歌的含義和想象的魅力,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遨游于詩歌的境界。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兒兩頭尖
我在小小的船上坐
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3.創(chuàng)造“動畫”式簡筆畫,有連貫性、趣味性、故事性,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如:課文《三只白鶴》,這是一則寓言故事,為了讓學生明白找魚的結果及其原因,我在教學時采用動畫式簡筆畫,讓學生看白鶴怎樣飛去,再讓學生看一天當中太陽的變動軌跡,白云的變化情況。通過用圖畫演示來引導學生發(fā)揮學習的積極性,在觀察、分析、思考的過程中明白為什么只有第三只白鶴才能找到魚。
像這樣在課堂上有選擇地使用簡筆畫板書,不但易于教學,使學生更能吸收課文知識,提高素質,而且符合低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使他們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從而愿學、樂學。
參考文獻:
[1]張大地.淺談簡筆畫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革新,2012(2).
[2]孔雅.淺談簡筆畫在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界,20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