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惠輝
(杭州市實驗外國語學校,浙江杭州 310018)
2013年教育部發(fā)布的《中小學生減負十條規(guī)定(征求意見稿)》建議:小學一至三年級不舉行任何形式的統(tǒng)一考試。自此,不少學校以多種形式的活動代替了傳統(tǒng)期末考試,越來越多的學校重視愉快教育,倡導游戲考試。從實踐操作中來看,“游戲入考”的確帶給學生愉快的情感體驗,但是否能夠準確地落實認知目標呢?筆者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對“游戲入考”這種終結性評價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措施。
每年到了學期末,低年級組織的各種游園、闖關紛紛登場,從媒體的報道來看,這種考試形式的變革似乎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事實上,雖然每個考核項目基本對應了學科的一些主要內容,每一個游戲活動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在某一方面學習和發(fā)展的情況,但由于這些活動設計并沒有嚴格按照課程標準來設定,在整體上代表的學習領域的程度有限,其內容效度不能保證。
由于設計者要照顧活動的趣味性和選擇性,題目測量的目標指向不夠明確和清晰,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題目的結構效度。以某校對一年級學生寫字習慣檢測為例:監(jiān)測共分為兩部分內容,分別是坐姿(頭正、身直、足安)和握筆姿勢,只要達成其中的一項就可以獲得一顆小紅花,最后以小紅花數(shù)量多少來界定該生習字習慣的等等。這樣的設計只能說明在某一時間段,該學生在坐姿和握筆姿勢的程度,無法準確、有效地評判學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書寫習慣,學校也很難根據(jù)小紅花的數(shù)據(jù)客觀分析教師的工作績效。
由于期末游戲入考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和發(fā)展中亟待關注的問題,不能準確評判學生達成課程標準的程度,從長遠來看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育質量和學生發(fā)展,所以我們應該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措施,更多關注過程性評價,讓評價更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對于低段學生來說,我們對他們的評價不能僅僅停留在幾句表揚和鼓勵,應該為他們提供更廣闊的舞臺讓他們進行展示,這不僅僅是一種肯定和鼓勵,更是帶動其他學生進步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學科成果展示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如語文學科可以粘貼學生的習字作品;數(shù)學可以展示臺張貼“小小數(shù)學家”的獎狀;英語學科可以搭建舞臺,學生進行戲劇表演、配音展示等。
對于一些技能的展示,學校更是可以專門設置一個展示空間,優(yōu)秀的學生可以隨時有機會登臺,比如我們學校的教學樓中就有一個小小的環(huán)形舞臺,被命名為“可愛的秀”,被推薦的學生可以在這里秀才藝、秀本領,這樣的成果展示臺,使我們對學生的評價變得更直觀,也更有說服力。
(1)課堂檢測。所謂“課堂檢測”,就是在課堂上對學生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進行檢查測試,并進一步發(fā)現(xiàn)并解決學生在學習后存在的問題,同時來評定教學內容是否完成的一個過程。對于一、二年級的孩子來說,這種利用課堂檢測做出評價的方法,簡單實效,易于操作。一段課文的背誦,幾個生字的聽寫,一個小小的造句,幾道小小的口算……都可以作為課堂檢測的內容。在課堂檢測后,教師可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怎樣,能力提高到何種程度,哪些同學已達到了目標,哪些同學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對學生的評價切實、直觀,根據(jù)評價結果教師還可制定出相應的措施予以幫助。
(2)階段性過關。對于高段的學生來說,評價與考試是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許多研究者通過準實驗研究考察,發(fā)現(xiàn)考試次數(shù)對學生學業(yè)成績有一定的影響,適度頻率的考試也是學生成績的重要保障。一、二年級的學生小,當進行一個階段的學習后,可以采取過關的形式,對已學知識進行驗收和鞏固。比如一年級的拼音結束以后,可以進行拼音過關的活動,根據(jù)知識點設置“彎彎音節(jié)橋”“巍巍聲韻山”“清清詞語河”“高高句子堡”等形式的過關賽,讓學生在興趣中對單韻母、復韻母、音節(jié)等進行評價。同樣,結合過關評價,制訂行之有效的措施,及時查漏補缺。
(3)作業(yè)等級評定。一、二年級不留書面作業(yè),不等于不留作業(yè),鞏固白天所學的知識,或者與爸爸媽媽一起讀書,為爸爸媽媽講一個故事,幫爸爸媽媽做一件事……都可以作為作業(yè)的內容。完成作業(yè)后,還要根據(jù)作業(yè)完成過程中的態(tài)度、效果,對學生的動手能力,組織語言的能力等做出評價。比如,在教學部編版一上語文教材《秋天》后,可以設計這樣的一個作業(yè)單:
《秋天》作業(yè)單小朋友們,秋天來了,請你拾一片落葉,仔細觀察它的顏色、形狀,跟小落葉一起完成以下任務吧!加油,老師看好你哦!一共得了_____顆星小落葉離開了樹媽媽的懷抱以后,它會發(fā)生怎樣的故事呢?請你編一個小故事。(畫落葉) (編好后先講給爸爸媽媽聽)自我評價:____顆星家長評價:____顆星老師評價:____顆星(優(yōu)秀3星 良好2星 一般1星)畫出樹葉的形狀,并涂上顏色自我評價:____顆星家長評價:____顆星老師評價:____顆星(優(yōu)秀3星 良好2星 一般1星)
通過孩子自我評價、家長的評價等多方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參與意識,為學生的能力和習慣做出相應的評價,為學期末的終結性評價做好依據(jù)。
學生成長檔案袋可以收集學生學習成績、作品、評價結果或持續(xù)進步信息的一連串表現(xiàn)以及其他相關記錄和資料,展現(xiàn)出學生某一時期的成長歷程。利用學生成長檔案袋進行評價,是一種形式性的評價,能夠充分體現(xiàn)發(fā)展性學生評價。所以,我們要重視學生成長檔案袋的管理。
一般來說,檔案袋包含學習目標、教學設計、自我反思和評價、作品集、教師評價、行為規(guī)范、課堂表現(xiàn)、終結性評價八個要素。而對于低段的孩子來說,我們需要指導孩子們完成作品的整理和收集,作品可以是過關卷、作業(yè)、作文、獲獎證書、學生的得意之作等;要指導孩子們制訂一個短期要達成的小目標,可以是學習方面,也可以技能方面;要教會孩子們進行自我反思和評價,反思的內容可以是自己成長過程中所發(fā)生的進步、已經(jīng)實現(xiàn)的目標和所發(fā)現(xiàn)的不足等,一步一步教會孩子們豐富自己的檔案袋。學校也要規(guī)范老師們做好教學設計、教師評價、學生課堂表現(xiàn)及階段性的評價,給出鼓勵性的寄語或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促進學生和諧發(fā)展,讓成長檔案袋更加充實,為期末的終結性評價提供依據(jù)。
總之,學校和教師如果在平時能夠通過成果展示、課堂檢測、階段性過關、作業(yè)評定、成長檔案袋等方式,對低年級學生是否達成階段性目標的程度進行考核,期末考試時再用游戲的方式進一步評價、欣賞學生的成就,孩子們一定能夠功在平時,樂在期末。
[1]趙德成.減負背景下的評價與考試改革[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23-29.
[2]張云霞.中小學考試評價制度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1(33):48-49.
[3]佐藤學,鐘啟泉.“分層教學”有效嗎[J].全球教育展望,2010,39(5):3-7.