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春莉 鄧曉慧 宋海巖 劉恒興
【摘 要】在口腔解剖學的教學中不斷進行探索、改革和實踐,利用最新的醫(yī)學教育模式、先進的教學理念相互融合,將TBL教學模式與口腔解剖生理學相結合新的教學體系,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綜合型人才,以適應社會發(fā)展對人才需求的變化。
【關鍵詞】TBL教學模式;口腔解剖學;教學體系
基于團隊的學習方法(Team Based Learning, TBL),是由美國Oklahoma大學的Larry Michelson于2002年提出的教學理念[1]。該方法它結合了LBL學生與教師比高的優(yōu)點,兼顧PBL學生主動學習的優(yōu)點,將小組學習的高效性和以講座為導向的大組學習系統(tǒng)性相融合;以先設計好的問題為導向,避免了PBL中問題過于分散以至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的缺點??谇会t(yī)學基礎課概念多,內容復雜繁瑣,不易于記憶,這給口腔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帶來極大的困難。長期以來,傳統(tǒng)的臨床基礎教學模式,理論課教師在有限時間內需要重點講授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學生很難在有限時間內掌握基礎知識;實驗課教學安排墨守成規(guī),實驗儀器設備的缺乏,有限的學時內學生的動手操作時間受到限制等[2]。因此,本課題在口腔解剖生理學教學試行TBL教學模式的研究嘗試,加強實踐教學以及改革考核的方法,并通過團隊學習,提高學習效率體現(xiàn)“素質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更好地為臨床工作奠定的基礎?,F(xiàn)將前一階段教學模式的改革總結如下:
總結本校前期的口腔解剖生理學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將理論、實驗授課內容、學習過程、評價形式等進行拓展,并融入TBL教學模式,形成基于TBL教學模式下的口腔解剖生理學教學形式,主要分為教師導學案的編排、團隊分工合作、學習效果的評價及總結分析四個節(jié)段:
第一階段:教師導學案的編制,教師通過導學案的編制,可以給學生搭建一個發(fā)揮主導作用的有效平臺,為學生提供一個依托教材輕松的做到自主學習的具體方案,讓學生在其指導下,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發(fā)揚集體學習精神,提高學習效率及成績,改變往日被動學習的局面,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學習中。
這不僅可以使教師引領學生進行讀、思、儀、做,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高效的實施學生的主體作用,全面實行高效課堂教學。
第二階段:團隊分工合作,學生分工合作是以小組為單位的基本教學組織形式,但合作學習不等于簡單的把學習者分成小組進行學習。合作學習是讓學生在距離上相互接近,需要讓學生一起學習或討論材料,或相互幫助。小組合作由追求知識的完整性、全面性到更加關注學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由注重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到更加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長;由傳統(tǒng)共性、整齊劃一的教育到更關注學生的不同需求;由注重課堂環(huán)節(jié),程序的編制到更加關注學情、氛圍和師生、生生關系。
第三階段:學習效果評價研究,評價的實施圍繞團隊的整體的評價,由于本本課題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與學的評價方式。這樣課堂教學面臨的便是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研究以團隊合作和過程性為主的評價方式和方法,促進學生內在的認知能力、情感和態(tài)度的發(fā)展,將評價與學生發(fā)展相結合,評價與學習過程相結合,全面動態(tài)的看待學生,對評價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方式轉變的實際具有指導意義,所以我們要變“終結性評價”為“過程性評價”,評價是為了更好的發(fā)展。
第四階段:總結分析。
1)教學效果分析
經過前三個階段后,學生分析評價教學效果,總結自己的收獲,提出發(fā)現(xiàn)的問題和思考。老師給出一系列需要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去仔細分析才能回答的相關臨床疾病問題,引發(fā)學生進一步討論和思考。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研究,得出各自小組的答案,再進行組間的爭論。
2)討論評價
正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和教師的引導性問題,學生進行討論,教師啟發(fā)。同學之間對每人的表現(xiàn),包括發(fā)言主動性、分析表達、團隊協(xié)作、操作技能、知識掌握等能力進行相互評價,以便進一步改進。教師設計項目和指標,以問卷調查形式,了解測試參加綜合實驗和參加學生相關綜合知識和能力,進行統(tǒng)計分析,寫出總結報告,撰寫發(fā)表研究論文。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職責在課前準備問題與應用測試題目,同時準備與這些問題相關的背景知識。教師在課堂上是TBL的組織者和指導者,通過課前設定的問題來控制教學內容,必要時提供相關的參考資料。課堂的主要時間用來進行知識的實際應用和信息匯總。學生在互比較、爭論過程中,不僅知識得以增長,團隊合作、分析問題、表達、交流等多種能力得到訓練。
通過口腔解剖生理學實現(xiàn)多學科交叉教學,全面地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知識素質[3,4]。TBL教學模式的引入促進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學會在課堂外通過網絡獲取知識,變學會為會學,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基本知識、基本結構、基本技能,并學會用基礎知識解答臨床問題,增加學生學習興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考核評價學生理論知識學習和團隊學習效果的客觀量化指標的制定及科學全面的問卷指標體系擬定是本研究的關鍵和難點。綜合性實驗要求教師在課前仔細研究教學內容,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確定詳細的任務目標及考核辦法,以便課堂上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增加教師上課的動力和積極性;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自主學習、溝通、合作等能力的培養(yǎng),為今后進入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鄧曉慧,方方,付升旗,等.口腔醫(yī)學院個性化教育體系建設[J].科技視界,2012(17):34-57.
[2]李華.提高口腔解剖生理學教學效果的思考與體會[J].北京口腔醫(yī)學,2011,19(4):234.
[3]應紅.淺談口腔解剖生理學實驗教學質量的提高[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1(3):63-64.
[4]王福,張奎啟,叢蔚.牙體解剖生理學的教學改革[J].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2006,28(6):508-509.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